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承包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設立馬市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大唐就從未有處斬百人以上的事情。

  長樂縣一次便處斬了幾百人,這樣的事情自然會送到長安城,送到李世民的龍案上,不過在李世民看過送來的密報之後,只是笑了笑,歎了聲——那小子果然比他爹狠,就再也沒說其他。

  現在正值和吐蕃開戰之期,李世民幾乎將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國戰上,反正閩州有李寬照看著,他相信鬧不出什麽大亂子。

  確實也沒鬧出多大的亂子,就是鬧得李世民自己異常鬱悶。

  不管在閩州的李哲將消息封鎖的有多好,這樣的消息總會傳到長安,更何況李哲還沒有做出一點封鎖消息的動作。

  長樂縣發生的事,自然傳到了長安,傳到了一眾大臣耳中,除了楚王一系的人馬之外,其他大臣無不給李世民上奏折,就是認識到錯誤的平陽公主亦給李世民上了奏折。

  不過平陽公主的言辭倒是誠懇,沒說李哲犯錯,只是說李哲做出這樣的事會遭遇史官們的口誅筆伐,讓所有勳貴自行處置。

  所有的奏折,李世民留中不發,對閩州之事閉口不談,就算是在上朝時,若有大臣提及此事,李世民亦是找個由頭,將話題扯開。

  李世民不做出任何動作,不代表勳貴們不做出任何一點動作。

  在李哲剛到候官時,等候他的不只有他派遣來候官縣的馬縣令,還有他表叔,也就是長沙公主的親子。

  “李哲,將扣押的三百匹戰馬給我,我這就帶公主府所有的仆役從候官撤離。”見到李哲的第一面,還沒行禮,馮少師之子馮意才便怒道。

  他也是沒辦法,那三百匹戰馬可是長沙公主府答應了各個勳貴的,可是久未送到長安,他便受老娘的命令帶著人來了候官,經過打聽才知道戰馬被護龍衛給扣押了。

  仗著自己長輩的身份,他倒是很囂張。

  “這是何人?”李哲瞅了一眼,問道。

  “殿下,他乃長沙公主二子,馮意才。”馬縣令回道。

  到底是自家親戚,李哲倒也沒下狠手,他點點頭,淡淡吩咐道:“打折兩條腿,送到長沙姑祖母府上,告訴長沙姑祖母,若她有任何不滿,來閩州找本王。”

  說完,李哲便沒在理會已經傻眼的表哥,帶著一眾士卒進了城。

  城裡的情況倒是比起長樂縣來說要好上許多,來來往往的百姓臉上雖有些哀愁,但笑容亦有,李哲倒是滿意,誇讚了馬縣令幾句,說馬縣令從他叔叔手中學到了不少的本事。

  回到縣衙,李哲首先處置的便是陳縣令。

  候官縣原本的陳縣令運氣不錯,沒在處決之列,只是被降為了縣丞。

  畢竟為了節約時間,李哲早在路上之時,便吩咐人快馬去候官,將候官縣的情況帶給了他,來時的路上他已經將候官的情況看得七七八八了。

  候官陳縣令的算是一個不錯官員,準確的說是在閩州的各縣縣令之中算是一個不錯的官員,不過為了培養接任縣令的人,李哲對陳縣令寬大處置了,而他無奈而為之,若有多余的人才,他可不會如此輕易的放過陳縣令。

  不說處決或流放,至少罷官是少不了的,畢竟李哲也仔細思考過,陳縣令之所以在候官做的還算不錯,那是因為在候官縣的勳貴不多,很少有勳貴敢打戰馬的主意。

  若是候官以其他產業為支柱,來候官的勳貴多了,陳縣令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李臻曾經告誡過他,要給大唐陛下留一點面子,若是將閩州所有的縣令都處置了,大唐陛下將顏面無存。

  出獄的陳縣令帶著一家老小,跪在了李哲面前,感恩戴德道:“殿下恩德,微臣今生今世必定結草銜環。”

  說實在的,陳縣令是沒想到會有這樣結果的,在他被馬縣令下獄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心如死灰了。

  之後在獄中見到長沙公主府的管事,聽說自己夫人送出去的戰馬被楚王府扣押了,那時候他燃起了一絲希望,寄希望於楚王府能寬大處理他一家。

  但就是這樣,他也未曾想到自己還有為官的那一天,盡管這個官只是縣丞。

  “感激的話不必多說,今後為百姓謀福才是正經事。”李哲擺了擺手,讓陳縣令一家起來,笑道:“本王實話告訴你,馬縣令在候官只有兩年時間,時間一到馬縣令便會回台北,到民部任職,候官縣令一職遲早還是你的,所以本王希望你能如當年長溪王縣令一般,能靜心思過,造福一方。”

  長溪縣令王博禮,陳縣令還是有所了解的,如今長溪縣還有他的雕像,不說青史留名,至少在長溪縣留名了,而且他還聽說王博禮如今已是華國的高官,可謂名利皆收。

  重要的是,王博禮當年的情況如同他現在的情況差不多。

  陳縣令生出了一種期盼,期盼自己能如同當年的王博禮一般。

  同時,他的心緒也有些複雜,自己為官時本就打算造福一方,可是何時變得為了仕途而不擇手段了呢?

