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三百七十章 杜荷到來
報社的創辦,反響強烈,百姓對報紙上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竟報紙上寫的東西都是跟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讓他們看到李寬對他們利益的維護,讓整個閩州凝聚在了一起,也讓李寬的威信再次提升不少。

 相比閩州百姓的興奮,長安城中的李世民和官員們卻慘淡不已,李世民連處理政事的心思都沒有,只因杜如晦病逝了。

 貞觀六年十一月,鐵勒十五部之一的契苾部落的酋長契苾何力率所部六千余戶到沙州歸降大唐,李世民興奮不已,這是開創盛世基業的前兆,連夜召集大臣商議契苾部落安置問題,召集的大臣中就有杜如晦,杜如晦提出將契苾部落安置在在甘州、涼州之間,畢竟現在的涼州繁榮,駐兵不少,就算契苾部落之後升起反叛之心,也逃不出大唐的手掌心,並且還提出建議,敬意契苾何力為左領軍將軍。

 兩條建議深的李世民的心意,自然點頭讚同,而契苾部落歸降大唐,自然要派人安撫,安撫之事自然就落到了提出建議的杜如晦和太子李承乾身上,對太子李承乾是好意,安撫工作也是一種鍛煉,對杜如晦也是好意,能跟隨太子一起去安撫契苾部落,是他在向太子向朝臣表示他對杜如晦的看重。

 可惜,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安撫契苾部落回程的途中,杜如晦竟然病逝了。

 杜如晦的身體情況,李寬早已有言在先,杜如晦能活多久全看老天爺的意思,如果放下政事安心休養,尚能活一段時間,可惜杜如晦為了杜家再次入朝,就已經注定活不了多久了,更別說李世民讓杜如晦長途跋涉的去安撫契苾部落。

 杜如晦的情況,李世民知道,可惜李世民不知道最近這段時間杜如晦或許心有所感,讓孫道長給他開了許多壯補之藥,讓杜如晦看起來完全不像是重病之人。

 怎麽突然就病逝了呢?這是李世民的疑惑,要是知道安撫契苾部落會讓他損失得力乾將,他寧願不要契苾部落歸降大唐。

 不管怎樣疑惑,他終究是損失了杜如晦這位得力乾將,當杜如晦的遺體運送回長安之後,李世民見到形同枯槁的遺體,臉上滿是自責,沒來由的給了李承乾一巴掌,像似在責怪李承乾沒有照顧好杜如晦一般,隨即流下兩行清淚。

 不管李世民是演得好還是情真意切,反正跪在遺體前杜荷神色莫名的看了李世民和李承乾一眼,在他心裡,杜如晦的病逝跟李世民和李承乾脫不了乾系,若不是李世民派遣他老爹去安撫什麽契苾部落,他老爹也不會病死在歸家的途中,連家人的最後一面也見不到。

 他的眼神哪能逃過在場老奸巨猾之人的眼睛。

 這是對陛下心中有怨啊,作為臣子怎敢對陛下有怨呢?一旦生怨,必定引來大禍啊!

 出於對老友的痛心和關照,房玄齡朝李世民彎腰行禮,說:“陛下莫要悲傷,克明賢弟在臨死之前還能為大唐出最後一份力,想必克明賢弟走的很安詳。”

 說完,朝著杜荷的腦袋就是一巴掌,剛想張口教育杜荷一番,卻發不出聲,只見跪在地上的杜荷因為他的那一巴掌昏倒在地。

 房玄齡急了,老友才剛去世,難道自己就失手打死了老友的愛子?

 “房相莫急,讓人帶杜荷睡一覺就好。”和李淵、李綱等人一同前來孫道長出言道,不用診脈,孫道長就知道杜荷因為傷心過度和奔波勞碌導致,畢竟從接到杜如晦病逝消息的那一天起,杜荷就出了桃源村去接杜如晦的遺體,想來以杜荷孝心,在這段時間之中恐怕就沒有休息過,現在見到自己大哥和母親,一時間放松了緊繃的神經,昏倒在所難免。

 杜家這些年在長安城的聲望不錯,杜家那個囂張跋扈的小兒子也改邪歸正了,平日裡還會跟尋常百姓談笑,杜如晦更不必說,那是百姓深知的好官,杜如晦的病逝,像是無形中給長安城蒙上了一層陰影。

 李世民如歷史上記載的那般,回宮之後當著眾臣的面大哭不止,邊哭邊說杜卿病逝,朕猶如斷了一臂,當即下令罷朝三日,轉封杜如晦為萊國公。

 杜如晦為人不錯,杜府門前停滿了馬車,杜府大門上的門匾由蔡國公換成了萊國公,門匾的變換讓前來問喪勳貴不由感歎杜如晦走的榮耀,畢竟皇帝因臣子罷朝三日不是誰都能享受的榮耀。

 進門,讓感歎杜如晦走的榮耀的勳貴們更加震驚,罷朝三日已經極盡榮耀,李世民還派來了長樂公主守孝,這榮耀讓他們眼紅。

 長樂很有長嫂如母的覺悟,守孝的這些天杜荷一直渾渾噩噩的,就算小胖子他們到來也讓杜荷回不了神,所以守靈期間一直是她引著杜荷答謝問喪的勳貴,若不然勳貴們真會覺得杜家欠缺禮數。

