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唐承包王》第四百三十章 劉仁軌醒悟
  海軍艦隊歷時一個半月趕到了呂宋,此時已是貞觀十二年年底,李寬到不急於那十幾二十日的時間,和大軍一起過了除夕夜,過了上元節。

  在貞觀十三年的正月十七,楚王軍正式兵分兩路,從呂宋島開拔。

  站在碼頭看著一艘艘樓船漸漸成為一隻海燕,李寬長歎了一口氣,心情複雜,算是喜憂參半。

  擔憂大軍此行前路迷茫,說到底在海上漂泊終究是沒有一點保障的,誰也不敢說這一路風平浪靜,若是在海上遇到風浪樓船和士卒頃刻間變會化為殘渣和浮屍,天地之威人力不可抗。

  還有劉仁軌帶領的大軍,大軍只有兩千余正規的楚王軍,其余的兩萬七千人皆是呂宋的雜兵,且不談呂宋當地人是否會聚眾叛亂,就是攻打中南半島的國家也不容易。

  畢竟中南半島上的國家與大唐交往算是密切,其士卒遠非南洋這些土著能比,百姓的社會意識也非南洋這些野人可比的。

  當然,這也是李寬為何讓劉仁軌帶著呂宋的雜兵去中南半島的原因。

  一來,李寬不希望一直跟隨自己的楚王軍去中南半島冒險,畢竟呂宋的當地人與楚王軍比起來,李寬更願意犧牲呂宋的當地人。

  說他心狠吧!

  確實挺心狠的,派遣正規的楚王軍到中南半島比起呂宋的當地人,傷亡會降低很多,畢竟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條人命,但是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種會降低傷亡的事,李寬都不會做。

  楚王軍乃一支強軍,是他麾下最重要的戰力,他寧願用一百呂宋人換取楚王軍一人,折損楚王軍戰力的事他不願意。

  更何況,還有多年來的情誼,相比起楚王軍,呂宋人損失大點也就大點了。

  二來,王翼終究是比不上劉仁軌的,這種比較並非排兵布陣,而是口才和學識,在這個年代一張利嘴的威力有多大,李寬比誰都清楚。而且劉仁軌帶領海軍也有多年,排兵布陣的本事也不見的比王翼差多少。

  至於歡喜嘛,很顯然李寬相信王翼和劉仁軌的本事,只要能平安的渡過大海,安全到底陸地,以兩人的本事和武器的領先,按照他提出的只要人口不要土地的要求,俘虜人口不在話下。

  然而,事實不出李寬所料。

  在軍隊離開呂宋島兩個月之後,王翼便派了一艘樓船裝著土著到了呂宋,聽士卒說王翼他們這支大軍已經收了不少俘虜,這還只是第一批,陸陸續續的還有土著送來,李寬笑了。

  沒讓樓船在呂宋久留,讓士卒們搬運了些糧草就讓樓船帶著土著返回了台灣。

  王翼率領的大軍情況不錯,劉仁軌帶領的大軍情況也算不錯。

  他們歷時半個月到了自日南國,也就是後世的越南西南部,緊挨著如今的林邑國,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成功佔領了自日南。

  但是很可惜,俘獲的人口並不多,因為二十五門宣武大炮輪射,加上火炮營的手雷支持,幾乎沒有活口。

  更為準確的說,很少有身子完整的人。

  殘忍。

  很殘忍。

  劉仁軌好歹是一個受過儒家文化熏陶的讀書人,滿地的斷肢和肚腸讓他不忍直視,所以為了“仁”這個字,為了完成李寬吩咐的要人口的命令,劉仁軌下令了。

  不得使用宣武大炮。

  這是他給全軍士卒的命令,在他看來,有手雷這樣的利器完全已經足夠一場戰役的勝利,帶走足夠多的人口,完全沒必要使用毀滅人性的宣武大炮。

  然而,事實給了他沉重一擊。

  當他收割了自日南國的所有之後,同年的二月開始朝中南半島內陸進發,進展倒也順利,幾乎沒遇到什麽大的抵抗,就算有抵抗也被手榴彈變成了城門大開。

  劉仁軌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反而認為宣武大炮連雞肋都不如,他們這一路幾乎都是爬山涉水,笨重的宣武大炮明顯就是累贅。