  當然,陳縣令的心情還是由喜悅佔據了大部分,當即行禮道:“微臣定當不負殿下厚望。”

  喜悅的可不僅僅是他一人,還有馬縣令。

  之前從未聽說隨李哲來閩州後可以回台北去民部任職,原本以為來閩州後會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現在知道回去後會留在台北,去民部任職等同於升官了,自然高興了。

  見到笑呵呵的馬縣令,李哲才知道自己說漏嘴了,不過已經說漏嘴,李哲也就沒隱瞞了。

  “馬縣令,本王也不瞞你了,按照父皇和大哥的意思,本王是來閩州歷練的,你們亦是隨本王來歷練的,從閩州回華國之後,你們便會留在台北,到各部任職,在候官好好做,至於你們回華國後能坐到什麽位置,那得看你們在閩州的政績,明白嗎?”

  “殿下放心,微臣明白,微臣定不會辜負陛下、太子殿下和二皇子苦心。”

  李哲擺了擺手,笑道:“本王之前派人帶走了候官縣收集到的各項罪證,在本王趕路的這幾日,馬縣令可否收集到了其他人的罪證?”

  馬縣令點點頭,便吩咐差役將所有收集的到罪證放到了李哲面前。

  李哲這才擺了擺手,讓馬縣令和陳縣丞自行離去。

  馬縣令收集到的情況不算多,候官縣的情況還算是好的,所以李哲並未在候官縣停留多久,該殺的殺了,該處置的處置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李哲便打算從候官離開了。

  不過,來時容易,想走?卻總有些原因不讓他離開。

  就在李哲打算離去的最後一天,不少的百姓來了李哲所住的府邸。

  府門外的士卒也懂,既然這些人來找李哲,自然是有要事,士卒挑選了幾個領頭人,進了大廳。

  “殿下,百姓有事求見。”

  士卒話音剛落下,就見被士卒帶到大廳的領頭人跪下了。

  看著跪地的老人,李哲當即吩咐士卒將這些人扶了起來,問道:“若有冤情為何不去縣衙?”

  “福王殿下,我等並未有冤情。”當中的一名老人解釋道。

  這一解釋倒是把李哲弄鬱悶了,疑惑道:“既無冤情,求見本王有何事?”

  “老朽等人求見福王殿下隻為求福王殿下能開設馬市,我等求見過小馬縣令,可小馬縣令說這件事要福王殿下才能決定,我等遂······”

  話未說完,便聽士卒帶著馬縣令進門道:“殿下,馬縣令求見。”

  馬縣令很鬱悶,明明告訴了這些人他會將設立馬市的事情告知李哲,可是等他一轉身,就聽差役說這些人親自來了李哲居住的府邸,他隻好匆匆而來。

  “馬縣令,這是怎麽回事?”

  “殿下,其實諸位老者亦是為了咱們候官著想。”馬縣令為老人們解釋一句,才正式解釋道:“殿下亦知候官以養馬為主,按照陛下當年定下規矩,由縣衙出面收購所有馬匹販賣給兵部。

  可是大唐所需戰馬並非所有馬匹都合適,自然留下了不少駑馬,這些尚未被兵部挑選的馬匹皆是由縣衙出資養著,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他們都是候官縣的老人,當年便知曉這個情況。”

  聽到馬縣令的解釋,李哲當場一拍桌子,怒道:“胡說,以父皇的才智,豈會讓剩下馬匹由縣衙出資飼養?”

  李哲可不傻,馬縣令的解釋他能明白,以自家老爹的本事,就算是剩下的駑馬也會作出安排,定然不會做這種虧本買賣。

  “殿下不知, 其實這事兒與咱們陛下無關,陛下當年在閩州時自然不是由縣衙出資,可是陛下去咱們華國後,就有了這樣的規矩。

  聽陳縣丞的說,好像是兵部給大唐陛下上了奏折,說候官縣的馬匹優良,所以大唐陛下便下旨所有馬匹一律不得售賣,只能由縣衙出資養著。”

  聽完了所有解釋,李哲這才點了點頭,看著馬縣令問道:“當年父皇在閩州時,將剩下的駑馬作何處置的?”

  “陛下當年在閩州時,倒是沒具體安排,畢竟那時兵部幾乎將所有的馬匹都帶走了,剩下不多,而陛下也準許咱們販賣,不少承包修路的人會購買馬匹充當勞力,所以那時咱們的馬匹不愁賣。”

  “既然如此,那就設立馬市。”李哲當機立斷。

  “殿下,若這是陛下下的旨意,您若設立馬市便是抗旨,這······”

  李哲打斷道:“這什麽,陛下將閩州一切事務交給本王,那便按照本王的意思辦就是,若是陛下要追究只有本王頂著。”

  馬縣令不在勸說,帶著一眾為候官縣著想的老人離去了。

  下午,便張貼出了設立馬市的公告。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