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赤帝》第46章黑暗的角落
“啊,啊,啊!”

 戴著鐵鐐,形容枯槁,身上還有一些新舊的傷痕——尤其是背部,那裡大部分都是鞭子的痕跡,理所當然,是監工的功勞——這就是目前的礦井的經營方式。

 在這裡運輸出去的鐵礦石,將會經過挑選,砸碎,然後洗礦,再然後礦料將運輸到冀州邯鄲的鋼鐵廠,冶煉成鋼鐵,製造出各種不同的用具,昂貴的,精良的刀劍與武器甲胄,還有許多必不可少的精致生活用具。為帝國實際的統治者劉玄德武裝軍隊,拉攏盟友,還有換取數之不盡的財富。

 當然,這些財富與這些最底層的礦工們沒有任何關系。辛苦工作所能獲得的只有果腹的口糧而已——只因為,他們的身份。

 或者是戰俘,或者是奴隸。

 前者來自那些死不悔改的黃巾軍士兵。通常他們被認為擁有非常強烈的太平道信仰,這種信仰根深蒂固以至於無法挽救回來。所以只能廢物利用了。

 而後者則是來自草原的,來自西域的,甚至還有來自南方的,各個非漢民族的販賣奴隸。

 北方的自然不用說,那是草原遊牧以及東北漁獵民族的奴隸。而且這個奴隸的數量,絕對會隨著時間的增加不斷增加。特別是劉備與公孫瓚達成了有關奴隸買賣,挑起部落戰爭的決定之後……

 來自西域的人口,原本並不是很多的。

 但是隨著三年前的羌人戰爭,以及目前,劉玄德打通了羌人——西域的道路。並且與董白聯姻。

 一連串的利好消息,以及金錢投入,讓不少涼州軍頭愉快的投入到了毆打羌人,然後販賣奴隸的罪惡行動之中。

 大批披著厚重皮毛大衣,或者劉玄德最近推出的拳頭產品——棉大衣的涼州騎士們,就這樣在涼州,在湟中的冰天雪地中,愉快的廝殺,將一個又一個羌人部落打得崩潰。

 據說——當然只是據說,其中一些人甚至翻越山嶺,進入了湟中更遠的南方山地。並且不同程度的遇到了高原反應……

 當然,就算這樣也沒有減少涼州人對於金錢的熱情。他們實在是被窮怕了。包括那些湟中義從胡也一樣。他們在被戰敗後,重新投入了帝國軍的序列,成為了董卓的部曲。

 在劉備的強烈建議下,這批精銳騎兵再不能以一個整體的面貌,出現在漢軍序列中,而是被分割,然後分散在目前擴充到接近二十萬的董卓大軍之中。

 如此一來,這支曾經的精銳,便消失在歷史的浪潮中了……

 最後則是南方——隨著劉玄德的實力與勢力不斷擴充,三義行的貿易路線,也開始向南方拓展。

 向漠北草原輸送的茶葉,就來自江南地區……當然目前,那些後世有名的茶葉品種,或者還沒有被找到,又或者還沒有被培育出來。

 所以目前提供的茶葉,都是非常廉價的,味道也一般的東西。反正劉玄德一如既往,這輩子與上輩子都不喜歡喝。

 當然,這並不妨礙茶葉將成為三義行的又一宗大規模貨物,與南方供應的奴隸們一起。

 ——當然的當然,這些南方的奴隸——主要是山越,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民族——現在的人並沒有後世民俗學家那樣的好心情,為每一個幾十人的小部落,都考察一下起源,編造一種民族文字,然後說他們擁有幾千上萬年的歷史什麽什麽什麽的。

 所以,就好像秦朝時候一樣,他們被統一稱呼為山越。

 之所以不叫百越了,當然是因為現在的整個南方,都是偉大的漢帝國的領土……雖然真正的漢人數量比較稀少,但卻佔據了絕大多數開墾出來的,值得利用的土地。而原本的越人部落,自然愉快的被趕到了山裡去,就只能稱呼為山越了。

 通過對比,劉備屬下的各個礦場主管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所有奴隸裡面,北方的遊牧奴隸是最馴順並且乖巧的。他們已經習慣了贏者通吃的殘酷生活。在數千年的遊牧生活中蒙受苦難並且逆來順受。

