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一十九章 去台南
說到了教育的事,徐文遠明顯精神十足,讓杜煜博帶著他在城中轉,只要見到書店就會進去看看,詢問價格。他發現,在台灣想要進學並非像大唐一般困難,因為學習所用的東西價格低廉,就算是大唐的一般人家也能負擔。

 大唐的尋常農戶之所以不能讓家中的孩子進學,無非是因為負擔不起孩子的費用,在大唐供養一個孩子進學耗費太大。

 一來,大唐農戶的收成低,繳納賦稅後所剩無幾,日子過的緊巴巴。

 二來,每年得給夫子交納束脩不說,還得擔負孩子進學所用的筆墨紙硯,單單是筆墨紙硯就讓百分之九十的人望而卻步了,更別說大唐的夫子們不願意教授農家孩子。

 三來,大唐的階級劃分和社會意識,也導致了大唐的農戶之子進學困難。

 但是在台灣,這樣的情況根本不存在。

 台灣水稻一年三季且賦稅低廉,百姓只要稍微肯乾一點,家裡的糧食是不缺的,完全可以負擔家裡出現一兩個“米蟲”。

 讓人望而卻步的筆墨紙硯也因為台灣造紙技術的發展和鉛筆的出現得到了大力的緩解,以至於對於不少百姓而言,承擔的花費並不多。

 至於階級的劃分和社會意識,台灣有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嗎?或許有,但那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而且到時候還是否是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還得兩說呢!而所謂的社會意識,李寬的意識就是如今台灣的社會意識。

 台灣進學的情況自然比大唐要容易許多。

 興奮的徐文遠好像忘記了時間,直到夜幕籠罩了整個城區,城中點燃了燈籠,徐文遠才帶著杜煜博回了府邸。

 之後的時間,李淵和徐文遠把自己當成了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每日太陽初生便從府中出門,直到夜幕降臨才會回到府邸,各有各的樂趣。

 李淵整日在政務大樓和軍務大樓轉,遇見自己不能理解意思的辦公室便進去詢問一番;徐文遠則是喜歡在城裡各個書店轉,遇到書店總會進去詢問一番價格,然後怒罵書店的店主沒良心,紙張和筆墨的售賣價格竟然比學城周邊店家的價格要貴一些。

 讓一群被罵的店家忍不住罵娘,他們的位置能和學城周邊的位置能比嗎?學城周邊的店家生意好的不像樣,賣便宜一些那叫薄利多銷,他們要是賣的便宜那叫虧本,畢竟他們售賣的紙張和筆墨那是供應給城中的富戶的,質量比學城周邊的質量好,賣貴一些怎麽了,礙著誰了嗎?

 好在,店家們知道徐文遠的身份不凡,好言好語的給徐文遠做出了解釋,而他也是通情達理之人,知道情況後給店家賠了禮,否則名聲肯定會在台北臭大街的。

 兩位老爺子經過半個月的考察,總算了解了各自想要了解的情況,也總算是到了各自該到的崗位上,徐文遠去了學城教學,李淵帶著福伯到了政務大樓辦公。

 李寬也從繁忙的政務中抽離了出來,開始安排家中的事宜。

 兩個兒子四歲了,該進學了,所以被李寬毫不留情的扔到了學城的小學讀書,對於這件事一家人舉雙手讚成,但是對於讓兩個孩子跟著蒙雲學武卻一致反對。

 不過,李寬堅持己見,兩個孩子的苦日子便開始了,上學的時間上課,休沐的時間練武成了兩個孩子的日常,直到三年之後才結束這樣的日常。

 蘇媚兒去了學城,孩子去了學城,妹妹、弟子也在學城,家中頓時顯得有些安靜,這樣的安靜萬貴妃不喜歡,所以孩子們去上學之後,她便帶著侍女去了自己的花草地,打理自己的花草和蔬果,到了傍晚孩子們回府之時才會從地裡回來,儼然成了一個農家老太太。

 李寬倒是樂得這樣的安靜,但是他卻很忙,忙著給懷恩灌輸商業方面的知識,楚王府在台灣的所有產業毫不保留的交到了懷恩手上。

 好不容易忙完了家事,想著休整一段時間準備去台南,周縣令等人卻來了。

 對於這些前來的縣令,李寬有大用,沒敢讓李淵插手,他再次忙碌開了,不僅要給周縣令等人安排合適的位置,還得給眾人介紹職責,畢竟台灣的情況有些複雜,與大唐和閩州的情況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等到忙完一切,原本給自己留下的休整時間也沒了,因為劉仁軌帶著海軍艦隊到了台北。

 沒敢和李淵他們說自己打算隨軍出征,只是說自己要去台南看看。

 處理政務大半個月,李淵對於台灣的情況倒是了解不少,知道台南的問題,對於李寬去台南絲毫沒有懷疑,拍著李寬的肩膀說:“親自去看看也好。”

 有了李淵的讚同,眾人真就以為李寬只是去台南看看,也沒反對,只是提了一點要求,早些回府。

 然而,李寬卻知道早些回府是不可能的,畢竟隨大軍出征,什麽時候能回來是一個未知之數,就連能不能回來也不知道。

 按理說,李寬作為台灣將來的皇帝,他是沒必要冒隨軍出征這個風險的,但是他卻是不得不為。

 想要立國,必須的完全掌握軍隊。

 而完全掌握軍隊的辦法,除了軍中的思想教育外,就只有帶著大軍出征建立威望,若是在軍中沒有一點功績,如何能讓士卒信服呢?

