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一十一章 人口遷移
在仆從送酒來軍營的這段時間,一個老漢走到了李寬身邊,老漢姓胡乃是製造火槍的總管,是當年第一批隨家眷來閩州的涼州人,在涼州那是赫赫有名的鐵匠,至今他都不敢相信自己區區一個打鐵的竟然做到了中校的位置,手下的人還都是一批有官職的匠人。

 匠人何時能有官職了?就是將作監的大匠也就受人尊崇一點而已從未有過官職一說。

 早就從蒙雲的口中聽說製造火槍的匠人們原本也是沒有官職的,是楚王殿下力排眾議給了大家的官職,雖說至今他都還沒明白中校、少尉到底是個什麽官職,但是蒙雲掌管整個閩州的楚王軍也不過少校一職,比他還要低一級,他還是知道的。

 到他如今的地步足夠他含笑九泉,可是他想做的更好一些,至少在有生之年能造出讓李寬滿意的火槍,這才不枉李寬對他們這些匠人的看重,所以他開口問道:“殿下,火槍是您提出來的,您有沒有有其他辦法改進呢,俺們就是打鐵的······”

 話沒說完,李寬打斷道:“胡中校可不能亂說,你們如今可不是打鐵的,你們都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是不是本王不在閩州,蒙雲這小子平日裡便對你們不敬,稱呼你們為打鐵的,看來本王得好好收拾他。”

 “沒有···沒有······蒙雲那小子對俺們可敬重咧,每次來軍工廠還給俺們敬禮,讓俺們都有些不好意思。”一群人急忙給蒙雲辯解道。

 “有啥不好意思,你們官職比那小子高,他給你們敬禮那是應該的,本王來軍營你們不也給本王敬禮嗎?難道那小子還敢有怨言,有怨言就抽他。”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哪能隨便抽人,一群人頓時大笑不止。

 笑過之後,李寬一本正經道:“本王知道火槍的研製進入了瓶頸,但是說實話本王也不清楚該如何改進,一切還得有勞大家,但是本王可以給大家一點思路,比如加重彈藥的重量,改進火藥的配方,增強火槍的推射力。你們啊,別舍不得分派給你們東西該用就用。就像以前咱們造出的一批手榴彈為何不懼以往的威力,說到底還是你們節省了火藥,所以你們不用替本王節省。

 當然,一切得適量,並非本王舍不得,還是以前本王告訴你們的那句話,定要防止槍管炸裂,所以改進火槍之時要適量增加火藥用量。”

 一群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在他們研發火槍之時就曾因為增加了火藥的用量導致火槍炸膛,傷了人,所以減少了火藥的用量,以至於李寬感覺推射力有所欠缺。

 “殿下,咱們造出來的火槍到底有什麽用呢?”一名中年漢子站了出來,建議道:“俺很早就想問問殿下了,咱們造出一把火槍的錢財完全足夠讓咱們練射術,而且比火槍準也射的遠,殿下何必讓咱們造火槍啊,浪費錢財!”

 一群人聽到漢子的話深有同感的點點頭。

 李寬其實也認同漢子的說法,火槍對於他來說也是連雞肋都不如,在這個沒有機床的時代,一把火槍的造價非比尋常,一把火槍的造價足夠他鍛煉出十名甚至二十名的神射手,比火槍更遠更準,而且火槍更本就不適用於古代的人海戰術,說白了火槍在這個時代並沒有什麽卵用,可能就比燒火棍強一點而已。

 按道理說,連雞肋都不如的火槍李寬為何要堅持研製呢?因為他知道火槍的重要性,想想幾百年後被槍炮敲開的大門,被奴役的百姓,李寬有一種憤恨,他從不認為自己是悲天憫人的人,但是誰特麽還沒點愛國情懷呢!

 雖說現在的火槍不能用於戰場,或許幾十年之後的火槍依舊不能用於戰場,但是百年後呢?他好歹也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總得為後世子孫留些有用的東西吧!

 他致力於火槍的研發其實質就是為了告訴兒孫,你們的老爹祖父一直看重火槍,讓兒孫將來也能致力於火槍的研發,沿著他路走下去而已。

 當然,這些想法李寬不會說,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解釋道:“本王知道你們的想法,火槍確實趕不上弓箭,但是······本王讓你們造火槍自然有本王的道理,你們盡心研製便可。”

 沒錯,這就是李寬給出的最合理的解釋,本王讓你們乾你們就乾唄,哪來那麽多的理由。

 然而,李寬的解釋卻讓眾人很適用,畢竟他們不認為自己比李寬更有遠見,臉上皆是一副果然有大用的表情,其中的幾個老人還用責怪的眼神瞪了眼開口詢問的漢子。

 想到火槍被造了出來,李寬不免問到了火炮的情況,火炮對於火槍來說更加適用於戰場,一個炮彈下去就是死傷一片,可以說火炮才是李寬關注的重點。

 但是,聽眾人的意思,火炮的製造並不理想,李寬也就放棄了去觀看的打算,笑呵呵的和眾人聊著,自然而然的談到了去台灣之事。

 說道去台灣,眾人的態度明顯讓李寬不適應,因為聽他們的意思好像閩州去台灣的人太多,如今的樓船不夠用。

 “前兩年本王讓大家去台灣,不是說不願意嗎?為何如今又願意了呢?”

