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后自然是識字的,疑惑地看了趙元昌一眼,接過他遞過來的口供靜靜翻閱。
初看時尚無甚反應,翻過了一張紙之後,杜太后仍算緊致的面龐帶了些沉鬱之氣。
將這變化看在眼裡的趙元昌臉上依然保持著嚴肅認真的神情,心裡卻松了口氣。
刑訊逼供能得到的只是希望得到的口供,此時捏在杜太后手中的這一份口供自然也不例外。
無論是趙元昌,還是林盛保,都沒興趣知道卞朗究竟從楊邠那裡獲得了什麽指示,他們只需要卞朗按照他們規定的話本那般敘述。
當然,編造出來的東西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用來欺騙一個沒怎麽參與政治的婦人已經足夠了。尤其是這份口供只會讓人產生楊邠如此行為對皇室有害的推論,而不是直接點明楊邠要造反。
畢竟自己做出的判斷比別人硬塞給你的判斷看起來更可信一些。
口供不長,杜太后很快就看完了,臉上帶了一絲絲的憤怒,就是那種錯信了旁人暗自懊悔的感覺。
杜太后仔細回想楊邠說過的話,仍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此事為真?”
“真真切切!”趙元昌十分肯定,“兒子原先也不相信,還特意親自去問了這個叫卞朗的。若是娘娘擔心底下人蒙騙兒子,也可以親自問一問卞朗。”
看著趙元昌的神情,又看看手中的口供,再聯想楊邠所作所為,杜太后不得不承認,或許放任楊邠的話,這大周江山真的會出問題!
短短一個多月,先是丈夫離開人世,之後最喜愛的兒子犯錯被幽禁,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機會,合作對象又出了事,杜太后不免有些消沉。
沉默了好一會兒,她終於開口了:“楊相公老了,也到了含飴弄孫的時候了。”
雖然覺得繼續讓楊邠留在朝堂上會壞事,但杜太后還是為這個合作對象爭取了告老的機會。
趙元昌同楊邠的矛盾目前僅僅是新皇同前朝權臣之間的矛盾,若是楊邠真的願意退,他不介意給出種種榮譽,當即點頭道:“娘娘說得是,楊相公為國操勞,著實要嘉獎一番。”
“嗯。”看到當了皇帝的兒子還願意聽自己的,杜太后臉色總算好轉了一些,將那份口供放到桌上,猶豫了一下才道:“嬋姐兒快生了吧?再安排幾個禦醫和收生婆子過去,待養好了,早日回京來讓我看看孫子。”
盧金嬋懷孕至今,也不過才六個多月,離“快生了”還早。杜太后這番話,實際上是說自己不再想著參與朝政,就等著以後帶孫子了。
趙元昌雖不會讀心術,但也能聽出來杜太后態度軟化。
天家和睦當然是好的,故而他也附和著說笑兩句,一時之間倒有些母慈子孝的樣子。
太后同皇帝想法一致,對楊邠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他畢竟沒有直接領兵,缺了宮內的支持,一下子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接下來幾天,彈劾楊邠的奏章愈加多起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楊邠的羽翼也在彈劾之列。
之前答應了讓楊邠體面致仕,趙元昌就沒有趁著這一波彈劾浪潮罷相,而是等著楊邠自己請辭。畢竟一個被彈劾下台的宰相,和一個自請致仕的宰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可惜楊邠似乎不想接受這樣的好意,就這麽死撐著。
就在趙元昌漸漸失去耐心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意外。
十三日下午申時末,天色漸暗,兩名騎手自梁門奔入汴梁城,沿著南門大街一路喊著緊急軍情直奔左掖門。
來到左掖門前,不等守衛開口詢問便大聲道:“保義軍緊急軍情需送達樞府!”
兩府同皇宮其它部分是隔開的,
就在左掖門不遠,故而立刻有一名軍士帶著上繳了兵器的兩名騎手快步朝樞密院行去。一行三人來到穿過幾道門,來到樞密院所在的一片建築群,領路的那名軍士叫住一個匆忙趕路的仆役:“這兩位是從保義軍來的,帶來了緊急軍情。”
驟然被人攔下,那仆役吃了一驚,待聽軍士說完之後好似松了口氣:“我知道了,這就帶他們去找人。”
軍士點點頭,對兩名騎手道:“跟著此人走便是。”
說完,徑自轉身往回走。
目送其人離開,那仆役才看向兩騎手,帶著些恭謙道:“請跟我來。”
剛走兩步,突然聽到一陣驚慌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
跑了一路暈頭轉向的兩名騎手還沒反應過來, 那仆役立刻叫到:“你們在這裡別動!”
說完就朝那聲音傳來的方向跑去。
很快,他們就能看到那一片建築中透出了火光,在傍晚昏暗的天空下顯得格外醒目。
緊接著各種呼喊不絕於耳,房屋間人影憧憧,本就勞累非常的兩名騎手,受到如此衝擊,竟然就這麽昏倒在地上。
陳佑站在火場邊上,緊繃地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陰晴不定。
由於發現的及時,且身處皇宮大內,防火工作一直沒有放松,現在火勢已經變小了。
此時火場周圍有幾輛木車,仆役們正不停地按壓木柄,從車內噴出一道道水柱。另有人朝火焰邊緣砸水袋,那裡正有仆役在搬運物事、拆毀房屋,這是為了防止火勢蔓延。
“承旨,燒毀的這一間是雜務房的庫房。”梅松走到陳佑身後輕聲報告,“裡面沒放什麽重要的東西,平常看管也不嚴密。”
陳佑看著翻騰的火焰,眼神幽幽。
好一會兒才道:“讓滕青把今天看守此處的人看好了。”
“是。”梅松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陳佑長舒了一口氣,這若不是人為縱火,他就有麻煩了。
看了一陣,他轉身準備回書廳,卻看到站在不遠處看著火場不知在想什麽的楊邠。
發覺此處著火的趙元昌一連派了三四波人來探問情況,等到一炷香之後,火終於滅了。
火災被消滅的消息穿過去不久,就有宦官來宣樞密院三樞密四承旨至廣政殿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