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五百一十六章 舉薦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世民豈能不知謎底便是洛陽,有些不滿的看了陳家小子一眼,好歹也得告知猜燈謎之人,謎底是關於地名嘛,否則誰人能猜出來。

這個想法剛出現在腦海之中,就驚異的看了李寬一眼,妖孽。

等到李寬和李世民告別陳宣武家的燈謎攤子,李寬才發現他身邊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

自認為自己的打扮應該沒人能認出來的李寬,也沒想到會經歷這麽一出,隻好無奈的歎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看來,今日的上元節是逛不成了。”

李寬這就打算回府了,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被人當作吉祥物一般圍觀不是。

對於李寬的感歎,李世民也認同的點點了頭,他很能理解李寬現在的感受,他前些年在長安外出慶賀上元節時,便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說身後跟著的百姓恭恭敬敬,但那種議論之言卻令人難以開心的起來,不管這些議論之言是好是壞,都讓人感到別扭。

“既然如此,那便回府吧!”李世民做出了決定,沒有李寬陪著的他,哪怕台北的上元節如何的繁華與熱鬧,他都提不起興趣。

回府的人不多,除了李世民和李寬兩人之外,也就只有伺候的連福和幾名護衛跟隨在身邊,李世民隻感覺難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哪怕帶著歡聲笑語,李世民也感覺四周靜悄悄的,那種安靜的氣氛讓他感覺很壓抑。

想了想,李世民打開了話頭。

“剛剛那人,寬兒認識?”

經過李世民這麽一提醒,李寬才恍然大悟,下意識的說道:“糟了,剛剛忘記給二伯您介紹陳宣武了。”

“陳宣武很重要,寬兒為何要給二伯介紹?”李世民不明所以的看向了李寬。

陳宣武重要嗎?

對於華國來說,其實不太重要,但對於大唐來說,很重要。

陳宣武便是當年那第一個試射火炮的人,也是李寬挑選去大唐培訓大唐士卒練習火炮的領隊之人,在安平等人去長安之後沒多久,李寬便令陳宣武帶著五百火炮營的士卒返回了台北,等到與大唐商議購買火炮之事有了結果,便派陳宣武帶著火炮和士卒去長安。

畢竟李寬是一個考慮周全的人,他早就為李世民準備好了教官人選,只是沒想到李世民會來台北,會要求要一千火炮營士卒。

當然,要多少人這種不重要的話題,李寬沒給李世民提起,只是說了說陳宣武是此次去大唐的領隊之人,便令李世民心中一震。

這孩子,原來一直都想著大唐。

與李世民有同樣感想的人還有連福,而且連福作為李世民身邊人,自然要比其他人更了解李世民的情況,知道李世民打算不日之後要返回長安,與李寬相處的時間不多,就替李世民開口了。

“殿下,老奴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寬就煩這種話,所謂的當講不當講根本就毫無意義,既然都開口了,難道自己還會阻止你講出來不成?

“說。”

“殿下,如今您依舊是閩州總管,如今閩州的情況您亦了解不少,您看您是否隨陛下一同回閩州一趟,將閩州的事務給處理了?”

“閩州總管之職,本王記得當年便已交換給二伯了,閩州之事與本王已無乾系,若真要說有乾系,那也是哲兒的責任。”

“殿下,當年陛下未準您的辭官,您如今依舊是閩州總管啊!”

“連福,聽你這意思是在責怪朕素餐屍位了?”

李寬的語氣很平靜,連福心裡卻咯噔一下,隻感覺有一隻無形大手攥住了心臟,呼吸都有些苦難。

“殿下,老奴並非這個意思。”

連福很委屈,他就是想讓李寬去閩州,和李世民多一些相處時間罷了,畢竟閩州如今的情況實在是不盡如人意,他堅信李世民回到閩州之後肯定要停留一段時間。

“連福,不管你是什麽意思,本王也不會插手閩州事務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本王如今乃是華國之君,閩州之事雖也令本王痛心,但閩州到底是大唐治下,若本王再插手閩州之事,於禮不合,你讓大唐朝臣如何看待本王?”

連福:“······”

李寬的話在理,連福無言以對,不過心裡卻在腹議,您還在乎大唐朝臣如何看待您,您當年在長安之時······別說當年,就說去年您讓安平公主和小王爺回長安所做之事,您在乎朝臣如何看待您嗎?

對於李寬的這番話,李世民也沒辦法反駁,只能動之以情。

“難道寬兒就忍心看著你當年治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伯,並非侄兒狠心,而是大唐有您在,侄兒相信您能處理好閩州的問題,更何況,哲兒如今已在安排閩州產業問題,閩州恢復到當年的情況也不用不了幾年。

侄兒實在是無心顧及閩州之地,華國尚有許多政務等著侄兒處理呢!”

