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承包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訓子
沒打算在長安城過夜,來時便算好了時間,可是有程咬金、秦瓊和李績這樣的將軍在場,難免要喝上幾杯,想要回桃源村是不太可能了,畢竟用完飯已是戌時,剛出一間酒樓,李寬聽到了悠悠的暮鼓之聲傳來,催促著街上行人的腳步。

 自古以來,封建社會便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準則,反映在城市管理制度上就是實行宵禁制度。從周代開始文獻裡就有宵禁的記載,歷經幾朝,唐朝的宵禁制度已經得到很大的完善。一旦到宵禁時間,除了疾病、生育、死喪可以通行外,偌大的長安城中幾乎見不到人。

 李寬向來對忠於職責的人心存好感,回楚王府的路上特意吩咐了老柳加快速度。盡管如此,還是受到兩撥尋街武侯盤問,回到楚王府之時,天已經完全黑了。

 黑夜就是擇人而噬的猛獸吞沒了長安城,唯有長安城深處那座皇宮燈火通明,就像黑夜裡的一顆明星,帶領著整個大唐滾滾向前。

 甘露殿中的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揉了揉發酸的肩膀,長歎了一口氣,不知是因為奏折上所寫之事還是,還是因為皇帝不好當。

 當皇帝難,當一代明君更難。

 大唐歷經幾年戰亂,百廢待興,一切都要有他這個皇帝來拿主意,可是皇帝也是人啊!人又不是機器,若是生活沒有一點調節劑,那就太難了。而對於李世民來說,今夜正好有給忙碌生活增加趣味的調節劑。

 “連福,太子他們可曾回宮了?”

 “陛下,太子殿下和眾位公主午間便已回宮了,只是漢王殿下、梁王殿下、燕王殿下當時尚未回宮,在不久之前才回到宮中。”連福身為宮中太監總管,對於宮中之事可謂了若指掌。

 “哦?”李世民沒想到李恪哥三會留在桃源村直到此時才回皇宮,有些好奇,對著連福吩咐道:“宣太子和漢王來見朕。”

 連福看向殿中的小黃門,沒過多久小黃門便帶著李承乾和李恪來了。

 皇帝有家常可敘嗎?也許有也許沒有,就算有,敘家常的對象也不會是兒子。

 “承乾,今日桃源村一行,你有何想法?”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皇帝老爹要考校,心中早已想好了說辭,“父皇,兒臣認為桃源村可立為典范,若是天下所有莊子都能做到桃源村這般,大唐可千秋萬世。”

 言簡意賅,倒不是李承乾不能說出一篇精彩絕倫的奏對,可是細談之下難免會說到李寬,這不是他願意的,想要讓他誇讚李寬,他辦不到。

 顯然這樣的一句話,讓李世民有些不滿意,“你身為太子,就沒有想到其他?”

 先抑後揚這樣的道理,不知是李綱教導他的,還是他自己悟出來的。

 對於李世民的怒氣沒有感到惶恐,反而微微一笑,說起了桃源村的見聞,讚歎了桃源村的富庶,讚歎了學舍,幾乎把見到的說了一遍。說出了許多想法,比如在大唐推行村學,推行農業多樣化等等,唯獨沒提李寬半個字。

 原本有些怒氣的李世民聽到李承乾的回答之後,顯得更加滿意;不得不說,李承乾先抑後揚的手法用的揮灑自如。

 讚賞的點了點頭,滿口誇讚之詞,至於沒提到李寬,這不是李世民所關心的,他現在關心的是這天下的繼承人學到了什麽,有什麽領悟。看效果還是不錯,盡管有些想法不合適在天下推廣,但是更多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李承乾讓他很滿意,但他也沒忘了甘露殿中還有另一個兒子。

 “恪兒,朕聽聞你剛回宮,想必是與寬兒有深入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在私下裡可以稱呼李寬為二哥,可是在李世民面前卻不行,畢竟李恪還記得當初在秦王府發生的事情,所以他改口了。

