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赤帝》第48章全國的強兵
  黃巾軍戰戰兢兢的在漢軍陣列前,完成了布陣。近十萬黃巾軍組成了一個個陣列,這些陣列又組成一道道陣線,整個陣線組成了一個U型,或者說雁形陣。

  對方似乎想利用自己的人數優勢,從兩翼包抄,以獲取勝利。

  “做得到麽?”

  劉備忍不住皺著眉。

  與之前,他對壘過一次的程遠志部黃巾軍相比,這些黃巾軍的職業化程度大幅提升。

  之前那些垃圾一樣的烏合之眾,現在勉強有個士兵的樣子了。

  至少在幾個月前,劉備不記得攻擊范陽的黃巾軍能排出陣列——至少大部分黃巾軍沒有這個能力。

  但是。

  做得到麽?

  被盧植部署在兩翼的,是近四千三河騎士與五千涼州騎兵。

  後者前面已經介紹過了,而前者則是來自河南,河東,河內三郡的精銳突騎。

  這些地區人口眾多,地區富庶,所以良家子也多——也就是自耕農,富農與小地主階級眾多。這些富裕人家的子弟通常總會磨礪武技與騎術。

  畢竟這是漢代,是全民尚武的時代。就好像宋,明的精英階級全部都去讀書了一樣。漢代的精英階級全部都會習武。即使所謂的讀書人,儒生,除了極少數不長進的廢物之外也會練習擊劍與騎術。

  這些三河騎士的武器裝備,除戰馬之外都強過涼州騎兵。

  從漢室大內調配的良弓,利劍與精良鎧甲,總能引起涼州人的眼熱覬覦。事實上從賣相上說,從西園馬廄調出來的馬匹也比涼州人的馬更漂亮。

  盡管訓練與經驗不足。然而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支相對出色的騎兵部隊。

  在盧植的調配與實用下,同時也在漢正規軍官的調度下,這些騎士足以爆發極強的戰力。

  有這兩支騎兵拱衛兩翼,劉備非常不看好黃巾軍兩翼包抄的戰術。

  而被這兩支騎兵拱衛在中間的,則是北軍五校諸部,劉備麾下義從與關中募兵、冀州郡兵。

  前者禁軍,與臨時招募的關中兵數量大概有一萬五千。

  屯騎、越騎兩支騎兵被分配在左右兩翼。步、騎混合的長水營居中,長水營兩翼,是步兵營與關中兵組成的步兵大軍。而大軍最前方,則是大量配備強弩的射聲營與冀州郡兵。

  北軍作為宿衛兵,也就是所謂禁軍,地位,武裝更加強大。訓練與經驗同樣充足。屯騎、越騎兩部各擁有一支令人生畏的具裝重騎兵部隊。同時其余部隊的桌甲率也達到了驚人的八成。

  射聲營除大量配備強弩外,漢室最強,最恐怖的單兵遠射兵器十石弩,也叫大黃力弩配備了驚人的兩百副。

  張弩所需力量已經完全無視了“弩開弦比弓容易”這個慣例的大黃弩,只有軍中力量最強的勇士才能張開。這樣的勇士在任何一支軍隊中都是寶物,是最受人尊敬的英雄。任何一位指揮官都會像愛護自己的手足一樣愛護他。

  而這樣可怕的戰士,射聲營擁有兩百名!

  除此之外。關中兵盡管只是臨時的募兵,但素質絕對不低。

  在今後數百年時間裡,關中軍無數次主宰了中原戰場。

  每當亂世降臨,任何一個想要主宰天下的野心家第一目標就是進入關中。除了關中的沃野千裡,更重要的便是獲得吃苦耐勞的關中軍。

  秦,漢,隋唐,五代。歷史早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直到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經過金人與蒙古人的肆虐,

關中地區才從中原精華變成偏僻荒涼之地。戰略意義才大幅下降——然而就算這樣,到了清末,關中地區的陝甘綠營,也仍舊是清軍綠營惟一的臉面與勁旅。  “五校禁軍,涼州騎兵,三河良家子組成的騎士。盛產精銳的關中兵,還有精於強弩的冀州兵……”劉備忍不住感歎:

  “再加上我身邊的白馬精騎與燕代精騎。漢室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集齊了啊。”

  這麽一想,他就對對面的敵人充滿憐憫。

  黃巾軍的敵人是漢帝國。

  這一點從這場戰役就能看出來了。

  全世界只有漢,一個國家能在一場戰役中,將天南海北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各種精銳聚集在一起,攻擊同一個敵人。

  上一個能被漢人這樣對待的叫匈奴。

  現在這個民族的一部分向西遷徙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另一部分則跪倒在漢帝國的無上權能下,瑟瑟發抖。

  也就是所謂南匈奴,愉快的接受了漢天子的賜姓。

  這個賜姓某種意義上是榮耀,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解讀的話。是家奴。

  只有家奴在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情況下,會使用與主人相同的姓氏。

  這與在騾子的腳底板燙出三顆痣沒太大區別。

  這麽一想,劉備又覺得很悲哀。

  漢室願意原諒匈奴人,至少是一部分匈奴人。讓他們活著,甚至分配給他們水草豐美的牧場炫耀武功。然而卻要對同屬漢人的黃巾軍斬盡殺絕。

  ……

  也就在劉備如此感歎的時候, 大軍兩側開始接敵了。

  張寶與盧植一樣,將他的騎兵部隊部署在大軍兩翼。左右兩側,大概兩千騎,由北地騎士,遊俠組成的騎兵部隊,在開戰之初,與涼州騎兵、三河騎士撞在了一起。

  就好像刀切豆腐一樣,張寶勉強拚湊出來的兩千騎兵幾乎沒太多抵抗就被打崩了。

  尤其是面對左翼的涼州騎兵。

  這些打老仗了的兵痞,在距離對方隻三十步遠,眼看就要撞上的時候,仍舍不得少放一輪箭。

  在與對面的騎兵交戰之前,大批能左右開弓的涼州騎兵已經射了兩輪。

  在黃巾騎兵怒吼著,高舉刀劍發起衝鋒時,涼州騎兵裡一個呼哨。前軍就像水流一樣“嘩啦”的從中間分成了兩半。

  黃巾軍想以優勢兵力包抄漢軍。在這裡卻成了涼州騎兵以優勢兵力包抄黃巾騎兵。

  在黃巾騎兵驚訝的目光注視下,他們兩側的涼州人繼續開弓,射出了第三輪箭矢。同一時間,正面手持馬槊的涼州重騎,也獰笑著放下面甲,夾著馬腹,發動了衝鋒。

  仔細看的話,他們的肩甲吞口處雕著粗糙的獸首,看起來好像一頭熊。

  在右翼的三河騎士,還在與黃巾騎兵鏖戰,眼看要壓製住敵人時,涼州人已經把黃巾騎兵打崩了。在分出少數騎兵追殺潰退的黃巾騎兵的同時,更多涼州人將目標瞄準了黃巾軍柔軟的側腹部。

  同一時間,正面的北軍宿衛兵,冀州郡兵與關中兵,也與正面的黃巾軍展開了交鋒。

  冀州弩手與射聲營強弩兵射出的弓矢,遮蓋了天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