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赤帝》第1章3年之後
漢初平5年,既西元194年。原本的歷史上在這一年,整個天下一片混亂。河北袁紹與公孫瓚爭奪青州,中原曹操於徐州展開了大屠殺。江南地區,小霸王孫策正準備展開自己波瀾壯闊,卻又短暫如流星的征戰。

 然而現在,天下大勢卻與原本的歷史截然不同。

 原本在中原河北殺的昏天暗地,天下大亂,中原十室九空的戰爭,並沒有爆發,更沒有發展。現如今的整個天下,除了江南一隅之地,仍舊處於割據軍閥袁本初與劉景升的控制之外,其余絕大多數土地,業已安定下來。

 中原、河北、遼東、草原。劉玄德控制下的地區,在連續兩年的力行新政之下,逐漸恢復了生機與活力——是的,是“力行新政”而並非所謂的“休養生息”

 因為“休養生息”是歷朝歷代歷史周期律才會有的事情。必須要一場混戰十室九空,人口大量減少,才會有人少地多,才會有休養生息。

 而現如今的劉玄德面對的情況,根本就不是所謂的“休養生息”,能夠解決的。在土地大量兼並,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下,所謂的“休養生息”實際上換成“苟且”以及“無所作為”才更合適。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劉玄德的力行新政,才是革新天下,讓天下萬民能夠得以喘息的最好方式——

 在河北地區,主要是幽州與並州兩地,更重要的是在中原。主要是徐州、兗州與豫州三州。對世家進行清算的計劃穩步推行。將世家手中的土地,使用“贖買”的政策,以平價購買,成為國有土地之後實施假田製。便是劉玄德的改革措施中,最為重要的環節。

 對於那些罪大惡極的,與袁本初有著聯絡的,心思叵測的家夥,理所當然抄家滅族。還能多少獲得一些人力資源進礦山。這是理所當然。而對於那些錯誤並沒有那麽重的家夥,將他們“多余”的土地贖買。伴隨著拆分世家大族,以及隨之而來的在鄉亭、裡之地,鞏固帝國的基層政權,取代世家大族的所謂“族權”私設公堂等等事情。便是理所當然。

 在這期間當然也發生了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有的家夥明著反抗,最終被鎮壓。有的家夥明面上對帝國政策表示支持,暗地裡搗亂,被鎮壓。當然也有一些家夥,他們只是單純的愚蠢,或者舍不得土地,所以對帝國的政策采取反抗。最終也理所當然的被鎮壓。

 對於這些人,劉備沒有任何,哪怕一丁點的同情心。

 是的,某些人或許覺得自己很無辜。甚至某些人可能真的很無辜。某些人可能覺得自己是好人,平日裡對鄉親們很好,甚至某些人真的是好人,真的對鄉親們很好——但是。

 那又。

 如何呢。

 國家政策。不會因為個人動搖。法律法規,也不能因為所謂的“人情”而通融。土地的國有化,假田製是拯救天下的最後一味良藥。無論是是阻攔在劉玄德面前,無論身份地位如何,他“好”還是“不好”,劉備都一定會毫不留情的舉起手中的刀,將他砍殺。

 所謂名聲。

 所謂道德品質。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意義。將事情上升到國家層面後,所有的一切都那麽清晰明了。

 你的存在對帝國,對天下,對百姓,對世界有害。那麽哪怕你道德上是個完人是個聖人,也必須要將你殺死。

 事實上在這兩年,帝國的軍隊,所謂“生產建設兵團”以及禁軍,在帝國複原士兵們擔任的基層政府的配合下,剿滅,殺死的“好人”數量,已經超過了兩位數,甚至很快要達到三位數了。

 這期間不是沒有人覺得憂心忡忡。甚至連洛陽留守朝廷的董卓和盧植都曾經發來書信,想要替人求情,同時覺得劉玄德殺人殺的是不是有點兒太厲害了。這樣是不是不妥當之類的。

 劉備的回信則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這種殺戮是良性的。必須的。也是正義的——雖然劉玄德的正義與道德的標準與他們完全不同就是了。

 而這樣的鐵血,殺戮,收回土地。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令人震驚的——一方面,一部分落魄文人與貴族世家們哀嚎著,天下因此動亂了,劉備是如同王莽一樣瘋狂邪惡的大亂源泉。自上位之後屢興大獄。在洛陽殺的人頭滾滾還不嫌足。還要將整個天下的所有人都殺光——