 來自東北地區漁獵民族的奴隸們的道理差不多。而且更受歡迎。因為這些更野蠻的漁獵民族的奴隸們更加強壯,工作起來的效率更高。

 與之相對的,來自西方的羌人奴隸的反抗性比較強一些。但也勉強可以接受。

 而最讓人不爽的,就是來自南方百越的這些奴隸了。

 他們不服從管教,並且非常懶惰,而且因為不適應北方的天氣,所以致病死亡的數量也非常多……

 在一批掌櫃的計算了幾筆從南方引進奴隸的經濟帳目之後,大家一致決定暫停從南方購買奴隸的行動。

 所以,等到最後一批越人奴隸死掉之後,這裡的礦坑裡,就只剩下上述幾種人了。

 當然還有一類人。

 一類勞動者。

 不屬於奴隸,但卻要背負巨大的體力勞動。

 太平道的戰俘們,他們並不屬於“奴隸”,就算再怎麽死硬,再如何滿心怨念,在這種地方,他們的階級性,仍舊高於其他奴隸。

 各處礦井的負責人們,都願意給予他們一些優待。

 如果一般的奴隸生病的話,通常會以最快度引來醫生——當然並不是為了給他們治療,而是要確認這些疾病是否具有傳染性。如果是的話,他就會以最快度被殺死,焚燒,消毒。以確保這裡不會產生瘟疫……

 如果不是的話……好吧,就算不是,他仍舊會得到有限的醫藥治療——當然,這是經過劉玄德手下弟子,經過精確地計算得出的結論——也就是比例——投入的治療經費絕對不能多過這個奴隸的預期使用時間。否則的話就讓他去死吧。

 而且就算這樣,也會增加一定的管理經費與管理成本。讓人們忍不住抱怨,劉玄德對這些奴隸未免好的有些過分了。

 至於說食物——他們會得到稍有些多的,讓他們能夠吃七分飽,或者更多一點的食物。一些野果還有最基礎的一些綠菜、蛋作為食物——這同樣會讓北方的遊牧民奴隸們覺得感激涕零。因為這樣的食物配給簡直就是天堂。

 當然,這也是南方山越民族覺得不滿的原因之一。南方富庶的原始森林可以供應他們過上較為富裕的生活,以至於他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的。

 ……

 與真正的奴隸們相比,漢民們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以及更合適的食物配給。同時他們的工作通常會更輕微一些,表現的好的人,甚至有機會成為工頭。而那些表現的最好的,最聰明的,同時表示自己背棄了太平道信仰的人,則可以真正成為三義行下屬礦產企業的職員。享受一份豐厚的工資與分紅——這也是漢人戰俘們會覺得滿意,並且不會鬧事的原因之一。

 否則如果劉玄德將他的礦井按照管營的礦藏那樣管理的話……那麽結果絕對會變得完全不同。

 這也不難得出結論。

 為什麽在那些遊牧民以及漁獵民族奴隸們,沉默的乾著活的同時,他們身邊的漢民戰俘還有工夫小聲交談,聊一聊自己攢夠了幾個工分,再過多久就能成為礦產企業的合同職工。等到合同到期之後,自己又要去什麽地方做什麽工作……

 又或者再簡單一點,今天晚上的晚飯會是什麽。到底好不好吃……

 ——是的,劉玄德的礦井采取積分制度,分數,獎勵與懲罰機制,還有升級制度……這些在二十一世紀網絡時代,還會誘惑人跳坑的東西,被劉玄德修修改改拿到了這裡,作為吊在礦徒們前面的胡蘿卜。

 ——漢民們想要攢夠積分相對容易一些。與之相對的,遊牧民們更困難——因為先,他們需要徹底扭轉他們的身份——先要成為一名“漢人”,要學著漢人的樣子穿衣吃飯,起一個漢人的名字,學習漢語,漢語拚音甚至至少三百個漢字——當然最後兩條對漢人戰俘來說也是必須的。

 這讓這裡的“學習氣氛”非常濃鬱。很多時候,下工之後,勞累了一天的礦奴們都顧不上吃飯和休息,都聚在一起,借著月光或者篝火的光芒,讀著被他們翻得破破爛爛的小冊子上——那是學習手冊。每十人一本。記錄了一些劉玄德的語錄,以及最基礎的道理,還有對礦奴們的鼓勵。以此來教導他們文字,以及漢語拚音。

 對於礦奴們,尤其是那些北方草原來的遊牧民礦奴們來說,這本小冊子,便承載了他們極大地期望。甚至有人將之稱為“寶書”又因為這些書籍的封面是紅色的,所以統稱紅寶書。

 ……

 當然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另類”。

 在昏暗的礦燈光芒照耀下,漢民戰俘中最高大,最強壯的那個,滿臉絡腮胡子的人沉默著,一言不的努力工作。對於同伴們的討論充耳不聞。

 而他的同伴們,則沒有管他,只是偶爾,會三五不時的向他投去敬畏的目光——在他旁邊的礦車上,挖掘出的鐵礦石數量比第二名多了至少兩倍。就好像他的兩條胳膊,有使不完的力氣一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