 威望這東西,在李寬當年和馮家開戰之時就明白,那是打出來的。

 等到眾人各自去忙,李寬讓懷恩叫來了馬周,帶著馬周、劉仁軌和懷恩進了書房。

 “賓王,知道本王叫你來所謂何事吧!”

 “微臣知曉,微臣等著殿下大勝歸來之日。”

 “知道就好,太上皇年紀大了,所以本王出征的這段日子,多替太上皇分擔一些政務,能處置的之事莫要去勞煩太上皇。”

 “微臣明白。”

 李寬點點頭,朝懷恩看了一眼,懷恩心領神會,從書房中找出了一個箱子放到了馬周的面前。

 “這些是本王離去之後對台灣的規劃,希望本王歸來之日,賓王已經將這些規劃妥善的實行了。”

 “殿下放心。”馬周打開箱子看了一眼,神色莫名的看向了李寬:“殿下難···難道就不擔心微臣······”

 沒說完,李寬卻領會了馬周想要表達了意思,笑道:“本王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對賓王有所懷疑,本王當初也不會帶著賓王來台灣了。”

 話是這麽說,但是李寬真沒有一絲一毫的擔憂嗎?

 他還真就沒有。

 馬周總管台北不假,但是馬周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名聲卻遠遠不及他,煽動百姓叛亂幾乎沒可能。

 而且,李寬沒有後手嗎?

 他當然有,台北治下的各縣縣令都是從桃源村出來的老人或學子,這些人對他忠心耿耿,而周縣令這些與馬周交情不錯的縣令卻被李寬分散到其他三個市,總管一番,就算想跟著馬周造他的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可能。

 更何況,杜荷所管理的稽查部不是擺設,稽查部早已不是閩州那時候的小貓兩三隻,如今的稽查部其實已經相當於後世的警察和檢察院沒了,招收了不少的人馬,馬周一旦有異動,稽查部的動作比馬周還快。

 當然,重要的還是軍隊,楚王大軍遷移到了台南,台北的軍隊不多,可是李寬將留在閩州的楚王軍帶到了台北,由蒙雲統率,蒙雲的忠心,李寬是信得過的。

 更別說,還有李淵坐鎮台北,李淵老了不假,但是薑是越老越辣,對於這點李寬早有體會,他還就不信馬周能鬥得過李淵。

 在如此眾多的不利情況,馬周還能奪了他打下來的基業,李寬只能佩服了,然後帶著出征的大軍掃平一切。

 不過,這些情況馬周一時間也沒想到,因為他從未想過要反叛,他也就是那麽一問,再次確定下李寬的心性,畢竟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歷史上發生太多了。

 而聽到李寬那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馬周放下了自己的擔心,這樣的皇帝值得他一生跟隨。

 “是微臣多心了。”馬周再次躬身行禮。

 李寬不在意的擺了擺手看向了劉仁軌,問道:“仁軌此次與本王出征,基隆的政務安排妥當了吧!”

 “殿下放心,一切皆已安排妥當,政務由李山石為主,王譽為輔。”

 李寬點點頭,像似再給劉仁軌說,也像似自言自語,說道:“此次出征後,咱們得立國了,所以仁軌以後恐怕得要留在台北了。”

 想到立國,想到立國後的封賞,李寬當即吩咐道:“懷恩,命忠義修建一批宅院,告訴他必須在兩年之內完工。”

 “王爺,那宅院的位置和規格該如何安排?”

 李寬沉思片刻道:“就在本王宅院的西側吧,規格按照本王小樓的規格便好,將來大家老去之時也好聊聊天、喝喝茶。”

 “微臣多謝殿下大恩。”馬周和劉仁軌異口同聲。

 距離這次不算會議的會議過去了五日, 眾人出現在了台北的碼頭。

 碼頭雜亂,因為閩州船廠遷移到台北的原因,到處都是堆放的雜物和忙碌的工匠,十來艘壯觀的樓船停靠在碼頭邊,甲板上的海軍士卒列隊整齊,見到李寬等人出現,敬禮大吼:“拜見楚王殿下。”

 震耳欲聾。

 李寬回敬軍禮,在李淵等人的感慨和注視下登上了樓船。

 因為大家都認為李寬只是去台南考察的關系,萬貴妃和蘇媚兒等人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只有李淵若有所思的看著海面上的艦隊,像是明白了李寬的打算,畢竟去台南考察還用不了十余艘樓船。

 孫兒這是要出征了。

 李淵猜到了,但是他沒猜的是等李寬再次回到台北之時,已是三年之後。

 :。:小說大唐承包王 最新章節 第419章 去台南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