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赤帝》第18章白馬將軍震9州
一九一年的一月份。當劉玄德回師北方的同時,公孫瓚正處在他人生的最巔峰時期。

 河北中原都處在他的鐵蹄蹂躪之下,全力動員的遼東軍兵馬數量,膨脹到了超過三十萬。

 除了十幾萬原本的遼東精銳之外,其余的十幾萬軍隊分成了三部分。

 來自幽州的數萬郡兵,組成了公孫伯圭軍隊中最大的步兵體系。當然,這些二流,乃至是三流的部隊與其他數萬臨時裹挾與征召的部隊一樣,都沒有太多的戰鬥力。

 而剩下的,則是八萬“義從騎士”。

 來自草原的,來自公孫瓚所征服的大片草原與雪原的,理論上屬於遼州,黑水都督府管轄范圍內的人們。

 他們有來自烏桓、鮮卑、匈奴、呼揭、丁零、堅昆諸部的騎兵——數量大概有五萬以上。也有來自白山黑水間的高句麗,夫余、肅慎諸部。尤其是最北方,黑水之間的一些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野人部落,在那裡,公孫瓚的軍隊獲得了相當多的奴隸資源——原本這些奴隸,他都是要賣給劉備換錢的,但是這一次,他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這些身強力壯的,在冰天雪地之間頑強生存的野人,被公孫瓚發給了沉重的鎧甲,長柄戰斧。同時最精良的複合角弓換下了他們使用的破爛木弓。讓這些野人組成了他麾下最強大的突擊步兵集群——

 是的,在劉備的強大壓力下,公孫瓚再也顧不上什麽華夷之辨,什麽壓製蠻夷,或者別的什麽東西了——

 “劉玄德是我最大的敵人,就算我全力以赴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勝利,那麽,使用義從兵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了!”

 這是一方面的想法,而另外一方面,公孫瓚則在擔憂另外一件事。

 現如今的東北草原上,遼東軍可以強勢鎮壓一切部落。但是,一旦遼東軍損失慘重的話,就不得不放松對草原地區的壓製了。這樣一來,草原上的那些部落是否會好像野草一樣瘋狂野蠻的成長起來呢?

 與其這樣,還不如要他們將大軍組織起來,然後當成炮灰,去衝擊劉玄德的精銳陣列。

 當然對外是不能這麽說的。對那些北方的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們,公孫瓚的說法是要他們愉快的來中原發財。只要能夠幫助自己奪取帝國,那麽他們就是功臣。

 而中原的富裕以及土地,也的確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在公孫瓚的號召下,這些原本在草原上,過著苦日子的苦哈哈的牧民們,都好像瘋了一樣,興奮地大喊大叫著南下,加入到了公孫瓚的軍隊之中。

 在他們的幫助下,公孫瓚還與中部草原的諸多部落取得了聯系,尤其是南匈奴諸部,以及極少數的白波黃巾殘部。以及黑山黃巾殘部。

 雙方幾乎是一拍即合。在公孫瓚的支持下,原本已經被董卓的並州軍打得只剩一口氣的黃巾殘部,竟然又有了死灰複燃的跡象!如此一來,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整個北中國,遍地烽火,處處狼煙!

 當公孫瓚驅使他麾下義從,拚命進攻,最終突破了河北四柱所在的河北大營之後,整個中原河北幾乎都成了他驅馳的場所。

 在公孫瓚侵略如火的猛烈攻勢之下,冀州東部的渤海郡徹底淪陷,河間國、安平國左近部分城池淪陷;青州平原、齊國、樂安國、濟南國徹底淪陷,北海大半淪陷;

 徐州泰山郡,在泰山軍臧霸以及回師的張翼德拚死護衛下,擋住了公孫伯圭難以想象的衝擊。但是處於平原的琅琊國則遭到了極強的破壞與殺戮……

 與原本歷史上,狂妄的認為自己能鯨吞天下的公孫瓚不同。這一會兒的公孫瓚似乎有與劉備打持久戰的決定。因此在河北地區,冀州,他並沒有縱容兵士們進行太多殺戮與掠奪。似乎想要將劉備治理的最好的冀州當成他的根據地。

 而在徐州,他就沒有那麽多顧忌了。

 如果與劉備打成了僵持狀態的話,那麽他就不得不考慮到,與劉備隔著大河對峙的可能。那麽徐州便是劉玄德所在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因為這個理由,同時也是為了款待,安慰他麾下的兵士們,在攻破琅琊諸縣之後,公孫瓚縱容大軍大肆掠奪,甚至縱容兵士們大肆屠殺,一時間泗水為之不流。四下裡哀鴻遍野,公孫伯圭的軍心士氣,卻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樣的事情,還出現在兗州東郡與濟北國。公孫伯圭的大軍幾乎將這兩個地區的城池燒成白地……而靠著大肆的殺戮,公孫瓚在迅速失去民心的同時,也迅速的擴充了自己的兵力……超過十萬流民,盜賊與潰兵組成的軍隊,組成了他的又一支炮灰部隊。

 也因此,當劉玄德整頓好自己的軍隊,北上濟陰時,公孫瓚的軍隊已經膨脹到了超過四十萬大軍。

 “這個,這個公孫瓚,怎麽可以這樣?!他瘋了嗎?真是,真是!”

