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三百零四章 馮盎進京
翌日一早,李寬尚在學舍上課,懷恩便帶著段綸找來了。這幾個月,段綸的日子並不好過,水泥的質量達不到李世民的要求,多次被李世民訓斥,找到戶部,戶部又不肯撥銀子給工部研發,反而還得受戶部的氣,段綸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段綸的想法很好,若是戶部再不撥銀子,老子還不伺候了;現在冰店的生意正是需要人管理的時候,在冰店樂得逍遙自在,何必為了一個工部尚書虛職兩頭受氣。好在,昨日李寬獻上了水泥製造法和煉鐵的法子,免去了他受氣之苦,所以一早便來了。

 方法,昨日回府的時候就寫好了,段綸看都沒看便拿著兩種方法走了。一進皇宮便將三個信封交個了李世民,其中兩個信封中裝著的是兩種方法,另一個信封中裝的就是辭官奏折。

 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沒有同意段綸辭官,畢竟大唐才剛剛穩定,急需人才,而段綸確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李世民又怎可放他離開。

 就是杜如晦,李世民也不願意讓他辭官,要不是昨日派去的禦醫給杜如晦診治後的說法與李寬一模一樣,李世民還真不會答應杜如晦辭官的請求。

 自從得到了兩份煉製方法,李世民很高興,興奮異常,而長孫無忌和李寬兩人卻是失落異常,長孫無忌失落那是因為李世民並沒有將煉鐵的法子賜個他,而李寬則是因為沒想到好的辦法能讓李世民將他發配去嶺南。

 他這個王爺當的,也真是一朵奇葩,別的王爺都想著能留在長安城不去封地,他倒好,一心想著去鳥不拉屎的嶺南。

 “殿下,這張信送來的飛鴿傳書。”懷恩拿著一張紙條遞到了李寬的面前。

 展開一看,原來是馮智戴在長安城中宴請賓客。

 等等,馮智戴宴請賓客,不就是說馮盎要進京了嗎?

 “懷恩,去請皇祖父到酒樓喝酒。”李寬吩咐道。

 酒樓三樓,今日李寬沒在三樓的窗邊而是特意找了一間雅間,等了沒多久李淵進來了。

 “你小子當初的計劃功虧一簣了吧!你小子也是傻,若是不獻上兩種煉製方法,說不得還有一絲機會,獻上兩種煉製方法,那一絲機會也沒有了。”

 “孫兒當時也沒想到陛下和皇后娘娘會如此簡單的重拿輕放啊!”李寬歎了一口氣,“況且孫兒走後,安平還在宮裡啊!”

 “唉,算了!對了,你小子今日找祖父來是不是有其他辦法了?”

 “馮盎要來長安了,您說·······”

 “你小子怎麽知道馮盎要來長安,難道你在宮裡有人?”李淵一驚,打斷了李寬的話。

 “孫兒在宮裡有沒有人,您還不清楚嗎?只是孫兒知道馮智戴最近在長安城大宴賓客的消息,孫兒所料不錯,馮智戴應該是在為馮盎的這次來長安提前造勢,恐怕最終目的為了讓馮盎能夠安然的回嶺南。您說咱們是不是可以從馮盎身上下手?”

 聽到前半段,李淵很滿意,聽到後半段,他皺起了眉頭,“你小子別在馮盎身上打主意,此次馮盎來長安若是出現了問題,到時候祖父都保不住你,況且你真以為馮盎沒有一點安排啊,能割據一方的諸侯哪一個不是老謀深算的家夥。”

 李寬:“······”

 你知道馮盎老謀深算,你還要我去嶺南。

 “朝廷上有不少的武將,在這次北征大勝之後徹底乾掉馮盎,讓大唐的力量徹底掌控這塊地盤的意思。當然,世民恐怕也是有這個心思的,他也怕馮盎這個家夥真的有二心的話,以馮盎在嶺南的人望,若是真要二心,這恐怕是一場不小的災難。只是······”

 “只是什麽啊?您老能別說話說一半嗎?”

 “你小子也不想想,這次北征大勝,武將們得到的利益太多了,而文官呢?大唐現在有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征戰嶺南暫且不論,以現在的情況,你認為文官們答應武將帶著大軍出征嶺南嗎?你小子記住,為帝王者首要的是平衡。此次,世民召馮盎進京其目的恐怕就是平衡朝堂文武之爭,當然也有試探馮盎的意味在其中,若是你小子在馮盎身上下手,真逼得馮盎造反,後果如何,還用祖父細說?”

 經過李淵這番提醒,李寬大體上明白了。

 馮盎這次進京相當於兩國元首之間會晤,當然馮盎還算不得一國之君,但是大家都明白,馮盎其實就是嶺南的土皇帝,在嶺南甚至可以說是百姓隻知馮盎而不知李世民。

 這樣的情況,李世民當然不樂意,但是經過北征大勝,武將集團已經吃的滿嘴流油不說,還想在嶺南吃上一口,而文官集團卻連口湯都沒喝上,所以兩方鬧矛盾了,作為皇帝的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維系朝堂平和,畢竟朝堂不和還談什麽治理天下。

 於是,李世民就召馮盎進京了。

 一來嘛,給文官集團表個態,表示他也知道知道武將們吃的太多,這次他就站在文官集團這邊,當然也是個武將提個醒,現在還不是征戰嶺南的時候,畢竟北征大勝所耗錢糧不少,讓李世民立即打一場國戰那是力有不逮。

 二來嘛,就是確認馮盎是否真的有反意,一旦確認,李世民自然有合理的理由派兵征伐嶺南。要知道光馮盎手底下的死忠士卒就不止五萬之數,若是再拉攏嶺南的僚人部落,這絕對是一股足以列土封疆的力量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若說李世民沒有征伐嶺南之心,誰信啊?只是現在的時機不對而已。

 李世民的心思,馮盎顯然也是猜到了的,所以他讓兒子馮智戴在長安城宴請賓客造勢,以確保自身的安全,畢竟他只要露出一點馬腳,很有可能被李世民留在長安城。

 其實,早在貞觀元年李世民召馮盎進京那次,就能看出馮盎不是簡單的人物, 他手裡握著嶺南之地,想要與大唐拚一拚的想法不是沒有,只是他沒想到大唐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

 僅僅才三年的時間便掃平了東突厥,大唐現在軍威之勝,可謂空前,他現在是不得不入京。

 至於歷史上記載馮盎是貞觀五年進京,現在卻提起到了貞觀四年,李寬猜測,恐怕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畢竟按照歷史發展可沒有他這個楚王,蝗災和大旱帶來的災害不會像現在一樣輕松解決。

 當然,這些都只是李寬自己的猜測,事情的真相恐怕只有李世民和馮盎兩人才清楚。

 不過,一想到不能從馮盎身上下手,李寬便沒有和李淵商議下去的興趣了,畢竟馮盎進京這個消息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麽大作用。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