 “父皇,兒臣認為楚王乃當世奇才;除此之外,兒臣別無他想。”說話間,拿出懷裡的三年計劃書遞給了連福,“這是楚王送與兒臣的,楚王稱為三年計劃書,兒臣認為這便是最好的想法。”

 拿出三年計劃時,李恪顯得有些激動,懷中的原稿也顯露了出來。幸好龍案上的李世民心中好奇三年計劃,眼睛直直的盯著連福手中的宣紙,沒注意到他急忙將懷中原稿塞回懷裡的動作,不過李承乾卻是注意到了,只是李世民在看三年計劃,沒有出言打斷而已。

 倒不是李恪不想將原稿交給李世民,而是他自己都未弄懂原稿中的意思,若是上交,李世民一問,他該如何回答?他自己回答不上來,李世民必然會宣召李寬進宮,這總歸是一件麻煩的事,所以他沒有打算上交原稿的打算。

 “好、好、好。”每說一個好字,李世民便激動一分,最後還忍不住在龍案上拍了一下。

 原本還在猜測李恪懷中的東西到底是什麽,可見到李世民的樣子,李承乾的臉色變了,又是這個災星小子來搶我的風頭。

 將手中的三年計劃遞給李承乾,笑道:“承乾,你也看看吧!”

 三年計劃確實比李承乾的想法好,可謂是涉及到了一個發展莊子的方方面面,至少在李世民眼中,李寬小小年紀就能想到這些,這個三年計劃可算得上完美。

 李承乾在看三年計劃,李世民在問李恪有沒有別的看法,畢竟三年計劃是李寬的想法而已,他還是想知道李恪這個兒子有沒有獨到的見解。

 見解是有的,不過卻與李承乾的見解大致相同,李世民也很給面子的誇讚了兩句,畢竟能與李承乾的想法差不多也算不錯了,要知道李承乾可是有李綱出謀劃策,李承乾的想法若是沒有李綱提點,打死他也不信。

 待李承乾看完之後,見到李承乾神色不自然,李世民開口了。

 “朕知道你與寬兒素來不和,可是你身為太子,應當有包容四海的胸懷,豈可為當初的一點小事懷恨在心,難道你身為兄長就沒有一點容人之量?”

 話有些重了,李承乾感覺自己心裡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畢竟他會如此還不是因為李世民當初不待見李寬,突然的轉變,讓他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如何能適應過來,所以更是加深了對李寬的怨念。

 “兒臣······”

 不知想到了什麽,李世民歎了一口氣,“罷了,此事不談了,說說你看過三年計劃之後的想法。”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說道:“父皇,三年計劃並不完整。”

 確實,李寬寫的三年計劃並沒有原稿那麽完整,畢竟有很多遣詞造句不能用大唐話敘述,可是李綱在桃源村住了一年多,對三年計劃的發展方向還是明白的,多多少少給李承乾說過一點,所以他也不是無的放矢的。至於是出於好心提醒李世民還是想給李寬找麻煩,這就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很奇怪,在他看來,三年計劃算是不錯了,難道他這個兒子在看過三年計劃之後還有想到更多?

 “承乾,你可是認為三年計劃尚有不足之處?”李世民笑了,笑的很開心,頗有種有子如此,朕心甚慰的感覺。

 “父皇,兒臣曾聽太師說起過三年計劃,但兒臣觀書稿之中所記與太師所言相去甚遠,所以兒臣認為三年計劃並不完整。就在今日回宮之時,恪弟曾向兒臣言明有事請教楚王,想必恪弟知道三年計劃的詳情,兒臣想聽恪弟言明完整的三年計劃再做補充。”

 得到的答案與心中想法相去甚遠,失望,無比失望,李承乾這樣的小伎倆怎會瞞過老謀深算的李世民。

 李承乾被罰了,禁足三日;李恪也被罰了,同樣禁足三日;李世民高興了又疑惑了,他拿到了三年計劃的原稿,可是他看不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