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承包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台灣的情況
  孩子,沒錯,在張仲堅眼中,李寬就是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卻用英雄兩個字來形容他,張仲堅是興奮的,如今能記得他張仲堅當年大義的人恐怕不多了。

  李寬暗自擦了把冷汗,讓這老小子歸心還真不容易。

  到現在李寬依舊沒有完全信任張仲堅,將張仲堅留在身邊也是因為擔心他去軍中之後拉起隊伍,導致軍隊出現問題,畢竟當年也是有名的梟雄,還能沒點手段?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優的選著,至於自身安全,李寬還不信幾十名暗藏袖箭的護龍衛不是張仲堅的對手。

  而且張仲堅想要挾持李寬,李寬也不是不能應付,打不過難道還逃不了?

  不過看張仲堅的樣子,他剛才的一番話明顯戳中了張仲堅的興奮點,李寬大笑道:“拿酒來,今日本王便與老張和個痛快。”

  張仲堅:老張是個什麽鬼。

  酒過三巡,李寬大著舌頭問道:“話說,老張你這些年混的也太差了,竟然乾起了海盜,當年若是投降大唐,怎麽著也是堂堂國公了吧!”

  “可不是!”張仲堅想了想,說:“當年年輕氣盛,見中原大勢已去便想著來海外,哪能想到落到如今這步田地。老夫當年·······”

  張仲堅斷斷續續的說著自己當年的勇猛,回憶青春,李寬一句話也沒聽進去,趴在飯桌上打鼾,酒喝多了。

  一覺睡到日上三竿,起身後不久便已快到台灣,能隱約看見台灣島。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是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台灣的開始,所以台灣一直就屬於咱們中國。

  台灣島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東部的山區地形,可耕地佔24%。山脈走向大致與地質構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則是北北西至南南東走向

  受地殼變動、河流作用與差異侵蝕影響,台灣一些山區丘陵因構造作用形成盆地。由於盆地相較周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容易發展成聚落,如現代社會的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裡盆地群等,但是在現如今,這些都只是空想,人口不足。

  西部受河川下遊堆積作用盛行和地盤隆起的離水作用,在中下遊與沿海地區形成平坦的衝積平原,台灣絕大多數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從閩州來台灣的百姓如今便安居在這些地方。

  台灣碼頭上人群湧動,眺望著碼頭邊上的樓船,暗暗驚訝,閩州又有新造的樓船了?

  李寬乘坐的樓船遠非當初的樓船可比,當初開赴台灣的樓船與如今的樓船比起來小巫見大巫,李寬從樓船上下來,就見到了劉仁軌等人迎了上來,沒一個不是面容黝黑,可見劉仁軌他們在台灣的生活過的不太好,風吹日曬是少不了的。

  “這些日子辛苦你們了。”李寬拍了拍劉仁軌等人的肩頭,台灣的發展,劉仁軌等人功不可沒,雖還沒見到城池的面目,卻不能否定劉仁軌等人的功勞。

  這些日子確實辛苦,辛苦不僅來自於身體上也來自於心裡上,台灣初建,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其中的艱辛劉仁軌感受最深,他當初去涼州也沒感受過什麽叫做一籌莫展,原本以為自己的能力不差,來台灣之後才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管理百姓倒是不成問題,畢竟台灣的土著只有幾百人,前來之人皆從閩州而來,用不著他管理,只需吩咐百姓和士卒開墾屯田便可,屯田一事在涼州早有鍛煉,得心應手,只是這建設城鎮發展商業卻不是他的強項。早就知道李寬打算,想要立國,士農工商缺一不可,台灣如今的情況,劉仁軌有些汗顏。

  “微臣有負殿下重托啊!”

  李寬安慰道:“仁軌不必如此,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就算本王親自前來也不見得能比得上你。”

  台灣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更何況建設台灣有一個最大的不足,人手奇缺,想要修建城池要人,各行各業要人,僅如今遷移到台灣的幾萬人遠遠不夠,更何況幾萬人初到台灣,糧食奇缺,劉仁軌沒有派人回閩州要糧已經算不錯了。

  一路走,一路聽劉仁軌等人介紹台灣的情況,情況不容樂觀。

  台灣的底子到底薄弱,幾百人佔據的台灣島根本談不上任何發展,堪堪比原始社會好一些,只有一定的農業基礎,尚不至於打獵為生,身穿獸皮。

  若非劉仁軌等人前來開建城鎮,台灣所謂的城池就是一山寨,這也是當初劉仁軌第一次來台灣之後便能收復台灣的重要原因,幾百人的山寨那什麽和裝備精良的楚王軍拚命。

  台灣的艱苦,李寬想象過,但他沒想過會如此艱苦,連當初的閩縣也比不上,這是他沒想到的,在他的想法中,台灣至少也應該與當年的閩縣城差不多。

  兩者相比,被忽悠來台灣的百姓們不樂意了,當初說是與前些年的閩州差不多,而實際情況哪是差不多,分明是差很多。

  不少人開始抱怨,若非李寬的威望,所有船隻掌控在楚王軍手中,百姓恐怕早就返回閩州了,人手不足便不談了,關鍵是人手不足還民心渙散,這還談什麽建設台灣,還談什麽發展。

  如今的台灣建設,譬如茶廠、水泥廠等等,皆由楚王軍出力,至於當初來的百姓沒搗亂已經算有良心了,民間對楚王的抱怨之聲不少。

  當初,李寬下令百姓前來台灣,百姓信得過李寬才來的,而李寬卻留在了閩州享福,沒錯,百姓們就是認為李寬在閩州享福,畢竟閩州比起台灣來說好上千倍不止,他們感受到了欺騙,若非這幾年李寬帶著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心中存有一絲李寬不會欺騙自己的念想,台灣恐怕早已發生暴亂了。

  唯一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就是製糖廠如今的情況算樂觀,台灣本就盛產甘蔗,雖說這些甘蔗非人力種植,但對於製糖廠和百姓來說是一件喜事,至少原材料有了,百姓們只要等著糖廠修建起來之後,便能隨意砍伐,不用勞心費力種植甘蔗販賣,所以對糖廠的修建百姓們樂意見到,也願意出力。

  可以說,劉仁軌等人來台灣之後,除了屯田一事,只有糖廠的修建讓劉仁軌等人感到一絲欣喜,其他之事,不談也罷!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