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赤帝》第27章人力資源
    劉備暗暗歎了口氣。

  “除太平道眾外,其余被蛾賊裹挾百姓都是無辜的。在戰陣上殺戮彼等,備已經於心不安了。如今眾人已經投降,又言殺之,於心何忍?”

  這句話讓周圍門人弟子松了口氣。

  東漢時期的社會風氣,仍受春秋時期影響。對劉備的門客,弟子們來說,劉備就是他們的君主,他們則是劉備的家臣。

  君主以恩義相結,他們就要以忠誠相報。君主視他們為手足肱骨,他們就要刀山火海,死不旋踵。像劉備這樣恩義,品德,學識,能力,待人接物皆是第一流的君主,更是天下少見。

  除了上述所說,物質與精神的饋贈外,劉備甚至願意與他們分享知識——

  是的,分享知識!

  這個天下除了最先提出有教無類的孔子之外,時至今日,再沒有人願意無差別的教導每一個人了。

  自稱他傳人的儒家弟子們把持經典。操縱教育,唯恐造不出一個壟斷知識的特權階級。

  這種情況下,願意無差別的教授他們知識的人,無論再怎麽回報都不為過。

  所以無論事前有什麽爭論都無所謂。只要主君做了結論就好。他們就該摒棄成見,竭盡全力的執行。

  更何況劉備所說的很有道理,這世上嗜血嗜殺的瘋子是有。但更多的還是正常人。

  正常人都有惻隱之心,正常人都不會認為一口氣處死幾萬人是正確的。

  所以,隻論主犯,從者則不追究的方式是正確的。

  “但是,要怎麽區分被裹挾的百姓與太平道信徒呢?”有人忍不住這樣問。在這之後又補充:“挨個問詢需要耗費太多時間。而且絕對會有人說謊,所以……”

  “簡單。”

  於是劉備說:“讓他們對著中黃太乙的神主牌便溺,再罵幾句張角斷子絕孫就是。”

  “但是……”

  “就算之前是太平道徒,做了這種事也不能算是了。”

  在其他人還想質疑之前,劉備說出了這樣的話,算為這件事畫下句號。

  “……”

  就這樣,困擾了門人弟子許久的問題,被劉備輕松的解決了。

  他要俘虜選擇放棄一樣東西,信仰或者生命。

  面對這個選擇,絕大多數人理智的選擇了前者。

  如同劉玄德說的那樣,即使之前是虔誠的太平道徒,在做過這種事之後也不是了。

  信仰被玷汙了,自然提不起為之戰鬥的勇氣了。

  再之後,等待這些人的將是漫長的苦工生活。

  他們將作為人力,開發礦山,進入工場,生產武裝與商品,作為農民,種植桑,麻,靛藍與糧食作物。

  理所當然,是在屬於劉備的礦山,工場與新開墾的農田……這些東西在亂世降臨,而劉備攥住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銳後,輕輕松松就能獲得很多。

  許多平日裡對劉備分外警惕的豪門,世家都忙不迭的表示願意合作。

  更多的管營工匠,更多的礦產與良田源源不斷輸入麾下,很多平時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可以輕而易舉的拿到手。

  這導致了郡守劉焉更多的敵意,但劉備已經不在乎那麽多了。

  他必須加快速度,才能保證在接下來的亂世中獲取勝利……乃至在始皇帝的大一統後兩千年的歷史中,獲取最終勝利。

  與這個目標相比,一個屍位素餐的封建官僚的態度,什麽都不算。

  ……

  至於這些戰俘,

他們沒有工資,也極少會有勞動保障。甚至有些時候吃不飽飯。  這聽上去或許很殘忍。事實上劉備相信,在這樣的生活開始的最初,這些人不說全部,但絕大多數都會憎惡自己。

  但不這麽做又能怎麽樣?

  分給他們土地?按照工人那樣支付薪金,編練成自己的士兵?

  別開玩笑了。大漢還沒死呢。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要麽劉備乾脆一點直接造反。要麽陪這幾萬潰兵,連同他的門人弟子和結義兄弟一起去死……或者亡命天涯。

  漢朝江山是快要垮了。但還要再等好幾年呢。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全力開動的政府機器碾死一個看起來要造反的野心家,跟碾死一隻螞蟻差不多。

  “當然,我還可以直接投靠伯圭兄。想必他會很高興吧。出營十裡相迎,說著玄德助我,大事可期,今後沒口的誇我:真吾之子房這樣的話。

  可惜,我沒想過做留候啊,伯圭兄。從來沒想過。”

  看著被繩子穿成一串一串,衣衫襤褸,目光迷茫的向北前進的俘虜們,劉備暗暗歎了口氣。

  這段時間,他與公孫瓚之間又有幾次通信。從信件內容中,他隱約感覺到了,一股極強烈的野心在公孫瓚體內急劇膨脹。

  或許他自覺地掩飾的很好。但從他的用詞,甚至從他的書法字體上,劉備總能找到端倪。

  他很悲傷的察覺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和他合作無間了十幾年的公孫伯圭,變得不一樣了。

  “安北將軍,薊候。這樣還不夠嗎,伯圭兄?”

  雖然很想寫信問上這一句。但劉備相信公孫瓚絕對會矢口否認。甚至反過來埋怨劉備不信任他。

  所以,他乾脆就不說了。

  不談信任這種傷感情的事,說一說大家都喜歡聽的事情多好:

  “伯鈺的進步很大。”

  “我在前線一切都很好。很安全,伯圭兄不需要派更多援軍來了。兩百騎白馬已是朝廷諸公能接受的極限,不要再試探了。”

  “黃巾軍程遠志所部,最近連番遭受夜襲,損失雖然不多,但士氣更加低落。最終連再次圍困范陽縣都做不到了。

  從這一點能看出來,黃巾軍已是強弩之末。

  據說在冀州,恩師與張角之間大戰連連。因為兵力不足,恩師略處下風。我準備早日解決程遠志所部,而後南下,支援他。”

  就這樣,在范陽大捷的幾天之後,劉玄德將這樣一封信寫好。封裱,交給了來自遼東的信使。

  自從范陽之戰開始,而劉備擊退程遠志所部二十萬大軍,卻敵三十裡,斬首三萬的消息傳到後,公孫瓚就對這場戰爭爆發了更濃的興趣。

  他似乎很想在軍功上分一杯羹。又或者有別的企圖。所以經常給劉備寫信問這問那。

  而劉備對此的回應是,很認真的回信,以及很認真的勸說公孫瓚想點別的吧。理由還是那個。白馬將軍的遼東軍太貴,朝廷諸公用不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