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2主
袁天罡話音不大,卻猶如一道驚雷在殿中所有人耳邊炸裂,提心吊膽的看著李世民,本以為李世民會發滔天怒火,卻見李世民只是面『露』一點驚容罷了。

 所謂的皇道龍氣衝天起動搖紫薇帝星的說法,李世民是不太相信的,至少貞觀十四年的李世民不怎麽相信,此時的他尚不怎麽『迷』信,直到貞觀十七年之後才步入忠實『迷』信徒的行列。

 當年,若非親眼見到李寬出生之際,一道驚雷劈死懷抱李寬的侍女,他也不會做出那樣的決定,畢竟聽說總沒有親眼所見來的震撼。

 不過,關乎到紫微帝星,他還不至於不管不顧,畢竟他是不怎麽『迷』信,並非完全不『迷』信,不管怎麽說歷史上對於紫薇帝星、皇道龍氣的說法早有流傳,紫薇帝星象征天子乃常理,所以李世民不由的看向了李淳風。

 李淳風自然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可他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稟李世民,誰讓袁天罡率先稟告了呢!

 昨夜他與袁天罡夜觀星象,他的確發現紫薇帝星有所暗淡不假,可他沒看見所謂的皇道龍氣衝天起,而袁天罡給他的解釋的是他道行還不夠。

 確實,以年紀來說,袁天罡大了他近二十歲,可說道行比他高深,他不承認,在他看來袁天罡算的不準,袁天罡早年的佔卜確實準,可是到了晚年一次比一次不準。

 前些年,袁天罡算到自己將在貞觀八年去世,上書請求告老歸鄉,李世民見袁天罡身子硬朗也就沒準奏。

 當然,李世民準不準奏沒多大關系,有關系的是他李淳風明明算出袁天罡還有十年可活,如今已到貞觀十四年袁天罡卻沒死,顯然李淳風認為自己比袁天罡算的更準。

 但袁天罡乃是他的上官,又與朝中眾多大臣有舊,若是直言稟告必然得罪袁天罡和其他重臣,以至於他有些犯難。

 說到底,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已算不得方外之人,他們總會不由的考慮到朝堂的關系網,考慮到自己的前途,這樣的人又怎能說是方外之人呢?

 放眼天下,真能算得上方外之人的,或許唯孫道長一人爾。

 畢竟是臣子,不能讓皇帝久等,李淳風心一橫,行禮道:“陛下,昨夜紫薇帝星確有暗淡,不及將星光芒,不過隻暗淡半個時辰,其後二星光芒並列,至於太史令說言東南方皇道龍氣衝天,微臣道行不夠尚未發現。”

 李世民點點頭,袁天罡卻直搖頭。

 對於李淳風的話,袁天罡沒懷疑,畢竟昨夜夜觀星象之後,他比李淳風離去的早一些,不知道之後的情況,而且李淳風當著他的面也不敢欺瞞李世民。

 袁天罡當即掏出懷中佔卜所用的銅錢,盤坐於地,當場卜了一卦,許是覺得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再次卜了一卦,卦象卻還是一樣。

 袁天罡的異常,在場眾人看在眼裡。

 別人不懂佔卜,但李淳風懂,對於他們而言,卜卦僅需一卦便可,若是在再次卜卦說明卦象異常不合天數,所以李淳風情不自禁的看向了地上的銅錢。

 可惜沒等他看清,袁天罡再次撿起銅錢,又卜了一卦,這次李淳風看清楚了,猶如神棍一般,一邊掐算著手指一邊神神叨叨的念叨,隨後驚呼道:“二主共存?!”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卦象竟然顯示二主共存,顯然違背了李淳風的認知,所以李淳風親自起了一卦,而後百思不得其解,糾結異常。

 袁天罡沒心情去看李淳風起的卦象如何,一直喃喃自語著:“怪了,怪了······大唐怎會出現二主並列之相?”

 袁天罡和李淳風的異樣,李世民看在眼裡,再沒了之前看戲的心情,僅有袁天罡一人異常,李世民還可以理解為袁天罡可能看錯了,但加上李淳風,李世民漸漸認同了這個說法,面帶狠『色』、眼漏凶,起身朝著東南方向望去。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這是李世民從小便知道的道理,作為皇帝的他怎可讓大唐出現第二個帝王。

 東南方,最大的勢力是誰?李世民暗暗問著自己。

 也不管尚在殿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徑直走到了一個箱子面前,打開箱子,拿出了一張折疊好的宣紙展開,這是大唐的輿圖。

 只見輿圖的東南角上,標志馮家二字,李世民怒了,拍著案幾上的輿圖,怒喝道:“查,查馮家的一切動向,著百騎司進嶺南。”

 “陛下,大唐兵威正盛,馮家何敢妄動,陛下三思。”連福勸說道。

 連福倒是想到一個可能,那就是李寬在台灣自立了,但見李世民怒火正旺,他不敢開口說,誰知道李世民會不會因為怒而失智呢!

