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七十二章 李世民的無奈
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處置辦法有些虧欠了李哲,畢竟李哲的身份實在不一般。

 若尋常勳貴之子毆打李哲,肯定不會簡簡單單的丟官便能了事的,進大理寺挨一頓板子,在大理寺住上一段時間是必然的,但柴令武不同,那是平陽公主的兒子,他的處置辦法在他看來已經是最妥當的了。

 如今,所有親人之中,平陽公主乃他一母同胞的親姐姐,對待平陽公主總歸是不一樣的,李世民對平陽公主的感情不僅有一直以來的敬愛,還有一種愧疚之心。

 愧疚來自於哪裡,李世民其實也不太清楚。

 或許······應該是來自於殺了親哥哥和親弟弟,漠視了親人的感情,才出現了這種愧疚。

 這便是李世民近兩年來想到的原因,正是這種複雜的感情,讓李世民對待平陽公主一家與對待其他姐妹和弟弟一家顯得寬厚許多,所以他只能讓自己的孫兒受些委屈了。

 當然,不論如何寬待平陽公主一家,李世民終究沒忘記孫兒的態度。

 在他下了判決之後,便看向了李哲問道:“哲兒,皇祖父這樣的處置,你可還滿意?”

 其實,可以看出來李世民這些年變化很大的,他堂堂一國之君,一言九鼎,現在卻能放下身段來問一個小孩子是否滿意,無非還是因為李世民變得開始重視親情。

 李哲打了一個哈欠,點點頭,沒說話,像似認定了李世民的判決一般,但心裡卻不以為然。

 這件事不會這麽輕易了解的,父皇和曾祖父在來之前便告誡過自己,不管是誰,只要對自己和姑姑出了手便要打回去,既然敢打自己,那就必須打。

 至於怎麽打,李哲沒去想,反正有姑姑在,這種事用不著他去想,他現在隻想睡覺,一想到睡覺,不由的又打了兩個哈欠。

 李哲哈欠連連,李世民隻好讓小黃門帶著李哲去睡覺。

 看著漸漸消失在眼中的小身影,李世民沒有一點睡意,悠悠問道:“連福,你認為這件事能就此了結嗎?”

 “陛下,恐怕很難啊!”連福想都沒想便回了一句。

 “為何?”

 連福心裡有些別扭,陛下明明就清楚,何必問我呢?

 不過,李世民發問,連福也不敢不說,連福歎了一口氣,“陛下,近幾年楚王府的產業雖依舊在增加,但很緩慢,楚王殿下想必也清楚,所以才讓小王爺回長安,恐怕如今小王爺也清楚緣由,皆因平陽公主和眾位公主聯合朝中大臣在打壓楚王府產業。

 楚王殿下此次讓安平公主和小王爺帶領士卒回長安帶著敲山震虎之意,在這之前,回長安的楚王府眾人還會因為公主殿下等人身份,不便出手,但今日發生了這件事,恐怕難以揭過了。”

 李世民目不轉睛的盯著桌面,歎道:“是啊,朕估計安平帶人殺祿東讚恐怕也是那小子的主意,如此一來,既像朕表明了心意也重振了楚王府的威勢,就連朕也不好輕易的處置楚王府,那小子的手段愈發厲害了。”

 在李世民看來,李寬以前的手段是上不得台面的,當初李寬獻上計策之時,只知道直接表明自己的要求,可如今,就連他也不得不佩服李寬的手段。

 就拿殺祿東讚一事來說,先告知了他,祿東讚的本事和地位,再表明殺了祿東讚之後的利益,同時還把接收這些利益的計策一並獻上,最後才讓安平殺了祿東讚,哪怕是他再怎麽發怒,也會因利益而動心,不會對楚王府做出懲罰,甚至在大唐將吐蕃收歸之後,他還得記住楚王府的一份功勞。

 “那······”連福見李世民在沉默,剛開口說了一個字,又閉上了嘴。

 “想說什麽就說。”

 連福也不客氣,問道:“那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此事?”

 “如何處置?朕不是已經下了聖旨嗎?”

 李世民一副像似不明白連福話中之意的口吻,但心裡卻很明白連福的意思,不由的苦惱不已,楚王府與平陽公主之間鬧起來是必然的,可該如何處理接下來的局面他真不知道。

 親情暫且不談。

 平陽公主一家於大唐有功,可以說大唐能建國,平陽公主一家佔了三分之一的功勞,畢竟當年李淵打算建國時,平陽公主在關中組建的娘子軍功不可沒,柴紹亦是一路戰功赫赫;但李寬一家對大唐的功勞同樣不小,可以說大唐能有如今的安穩和繁榮,有一半的功勞來自於楚王府,畢竟大唐的商業發展可算是楚王府帶動起來的,消除世家的威脅亦是因楚王府獻上的法子。

 以功勞來說,兩家之間相差無幾,李世民根本不知偏向於那一家,哪怕以兩家在朝中的勢力也令李世民難以偏向於任何一家。

 楚王府在朝中的勢力就不說了,平陽公主夫妻在朝中的勢力同樣不小,夫妻二人多年掌管大軍,軍中的勢力不可小覷。

 平陽公主一旦與楚王府鬧起來,李世民敢保證太子和魏王一系皆會倒向於他這個姐姐,楚王府甚至有可能會被打壓下去,然而,楚王府一系被打壓下去的局面這不是李世民願意看到的。

 現在,朝中的局面很好,有楚王府的勢力牽製著太子和魏王,太子和魏王之間尚存緩衝的余地,一旦楚王府被打壓下去,太子和魏王之間勢必勢同水火,他這個當爹並不知道該如何讓兩兄弟和睦共處。

 既不能偏向於平陽公主而處置楚王府,又不能偏向楚王府打壓平陽公主,畢竟平陽公主夫妻權勢不小,一旦他偏向於楚王府,難免不會讓平陽公主一家倒向他其中的一個兒子,那樣的局面李世民同樣不願意見到。

 太子與魏王的本事,李世民比誰都清楚,兩兄弟都沒有李寬的本事,一旦平陽公主倒向任何一方,其中的一方只能被壓著打,若倒向太子還好,可若是倒向魏王呢?

 一旦發生這樣的局面,他又該如何處置呢?

 李世民不清楚。

 若廢太子立魏王,他自然下不去手。

 若支持太子,等到他去世之後,魏王想必也掌握了平陽公主和柴紹的勢力,再發生一次玄武門之變亦非不可能。

 左思右想了小半個時辰,李世民想不到關於楚王府和平陽公主鬧起來之後的兩其美的解決辦法,只能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起身回了寢殿,一邊走一邊喃喃自語著:“鬧吧,總要看鬧到哪一個地步,才能有合適的辦法,多想亦無用。”

 然而,事實證明,李世民把此事想的過於嚴重了。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