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七百一十章 老臣的後路
  “衛公高義。”李寬抱拳,卻未接過李靖遞來的兵書,笑道:“不過衛公這份大禮實在太重,我受之有愧,亦受不起。衛公快收回去,我怕自己忍不住出手搶奪。”

  說是一份大禮,其實不假。

  如今活字印刷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稍微有些錢財的人家都能出得一部書,還是陽版書,若是賣的好些,還能有錢拿。

  李靖的兵法書,那可是能賣到滿大唐都是的書,賺取的錢財勢不可少,雖說這點錢財在楚王府眼中不算多,但是這個名聲就很重了。

  誰都知道將好東西藏著掖著,李靖為什麽偏偏拿出來?

  世人會怎麽想?

  會想這一切都是因為楚王殿下的關系。

  這種大禮太大,李寬是真的認為自己受不起。

  至於李寬為何說是禮,其實原因挺簡單的。

  一來,李客師前些年雖去涼州吃了癟,但是受了王府的恩卻不假,如今大唐軍功難掙,想要以軍功換爵位那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李客師本就貴為郡公,想要再升一級沒點實打實的軍功,那是難如登天。

  在涼州吃了兩三年的風沙,從郡公升為了國公,這可是一份大恩。別看只是一小級,地位身份完全是天差地別,要知道這可是在朝堂削減爵位的情況下發生的。

  二來,孫道長前些年回長安,曾給李靖診過病,而且還幫李令問治過一次,這個恩德李靖便算在了李寬頭上,畢竟孫道長無欲無求。

  所以說,其實在大多數朝臣看來,李寬比孫行更加像孫道長的兒子,更親近。

  “何必搶,這本就是兄長贈與殿下的。”李客師笑道。

  對於李寬,李客師肯定是心中有怨的,只不過在涼州待了兩三年,怨大不過心服,回了長安之後,怨大不過恩情。

  李寬搖搖頭:“衛公,兵書,我不會收,不過我有一個想法,希望衛公聽一聽。”

  “殿下,請說。”

  “衛公亦知,如今大唐軍校正在修建之中,既缺人亦缺兵法書籍,衛公不妨將此兵法印冊成書,充當軍校教材;至於缺人,我倒不是讓衛公去軍校打下手,而是擔任師長,不知衛公以為如何?畢竟衛公如今閑賦在府,而已經將大半生都獻給了大唐的您,何不大唐在添一份繁榮呢?”

  “兵書之事便按照殿下的辦,至於老臣,還是算了,老臣可不懂教授學子,殿下要請師長理當去國子監請教授學子的大儒。”李靖笑道。

  “衛公此言差矣,軍校顧名思義乃是教導從軍之人,固然需要大儒教導軍校學子學識,但根本還是在於兵法謀略,所以像衛公此等帥才缺一不可啊。”

  李寬環視桌上所有人,笑道:“今日也正是好時機,諸位都在,本王便說說軍校的情況,軍校乃是培養大唐後繼將才的地方,可以說乃是我們武人多年的念想,或許將來還會是咱們的驕傲。

  文人有書院,咱們武人也當有軍校。

  我想諸位叔伯都讚同小侄這句話吧?”

  “聽著俗,但是提氣。”尉遲恭出言附和,竟然還給出了俗的評價,也不知哪來的勇氣。

  “小侄說句難聽一點的話,諸位叔伯的年紀已經大了,而大唐如今威赫四方,十年之內大唐基本是不會有大戰的可能。十年之後,各位叔伯的年紀又如何能上戰場呢?所以在戰場之上,大唐其實已經用不了各位叔伯了。

  就算最近幾年有大仗,相信父皇也不會冒風險讓諸位叔伯參戰的,無關本事大小,年紀大小,一切皆因諸位叔伯乃是跟著父皇一路從屍山血海中走來的,父皇舍不得諸位冒風險。

  或許這話諸位叔伯聽了便覺著空虛寂寞了,然事實上便是如此,諸位叔伯都老了,戰場已經不在適合諸位叔伯了。

  所以說,軍校其實便是咱們最好的去處。

  小侄也是在戰場上經歷過生死的人,戰場上的那種生死一線間的刺激,那種大軍在握決勝於千裡之外的痛快,那種算計到敵人的興奮,侄兒也明白。

  作為武人,總是懷念戰場的啊。”