 在劉備的軍中,聽說了公孫瓚縱兵屠殺的消息之後,不少人都表示了驚訝與困惑。但是劉玄德卻對此表示平靜,甚至說,他早就有種預感,公孫伯圭會做出這種事情來。這是長久以來被他壓製的瘋狂與惡劣一口氣釋放出來之後,造成的惡果。

 “但是,也到此為止了。”劉備的心裡面暗暗地想——

 現如今的局勢是這樣的。在徐州方面,張飛的偏師會和了泰山軍,他給予了泰山臧霸一個安東將軍的名義,並且以張飛為征東將軍,統帥徐州軍,以及原有的部隊。

 這大概五萬左右的部隊,劉備給他的任務是從側翼看住,牽製住公孫瓚。

 而另一方面,便是騎軍——劉玄德分兵兩路。一路以張郃、高覽為主,繼續從冀州側翼防禦,以及牽製公孫瓚的部隊。為了增強他們的力量,劉備將一支禁軍,涼州騎兵營抽調出來,給張郃與高覽指揮。

 再之後,便是劉玄德的主力部隊。

 在濟陰,他與執行了一系列側翼牽製與攻略任務的關雲長會師。劉玄德的軍隊因此得到了增強。

 擁有三營冀州禁軍,四營冀州軍與四營冀州征召兵的劉玄德,冀州主力部隊已經超過了十二萬之重。同時麾下擁有三營禁軍騎兵,以及來自兗州、豫州乃至荊、揚諸地的部分兵力。劉玄德麾下大軍,已經膨脹到了二十萬之眾。

 除此之外,冀州側翼的戰場上,得到增強的河北集團軍仍舊擁有超過十萬大軍。劉玄德的軍戶與動員兵制度,使得冀州的動員能力超過了天下任何一地。因此在與遼東軍的戰鬥中傷亡了數萬軍隊後,在短時間內,河北軍仍舊迅速補充,乃至擴充到了十萬之眾。

 再加上徐州方面的偏師,劉玄德的兵力總數,仍舊超過三十五萬,其職業化程度與戰鬥力,相比遼東軍仍舊有過之而無不及。

 或許也是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吧,所以當劉備回師的消息傳來之後,公孫瓚竟然沒有第一時間發動軍隊與劉備進行決戰,而是選擇了收縮防線。將大軍退回河北……

 當然,並不是所有軍隊都果斷的服從公孫瓚的命令的,不少來自草原的,窮瘋了的部落民貪戀中原繁華富裕,因此沒能果斷抽身撤退。

 他們的下場自然非常淒慘。眼看著被糟蹋了的田地城池,即使劉備再怎麽寬容,最終也毫不猶豫的下達了命令。

 屠殺,一場屠殺。將幾乎所有滯留在大河以南的公孫瓚的軍隊全部殺死了。

 劉備,就這樣形成了與公孫瓚的隔河相對的局勢……

 當然說是這麽說,但是在冀州大部分仍舊屬於劉玄德,而並州絕大部分屬於劉玄德的盟友的情況下,公孫瓚實際上仍舊是以一隅之地,敵對劉備。

 尤其是在劉玄德已經擊垮了南方的袁本初的情況下。就算雙方對峙,以劉備擁有的中原青、徐、兗、豫以及冀州大部分,荊州南陽,揚州兩江……這樣龐大的領土的情況下,時間是站在劉備這邊的。

 公孫瓚的領地, 甚至連支撐他麾下四十萬軍隊持續作戰的能力都沒有。而劉玄德卻可以憑借他強大的經營能力,不斷地提升自身實力,最終對公孫瓚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種情況下,雙方隔著大河,進行了幾輪對峙,以及小規模的,互有勝負的騎兵戰。

 劉備與公孫瓚的期望都一樣。都期望對方過河。

 等對方過河,然後春天大河解凍。再然後對方就無法進行後續補給支援。就可以用甕中捉鱉的戰術獲得勝利。當然兩者對比,仍舊是劉備更佔據優勢。只因為公孫瓚沒有水師,而劉備在河水之上,卻擁有一支相當不錯的水師。

 所以最終……當時間轉眼,到了191年的2月份時,劉備還是做出決定。“度過黃河!”

 隨著劉備的一聲令下,超過二十萬大軍渡過了黃河。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瓚再次猶豫,而後決定再後退一步。於渤海郡高城縣附近展開了陣型,一場決戰,即將開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