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承包王》第五百六十章 出征倭國
  李寬也不在意,當著牛進達等人的面便再次和王翼等人商議起了關於出征的事宜,等到李寬和王翼等人都將出征的事宜快商議結束了,牛進達才回過神來,問道:“陛下,我等今生留在華國一事,可否容末將一些時間,與眾位兄弟商議一番?”

  李寬點點頭,笑道:“其實這次出征算不得大戰,朕亦未曾打算帶多少人馬出征,自然也未想過動用軍校學員,不過你們之中若是有人願意留在華國,自然得要有一個身份,所以朕的打算,你們之中同意留在華國的人,可隨軍出征,不打算留在華國的人便留在台北軍校教導學員。”

  軍校的事情不能放下,以李寬的估計,牛進達這些人之中,或許有人喜歡上了台北,願意留在華國,但還是有不少人不願意留在華國的。

  故土難離這個情結誰都有,就是李寬自己在夜深人靜之時,也曾想過是否將來回到桃源村,更別說隻來台北一年多的牛進達等人了。

  而事實亦不出李寬所料,在兩日後,李寬和劉仁軌等人商議國事和大軍糧草之時,懷恩便帶著牛進達等人來了。

  看了眼牛進達身後的五人,李寬微微有些失望,而更讓他感到失望的是,牛進達也並未有留在華國的打算,只是請求李寬帶著他出征罷了。

  好說歹說,李寬還是同意了牛進達一同出征的請求,並且讓牛進達等人加入到了商議之中。

  剛坐下,牛進達便問道:“陛下,此次出征到底是打算征伐何地?”

  只聽說了李寬打算禦駕親征,知道是一次不小的戰役,卻從未聽任何人提起過李寬打算出征哪裡,之前不好意思問,現在的時機很不錯。

  “朕打算出征倭國。”李寬不在意道。

  這句話卻讓牛進達驚訝的合不攏嘴,倭國他知道,再加上以他在台北了解到的華國大軍的情況,隨軍出征倭國那就是白撿功勞。

  可其中卻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倭國與大唐是邦交,年年上貢。

  作為華國的帝王,李寬出征倭國不存在任何問題,畢竟這天下就是一個征伐的天下,可是李寬作為大唐的楚王,出征倭國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大唐從來就不打邦交之國。

  “陛下,您是否再考慮考慮?”牛進達勸諫道。

  “不用考慮了,此事朕已經考慮許久了。”李寬不在意的擺了擺手,看著馬周吩咐道:“此行出征,朕與王將軍商議過了,可以抽出三萬士卒,所以馬周你要在最近十日之內,籌集三萬余人的糧草。”

  三萬余人的糧草,對於華國如今來說算不得什麽,更何況之前馬周等人就有所準備,十日的時間完全充足。

  馬周點頭,問道:“陛下,三萬人的糧草倒是不存在問題,就是不知要籌備多少的時間的糧草?”

  尋常人或許還有些疑惑,但與馬周等人商議過的李寬卻很清楚,笑道:“此前陳將軍已派人打探清楚了航路,此行去倭國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籌備大軍所用三個月左右的糧草足以。”

  “陛下,三個月的糧草是否有些不足?”牛進達擔憂道。

  既然李寬已經下定了決心,對於華國出征倭國之事,牛進達也不過多擔憂了,全心全意參與到了商議之中。

  按照大唐開戰的規矩,若是路途上就需要耗費一個半月,那至少也得準備半年糧草才行,畢竟大軍押送糧草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打戰亦非輕而易舉就可以結束的。

  “這點牛校長大可放心,當年我隨陛下出征之時,華國尚未有如今的繁華,那是準備的糧草只夠路途之用,陛下依舊大勝而歸,關於糧草的問題,咱們華國大軍都有經驗了。”劉仁軌不在意的笑道。

  未準備充足的糧草,卻能支撐大軍繼續戰鬥下去,作為將軍的牛進達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他不由得疑惑了。

  好歹也在台北待了一年多,見過不少華國從其他地方俘虜來的百姓,不是都說楚王軍是一支仁義之師嗎,可是縱兵搶糧的事,是仁義之師能乾出來的事?

