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九十九章 陛下和太子的祝福
百姓不易,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能用辭藻華麗的駢文說出一套套的理論,但真正切身體會到百姓不易這個道理而銘記於心的人,並不多。

 哪怕是自己那在學識上向來受人誇讚的兒子——李泰,大抵也就只能借用歷來的警醒世言來表達一番自己的感想罷了,論道自身的感悟和體會,恐怕還不及這兩個六七歲的小孫子啊!

 李世民心中感慨,看著兩個深思的小孩子,他對自己的教導方法產生了懷疑,真應該將兒子養在深宮接受皇家教育嗎?

 李世民的想法無人得知,馬車依舊在疾行,又行駛了一個時辰,總算到了李臻擺攤的地方,李世民下車,一眼望去便見到了不少的百姓已經支開了自己的小攤子,忙著將自己的年華擺上攤子,忙著擦拭汗水。

 雖辛苦,但那臉上笑容,卻令李世民感覺到了台北的百姓心中是歡喜的,台北是一個朝氣蓬發的縣城,就如同當年那破落的桃源村一樣,總有一天能超過所有的莊子,成為最富庶的地方。

 這是李世民現在最真實的想法。

 慢慢轉身,卻見李臻擺攤的地方排起了長龍,抬頭望了一眼,只見李臻幾人站在一個名叫“濟世醫館”的牌匾之下,匆匆走到李臻身邊,卻聽見李臻有些懊惱的喃喃自語著:“糟了,今日把師爺忘在家裡了!”

 懊惱也只是一時,李臻從衣兜裡掏出了醫館的鑰匙,打開了醫館的大門,轉身笑道:“今日師爺尚未來······不過懷義醫師今日來了,大家可到懷義醫師處問診。”

 話音一落,便有百姓朝李臻問道:“小郎君,今日還是按照以前的老規矩嗎?”

 “沒錯,贈醫不要錢,若覺得心裡過意不去者,買些年貨回家過年便好。”

 “謝過小郎君。”排著長龍的百姓感恩戴德。

 他們之中,其實不少人根本沒什麽病,隻為求一個心安,每年除夕前的半個月這濟世醫館便會打開,無償為人贈醫施藥,而且醫術很好,凡是看過病的人都能好,名聲在外。

 作為尋常的百姓,他們也懂得報答二字,畢竟藥材也要錢,不能白佔人便宜,不過醫館不收,他們也無奈,但從去年起,醫館之外支起了賣年貨攤子,價格不算高,可謂物美價廉,哪怕他們這些尋常的百姓也能負擔,也就有了這麽一規矩,診病的人一般都會從攤子買一些年貨回家。

 當然,這倒也不至於令百姓們感恩戴德,但不少人曾經打聽過自己所購買年貨的價格,明明在內城賣到二兩銀子的鞭炮,在此地只不過賣四、五百文,明顯知道這是一種義舉,如何不令他們感恩戴德。

 李世民有些發愣,不是說好擺攤嗎?怎麽贈起醫來了,而且還將贈醫與擺攤聯系在了一起?

 發現各有各的事情忙碌,懷義和懷恩兄弟兩忙著給百姓們把脈,其余之忙著支攤子,誰都沒在乎自己,李世民也不好意思打擾兩個孫兒和忙碌的女兒,徑直走到了懷義身邊,教訓道:“贈醫施藥乃義舉,將此義舉與商賈聯系在一起,很不妥。”

 問診的老漢看了一眼李世民,笑道:“這位貴人,您誤會了,小郎君的售賣年貨與贈醫並無關系,大家有錢便買,若是沒錢購買,小郎君亦不曾有半句怨言,更何況小郎君的售賣的年貨價格便宜,大家都稀罕。”

 老漢的話令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剛想問問,就聽見診脈的懷義解釋道:“這規矩是大公子去年定下的,大公子說濟世醫館雖是贈醫,但總不能讓醫館倒貼錢財,售賣的年貨所掙到的錢財正好充當贈醫贈藥的損失。”

 說到此處,懷義看了一眼忙碌的李臻,這才繼續道:“其實啊,大公子每年售賣年貨所得根本難以補足贈醫贈藥的損失,大家都清楚,大公子也清楚,不過大公子意思的小人或許能明白幾分,百姓不易,能幫村一點是一點。”

 李世民點頭,看向了在場問診的百姓,問道:“大家知道小郎君的想法,難道不會不滿嗎?畢竟若是沒有小郎君訂下的規矩,大家便可佔更大的便宜,完全不用付出任何錢財便能問診得藥。”

 李世民這句話猶如捅了馬蜂窩,一時間怒罵李世民的人不在少數,更有甚者,叫囂著:“若非看你是懷義醫師和小郎君的長輩,信不信俺們打斷你的腿,讓你敗壞小郎君的名聲,還敢看不起華國的百姓,誰不知道小郎君是為了咱們外城的百姓著想。”

 被罵了,李世民也不惱,反倒有些高興,笑著笑著就有些尷尬了,因為他發現一同前來的人只有他一個人閑著,就連拖病的小兕子也在幫著姐姐侄兒將東西擺放在攤子上。

 李世民帶著尷尬的神色,走到了正準備進藥店庫房搬東西的李臻身邊,問道:“臻兒,有什麽是祖父可以幫忙的?”