 李世民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聽進合理的諫言,一聽連福這話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連福所說大唐兵威正盛並非虛言。

 貞觀十三年十二月,李世民派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副總管兼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帶兵出擊高昌。

 侯君集帶大軍到達磧口,高昌國王麴文泰因擔心恐懼而死,其子麴智盛繼立。大唐大軍直抵高昌都城高河城下,猛攻,智盛開城門投降。此次共得到二十二座城,人一萬七千七百口,拓地東西八百裡,南北五百裡。

 大唐將高昌改為西州,西突厥屯兵在可汗浮圖城,聲援麴文泰,結果浮圖城也降唐,大唐以可汗浮圖城為庭州。貞觀十四年九月,大唐便在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

 按理說,大唐兵威正盛,馮盎又垂垂老矣,就是造反也不是這個時候,要反也早反了。

 當然,連福看得明白,但盛怒的李世民可不一定能看明白,借著李世民在沉思,連福趁熱打鐵道:“太史令和太常博士或許算錯了,不妨今日再次夜觀星象,再次一算。”

 連福的話音不算小,驚醒了李世民、袁天罡和李淳風,三人認同的點點頭。

 上天似乎很給李世民面子,月亮高懸,繁星點綴,清幽的月光灑滿了整個皇宮,異常寧靜。

 經過一下午的深思,李世民的怒火得到了平息,不緊不慢的帶著連福去了太史局,此時的李淳風和袁天罡早已站在了觀星台上,低頭念叨著什麽,見到李世民一行人前來都沒反應。

 直到李世民咳嗽了兩聲,兩人才回過神來給李世民行禮。

 “陛下,天象顯示大唐卻有二主,不過微臣始終看不透這天機。”不等李世民問話,袁天罡便解釋道:“二星同輝,秋毫無犯,實乃怪異·······怪異啊!”

 袁天罡說完,李淳風便一手指著星空,一邊給李世民解釋。

 然而,李世民聽不懂,他也不需要聽懂,他對星象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新出現的帝星代表何人。

 李世民問道:“可算出那二主是何人?”

 兩人神『色』糾結,閉口不言,具體到人的名字如何能算得出來,這不是為難人嗎!

 見李世民神『色』淡然,連福給了袁天罡兩人一個台階,問道:“敢問二位大人,算出之人可是姓李?”

 袁天罡和李淳風的臉『色』驟變,難道連福也深懂佔卜之術?

 連福不會佔卜,但他了解朝堂的情況,若說大唐二主並列,除了楚王在夷州自立這個可能,他想不出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而李世民一時間卻沒往李寬身上想,只見袁天罡和李淳風臉『色』驟變便認定了連福所言不假,只是到底是那個李姓人卻沒想到,畢竟在他的意識之中,夷州並非屬於大唐治下。

 作為臣子就要有臣子的覺悟,察覺到李世民的疑『惑』,連福便開口解釋道:“陛下,許是楚王殿下在夷洲自立,所以才有著二主並列的異象。”

 “你的意思是那小子在台灣自立了?!”李世民心中一驚,疑『惑』道:“那小子在台灣自立,為何異象顯示大唐二主?”

 連福沒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問題,直接行禮恭喜道:“老奴為陛下賀。”

 “喜從何來?”

 “陛下,異象顯示大唐二主,豈非證明上天亦把台灣歸於了大唐,楚王殿下在台灣自立,不就是上天也認為殿下乃陛下親子嗎?“

 激動的話語不清不楚,但李世民懂了連福的意思,大笑不止。

 李世民的大笑,讓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渾身輕松,頓時行禮恭賀,心中卻暗暗思量著,是否再加一把火,向陛下請奏楚王回長安。

 這個想法出現在兩人腦海中的一瞬間便熄滅了,二龍還是不相見為好啊!

 天道無常,他們二人也不過虧得一角天機罷了, 誰能保證天數不再出現一點變化,若是李寬這條真龍和李世民這條真龍鬥了起來,受苦的還是百姓。

 為天下百姓計,袁天罡和李淳風躬身送走了李世民。

 從太史局回到甘『露』殿,卻見李承乾等候在殿門之外,神『色』莫名,細詢問了一番才知道李承乾是為了所謂的大唐二主而來。

 李世民頗有意味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這兒子還沒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至少知道在自己身邊安『插』心腹,不錯。

 不過,不錯歸不錯,在他身邊安『插』心腹的行為卻令他很反感,在他看來,李承乾想要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是應該盡心盡力的為大唐社稷出謀劃策、光明正大的與李泰鬥,而不是行著小人之舉。

 三言兩語打發走了李承乾,李世民輕輕吐出了兩個字——杖斃。

 幾條人命就因為李世民輕飄飄的兩個字便消失在這天地間,皇權的威嚴顯『露』無疑。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