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承包王》第六百三十章 李寬滅佛(終)
  作為皇帝,李世民為何會信佛,無非還是因為佛門之人展現了非常手段,令李世民覺得有長生的希望,若非如此,僅佛門對皇家而言的實際好處,李世民會尊崇佛教,李寬不相信。

  不過,李世民會不會打壓佛門,李寬不敢確定,但李世民若是堅持自我,依舊尊崇佛教,李寬覺得自己也沒必要留勸說李世民了,有時間勸說李世民還不如回台北教導兒子來的重要。

  不知過了多久,甘露殿中的李世民終於將李道彥統計的結果翻開了,然後案幾上的茶杯碎了,最後一隊小黃門連夜出了宮,李淵進宮了。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尚在一間酒樓呼呼大睡的李寬被人叫醒了。

  “大早上,還讓不讓人睡覺了,有什麽事不能等到晚些時候再說?”在進宮的馬車上,李寬打著哈欠不滿道。

  “殿下,您多擔待,陛下的旨意,老奴也不得不打擾您休息。”連福告罪不止,順帶著將李世民給拉出來作大旗。

  “連福,你昨夜想必是伺候在陛下身邊的,說說吧,陛下是怎麽個意思?”

  “陛下的意思是請您今日上朝是做場戲,畢竟朝中大臣之中信佛之人不少。”

  什麽意思?

  這是要讓自己背鍋?

  還有沒有點道德了?

  李寬很無語,但最終還是沒說什麽,決定做背鍋俠,畢竟誰讓他對佛門不爽呢,有機會打擊佛門,他是不會錯過的。

  進入皇宮,天已經亮了,趕到太極殿時,朝臣們已經上朝好一會兒了,朝裡面望了一眼,李寬就有些傻眼了。

  李世民弄出來的陣仗還真不小,不僅文武百官在朝堂,就連李淵也在太極殿裡坐著,還有玄奘一乾和尚在殿中站著。

  守在太極殿外的小黃門見到李寬便高聲喊道:“陛下,楚王殿下求見。”

  李寬很無語,這是自己求見嗎,明明就是李世民的意思,否則誰願意大早上的從被窩裡起來。

  “讓楚王進來。”殿門中傳來了李世民洪亮的聲音。

  剛進殿門,還沒行禮呢,在太極殿坐著的李淵就搖晃著手中的一本奏折,佯怒道:“看看你小子寫的奏折,佛門有如此不堪嗎?”

  說完,還毫不客氣的將奏折扔到了李寬腳邊。

  臥槽。

  我什麽時候寫奏折了,怎麽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撿起腳邊上的奏折,李寬翻開一看,當場就愣住了。

  這特麽連罪名都安好了,佛門佔據百姓田產,私下女,對當今親王不敬等等,細數下來竟然有十余條罪證。

  算了,既然決定唱紅臉,那就要唱好,論演技,咱也不輸人。

  合上奏折,李寬笑道:“祖父,孫兒這奏折有什麽問題嗎?孫兒覺得奏折上的用詞遣句都很好啊,辭藻華麗且有條有理的,很完美嘛!”

  “楚王殿下,莫要言它,您奏折上的罪證是否屬實還需查證······”

  也不管開口的人是誰,李寬直接打斷道:“這意思是說本王說謊,欺君犯上?”

  “老臣不是這個意思,但楚王所言之事,恐多有不實。”

  自稱老臣,明顯是重臣。

  李寬這才轉頭看向了開口說話的人,原來是大臣之中虔誠的佛家信徒——蕭瑀。

  說蕭瑀虔誠並非虛言,當年歷史上有名的反佛鬥士——傅奕都載在了蕭瑀手中,在蕭瑀帶著一大票人的反駁下,滅佛之事最終不了了之。

  如今蕭瑀對李寬能有這樣的態度,已經算是不錯了,要知道當年蕭瑀可是直接請求李淵給傅奕定重罪的,說什麽“奕為此議,非聖人者無法,請置嚴刑。”

  “蕭仆射,你說本王所奏之事多有不實,你怎麽知道不實,難道你曾調查過?”

  “這倒沒有,不過······佛,乃聖人也,寺廟乃聖人之地,豈會做出如楚王殿下所奏之事。”

  “蕭仆射,本王看你說做官做傻了吧!”

