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人物有大智慧
  冷然開口的安平威風凜凜,頗有些鐵血娘子的氣勢,而不遠處的祿東讚怎麽也沒想到這一見面沒說幾句話,等待他的將是死亡。

  這一切來的太快,快到祿東讚根本來不及反應,火槍中噴發的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穿透了他的腦袋,胸膛和腦袋的鮮血涓涓而出,臉上的震驚和氣憤之色定格在了他倒下的那一瞬間,雙眼睜的老大,雙眼之中充滿著不敢置信,大唐人不是向來講究禮法嗎?為什麽比他們吐蕃蠻子都還不如,一言不合便動手?

  可惜,這個問題他已經問不出口了,當然也不會有人回答他。

  堂堂吐蕃大相,一代梟雄就這樣把命留在的長安城,死不瞑目。

  安平等人在乎祿東讚屍首,將驛站中的所有吐蕃士卒全都解決之後,看都沒看一眼便走了,留下呆呆傻傻的驛站小吏看著一地的屍首和鮮血發傻。

  不知過了多久,驛館的一名小吏反應過來了,大呼著安平公主殺了吐蕃大相,剛叫了沒兩聲就被上官扇了一巴掌,踹了兩腳,教訓說:“什麽安平公主殺了吐蕃大相,明明是吐蕃大相打算挾持安平公主,安平公主迫於無奈才將吐蕃大相正法。”

  見手下人一臉迷惑,那上官才壓低聲音再次教育道:“你小子有幾條命啊,安平公主乃咱們大唐的公主,祿東讚乃吐蕃的大相,你小子偏向誰呢?”

  那開口驚呼的小吏頓時抱拳感謝,正想請上官去逛窯子之時,只見上官拿著一根木棒打在了自己的左臂之上,真狠啊,看樣子明顯是折了。

  小吏怔怔發傻。

  上官卻冒著冷汗,齜牙咧嘴,倒吸冷氣的朝小吏踹了兩腳,叫著他把自己的腿也打折,小吏以為自己聽錯了,傻呼呼的問著上官為什麽?

  不曾想那上官說道:“叫你打就打,哪來那麽多廢話。”

  小吏不敢動手,不過他旁邊的一個小吏動手了,看動手的另一個小吏的樣子就知道是驛館的老油條,像似和上官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一般,一腳便側踢在了那上官的膝蓋處,只聽“哢擦”一聲,隨即便傳來了慘叫聲。

  腳法很好,那上官的腿並沒有粉碎性的骨折,只是脫臼了,養個一兩個月自然就會好。

  踹了上官,那小吏絲毫沒有一點負擔,甚至還笑嘻嘻的問著上官是不是現在就去鴻臚寺。

  上官哼哼唧唧好一陣,擦了擦汗水才怒氣衝衝的說著去什麽鴻臚寺,抬本官去禮部。

  沒人管驛館中的屍首,準確的說也不是沒人管,還是有幾個小吏在忙的,忙著用手在流淌在地上的鮮血和屍身上的鮮血抹幾把,然後塗抹在自己身上,再然後罵罵咧咧著吐蕃蠻子不僅身上發臭,連血都是臭的。

  打扮結束,一個個小吏看起來就像是浴血廝殺過一樣,這才抬著上官去了禮部。

  在驛館的官吏到達禮部之時,守在禮部外的將士只是淡淡的說著報官去長安縣衙,此乃禮部不受理案子。

  不過,一聽驛館的官吏說祿東讚死了,守門的將士也不管驛站的官吏為何不去了鴻臚寺,匆匆進了禮部大門,跑了沒兩步又停下腳步,轉身叫著驛館的官吏隨他一同進去。

  禮部最近很忙,因為和親的關系,禮部尚書李道宗最近一直沒有心思管理禮部,如今和親之事幾乎已經黃了,就算沒黃,和親的之也肯定落不到由他的女兒身上,所以李道宗總算將心思放在了公事上。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李道宗要察看最近這段時間接待各國使臣的情況,所以禮部的官員忙著給李道宗整理和上報情況,再加上今年的科考剛剛開始,禮部已經忙成了一團。

  當守門將士進入禮部大廳時,只見李道宗正忙著查看各個官員上報的情況,不時皺起眉頭,這樣的情況一般人不敢打擾,不過守門的將士乃江夏王府的家將,直接便打斷了李道宗的忙碌,說祿東讚死了。

  李道宗大驚,像似沒聽清楚一般,問道:“你說什麽?”

  “王爺,據驛館的官吏所言,吐蕃大相死了?”

  “怎麽死的?”