  聽到李寬最後這句感歎,在場的文臣武將皆點了點頭,畢竟在座的文臣那也是經歷過戰爭的人,有切身體會。

  “當然,也不是說父皇對諸位叔伯沒其他安排,但是小侄以為,讓諸位叔伯為官,或許是不及在軍校來得痛快的。在軍校可以看軍中後輩,可以教導軍中後輩謀略兵法。

  若是遇見個腦袋不怎開竅的,踹兩腳,心裡痛快;遇見個腦袋聰慧的,想法謀略不差的,踹兩腳更痛快,畢竟這些都是咱們武人的後輩嘛。

  但是在朝為官就不同了,心裡不痛快那也不能踹自己下屬不是······”

  話還沒說完,混不吝的尉遲恭便笑道:“老臣不痛快,就踹他們。”

  李寬搖搖頭,“雖說尉遲叔叔此舉也沒什麽毛病,但總歸面子上不好看,別人在背後總會說上幾句咱們武人沒教養,難免不好聽,但是在軍校便沒了這些彎彎繞,踹了也踹了,誰也不會計較,畢竟在軍中就是如此嘛!”

  “殿下,老臣怎麽聽著越來越不痛快呢?更何況,您何時成武人了?”房玄齡開口道。

  “房叔父,小侄絕對沒有貶低文人的意思,文人持筆治國、武人拿刀護國,大家都同樣重要。作為大唐楚王,小侄對文武並無區別看待,但是作為武人,小侄自然要替咱們武人多說說好話嘛。

  至於小侄何時成了武人,這不是明擺著的麽,小侄帶兵多年,怎麽就不是武人了?”

  房玄齡啞口無言,李寬說自己是武人還真有幾分道理。

  “楚王殿下說的不錯,啥好話都是說你們文人,輪到咱們武人了就沒個好話,聽著不痛快也聽著。”劉弘基大笑道。

  “那小侄便繼續說?”李寬試探性的問了一嘴,眾人點頭,他也就接著說了下去。

  “其實諸位叔伯之中不少都閑賦在家,心裡不怎麽痛快,所以小侄認為諸位叔伯去軍校教學無疑是最好的。一來,可以照看後輩;二來,還可以鍛煉鍛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三來,諸位叔伯依舊在為大唐費心勞力。

  只不過這最後一點,作為大唐王爺,小侄愧對諸位叔伯了。”

  “沒愧對,很好。”李靖大笑道。

  李寬準備繼續,李世民開口了。

  “早知道就不讓你小子說了,廢話連篇。”

  李世民喝了口酒,頗有威嚴道:“早前,朕便與寬兒商議過了,軍校需要武將教學,所以凡事閑賦在家的都給朕去軍校教學去。實在沒那個本事的,在軍校待不住的,給朕地上奏折便行,正好今日有時間,用過午膳之後,咱們一同去軍校看看。”

  “還是陛下說得好,殿下不就是想要讓俺們去軍校教學麽,彎彎繞繞的說了一大堆,說得俺腦殼疼。吃過飯,俺們都去看看,覺著能勝任的就去軍校,覺著自己不行的就在自己府上待著,俺就覺著俺挺適合教導那啥,對學子,俺就適合教導學子。”尉遲恭拍馬屁時,還不忘誇自己一番。

  好嘛,因為李世民一句話,本該吃吃喝喝的到傍晚的酒宴,很快便結束了。

  都是漢子,唯一的一位女性平陽公主還是一位女漢子,自然沒有馬車的說法,一個個騎著戰馬往翠華山而去。

  當今陛下帶著二十來位國公王爺在長安大街策馬而行,至少有二十年沒出現過這樣的奇景了,足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充當長安城的百姓們的飯前飯後的談資了。

  半個時辰後,李世民一行人趕到了熱火朝天的翠華山。

  當今陛下帶著二十來歲國公王爺前來,一時間翠華山附近的工地空了,全都圍到了軍校的工地,有販夫走卒、有工地上的工匠工人,也有承包工地的富商、勳貴士族子弟。

  李世民還挺貼心,隨意找了幾位工匠,詢問了一番在工地的情況,比如飯食好不好,工錢有沒有拖欠等等,在聽過之後,便誇了李寬幾句,然後誇了李哲很多句,畢竟這邊的工地都是李哲在管,李世民可是知道的。

  “母親,陛下和您怎麽來了?”柴令武走到平陽公主身邊低聲問道。

  兒子黑了,也壯了,似乎也比以前懂事了。

  “陛下提議來軍校看看,便來了。”平陽公主笑道。

  “那孩兒帶您四處看看?”

