朱由學知道他的本事,這一腳踢不疼他,而且自個踢他一腳,駱思恭只怕高興還來不及。
駱思恭現在確實很高興,別看皇上好似雷霆大怒,居然親自踢他一腳,但這一腳可不是什麽人都能享受的。只有覺得你是自已人,才會如此不顧皇帝之尊而下此‘毒腳‘。倘若真的對駱思恭不滿之極,還用得著朱由學親自動手?一道口喻,駱思恭滿門上下,沒有一個能活的。
朱由學怒道:“你還有臉來見朕?你說說,這滿北京城有多少打行?多少打手?每天要打死多少人?又有幾個被判殺人的?”
駱思恭抽出一疊紙,說道:“回皇上話,據密報,京內現有三人以上的打行三千七百二十五家,共有打手三萬零一十三人。據臣所知,今年一年,打行一共打死三百四十二人,無一人被判殺人。”
朱由學咪著眼,怒氣已經衝到頭頂,說道:“那你是幹什麽吃的?刑部、順天府,巡街禦史呢?都幹什麽吃的?拿著我大明的俸祿,吃著百姓給的糧食,你們就是如此草菅人命的?視而不見?”
駱思恭苦笑了笑,說道:“請皇上息怒,並不是臣等不做事,實在是無法可依。就拿打行來說,雖然明知道他們是打行,但他們對外死不認帳。還有打死人命,苦主告到官府,但因過了保辜期限,無法判其殺人罪,就算關他們一陣,也能很快出獄,所以並不是臣等無能,實是無法可依。如果皇上肯下旨讓臣解決打行之事,臣不用一天,便可將打行一掃而空。”
聽到駱思恭的解釋,朱由學怒氣稍平,駱思恭也不是沒做事,他把打行有幾家,打手有多少都摸得清清楚楚,只是沒有得到皇帝的首肯,他不能擅自亂來。
平日裡錦衣衛行事,也不是無法無天,得依著皇帝和律法來,如果皇帝的意思和律法衝突的話,就按皇帝的話來。
朱由學想了想,說道:“三萬零一十三人,一天解決,你有什麽辦法?朕先說明,如果要是傷著百姓,死傷超過十人,朕就要你人頭。”
駱思恭一縮頭,皇上才給十個百姓死傷名額,如果換作以前,他肯定要想辦法推脫,打死也不能接此任務。可現在神宗已死,眼前皇上剛剛登基,正是他博取信任之時,別說十個百姓死傷名額,就算是五個,他也咬牙幹了。
駱思恭立刻道:“臣敢在皇上面前立軍令狀,倘若百姓死傷超過十人,臣派人送臣的人頭來。只是皇上,抓人容易,判決難,而且三萬多人,抓起來關在那裡,也是個頭痛的事。”
朱由學冷冷一笑,說道:“關什麽關,京城周邊,朕有二十一家礦,你抓了人,平均分到各家礦,和礦監們說清楚了,這些人,全都給我進井下挖礦,隻管吃喝,不給工錢,不準給假,凡連續乾滿五年者,讓礦監們報上折子,朕親自準他們回家。”
駱思恭心中一寒,皇上這個主意看似仁慈,其實惡毒之極。開礦最怕的就是死人,而死人在明朝礦井中太常見了,就算是十萬人,在礦井裡乾滿五年,能活下來的,也不會超過一掌之數。這三萬多人投進礦坑裡,要是能活下五個人,駱思恭都敢打賭從此以後不姓駱。
皇上這一招真狠啊,這是把三萬多人直接判了死刑,而且刑部還沒有話說,至少朱由學的旨意只是讓他們開礦,既不涉及關押,也不涉及判決,開礦死了那是老天爺的事,跟朱由學無關。就算禦史言官上奏,也不會對這些打行的打手們仗義執言,
誰都知道打手們就是人渣,該死一百次的人渣。 難道愁破大明朝廷上下所有人的事,就如此輕松的解決了?駱思恭仔細想了一想,還真是。駱思恭一想到清理掉如此多的毒瘤,還能讓朱由學信任他,立刻滿身的乾勁,伏在地上說道:“聖明無過於皇上,臣這就去辦,後日此時,臣保證將他們一網成擒。”
朱由學嗯了一聲,說道:“你去吧,對了,叫你兒子進宮來,朕要見他。”
駱思恭心知朱由學這是扣一人質,他要是乾不好,想逃跑,就殺他兒子。
但就算知道了,他能讓駱養性不進宮?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立刻應是, 出宮前去安排各種事宜。
朱由學歎口氣,抬頭向天,看著天邊的雲彩出神,過了半天才道:“貴喜,你說朕是不是心太狠了?畢竟那是三萬零一十三人。”
貴喜搖搖頭,說道:“皇上,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據奴婢所知,打傷人命,只是打行很少的生意。奴婢在錦衣密報上看過,打行所犯罪行甚多,比如鄉下人進城賣些糧食,打行的人就會設計騙糧,如果騙不到,就搶。搶的時候如果反抗,他們就打,而且打死人還不用償命。
皇上您想,進城賣糧的,多是一家之頂梁柱,糧食被搶,錢也沒有,男人還得回家熬上二十一天再死,把家中糧錢又花得精光。死的人不說了,打死人的還無罪,一家老小沒了男人,以後可怎麽活?若是娘還能頂得住的,帶著小的再嫁一人家。可這種改嫁事少之又少,多是全家老小在男人死後,一齊上吊跳河的。
皇上您想,這些打行的人有多可惡,搶了百姓的糧,滅了百姓的滿門,最後還無罪,他們就是死上一萬次也不解百姓之恨。“
朱由學笑了笑,說道:“這種事情能有多少?你不是拿一兩個例子寬朕的心吧。”
貴喜忽的一下跪倒在地,說道:“皇上,奴婢看得真真的,錦衣密報上寫著,因糧錢逼死滿門的,從萬歷十年至萬歷三十九年,全國一共四千七百戶。其中浙江最多,約有一千多戶。而且打行還公開搶劫,如被人抓住扭而送官的,就會有同黨來救,抓人者不但不能申冤,還被欺凌而死,打行的人還能無罪,百姓們都稱其為‘炒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