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平陽公主帶來的危害
有杜煜博在,各種五花八門的玩意兒在李哲他們的馬車之中上演,小兕子樂不思蜀。

 其實,小兕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有人陪著她,令她不感覺到孤獨,她便已經很高興了,只不過李世民顯然不懂女兒的心思,準確的說李世民根本不懂他所有的兒女心思,作為父親的李世民是失敗的,但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卻是成功的。

 回台北的大部隊此時已經離開了關中之地,達到了閩州,原本還覆蓋著白雪的道路,如今絲毫不見一點風雪,晴空之上豔陽高照,天氣很好,暖洋洋的陽光讓人想要睡覺,也讓李世民吩咐大部隊停下了腳步。

 從未出過關中的小兕子顯得很興奮。

 在長安之時,一到深冬便代表著她只能待在暖房之中,像這種溫暖的冬日她從未體會過,深冬像初春一樣的風景也從未領略過,好奇的問著李世民為什麽這裡比長安暖和?

 然而,李世民並未注意到自己女兒的高興與問題,他現在正看著不遠處的草棚,似乎很滿意,不由得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笑容,帶著連福和平陽公主夫妻興趣十足的走到了不遠處的草棚。

 不遠處的草棚是一個飯食點,是修建水泥路工人的飯食點,李世民沒把自己當外人,進了草棚一句話沒說,便用鍋鏟攪動著鍋裡的飯食。

 飯食不差,正兒八經的白米飯,熬煮的湯鍋裡還有肉骨頭,就是肉骨頭上有不少的牙印,估計是被啃過之後再次放到鍋裡熬煮的,一股撲鼻的香味讓李世民不由的咽了咽口水,骨頭真是越熬越香。

 “這是誰府上的?”李世民問道。

 連福打量四周,看到了不遠處飄『蕩』的楚字大期,回道:“陛下,想來此處應該是楚王殿下府上的。”

 “讓懷恩和李福過來。”

 不久之後,福伯和懷恩來到草棚,在草棚中的廚子本來還畏畏縮縮的蹲在角落,見到懷恩和福伯便顧不得李世民等人,竟然給懷恩和福伯行禮,問著楚王殿下何時才會返回閩州。

 明顯,草棚裡的廚子是認識懷恩和福伯的。

 不過,懷恩和福伯不認識,所以只是說著殿下不會回閩州了。

 廚子一臉的悲傷,讓李世民愣住了。

 此時,有一老一少拉著一個板車進了草棚,明明是深冬季節,兩人的臉上卻滿是汗水,黝黑的臉上沾滿了泥塵,被汗水浸濕之後,形成了一層汙泥,看上去十分髒。

 這一老一少明顯是準備來草棚用飯的,只見兩人走到了草棚中的水桶邊,拉下搭在肩膀上那分不出顏『色』的『毛』巾,在水桶之中涮了涮,擰乾之後在臉上胡『亂』的擦了擦。

 李世民本來還想問問懷恩和福伯關於楚王府對待工人的情況,問問那廚子為何『露』出那種表情,但此時卻沒興趣詢問了。

 信步走到了一老一少身邊,對著那個看起來有六十來歲的老漢打招呼道:“這位老哥有禮了,我有些事想找老哥聊聊。”

 “貴人多禮了。”老漢一看李世民的氣度和穿著,立刻就知道李世民並非一般人,恭敬道:“不知貴人有何事?老漢正好得等著大家回來一同用飯,此時正無事。”

 “就是與老哥聊聊家常。”李世民笑了笑,問道:“不知老哥如何稱呼,今年貴庚,以前以什麽為生,為何來修建水泥路呢?”

 “老漢名叫張大根,今年正好六十,以前就住在南安縣的張家寨,守著家中的幾畝薄田過日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幸好楚王殿下在南安縣開辦了糖廠和造紙廠,家中才寬裕了些時日,如今糖廠和造紙廠已經衰敗了,如今也只能來修建水泥路了,只有楚王殿下的產業才能讓俺們這種貧苦老百姓安心啊!”

 “此話從何而來?”問了一句,見老漢神『色』慘然,李世民有些疑『惑』,問道:“固然糖廠和造紙廠衰敗了,不過據我所知有修建水泥路的工錢便能保證一家吃飽飯了,老哥如今都六十了,為何不讓家中兒子前來呢?”

 “俺們這些窮苦百姓如今也看明白了,只要楚王殿下才是真正的為咱們在考慮,雖說其他貴人也在承包修路,招募工人,但比起楚王府給的工錢和飯食差遠了。

 至於貴人垂詢的老漢為何不讓家中兒子來······不是老漢不願意,而是家中的兒子在去年被官府強製招募了啊!”說著說著,老漢悲從心來,眼角有些濕潤。

 “祖父,您放心吧,爹爹和母親遲早能回來的,等爹爹和娘一回家咱們就去台灣。”老漢一旁的那個小子安慰道。

 李世民看著老漢深以為然的點點頭,不解道:“老哥,你兒子為何會被官府強製招募呢,難道閩州的多數百姓都願意去台灣嗎?”

