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利不往上進一步,麾下將士便只能原地不動,他們舍生忘死地跟著李元利東征西討,當然也要讓他們分享到勝利的果實。
況且稱王也有稱王的好處,最起碼有了大義名分,這個“漢王”的稱號在孫可望沒有篡位之前用處並不很大,但現在朱由榔瘋了,漢人已經沒有了正統名義上的皇帝,此時稱王正得其時。
劉玄初剛離開,湯若望又來求見,他是李元利召來商議成立科學院的事情的。
湯若望現在主持的研究項目也有好幾個,單筒望遠鏡已經試製成功,但還有瞄準鏡、小口徑艦炮、無後座力炮,還有蒸汽機在各個行業的具體應用等等。
因此李元利準備成立科學院,由湯若望來任第一任院長,隻負責指導各個項目的研究,至於具體的工作,則交給各研究小組去做。
…………
早在一月之前,李元利稱王的布告便已經傳遍民間,天下皆聞。一晃到了七月十九,各地民眾蜂擁而至,長沙府內外人山人海,就連城外的農舍也有人租住,讓長沙府的百姓很是小賺了一筆銀子。
現在的大興軍深得民心,他們的元帥稱王,這當然是大喜的事情,百姓們自地買好了鞭炮,商人們也拿出銀子,組建了舞龍隊和舞獅隊、花燈隊,要在這一天為李元利大肆慶賀。
就連陶汝鼐、熊開元、尹民興等前明官員士紳,現在也看清了這個事實,大興軍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想必幾年過後,這天下就得改為姓李。
他們幾人已經年紀老邁,也談不上出仕的問題,但總得為兒孫們考慮考慮,所以今日也來觀禮緩和一下關系,尹民興因為做過前明太仆寺少卿,更是擔任了此次大典的司儀。
雖然李元利一再要求盡量從簡,但主要的儀式還是少不了,因為他這個漢王並不是皇帝冊封,所以必須要祭天,以示自己的王位受之於天,名正言順。
為了這次祭天即位,工部與禮部在南郊專門搭建了一個祭壇,又在元帥府內單辟一院來作為致齋的齋宮,王拙、高信作為陪祀大臣,與李元利佩戴齋戒牌已經在這兒齋戒了三日。
祀日前夜,禮部官員已經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樂隊樂器陳設,最後由禮部侍郎進行全面檢查。
日出前七刻,太和鍾長鳴,李元利在王拙和高信的陪同下走出齋宮,由親兵侍衛組成的儀仗走最前面,其後是多達九十九人的鼓樂隊,最後才是正式的祭天隊伍。
一路鍾聲不斷,南郊祭壇內燈火通明。李元利來到事先搭好的大帷幕內更換冕服,脫去鞋子,然後赤足登上鋪了紅毯的祭壇。
此時鍾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李元利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後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壇下諸文官武將今日均著祭服,跟隨李元利跪拜。
之後又是奠玉帛、初獻、亞獻、終獻、送帝神,尹民興跪讀祝版上的祭文:“皇皇上天,照臨下土……”
念完祭文,尹民興站起來轉身面對祭壇下的文武將官以及觀禮的百姓,開始大聲誦讀即位詔書:“明運既終,胡虜猖獗……孤本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告祭天地於山陽,即漢王位於南郊……”
“冊封高氏為太王太后,黃氏為王太后,蔣氏為王妃,立子瑾為世子。”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臣等參見漢王殿下!”壇下文武將官都跪伏於地,向李元利行三跪九叩之禮。
“參見漢王殿下!”所有百姓都跪了下來,
齊聲高呼。“眾卿免禮平身!”李元利立於高壇之上,雙手輕抬。
禮成,鼓樂奏,歌舞起,霎時壇下鞭炮齊鳴,獅龍齊舞,為漢王賀!
李元利走下壇來,恍恍惚惚宛如作夢,這種感覺讓人迷醉,怪不得孫可望困守雲南一隅,卻仍然不顧一切地逼瘋了朱由榔登極稱帝。
他伸手到自己腰間狠狠地掐了一把,立時又變得神清目明起來。權勢雖然讓人迷醉,但那並不是自己的初衷,如若因此而迷失,他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
長沙府一連熱鬧了三天,到得第四日上,李元利才開始召見群臣,大肆封賞。大興軍將士從上到下,就連普通士卒沒有職爵,也有一兩銀子的賞銀,戶部下屬的度支部為此花費了五十萬兩銀子。
但李元利認為這都是值得的,五十萬兩雖然是個巨額數字,但其實只是竹山銀礦兩月的收益,官職銀子一封賞下去,大興軍將士的士氣空前高漲, 請戰之聲不絕於耳。
漢王府的會議室內,李元利召了劉體純、王拙等將領來議事。
“殿下,這孫可望已經是眾叛親離,就算是逃到楚雄、姚安等地,又能如何?”
“劉侯此話謬矣!那馮雙禮臨陣反戈,皆因原來在湖南時孫可望曾令他率部追擊李定國,卻反被李定國擊敗活捉,李定國不計前嫌將他釋放,馮雙禮感於其恩義,這才暗中投了李定國。”
“然而楚雄府、姚安府和武定府三地的王自奇、關有才、張虎等人,卻一直以來就是孫可望的心腹爪牙,豈會輕易反叛?”
“前日我已經得了情報,孫可望糾集王、關、張等部眾共計七萬多人,號稱十萬大軍於一月前攻取永昌今雲南保山,現坐擁四府之地,大肆招兵買馬,我估計他們兩人之間還有一場大戰,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殿下,李定國打仗有些本事,孫可望怕不是他的對手。”堂下眾將紛紛說道。
李定國這幾年來兩蹶名王,名聲大振,眾人心目中便都覺得他是員能打仗的名將。
“李定國心懷仁義、體恤士卒,故而作戰時將士用命,這都不假!然而我聽繡花針王興描述新會之役,南明軍先是用炮轟及地道埋火藥的方式已經炸塌了三處城牆,但清軍威逼城內百姓來堵住缺口,李定國不忍傷害百姓,便放棄了進攻。”
“後來又有人獻計用蒲葵堆城,眼看就要成功,清軍又逼城內百姓出城來將蒲葵盡數搬走,李定國無可奈何,隻得圍城!”...
1秒記住愛尚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