  話音剛落,李淵便怒道:“寬兒。”

  這次李淵不是為了唱白臉,而是真有些生氣,畢竟蕭瑀當年乃是他的心腹,是老朋友,李寬這句話太不給面子了。

  “小子妄言,望蕭仆射海涵。”李寬朝蕭瑀彎腰施了一禮,直起身後就不客氣了。

  “聖人,什麽是聖人?在本王眼裡佛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佛門不過是藏汙納垢之地罷了。

  佛說,佛愛世人,但天災人禍之際,佛在哪裡,佛門又在哪裡,當年蝗災,佛門又做出了那些貢獻?

  佛說,眾生平等,那為何寺廟之中分羅漢菩薩?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為何惡人放下屠刀之後便可成佛,善人行善一生,卻未提點半句?

  和尚們總說什麽佛門清淨地,既然是清淨地,為何要眾生前往參拜,供奉香火,希望香客如雲?

  來,你們告訴本王,這些是為什麽?

  本王知道諸位大臣之中不少人是信佛的,所以對本王的奏折很不滿意,但本王就想問你們一句,你們所信之佛給了你們什麽?

  本王記得貞觀四年,蕭仆射親姐蕭皇后回長安後突發病症,蕭仆射求神拜佛,最終還是本王開藥方醫治好的吧,為何當初蕭仆射所信之佛,沒能將令姐治愈呢?

  可見,你們所信的佛並不能給你們解決問題······”

  “殿下,我等如今談論的乃是您奏折所奏之事,並非當初蕭皇后之事。”長孫無忌打斷道。

  被人打斷,李寬很不爽的瞪了一眼長孫無忌:“那就說說奏折上的事,當日本王到玉華宮,就因本王打擾了在肅成殿中講經的玄奘和尚,玉華宮正監便直言本王找死,你們說說,這是不是對本王不敬,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還要本王來告訴你們。

  再說和尚女一事,當時有不少百姓親眼所見,難道本王還會說假話不成,諸位可隨時去打聽,況且今日你們尊崇的玄奘法師也在,你們問問他,本王有沒有虛言。

  至於侵佔百姓田產,不事生產等等問題,諸位不知道去打聽打聽?”

  見殿中無一大臣開口,李寬繼續道:“天下佛寺有多少,天下僧侶有多少,諸位可曾知曉,你們可曾了解過這些僧侶平日吃穿用度是多少,他們吃穿用度所費錢糧有多少,這些錢糧又是從何處而來?”

  都是朝堂官員,誰會沒事打聽李寬說的這些,所以眾人再次被李寬問傻了。

  “諸位都是朝中大臣自然不會過問,當然,本王也從未過問,但本王昨日拜訪了膠東王叔,本王從王叔手中拿到了一份數據。

  天下記錄在案的佛寺一共兩萬五千六百四十七間,記錄在案的有度牒的僧人有三十七萬余人,按照如今大唐最貧苦人家的吃穿用度來計算,就算一天一文錢,每日僧侶用度便是三百七十兩銀子。

  當然,你們會說整個天下的僧侶一天才用三百七十兩不算多,但你們仔細算算,一年下來僧侶所耗費的錢財便是十三萬余兩銀子。

  天下間還有尚未記錄在案的佛寺有多少,尚未擁有度牒的和尚又有多少,一共得有四十萬人吧!若是按照四十萬人來計算,僅僅所耗費的錢財便有十四萬余兩銀子。

  而且這還是在僧侶不事生產的情況下計算的,若是這四十萬人參與到生產之中,又會有多少錢糧,本王就想問諸位大臣一句,你們可曾想過僧侶帶來的損失有多少?

  再加上修建佛寺所耗費的錢糧,算了修建佛寺耗費的錢糧本王都懶得計算了,就說說每年佛寺的修繕,總得要五兩銀子吧,五兩銀子也就是十萬余兩了。

  前前後後,單單這些就有二十余萬兩銀子了,一年二十余萬的銀子從哪裡來,難道就僅憑香火錢,諸位大人相信嗎?若是沒有寺廟侵佔百姓農田謀取利益,本王把自己這顆頭砍下來。

  而且,你們要記住這些銀兩還只是一年,若是五年、十年呢,十年就是兩百萬兩銀子,那是銀子不是銅錢。

  一個個的說什麽為國為民,卻眼看著四十余萬的蛀蟲在啃食大唐的血肉,你們有什麽資格說自己為國為民?”