 “貴人有所不知,老漢兒子當年在糖廠,兒媳在造紙廠,一家的日子也算過得富足,可是去年起糖廠和造紙廠衰敗了,如今的縣令便強製糖廠和造紙廠的工人留了下來,老漢兒子和兒媳的技術還算不差,這才保住了一條姓名,當年那些技術差些的工匠不是被殺就是被累死。”

 “讓貴人見笑了。”老漢淚流滿面,用手帕擦了擦,長歎了一口氣,“不去台灣又去哪兒呢?想當年楚王殿下在閩州之時,閩州的官員何曾欺壓百姓啊,如今······唉,不說也罷!

 老漢有一個侄兒,當年便是跟隨楚王殿下去台灣的第一批人,聽他來信說,楚王殿下不會回閩州了,楚王殿下都不會回來了,俺們還有什麽盼頭呢?

 還不如去台灣實在,俺那侄兒當年連飯都吃不起,跟隨殿下去台灣不過幾年,聽他說他如今也家財千余貫了,悔不當初沒有跟隨殿下去台灣啊!”

 “老哥,這閩州真那麽差嗎?”

 “您這話若是在兩年前問老漢,老漢肯定會說閩州不差,老漢雖一生沒去過長安,但在老漢心裡,前兩年的閩州比長安還要好,但是如今已大不一樣了。”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老漢沒回答,一旁的那個小子已經開口了,不滿道:“為何?還不是如今閩州的官員毫無本事,當年剛到閩州時,便和何縣令爭權,如今更是不堪。”

 “閉嘴,豈可背後議論縣令。”老漢教訓著孫兒,大家私下裡說說倒沒什麽,但眼前這個人身份不明,背後議論官員可是有罪的。

 “老哥,不用擔心,咱們就隨意聊聊,你放心。”

 本就對如今的官員感到不滿,老漢的孫兒聽李世民這麽一說,當即便繼續說:“以前,殿下在閩州之時,各縣都會組織咱們進學,可是殿下一走,何縣令他們一走,學城取消了不說,連帶著殿下當年創辦的產業也衰敗了,什麽都不懂,就知道瞎指揮。

 尤其最近兩年,竟然將殿下創辦的產業收歸於了官府······”

 話未說完,李世民打斷道:“據我所知,楚王在閩州創辦的產業本就歸官府所有。”

 “不錯,是歸官府所有,但收歸於官府之後也不能瞎乾啊,咱們南安還算是好的了,糖廠和造紙廠雖說衰敗了,但死的人不多,但長溪、南溪等縣,各個產業死的人可就多了。”

 “為何會死人?”

 老漢的孫兒像看白癡一樣的看著李世民,道:“還不是因為官府的官員什麽都不懂,卻要大家提高產量,大家沒個休息累死了。

 也有人,受不了沒日沒休的日子,想要不幹了,被人殺了。”

 “何人敢無故殺害大唐良人?”

 “良人?!”老漢孫兒呵呵一笑,自嘲道:“咱們這些遠在閩州的百姓,只有在楚王殿下眼中才是良人,在陛下派來的官員眼中,咱們都是賤民,是僚民······聽說長溪縣懂得珍珠養殖的人就是長安城的勳貴們殺的,如今還留在閩州的百姓,凡是經歷了當年楚王治下的那幾年的時間,誰不想著去台灣啊!”

 李世民歎了一口氣,問道:“這種圖害百姓之事何時發生的?”

 “好像是從貞觀十一年起的吧!”老漢的孫兒撓了撓頭, 感慨道:“自從當年楚王殿下回了長安後,陛下便派來了官員,楚王殿下將以前的縣令帶去了台灣之後,升任的各縣縣令剛開始的那幾個月還好,可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就發生這樣的情況了,或許是知道楚王殿下不會回閩州才敢如此放肆吧!”

 聽到這裡,李世民算是明白了。

 貞觀十年,李寬邀請閩州各縣的縣令去了台灣,去的不僅僅是各縣的縣令,還有閩州大量的人口,雖說閩州的官員不知道李寬有海外自立的打算,但帶走了幾十萬的百姓,閩州的官員也猜到了一些,楚王大抵是不會回閩州了。

 而最初的幾個月,盡心盡力,或許便是因為楚王留下來的威勢,等到了貞觀十一年,平陽公主聯合朝中勳貴開始超閩州下手,閩州的官員自然無所顧忌。

 原本還以為平陽公主打壓楚王府所帶來的危害僅僅是幾個產業的衰敗,如今看來,卻是讓整個閩州都衰敗了啊!

 李世民仰天長歎。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