  平陽公主點點頭,帶著柴令武給李世民行過禮便自顧自的走了。

  而李世民原本說好來看軍校的,結果不知怎麽的,就去了住宅區。

  要不說人多力量大呢,承包修建住宅區的富商比起承包修建軍校的人員實在多太多了,李寬原本打算賣給朝中老臣養老的宅子已經修建出一批了。

  李世民現在便帶著老臣們在宅子裡,笑問道:“你們覺得這宅子如何?”

  宅子,或者說小樓,是按照台北的官員住宅區修建的,小樓雖是單門獨戶卻也沒有高大的圍牆圍著,至於屋中的設施更是讓許多老臣見也沒見過,他們說不上好壞。

  不過當年房玄齡曾到台北傳過旨,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莫不是這些小樓是陛下賜給我等這些老臣的吧!”

  李世民想到如今的老臣也不多了,腦子一熱,便笑著肯定了房玄齡的說法,全然忘了之前與李寬商議的以成本價賣給諸位老臣。

  李世民看著身後的老臣們笑道:“在軍校修建之初,朕便與寬兒商議過,武將們不能做一輩子,來軍校教書,其實便是朕與寬兒給你們想好的後路。不敢說讓你們青史留名,但是只要軍校在一天,你們的名字便會永遠刻在軍校的事跡碑上。”

  “臣等謝過陛下。”一眾老將老淚縱橫,也不知是真被李世民感動了還是演的。

  “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如畫,清雅幽靜,是個休養的好地方。你等為大唐效力多年,他們也應該有個地方談談天,說說笑,過過兒孫繞膝的歡快日子,這裡的小樓便正合適,閑暇時可以與老兄弟們聊聊天,外出打打獵,閑不住便可給軍校的學子講講知識,等朕退位的那一天咱們亦可暢談當年的風光事跡。”

  “陛下,您是位武將們考慮好了,可是我等,您是否忘了?”作為文臣,唐儉老大不痛快的盯著一群眉開眼笑的老將。

  李世民轉頭看了眼跟在身後的李寬,李寬心領神會道:“唐叔,軍校是給朝中武將們的後路,再修建一座書院是不可能了,小侄實在是沒錢了,但是這裡的小樓,文臣武將都有,這裡本來就是給朝中重臣休養的地方。若是您老將來告老後,實在閑不住自然可以去軍校上上課,畢竟軍校也是需要大儒教導學識的,武人也需同文墨才行。”

  “所以說,軍校其實就是咱們一眾老臣的後路了?”長孫無忌平靜的問道。

  長孫無忌這句話猶如暮鼓晨鍾敲響在眾位老臣的心裡,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很顯然楚王繼位是必然了,等到陛下退位之後,這裡便是楚王給咱們一眾老臣選好的地方了。

  要說心中有氣,其實真沒多少人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不說,這地方確實是個好地方,李寬為他們考慮的心意也確實令他們感到欣慰。

  要知道新君登基,老臣的將來可不見得一定就好,或許楚王與陛下的安排是最好的結果了。

  為大唐江山奉獻了一生心血的老臣們,對權勢看得過重的人,其實並不多。

  李寬點點頭,又搖搖頭,“也不能說是後路,只是父皇感念大家多年的功績,賜給大家的,至於大家是否願意來,還是看大家的意思,畢竟朝堂之上可缺不了諸位叔伯。”

  其他人都能明白長孫無忌那句話的意思,李寬又怎麽會不明白呢。所以這算是給出了承諾,這是老臣們的後路,卻也不是唯一的後路,一切決定權都在老臣們的手中,並非在他李寬或者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看了眼眾臣,笑道:“朝堂現在少了你們,你們是想把朕給累死吧!”

  “臣等不敢。”眾人笑答道。

  所以,一切都明了了,這確實是他們的後路,但至少也是在李世民退位之後的後路,而且還不是唯一的一條後路,這便足夠了。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