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承包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采訪
帶著杜荷回了李府,將一本閩州律法扔到了杜荷面前,李寬沒說其他,留下一句自己看,轉身走了,腳步越走越慢,到底該怎樣把杜荷給扳回來呢?

 杜如晦去世,杜荷借酒澆愁,李寬能理解,當初李母去世後,他也同樣失落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想著杜荷過段時間就好,哪想到杜荷會變本加厲,要是再這麽下去,整個人就廢了。

 休養了五日,也專研了五日的閩州律法,杜荷知道李寬當初為何讓人打他了,倒是沒有記仇,早飯的時候給李寬和蘇媚兒問了聲好,然後說自己的錢財用完了,讓李寬借點,看樣子又打算去喝酒。

 “今日,跟二哥去一個地方。”李寬回了一句,沒說錢財的事,低頭西裡呼嚕的喝著小米粥,六七月的天早上來一碗冰爽的小米粥,整個人都精神了,神清氣爽。

 “走吧!”

 杜荷低頭不語,默默的跟著了李寬身後。

 “二哥,你這是要帶我去哪兒啊?”杜荷滿頭大汗,終於忍不住發問了。他們出了李府,出了城門,走了半個時辰還在繼續走,兩人都是一身便衣,李寬也沒帶懷恩,更沒有騎乘任何車馬,就這麽一直用腳走。杜荷本來就沒吃多少早飯,再加上路不好走,杜荷有些受不了了,天上的日頭毒辣,半個多時辰,身上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濕透了,緊緊的貼在身上很難受。

 “閉嘴,跟著走就是。”

 迎著日頭,又走了小半個時辰,兩人終於到了目的地,眼前的莊子很破敗,連長安城最破敗的莊子也趕不上,進莊的路上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英烈莊三個大字,石碑旁邊站著李拾爾,一看就知道他是在等李寬和杜荷。

 “殿下,小葉。”李拾爾見到兩人打了聲招呼。

 李寬點點頭,邁進了莊子,等到李寬在一間不大的茅草屋的門前停住,杜荷有些疑惑的打量著四周,打量著眼前的茅草屋,茅草屋四周用竹籬圍著,竹籬下一顆顆鮮嫩的綠菜很顯眼,口乾舌燥的杜荷不禁想要嘗嘗,

 茅屋的東邊有一個低矮的草棚,一眼就能看穿,草棚內放在鍋碗瓢盆、一個大水缸,草棚內的灶台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二狗的承包隊,只有二狗他們才會修建這樣的灶台,灶台下有一個老人在生火,看樣子是要做飯。

 不久,茅屋中出來一個老婦人,手中拿著切碎的草,看樣子是要準備去喂雞,因為杜荷聽見了西邊傳來了老母雞的叫聲。

 老婦人見到了李寬三人站在竹籬前,趕忙放下手中的竹篩,笑道:“王爺,您來了。”

 說完,將李寬三人迎進了草屋,一邊走還一邊喊著老漢,王爺來了。

 “劉老、老夫人,本王打擾了。”李寬進了竹籬小院,看著眼前的兩位老人,當即便行了一禮,跟著李寬身後的杜荷和李拾爾也跟著李寬行了一禮。

 “王爺說的哪裡話,快喝水。”待三人落坐,老人又忙活著給李寬三人倒水。

 “劉老別忙活了,本王今日的來意,劉老想必知道吧!”

 “知道知道,昨日兒媳回來的時候說了,王爺今日會來咱們英烈莊看看,說是要采訪,只是王爺,這采訪到底是個啥意思?”

 “所謂采訪嘛,就是談談你們來閩州之後的生活情況,劉老不必在意什麽采訪,就像當初本王來莊子的時候跟本王閑談一樣。”

 看著一老一小,像似熟識的老朋友一般,杜荷疑惑了,疑惑李寬怎麽和老人認識的?要知道他來閩州兩三個月了,李寬整日都在忙著政事,哪有時間來這偏僻的莊子。

 “老人家,敢問您老如何會認識二哥呢?”杜荷起身拱手問道。

 劉老很實在,既然叫李寬二哥,那必然就是一位王爺了,笑道:“這位王爺······”

 “老人家誤會了,我不是什麽王爺,小子姓杜名荷,老人家叫我杜荷就好。”

 “原來是杜公子,老漢失禮了。”劉老笑了笑,接著上一個話題說道:“杜公子,不僅老漢認識,咱們英烈莊的莊戶都認識王爺。”

 越聽越疑惑,且不提李寬的忙碌,就是李寬的性格,杜荷也知道,在長安時,李寬平日難得出門,桃源村附近的莊子大多都只是知道楚王這個人,卻不認識楚王這個人。

 難道二哥來閩州之後改性子了?