 守靈十四日,靈堂發出了腐臭的氣息,杜如晦入土為安了。

 就在杜如晦入土為安後,房玄齡來了杜府。

 “大郎、二郎,克明去世了,光耀杜家門楣的責任就落到了你們兄弟二人身上,大郎如今與長樂公主定了親,按陛下的意思,大郎就留在長安,待守孝期滿之後便與公主完婚,出任吏部侍郎一職。”見杜構和杜夫人點頭,房玄齡看向了沉默不語的杜荷:“大郎老夫不擔心,唯一擔心的就是二郎啊!當日陛下前來問喪,二郎怎可對陛下怒目而視,心懷怨恨。”

 當時的情況,杜夫人沒注意到,一聽房玄齡這樣說,抬手就朝著杜荷一巴掌,然後朝房玄齡行禮,希望房玄齡看在杜如晦的面子上在陛下面前美言兩句。

 “弟妹不必擔心,想來陛下也能理解二郎的心情,不會計較,只是二郎壞怨恨終究不好再留長安。”長歎了一口氣,房玄齡繼續說:“待二郎守孝期滿之後也快成年,老夫打算上奏陛下讓二郎離京為官,弟妹以為如何?”

 沒等自己母親開口,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杜荷開口道:“小侄謝過房伯父美意,家父早有安排,待他老人家入土為安之後,吩咐小侄立即去閩州找二哥。”

 房玄齡愣住了,認真想了想杜荷的話,隨即大怒,“二郎難道連孝行也忘了,父親過世,重孝不守,不為人子,與禽獸何異?”

 “房伯父息怒,房伯父也莫怪二弟,家父之前確有此安排,曾吩咐二弟在他老人家入土為安後立即前往閩州。”替杜荷辯解了一番,杜構深深行了一禮,謝道:“房伯父之恩,杜家銘感五內,今後還望房伯父多多幫襯。”

 兩個小子的話,房玄齡不信,大唐哪有兒子不守重孝的說法,朝杜夫人看出,只見杜夫人點頭稱是,房玄齡再次長歎了一口氣,“罷了,既然是克明臨終前的安排,老夫也就不過問了。”

 說完,搖著頭離開了杜府。

 丈夫才剛剛離開,兒子又要去閩州,杜夫人很想留下杜荷,可是一想到杜荷去閩州是自家夫君臨終前的安排,她也只能雙眼垂淚的幫著杜荷收拾行李。

 杜荷要去閩州,小胖子他們來送別來了,說來也奇怪,李寬這一群人中,每個人的處境都不太好,多多少少都跟謀反有牽連,不是被牽連就是牽連其中。

 小胖子李景仁,因為李道宗晚年遭長孫無忌、褚遂良的陷害,李道宗被流放象州,堂堂皇親竟然隻做到了潞城令,連個爵位也沒有。

 王敬直,因為太子李承乾謀反敗露,他與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嶺南,還跟南平公主絕了婚。

 至於杜荷和房俊,杜荷更是直接參加了李承乾的謀反,不僅自己因謀反罪被斬首,還連累了他大哥杜構被流放嶺南,死於邊野;房俊更慘,就因為娶了個老婆,被戴了綠帽子不說,最終也是身首異處。

 不過,這些事不是他們現在關心的,他們關心的是杜荷的請況,小胖子掏出錢袋,遞給杜荷道:“節哀的話,咱們就不多說,這些錢是咱們三人湊的,錢不多,以後想在閩州買點吃食也方便,小石頭他們都要湊錢,我沒答應,想來你也知道是因為什麽,以後到了閩州多保重身體,二哥回來的時候你就跟他一起回來,咱們有時間也會去閩州看你和二哥的。”

 自家兄弟,沒那麽多客套,接過小胖子遞給他的錢袋,行禮道:“我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家母有勞眾位兄弟照看,小弟感激不盡。”

 “說的啥話?!你放心, 咱們在長安城保證沒人敢辱沒了杜家門楣,保證照顧好嬸嬸。”房俊大大咧咧的拍了杜荷一肩膀。

 一旁的杜構和杜夫人總算露出了一絲笑意,二郎(二弟)結交了一群好兄弟啊!

 背上行囊,杜荷朝送行的眾人拱手,隨即登上了楚王府前往閩州商隊的馬車。

 杜如晦的病逝,李寬是知道的,他得知杜如晦病逝的消息後還曾為杜荷擔憂過一段時間,若非當初李世民旨意說無旨不得回長安,他是打算回長安城的。

 杜荷會來閩州,李寬卻是不知道的,他根本就沒想過杜荷回來閩州,畢竟孝道大於天,生為人子,豈有不守重孝的道理,當陳家老大帶著杜荷出現在李寬的面前時,李寬愣住了,手中的朱筆滑落,落到了案幾上發出了聲音,他才回神。

 起身,走到杜荷身邊,沒有問杜荷為何來閩州的緣由,朝著杜荷就是一巴掌。

 :。:小說大唐承包王 最新章節 第370章 杜荷到來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