  從未有人去計算過天下僧侶有多少,也從未有人想過天下僧侶所耗費的錢糧有多少,如今聽到李寬這般的粗略計算,別說朝臣,就是李世民也瞠目結舌,要知道他展開一次國戰所耗費的錢糧亦不過如此吧!

  李寬沒打擾眾人,而是走到李淵身邊,端起李淵邊上的茶水猛灌,嘀咕道:“說了這麽多,說的我口乾舌燥。”

  眾位大臣不言不語,殿中的玄奘和尚終於忍不住了。

  “殿下,天下佛門導人向善,教人行善,那教導之功又該如何算,殿下的算法有失偏頗。”

  “本王偏頗了嗎?本王沒有,本王從未說過要讓你們佛門滅絕,也從未說過推毀所有佛寺,你們這群僧人之中還是有好的,這點本王是承認的。

  但不可否認整整四十萬余萬僧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佛門敗類,他們有些人是為了躲避賦稅而出家,有些甚至有可能是某縣通緝的逃犯,出家之後竊佔農田,女,這樣問題,你敢說佛門沒有。

  本王要求徹查天下佛門有什麽不對,本王幫你清除佛門敗類有什麽問題,本王為了大唐越發強盛,難道還有錯?”

  “沒錯。”李世民大喝一聲,給整個事件定下了性質,沉默了一會兒,才繼續道:“既然說了那麽多,就說說對佛教的處置辦法。”

  “下令各州縣官員,徹查寺廟田產和僧人,一旦發現問題下獄問罪,罰沒田產,犯法僧人送往荒地屯田。

  微臣不反對大家信佛,但天下寺廟和尚卻太多了,得要有個規矩,最多不得超過一萬間佛寺,每間佛寺最多不得超過二十人,既然是號稱清修就應當有個清修的樣子嘛。

  如今已有的僧人經徹查之後,若剩下僧人還超過二十萬,那便將年紀在三十歲下者勒令還俗,不還俗者與犯事和尚同罪論處。

  當然,若是能控制在十萬人左右那便最好了,畢竟還是得為後來的出家人留個機會。”

  話音剛落下,龍椅上的李世民便道:“傳旨各州縣官員,徹查各地佛寺,鴻臚寺會同大理寺、刑部,審訊僧侶,按照楚王的意思辦,朕希望看到的是天下僧侶只有十萬人,你等可明白。”

  “臣等遵旨。”

  國家機器發動,哪怕擁有四十萬左右教眾的佛教在國家機器面前也無法抵擋。

  其他地方的情況如何,李寬不知道,但是在長安這一畝三分地上發生的事李寬還是知道不少的。

  在李世民下旨後的第二天,長安城周邊的縣令便開始了排查,像似會昌寺這樣香火鼎盛的寺廟光是上等的農田田產就擁有百余畝, 更別說還有其他產地。

  而且從寺廟中搜查出來的無度牒的僧人不在少數,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所謂的高僧之類的親眷,所以沒有度牒依舊在寺廟裡過著逍遙無憂的日子。

  至於涉案人員,比如女者,不算多,因為報案的都是些尋常百姓,若是加上那些將知道事實後便將妾室殺了的富商官員,李寬估計人會多很多,畢竟與和尚們私通的大多數都是官員或者富商府上小妾之類的人。

  但是強佔田產的人員可就不少,幾乎每個寺廟都存在這種人,只是人多人少的問題。

  所以在經過排查之後,僅僅長安城附近的寺廟,所產出了不義之財便達到了數十萬貫,有此可見天下和尚皆由佛門之便賺取了多少不義之財。

  當然,也不能說天下佛寺沒有一家好的,但是由長安城的情況來看,很少。

  經過李寬幫李世民初步的估計,就是這樣一次清查佛門問題,李世民的國庫至少能增加百萬兩銀子以上。

  所以,李世民也順勢朝道教下手了,至於是因為嘗到了甜頭還是打壓佛門之後為保證平衡,那就只有李世民自己才清楚了,李寬沒心情去過問。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