 “殿下,您當初也沒跟咱們說台灣有眾多的好處啊!”蒙雲順嘴便接了一句。

 好處?什麽好處?李寬自己都在發愣,台灣初建,有什麽好處能讓大家放棄閩州的一切去台灣呢?仔細問了問眾人,李寬明白了。

 就在他忙碌的這兩年的時間裡,劉仁軌多次從台灣帶著士卒返回閩州,不僅有士卒還有被他遊說去的百姓,到過台灣的百姓自然知道台灣商戶的地位與尋常百姓無異,而且台灣極度缺乏各行各業的商人,他們在台灣掙到了大錢,回到故土難免顯擺顯擺。

 在他們這些掙到錢的人眼中,台灣自然是有無數好處,就算是沒掙到錢的人,回到閩州也會談談台灣稅收的情況,本來台灣就適合農業發展,水稻種植,再加上台灣的賦稅本就比閩州少了不少,一增一減下來台灣農戶的每年的賦稅不到閩州的五分之一,足夠讓大家心動了。

 更何況,還有多生孩子減少賦稅的政策補貼,就是去台灣做農戶也比在閩州掙得更多,只是要累一兩年的時間,開墾農田而已,比起去台灣的好處,勞累一兩年就不算個事兒,他們當初從關中之地到閩州之時不也累了好幾年嘛!

 聽到眾人的解釋,李寬恍然大悟,難怪他在這兩年處理政務的時候發現基隆的賦稅比起來台北來說都差不了多少,原來劉仁軌從閩州帶去了不少的百姓。

 李寬大笑,忍不住朝身邊的士卒和匠人問道:“你們之中有多少人願意去台灣?”

 李寬這一問,猶如捅了馬蜂窩,一個個的在他耳邊說著俺願意去,讓李寬感覺有成千上萬隻馬蜂在耳邊飛舞一般,腦袋嗡嗡作響。

 留下一句到蒙雲處報道,優先接你們去台灣,帶著懷恩和護龍衛跑了。

 在閩州李府停留了兩日,李寬再次登上了返回台灣的樓船,船上擠滿了人,原本四人休息的船艙現在變成了十人,甲板之上更是連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就連小黑從海裡捕到自己的晚餐後也只能委屈的站在桅杆上進食,一邊吃一邊盯著那些佔據了它飯桌的百姓,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樓船的甲板可咱的餐桌啊!

 這些可惡的人類。

 小黑像似發泄一般把吃剩下的魚丟到了甲板之上,它才不會承認自己是因為沒抓穩而落下去的。

 這次返回台灣,李寬沒讓跟隨來的百姓和小商戶去基隆,也沒讓他們留在台北,而是吩咐朱羽將所有人帶去了台中。朱羽在台北待了快兩年了,平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帶著台南來的孩子跟著馬周各地轉,從馬周手中學到不少東西,在李寬離開台灣之時就有打算讓他返回。

 可惜當時走的急,想著去長安用不了多少時間,所以拖到了他現在返回台灣。

 台北市的府衙大門前,李寬看著收拾好行裝的朱羽問道:“兩年前制定的台中發展計劃你還記得吧?”

 朱羽點頭。

 “既然記得,你此行回台中後的安排本王就不說了,畢竟你在台北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按部就班的將計劃施行便是;至於朱宸那小子在長安不用擔心,如今他已是大理寺卿的弟子,將來的前途必然坦蕩,若是覺得咱們台灣還不錯也可以讓他回台灣來。此行有些太急,本王就不給你設宴了,到了年末之時,各地市長來台北,本王親手給你做一桌美食補償。”

 此行確實很急,回來睡了一晚便讓朱羽帶著百姓去台中確實有些過分,但是李寬沒辦法,台北乃台灣發展最快的市, 條件相比閩縣都不差,若是不早日離去,百姓又豈會心甘情願的去台中呢,百姓不願意離開,台中如何能發展?

 “殿下言重了。”朱羽行禮道。

 “去吧,在台中盡心做,若是有朝一日台中市經濟發展超過台北,本王便吩咐人給你立碑傳世,讓你名流千古。”

 立碑傳世名流千古,這個八個字沒人能淡然處之,就是如今的李寬也不能,更別說一心想著光耀門楣的朱羽,激動的渾身抖動,若非顧及到自己的形象恐怕他此時已經跳起來了。

 “微臣謝過殿下。”

 “想要趕超台北可不容易,努力吧!本王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但是本王也提醒你一句,切莫好高騖遠,台中的發展本王會看在眼裡,你的功勞本王也會記在心裡,就算最終沒能超過台北,立碑傳世一事本王也會安排,至於能否流傳千古就得看你自己了。”

 “微臣明白,殿下盡可放心。”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