  縱兵搶糧確實不是仁義之師乾出來的事,但牛進達忘了最為關鍵的一點,每個人對仁義的定義是不同的。

  對於像牛進達這種不愁吃喝的人來說,縱兵搶糧算不得仁義之舉,可對於被俘獲到華國的百姓來說,當年楚王軍強搶糧食就是仁義。

  畢竟當年的楚王軍雖說強搶了糧食,但也沒少他們一口吃的,讓他們有命活到現在,在這個安穩的環境下活下去,現如今的生活比起當年那種猶如野人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

  李寬也不管牛進達為何露出疑惑之色,依舊自顧自的吩咐著關於國事和出征上的事宜。

  不得不說,三權分立和軍政分離確實有不少的好處,哪怕他這個皇帝外出征戰,不知何時才能回歸,他亦不必擔憂國內出現內亂,僅僅只需要將自己的安排吩咐下,自有其他部門進行監督。

  李寬將華國的國事基本安排妥當了,已經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一年一次的上元節也過去了快七日,不過百姓依舊還沉浸在上元節歡樂的氣氛之中。

  就在這歡樂的氣氛之中,台北迎來了三萬士卒,十余艘樓船,原本就尚有些歡樂的百姓越發歡快,因為他們知道陛下要帶著大軍出征了。

  大軍出征對於任何時代來說,都可算是一個悲傷的事情,畢竟出征便代表著有夫君和兒子戰死沙場,但對於台北的百姓而言卻不盡然。

  要知道當年李寬帶著大軍出征海外,那時候的傷亡情況他們亦打探到了一些,傷亡有,卻不大,無疑是場大勝。

  更何況隨李寬出征倭國的士卒,幾乎都在台南定居了,與台北的居民並未有多大的關系。

  大軍到了,也就是李寬父子三人離去的時候了。

  蘇媚兒強忍著眼淚,幫著兩個兒子整理著一身明晃晃的甲胄,交待這各種事宜,不過交待的事卻是說了等於沒說,因為她交待兩個兒子要一直跟在李寬身邊。

  戰火無情,這些事情不用蘇媚兒交待,李寬也會想到,畢竟那是他兒子,他怎麽可能讓兒子上戰場,帶著兒子一同出征也不過是為了讓兩個孩子明白戰爭的殘酷性,明白戰爭對於華國的重要性。

  讓兒子成為帝王后後,對待士卒優待些,不至於像宋朝一般重文輕武,文武並用才是一國持續發展的硬道理,讓兒子不要忘記建立日不落帝國的目標罷了。

  不像蘇媚兒一般絮絮叨叨,李淵很實在的冷哼一聲,道:“此次出征倭國,祖父沒其他要求,只要你將兩個小重孫平安的帶回來。”

  老爺子氣性還未消,李寬隻好訕笑著拍著胸脯保證,絲毫不在意李淵對自己不聞不問。

  要說讓兒子平安回台北,李寬還是有把握的,畢竟陳雲曾多次派遣了士卒去倭國打探,航路的情況,倭國的情況,李寬都有了解。

  家人的絮叨完了,李臻和李哲哥倆才敢露出興奮之色,興衝衝的騎上了胡慶等人牽著的戰馬。

  台北城中看熱鬧的百姓不少,站在道路兩旁注視著李寬一行人的離去,談論之聲隨處可聞。

  “看見了吧,那就是當今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前些時候老叔我說與二皇子和太子殿下做過買賣,你還不信,現在相信了吧!你以為咱們華國的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像大唐的太子王爺們啊,不懂得民間疾苦,咱們華國的太子和二皇子那是由陛下教導的,對咱們這些老百姓寬厚著呢!”

  “太子殿下和賢王那可是貴人,貴人也行商賈之事?”開口之人明顯是剛從大唐來台北不久。

  一旁的百姓笑道:“商賈怎麽了,就見不得大唐那把商人當成狗一樣,咱們商人也是憑自己本事才有好日子過的, 在咱們華國,就連陛下也曾多次肯定咱們商人的功績,甚至還對有名的富商有封賞,大唐比起咱們華國差遠了。”

  “此話倒是不錯,要說俺們陛下與大唐的陛下相比······”

  沒說完,就有人打斷道:“大唐的陛下哪有資格與咱們陛下相比,想當年咱們在大唐過的是什麽日子,如今在華國過的是什麽日子,說白了,就是大唐的陛下根本不如咱們陛下。”

  ······

  騎在馬上的李寬聽到這些言論,心中不免有些興奮,自己竟然也能與青史留名的太宗相提並論了嗎?

  穿過人群湧動的街道,出了台北城,不知是由誰發起,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喊聲響徹天際。

  “華國萬勝,陛下萬勝。”

  八個字,經久不息。

  牛進達渾身一震,他從未見過這樣場景,在大唐一般都是有奏報了,開始宣傳大戰勝利之後,才會有百戲自發呐喊,可在台北,這都尚未出征便已經有人呐喊了,可見華國百姓內心的自信。

  這是一個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充滿著自信的國度,這樣的國度,牛進達想不出它有什麽對手。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