  “末將不知。”見李道宗有發怒的跡象,上稟的家將又急忙說:“驛館的官吏此時就在禮部,王爺可當面詢問。”

  “快讓他進來。”

  李道宗的話音一落,在門外冷汗直流的驛館官吏便進了門。

  像似沒見到被抬著的人,李道宗已急切的開口問著吐蕃大相被何人所殺?畢竟眼前的這些官吏身上帶著血,明顯就是經歷過一番打鬥,不言而喻,祿東讚肯定是被人殺了的。

  斷腿那名小官金雞獨立,給李道宗行禮道:“啟稟李尚書,今日安平公主帶人請吐蕃大相去大理寺詢問關於受賄一事,哪知那祿東讚不識好歹,竟然要挾持安平公主,祿東讚遂被安平公主與華國火炮營士卒就地正法。”

  那官員絲毫沒有提到一句關於自己和手下人的情況,但以他們這身打扮,他相信李道宗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的。

  至於他們並未參加打鬥,根本沒有所謂的功勞一說重要嗎?

  不重要,以李道宗和安平的身份,哪怕是知道也不會追究,畢竟身份地位太高了,像他這樣的九品下的小官員根本不在李道宗和安平的眼中,或許在知道之後還會越發的重用,畢竟這說明他懂得審時度勢不是。

  聽完驛站官員的回答,李道宗心中一喜,面容平靜道:“此事,你可上報鴻臚寺卿?”

  “小人已差人上稟。”

  “吐蕃大相一死,想必吐蕃人會拿驛館官吏泄憤,你與其他人暫留禮部,本官立即進宮稟告陛下。”李道宗點點頭,再次看了驛站的官吏一眼,問道:“你叫什麽?”

  “小人姓李,名全。”

  同為李姓人,李道宗不由的覺得眼前之人有些親切,笑道:“禮部主客部尚欠缺一名主事,今後便由你擔任吧!”

  “小人叩謝尚書大人。”李全忍著疼,愣是給李道宗跪下感謝,心中卻笑開了花。

  他這一趟,賭對了。

  李道宗不在意的擺擺手,給家將吩咐了幾句,家將離去之後不久,禮部數得著的官員便來了李道宗辦公的屋子,聽李道宗說明了情況,一行人面帶憂色匆匆去了皇宮。

  驛館的官吏卻樂得開懷。

  按理說,長安城的驛館歸鴻臚寺掌管,可鴻臚寺卻歸禮部管,而禮部尚書又是李道宗,李道宗現在最恨什麽人,必然是吐蕃人。

  本來他們的身份是不夠資格來禮部求見李道宗的,不過吐蕃大相的地位太高,來禮部無人會追究越級上報之事,而且他們這一身打扮去鴻臚寺,不說被治罪,至少升官卻不再有機會,但來禮部就不一樣了。

  在任何時代,站隊很重要。

  站錯了,便有可能落得家破人亡;站對了,那就是前途一帆風順。

  若去鴻臚寺,結果難以預料,但來禮部,李全有信心。

  豈不見,他現在已經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驛站小官變成了在李道宗心裡留下大名的李全,禮部主客部的主事啊,最低都是七品的職位,一下連升好幾級。

  不得不說,小人物也有大智慧。

  李全不過是一名九品下的驛館小官,甚至連官都稱不上,只能稱之為吏,就因為他懂得審時度勢,如今也可以正式稱之為官了。

  大唐如今有勢力的派系無非是太子、魏王與楚王,放在安平和李哲尚未回長安之時,李全不敢越級上報李道宗,畢竟楚王一系那時被欺壓的厲害,就是他這麽一名驛站小官也知道一些。

  不過,自安平和李哲回京後, 楚王一系有了領頭人,楚王一系的勢頭全然壓過了太子與魏王,威勢一時兩無,凡長安城百姓無所不知,畢竟封鎖朱雀大街如此嚴重的大罪,卻絲毫沒聽到陛下要處置楚王府的一點風聲。

  太子與魏王的勢力他夠不著;楚王的勢力他也夠不著,但祿東讚卻給了他機會,而他賭對了,甚至可以說不僅僅是賭對了,完全是賭發了,就連他手下人也跟著他發了一大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跟著李全一起發了,被他安排去鴻臚寺的人許是不會發的,而他安排去鴻臚寺的人是什麽人呢?

  就是他當時吩咐打折自己一條腿,卻沒敢動手的那名小吏和一些不懂的打扮自己的人,那名小吏他給了機會卻不懂的把握,或許出於對他的敬畏才沒動手,但他卻在那個時候不需要這種敬畏,那名小吏明顯沒有一點眼見,他不需要。

  這樣的人沒有眼見,就是他有心想要提攜一二,將來在官場上也混不下,甚至還會連累到提攜之人。

  李全作為底層的官吏,他甚至比朝中的勳貴大員懂得官場上的道道,也更心冷,在他們的眼中沒有所謂的培養一說,平時能提點兩句便已經算是有良心了,沒有眼見何必留在身邊,放棄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