 “小葉,這英烈莊的莊戶都是戰死士卒的家眷,殿下常來,所以大家都認識殿下。”李拾爾給杜荷解了疑惑。

 這樣一聽,杜荷明白了,李寬卻愧疚了,愧疚道:“劉老,本王愧對你們啊!”

 “王爺,您別說這樣的話,小兒能跟著王爺是小兒的福分,就算戰死了那也是老天爺的安排,就算沒跟著王爺來閩州,留在涼州也不見得就能活下去,當初咱們離開涼州之時,吐蕃的蠻子正下山搶糧呢。”

 說起涼州,李寬忘記了正事,反倒問起了劉老涼州的情況,情況不算好也不算壞,涼州的屯田很有成效,商品交易市場也出具規模,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至少不會讓以前一樣吃一頓餓兩頓,現在家家戶戶有飽飯吃,就是時不時的有吐蕃人下山搶劫。

 從劉老的話中,李寬還知道現在的涼州百姓依舊還記得他這個楚王,記得劉仁軌和馬周他們,心存感激,只是對於現在的涼州官員有些意見,當初李寬介紹去的那一批士子們,在涼州做出了政績,紛紛被調往了其他地方,吏部安排的官員比當初的官員差遠了,倒也不作奸犯科,只是不再像以前的官員一樣親自打著百姓勞作,與百姓商量致富的法子,永遠穩坐縣衙,很有官員的“樣子”。

 聽完了涼州的情況,李寬長歎了一口氣,環視了一周,轉移話題道:“對了,劉嫂子今日怎沒在家呢?本王記得今日是茶廠休息的日子啊?”

 “兒媳一早去給小山送吃食了,讀書費腦子,就算咱們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劉老的臉上出現了朵朵小菊花,孫兒就是他的希望,孫兒如今也進學了,以後不用像他爹一樣在戰場上拚命了,讀書好啊!

 “聽劉老這話,咱們英烈莊的日子過的不太好?”李寬隨口問了一句,轉頭看向了李拾爾,怒道:“拾爾,記一下,回去讓劉仁軌和薛萬徹查查是誰貪墨了士卒家眷的撫恤。”

 劉仁軌如今是水師的將軍,帶著士卒在海上捕魚,李寬曾吩咐過定期給戰死的家眷送些海味來,薛萬徹那裡李寬也吩咐過,定期送糧;送滿一年為止,按照如今的捕魚情況,按照規定送來的糧食,士卒家眷的吃食應該完全足夠,不會出現苦日子的情況。

 見李寬發怒了,劉老連忙說道:“王爺,您誤會了,咱們的日子過的不錯,是老漢說錯了。”

 “劉老,您老別擔心,一切有本王做主,本王看誰敢報復。”

 “王爺,老漢沒擔憂,王爺的為人咱們都知道,如今的日子過的很好,樹根他們每次回來都會帶著吃食回來,每個月的糧食也定時送來,飯食不缺,兒媳在茶廠升了組長,聽她說她手下還管著十來人,每月的工錢也漲了,如今一個月能拿到半貫錢了,如今的日子可是好多了。”

 李寬一愣,到現在他明白劉老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了,這分明就是他當初勸說眾人送孩子去學城進學時候說的話,沒想到劉老把這句話用在這裡,不禁莞爾。

 “過的好就好, 過的好就好啊!”

 “咱們能過上現在的日子,多虧了王爺啊,前段日子,周縣令差人送來了一批雞鴨,聽說是王爺吩咐的,如今也下蛋了,王爺今日一定要留下了嘗嘗。”劉老說完就拉著李寬不放手,以前李寬常來英烈莊,卻從未留下吃過飯,他們知道不是李寬嫌棄他們的飯食,而是在為他們考慮。

 這次李寬沒拒絕,笑道:“那本王就厚顏在劉老家中用飯了。”

 見李寬答應,劉老才放開了李寬,才想起李寬今日是帶著李拾爾來采訪的,整了整自己的衣衫,笑道:“王爺,您不是說采訪嗎?您現在采訪吧!”

 看劉老不明所以,卻做出一本正經的樣子,李寬沒笑,一旁的李拾爾笑了,“劉老,咱們已經采訪完了。”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