 “不用,祖父休息便好。”李臻順嘴回了一句李世民,匆匆進了庫房。

 攤子支起來了,只見攤子上擺著各式各樣的喜慶物件,那裁剪成小兔子形狀的紅紙最得小兕子喜歡,若非知道這些東西是侄兒準備售賣的年貨,她已經忍不住佔為己有。

 發現兕子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攤子上那裁剪成兔子的窗花,安平想都沒想便將小兔子窗花遞給了兕子,笑道:“喜歡就拿,全當你兩個侄兒孝敬你這個姑姑了。”

 兕子一本正經的拒絕道:“不行,兩位侄兒昨日便······”

 話沒說完,李臻打斷道:“姑姑喜歡就拿吧,咱們還有很多不差姑姑喜歡的這一個,父親常說一個人若是連家人都照顧不好,豈可照顧好自己的事業,拿著吧!”

 話音剛落,李臻的小肚子便咕咕的叫了起來,而且像似會傳染一般,其他的人的肚子也咕咕的叫了起來。

 餓了。

 本來一大早沒吃飯就出了門,趕了一個多時辰的路,再加上忙忙碌碌的好一陣,眾人餓了。

 正打算吩咐福伯去買些吃食,就見著孫道長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過來。

 “師爺,您真是老神仙,您怎知道徒孫餓了呢!”李哲的小屁股一扭一扭的跑到了孫道長身邊,抱著孫道長的手臂不撒手。

 “那一次你們兩個小子是用過早飯才出門的,還不是忙完了才去用早飯。”孫道長將手中的食盒遞給了李哲,笑道:“別看了,師爺給你們買了最喜歡的蚵仔煎、蝦餅和蟹黃蛋。”

 “謝謝師爺。”

 “對了,裡面的那碗小湯圓是給你小姑姑準備的,你們可別拿你們吃的早飯給你們小姑姑。”孫道長吩咐著李哲,腳步不停,走進了醫館。

 “知道了。”李哲回道。

 進門的孫道長看見了李世民,愣了愣,這才行禮問道:“陛下,你怎麽也跟來了?”

 對於孫道長的稱呼,李世民有些不滿,自己明明白魚龍服前來,孫道長這麽一稱呼,不是全都敗露了嗎?

 “孫道這,你這······唉!”李世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陛下不必在意,大家都知道臻兒的身份,也就是沒告知臻兒罷了,陛下的身份在場的大多數人恐怕早已知曉了。”孫道這解釋道。

 孫道長是什麽人啊,可以說台北的百姓對於孫道長比對李寬還要了解,認識孫道長的人比認識李寬的人還多,就算不知道李臻的身份,但時常聽到李臻叫孫道長師爺,誰還不知道李臻的身份,畢竟誰人不知孫道長的徒弟就是當今的華國陛下?

 對於小徒孫所謂的隱瞞身份,孫道長其實也覺得挺有趣的,這才李臻一直以來打扮成民間小子的樣子,而百姓們知道這是太子殿下體察民情,更不會揭穿李臻的身份,大家心知肚明就好,畢竟太子每年能來這外城對他們而言也有好處不是,不說自己有冤情了可以請太子主持公道,至少將來老去之時,也可以給子孫吹吹自己的光輝事跡,自己當年可是和太子做過生意的人。

 發現百姓了然,卻沒半點驚呼,李世民大抵是猜到了其中的原因,不在意朝孫道長擺了擺手,匆匆出了大門,他也餓了。

 出大門,只見李臻嘴裡叼著一塊不知名的食物,匆匆咬了兩口,胡亂吞下,看著百姓拿著紅紙念道:“上聯乃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乃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至於意思大抵便是祝願一家幸福安康,吉星拱照,來年生活更加富足。”

 桃符,大唐也有,卻不似李臻和李哲所販賣的春聯,大唐的桃符延續了自古以來的規矩,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真正的在桃符上題寫聯語,那是從五代十國後蜀才開始的。

 見到這樣的桃符,李世民自然有些疑惑,連早飯都不準備用,便匆匆走到了小攤子之前,查看著一副又一副的春聯。

 有簡潔明了的,也有言辭華麗的,總歸都是祝福的話語。

 一聯一聯的看,一邊看一邊念,笑容就沒斷過,在場的百姓雖不懂李世民念的這些是什麽意思,但其中的美好祝願,他們能懂。

 “小郎君,俺要這一副。”

 “小···狼···俊,這副。”

 “俺,要這一副。”

 ·······

 一時間購買春聯的不在少數, 春聯銷售一空。

 李臻發現了不少說著磕磕巴巴漢語的黝黑漢子和婦人,不由的點點頭,笑道:“這春聯連我父親所寫,本不多,如今已經沒了,若是喜歡的,可自行購買些紅紙,請人抄錄張貼,我這裡還剩下了一些書寫“福”字的紅紙,大家也可購買,而且這貼福也有講究,要倒著貼。”

 害怕百姓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李臻拿起一張寫著福字的紅紙,演示了一番,笑道:“到著貼,意味著福到了,我與父親祝願大家,年年福到。”

 在場的百姓,聽到李臻說對聯乃父親親手所寫便將對聯小心翼翼的折成方塊揣到了懷裡,這可是陛下親手寫的啊,賺大發了。

 而後再次聽到李臻說我與父親祝願大家,年年福到,心中的興奮難以言說,這可是陛下和太子的祝福啊!

 一群人感動不已,若非知道不能揭穿李臻的身份,恨不得當場行禮大喝一聲謝過陛下和太子殿下,方能抒發他們心中的感動。大唐承包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