  不僅用不上不說,還浪費人力拖拉。

  同年四月,劉仁軌帶著大軍進入了暹羅過地界,暹羅也就是後世的泰國,泰國盛產什麽,盛產大象。而李寬擔心的事也發生了,象兵已經在暹羅國開始流行了。

  當然,象兵是強大的,對於暹羅國來說象兵是統治這片土地的重要武器之一,暹羅國起初是沒派象兵進入戰場的,但是沒有象兵參戰的戰場,暹羅國士卒被劉仁軌打的節節敗退。

  象兵因此而參戰了。

  如山一般的大象,皮粗肉厚,根本無懼士卒射出的箭矢,對大象而言遠處射來的箭矢恐怕給它撓癢癢都不夠,畢竟劉仁軌所帶領的大軍大多都是呂宋人,裝備可比不上正規的楚王軍,所謂的箭矢也不過是削尖的木棍而已。

  大象如履平地,一往無前的衝到了大軍三十米開外,劉仁軌急了,怒吼道:“火炮營,搬宣武大炮來。”

  然而,因為他的命令,宣武大炮根本就沒有搬運到戰場,哪有大炮給他用。

  好在,火炮營的士卒隨身攜帶了不手榴彈,一輪手榴彈下去倒是炸傷了一些,卻也激起了大象的凶性,僅僅只是三十米,瞬間便到。

  士卒的防禦在大象面前猶如一張薄紙,剛一觸及到便碎了,是的,碎了,甚至可以聽到骨骼碎裂的聲音。

  士卒被大象的象蹄踩成了一堆爛肉,而且訓練過的大象並不會直衝衝的衝過去,而是在士卒中“跳舞”,一腳一個······一腳一個······像似在嬉戲一般,發現它們腳下的這些“雜草”踩著挺好玩兒,越發放肆。

  呂宋兵並非正規楚王軍,他們沒有楚王軍那種奮不顧身的素質,眼前的象兵在他們眼中可比楚王軍的火炮還要恐怖,紛紛四散逃逸。

  至於被帶去台灣的家人、劉仁軌給出的保證,在大象的象蹄面前顯得萬分無力,連命都沒有還要什麽家人,想什麽前程?

  不得不說,這就是野蠻人和文明人之間的區別。

  漢人把家人看的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為了家人會不惜自己性命,而這些野蠻的土著卻只有自己。

  看著在士卒中肆虐的大象,看著紛紛逃散的士卒,劉仁軌知道,自己敗了,敗得一無所有,這個戰場就是他生命終結的地方。

  此時,用心灰意冷等著受死來形容劉仁軌最合適不過。

  不過,楚王軍的士卒卻沒有放棄,也有不甘於命運的人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薛仁貴。

  一把長弓出現在他手中,從後背的箭囊中抽出了一支利箭,弓弦滿月,弓弦錚錚作響,一道箭矢脫手而出,只見那箭矢像似無視了空氣的阻力,準確無比的射入了象眼。

  劇烈的疼痛讓大象更加狂躁,但是對於大軍而言卻是一個好現象,因為狂躁的大象在亂跑,沒有停留在士卒群中。

  效果顯著,薛仁貴大喝一聲:“射眼。”

  弩箭營的士卒和陌刀隊的成員有樣學樣,大喝一聲,像似這樣才能穩定他們那顆急躁心神,安撫住那顆恐懼的心。

  一道道箭矢射向了大象眼睛,射向了象上的土著。

  象兵搞定了,士卒們開始撤退,畢竟前方還有上萬的土著朝他們追來,剩下的這些人還遠遠不是對手,撤退才是正途。

  奔逃三日,大軍總算是逃脫了暹羅大軍的追捕,開始有條不紊的收攏部隊。

  十五日的尋找, 三萬大軍只剩下不到五千,其中還有一千多人是楚王軍的正規軍,兩萬八千人的呂宋兵只剩下了兩三千人而已。

  五味雜陳不足以形容劉仁軌現在的心情,一種從未有的後悔縈繞心頭,悔恨的眼淚順著臉頰流淌。

  “劉將軍,咱們如今只剩五千人,是否回······”一名中校走進了劉仁軌的營帳,看著劉仁軌的樣子,他說不下去了。

  現在不是流淚的時候,劉仁軌擦拭了一把臉上的淚水,吩咐道:“暫回自日南休整,待我稟告殿下後再作打算。”

  “是。”

  大軍從中南半島內陸撤走了,看著火炮營推著的宣武大炮,劉仁軌醒悟了,狠狠的朝著自己臉上就是一巴掌。

  他自認為自己也算是聰慧,可在此時,這自認為的聰慧卻越發顯得他愚蠢,愚不可及。

  一巴掌像似不能讓他記住這個教訓,他再次朝自己扇了一巴掌,可是臉上的疼痛卻不及心中傷痛的萬分之一啊!

  他這才明白李寬的那句對待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何等的正確。

  “仁”不該出現在軍中,楚王軍不需要仁慈。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