 嗯,是的,將天下所有人都殺光就是他們的稱謂——他們也是真的這麽堅信的——普通百姓不是人——這一點不用再多解釋了對不對。

 但是另一方面,在這樣混亂動蕩的情況下,大漢天下竟然以一種令人驚訝到難以想象的速度,迅速穩定了下來。

 中原河北,盜賊數量變得極少,說路不拾遺或許有問題。但是治安的確極好的好轉了。同時經濟與農業,乃至整個天下的氣勢,也變得蒸蒸日上。

 大量得到了田產,並且“實際”的輕徭薄賦了的農民們,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因為農業生產工具,技術的提升。以及水利科技的不斷增加。所以帝國的農業生產不單恢復到了最佳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盡管在帝國的版圖上缺少了荊、揚、交三州。然而每年的收入賦稅卻並沒有減少,反而逐年提升——

 只因為帝國的基層行政力度的提升。並且直接與農民們進行交流。以至於農民們實際需要支出的賦稅少了兩層,甚至三層的盤剝——

 一層世家地主的盤剝。一層基層官吏的盤剝。還有一層是收購糧食的商賈盤剝——最後面的一層目前還不多。實際要等到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時候才會變得普遍。

 張居正雖然號稱一代名相。改革措施也讓明朝增加了“可觀的”百萬收入。然而因為強迫農民,將實物稅改為貨幣稅。逼迫農民在夏秋收貨時,不得不販賣糧食。

 在這種商業活動中,小農理所當然處於劣勢地位。原本要受到地主、基層官吏的盤剝不算,還要受到商賈盤剝。這樣一來,還真是三座大山一齊壓上。

 而在劉玄德力行改革之後,少了地主盤剝,以及基層腐敗的情況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出台了最低糧食收購價格的規定。農民身上的負擔大幅度降低。甚至有許多農民覺得,太平盛世近在咫尺了——

 當然還不夠。

 如果單純的以一個農業的古代王朝來說。劉備所做的一切已經交出了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拚了命的想要解決的事情,就這樣在劉備的努力下,有了解決的曙光。但是不行的。仍舊不夠,對劉備來說,這三年時間的努力僅僅是個開始。

 當許多人沉醉在農業古典王朝的所謂“治世”的時候,劉玄德看到的更遠。

 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理所當然還有工業社會的建立。這才是劉備所期望看到的。

 甚至說,除了農民土地問題之外,古典王朝所需要面對的其他諸多問題,也都需要解決——

 首先是錢荒問題。

 想要發展商品經濟,乃至是資本主義。首要的一點是需要足夠的“資本”,提升社會的購買力。而目前來說,以貴金屬為質押,發行金本位貨幣已經是其極限了。

 劉玄德也曾經想過,是否要一步到位的過渡到國家信用貨幣的等級。以自己的能力與實力,發行國家信用貨幣,應該不會淪落到明代寶鈔的那種程度吧?

 但是在思考過後,劉玄德仍舊覺得這樣不夠保險。

 果然,改革還是需要小心謹慎,一步步的來才好——

 而要構建新的金本位貨幣體系。首先要解決錢荒,也就是需要充足的貴金屬。這就是劉備期望解決的問題之一。

 再接下來,就是工業技術,原料產地,以及傾銷市場這一系列的問題了。

 第一項暫且不用多說,在劉備控制下的工坊,目前已經從單純的邯鄲系鋼鐵產業,拓展到了幾乎大半個中原。

 在淮南地區種植的桑園與養蠶、絲綢紡織等一系列工業。 再加上茶葉以及瓷器。帝國目前可以輸出的商品數量達到了極豐富的程度。

 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所謂的絲綢之路根本就無法滿足所需。

 一個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駝隊運輸的商品過去,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更加糟糕的是,這其中的損耗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盤踞西域的,現如今西域最大的軍閥馬騰,還有盤踞在中亞地區,根據情報顯示,似乎有一些死灰複燃的跡象的貴霜帝國,以及目前正在崛起的安息人……

 這一路上,商品的利益將被這些人均分。最終的帝國獲得的東西,甚至可能不如這些二道販子或者三道販子一半多。

 這種情況是劉備無法忍受的。

 最後,商品傾銷地。為了帝國的未來,劉備固然會撿起剪刀差的利器,用農業利益扶持工商業發展。但就算這樣,國內市場恐怕仍舊無法滿足帝國的需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