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悔恨的馮盎和李世民的決定
空城計講述的惟妙惟肖,馮盎感覺自己身臨其境一般,現在的情況與李寬講述的情況何其相似,只是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變化而已。

 他就像是司馬懿,帶著大軍包圍了城池;李寬就像是諸葛孔明,同樣手下無兵,同樣被兵包圍。

 不過,他卻不擔心,畢竟他不是司馬仲達,李寬也不是諸葛空明。在他看來,李寬想要翻盤,根本就不可能。

 事實真的如此嗎?

 就在馮盎感慨的時候,馮家軍營外響起了陣陣馬蹄聲,來人一看就知道是馮家的家將,馮家家將來不及勒住馬韁,就從馬上跳了下來,臉上滿是焦急之色,跌跌撞撞的向馮盎跑去,途中摔了兩個跟頭也不在意。

 跑到馮盎身邊低語了兩句,馮盎頓時大怒,“殿下唱的好一出空城計啊,殿下在此拖住老夫,卻派人攻打廣州,可是殿下派遣區區五千士卒攻打廣州城,難道不怕將那五千士卒折損在廣州?”馮盎臉色急轉,初始的怒色轉為了嘲諷。

 馮盎的嘲諷和威脅,李寬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心中全是興奮,一看馮家家將的樣子就知道劉仁軌和王翼攻進廣州城了,有馮家一家老在手,馮盎的威脅還算事嗎?

 “馮公,與其在此威脅本王,不如想想你馮家一家老,本王軍中的將領可沒有本王這般好脾氣,若是惹急了,難免會傷著馮公一家老。”多了口乾,李寬笑著端起了案幾上的酒杯輕酌了一口,“馮公,此時你我二人已經移位,馮公還是客氣些好。”

 到了現在,李寬不用和馮盎笑臉談笑了,必須要洗刷馮盎之前的嘲諷,語氣自然好不到哪去。

 “殿下,此時的局面仍在老夫掌握之中,殿下既然派遣五千士卒進攻廣州,殿下此時還有守城之人嗎?若是老夫擒下殿下,殿下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笑話而已。”

 到了現在還死鴨子嘴硬,李寬也是服了。

 “此話不假,本王現在手中只有百余名護衛,馮公若是想要攻城本王攔不住,也不會阻攔。”李寬笑容滿面,沒有隱瞞,他也沒有打算攔下馮盎,笑過之後厲聲喝道:“不過,就算你擒下本王,你敢殺本王嗎?就算你敢冒險殺了本王,本王一人換你馮家幾十口人,本王虧嗎?反正黃泉路上有你馮家人作陪,本王不虧。”

 話裡話外殺氣凜然,像是一點都不擔心馮盎對他不利一般,實際上不擔心是假的,不虧也是假的,讓他用自己的一條命去換馮家的幾十條人命,他覺得虧大了。

 “殿下真要做的這般決絕?”馮盎大怒。

 “不是本王決絕,是你馮家欺人太甚,是你馮盎太高看你馮家的地位了。之前本王在河源等著你前來談判,你卻故意拖延,將本王當成猴子戲耍,甚至連猴子都比不上,竟然把本王當成了你馮家在嶺南立威的雞;你馮盎想要拿本王做雞,還得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

 馮盎沒想到李寬會猜到自己的想法,愣住了片刻,心中後悔不跌,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他現在才體會深刻。早知道李寬已有安排就不應該聽李寬什麽故事,早早擒下李寬,到廣州之後等待李世民的決定不是更好。

 拿李寬當作增強馮家在嶺南威名的心思自然是不能開口,不過李寬進攻廣州終究是不佔理的,一場爭論就這樣發生了。

 馮盎在和李寬爭論,朝堂上也在爭論如何處置馮盎和李寬。

 李寬要處置,這次李寬私自出兵攻打馮家,挑起嶺南的爭端是重罪,重一點可算得上是謀逆的大罪,不處不足以定人心;馮盎也要處置,畢竟導致李寬出兵的緣由馮盎沒敢隱瞞,一切皆因自家兒子挑起莆田叛亂,雖然擔心馮盎的勢力,但是教子無方的這條罪過還是有的。

 聽著朝堂爭論不休,李世民大怒,本來因為文武官員力請封禪,李世民很高興,封禪乃是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地,向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命而治理人世。

 封禪之後,就明了他作為皇帝是成功的,他做皇帝是命所歸的,以後沒有人敢再質疑他的地位。

 本來是一鍋好粥,卻偏偏出了兩三顆老鼠屎,一顆是魏征,其余兩顆就是馮盎和李寬了,原本魏征就因為封禪之事力諫,惹得他老大不高興,現在李寬竟然和馮盎在嶺南打了起來,給了魏征反對的充足理由不,還是鬧得剛平靜的朝堂猶如一灘渾水。

 心情不好,態度也自然不好,李世民一拍龍案,怒道:“都給朕住嘴。”

 皇帝生氣了,朝堂頓時鴉雀無聲,爭論的兩方提出的處置意見在李世民看來完全是意氣用事,根本就沒將實際情況考慮進去。

 世家出身的官員主張殺了李寬以儆效尤,畢竟挑起嶺南戰亂,罪同謀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就算不殺也得要貶為庶人。

 殺了李寬最終導致的結果,李世民很清楚,現在斬李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寬在下寒門士子心中的地位就不是輕易能殺的,更別李寬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才能出眾兒子。

 至於與李寬交好的勳貴官員就主張不處置了,畢竟李寬之所以挑起了嶺南的戰亂究其根本就是因為馮家人挑動叛亂,馮家饒作為同樣形同謀逆,既然世家出身的官員主張治馮盎一個教子無方的罪過,那李寬又有何錯呢?

 不處置李寬最終導致的結果,李世民也很清楚,挑動戰亂都不處置,那下人會不效仿嗎?更別不處置李寬還會引發兒子的鬥爭,他可不願意見到這樣的事。

 “魏愛卿,你該如何處置楚王和耿國公。”

 “陛下,微臣認為楚王殿下挑起戰亂,理當削去王爵;耿國公教子無方,其子挑撥莆田叛亂,馮國公降為郡公。 ”

 魏征是實在人,提出的建議讓李世民很滿意。

 見李世民笑著點頭,與李寬交好的勳貴們也不鬧了,勳貴不鬧了,世家出身的官員也不鬧了,畢竟提出讓李世民殺了李寬或者貶為庶人,這根本就不現實,他們只是提高價碼,爭取最大的權益而已。

 朝堂平靜了,都在等著李世民下最終的決定。

 “魏愛卿此言不偏不倚,深得朕心,既然此議由魏愛卿提出來,那就勞煩魏愛卿前去嶺南宣旨。”李世民算盤打的叮當響,不僅處置了李寬和馮盎,還支走了魏征,魏征一走還有人勸他封禪嗎?

 事情定下來了,魏征帶著李世民的旨意走了,在魏征離開長安城之後,在李世民的授意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眾位心腹再次提出了封禪之請。

 缺少了魏征這個帶頭反對的人,就是有阻攔的官員也被朝中大臣的啞口無言,於是在貞觀六年,李世民得償所願去了泰山封禪。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