李世民沒好氣的白了李寬一眼,在李世民看來,李寬的借口很可笑。

他來台北半月有余,李寬每日的作息時間他清楚的很,李寬的忙碌程度還不及最近這幾日忙碌的李哲,李寬大抵是他知道的帝王之中最閑散的一個。

“你說你事務繁雜,這話,你自己相信嗎?”李世民問道。

李寬毫不猶豫的點頭。

他是真覺得自己很忙碌,華國的軍校眼看就要建成了,他得處理軍校的問題;華國的經濟雖呈現繁榮之相,但具體的宏觀調控依舊離不開他,還有華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軍隊的完善、官員的選撥、百姓之間的融合,這些事情都離不開他。

他也是很忙的,好嗎!

因為步行回家的關系,李世民並未注意到李寬點頭,見李寬一直沒回話,還以為李寬讚同了他的說法,笑道:“怎麽樣,你也認為你自己過於懶散了吧!”

李寬懂李世民這句話的由來,一本正經道:“侄兒相信。”

“你相信什麽?”

“侄兒相信自己很忙碌啊!”

李世民哈哈大笑,不知是被氣的還是發自內心的歡喜。

不過,據李寬估計應該是被他給氣笑的。

“這樣吧,侄兒給二伯舉薦兩個人,大抵······肯定能將閩州建設好,二伯以為如何?”李寬擔心李世民被氣著,做出了保證。

李世民沒回答李寬的話,反問道:“真不願繼續擔任閩州總管一職?”

“閩州可謂侄兒發家之地,侄兒對閩州亦有深厚感情,不過侄兒畢竟已是華國之君,不宜插手大唐政務了。”

發現李寬並非作假,李世民歎了口氣,“說說吧,你舉薦哪兩人?”

“一人乃秦州都督,蜀王;另一人便是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

不過,閩州最高官職乃總管比起都督差了些,二伯可將總管一職升為大都督,如此一來,想必蜀王亦會感念二伯的父子之情,會在閩州盡心盡力;且王玄策此人乃當世大才,辯才無雙,二伯可派王玄策處理吐蕃後續事務之後,在任命為閩州官員,有蜀王與王玄策在閩州,二伯大可放心。”

沒敢打斷李寬的話,等到李寬說完之後,連福才糾正道:“殿下,蜀王殿下如今已是吳王,乃安州都督。”

“是嗎?本王離去太久,倒是不到三弟以改封吳王了,那王玄策如今是何官職?”

“殿下,王玄策如今在戶部任職倉部主事。”

話音落下之後,李世民便疑惑道:“連福,你為何知曉這王玄策?還有寬兒,你為何知曉王玄策此人,為何認為王玄策此人大才;寬兒,你又為何會舉薦恪兒,難道你與恪兒有舊?”

“殿下之所以舉薦吳王殿下和王玄策,老奴或許略知一二。”

“說。”

“當年殿下尚在長安時,便差人尋過王玄策,讓王玄策去涼州任職,不過那時王玄策拒絕了,當年老奴亦曾稟報陛下,想來陛下是忘了,至於殿下為何認為王玄策此人有大才,老奴不知。

而吳王殿下,當年曾去桃源村拜訪殿下,相談甚歡,想來殿下對吳王殿下亦多有看重,而且貴妃娘娘當年乃是·······”

連福的話沒有說完,李世民卻明白了,李母當年乃是楊妃的侍女, 論親疏,李寬和李恪親近一些在正常不過了。

李寬則是心中一驚,隨即又釋然了,畢竟他當年尋找王玄策之時乃是貞觀初年,那時候李淵剛剛出宮不久,李世民派人監視桃源村的一舉一動很正常。

“連福,你為何如此了解王玄策的情況,按理說小小的一個倉部主事還入不了你的眼吧!”

李寬對此很疑惑,其他的情況都能想明白,就是不明白連福為何會對王玄策如此注意,畢竟聽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都未注意到王玄策,連福又怎麽注意到王玄策的呢!

“殿下,老奴有一族侄與王玄策有些交情,時常聽聞王玄策感歎當年之事,且老奴當年知曉殿下差人尋過王玄策,便留心了一些。”

“原來如此。”

“那寬兒為何知曉王玄策此人有大才呢?”李世民再次問道,他對這個很感興趣。

“二伯,如果侄兒說這是侄兒的直覺,您相信嗎?”

“相信。”李世民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畢竟生而知之的人,有些不同常人的直覺很正常,而且他當年亦曾聽李寬說起過,有些東西生來就在腦子中.

對於直覺的解釋,李世民很相信,畢竟李寬如今手底下的大臣,多數都是李寬尚未見面便認為此人有大才的,就像馬周和劉仁軌,關於馬周和劉仁軌的才能,他可是眼饞了好久的,當年就仔細詢問過李淵,李寬是如何發掘到這兩個人才的。

結果,李淵給他答案,在他看來和李寬給的答案是差不多,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直覺。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