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劉玄初也得叫回來,在貴州安龍的永歷帝朱由榔要怎麽處理,李元利也得征求下他的意見,這事情可不好書信來往,免得日後給人留下把柄。
向松來信說酉陽石砫的土民踴躍加入大興軍,現在已經招了近一萬土兵,也要叫他陸續帶到重慶來軍訓整編。
天已經快亮了,李元利才忙完了這些事情,他走出書房,仰頭看著夜空中那閃爍的繁星,心裡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若乾年後,自己是不是也會被人比作那顆最亮的啟明星?
……………………
離太平門不遠的白象池,因南明軍從雲南帶進重慶的戰象在此飲水洗澡而得名,如今這一帶,已經成了大興軍老營的駐地。
不過老營也不再象以前那樣所有老弱婦孺全都住在一塊,有家有室的都自己搭建了茅草屋,大興軍每月發給糧米,但想要有錢花,還得自己去找事做。
蔣秀娘一家就住在這後面,因為蔣懷是醫護營的先生,所以分到了兩間破爛的瓦房,請人修理了一下後,就成了一個溫暖的家。
終於又有了自己的窩,一家三口都非常滿意,但今晚蔣秀娘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道什麽原因,她腦子裡面亂得很。
師公竟然到她家裡來提親了,並且父親已經應承下來。這是先前母親藍氏來找她的時候親口說的!
李來亨這個冒失的家夥,以前從來不拿正眼看人的!自己進醫護營都兩年了,見面也不止一兩回,也不見他和自己說過一句話,裝作不認識的樣子!
其實她很想和他說話,但她怕別人看見笑話,又怕他不理睬自己,不過還好的是,他對醫護營其他小娘都是這樣愛理不理的。
秀娘想起了第一次見到李來亨時的情形。
那年她才十二歲,韃子要打湘潭,聽說以前韃子破城之後都是殺人無算,爹爹便關了小醫館,帶了她們母女到鄉下躲避。
官兵沒有抵擋得住韃子,湘潭最終被韃子佔了去,聽爹爹說城裡被殺得只剩下幾百人,這下更不敢回家,就在鄉下親戚家裡住了下來。
可韃子又到鄉下來搶糧!親戚家的糧食被搶光了,爹爹這些年來的積蓄也被搶了,幸虧娘早先就躲了起來,不然也要被搶去。
這下沒飯吃了,爹爹隻好帶著她去挖野菜、茅草根來充饑,可光靠這些哪裡能活命?不過幸好,官兵又回來了,聽說叫“忠貞營”,他們那裡有個老營,就是專管家眷的。
她們一家和很多鄉親一起去投忠貞營,她記得當時就是這個李來亨帶了十幾個兵在大營門口對大夥說:“都進來吧,不敢說吃飽,但起碼餓不死人。老營煮著粥呢,先讓老的小的去吃些。”
一聽到有粥吃,她的口水流得更厲害。她覺得這個李來亨是個好人,而且還很威風,盔甲擦得很亮,手裡拿著的長槍也擦拭得很亮,好象還是個將軍?
不過這家夥那時候就有點瞧不起人!那時自己已經行過“結裳”禮了吧?再過兩年就要行“笄禮”了,可以嫁人了,可他怎麽還叫自己是“小丫頭”?
想到這兒,蔣秀娘摸了摸有些發燙的臉頰,難道自己在那個時候就喜歡李來亨?她輕輕地“呸”了一聲,不願意去想這事情。
別人家的小娘,十五六歲就成親,她今年已經十七了,要不是爹娘寵著她,怕是早就嫁了出去。
怪不得她娘晚上的時候對她說:“秀娘,別人來提親你都不肯,
你師公來說你就歡喜,莫不是這兩年都是等帥爺找人來提親?” 李來亨的身影又鑽了出來。
不能再想了,好羞人!睡覺!他總不可能鑽到自己夢裡來!
…………………………
永歷七年的春節,李定國是在行軍之中渡過的。
去年他連滅清廷二王,複地千裡,軍威大振,然而孫可望妒嫉之心卻有增無減。當他在衡陽一戰陣斬尼堪的消息傳遍天下時,功高震主之像已顯,孫可望更容不下他了!
當初李定國部署衡陽之戰的時候,原本商議的是由馬進忠、馮雙禮移軍白杲,他的主力駐於衡州,等尼堪大軍過衡山縣時,馬、馮二部包抄到清兵身後,和他一起南北合擊,一舉全殲尼堪所部清軍。
但孫可望惟恐他大功告成後更難遏製,密令馮雙禮率部悄悄退回寶慶,馬進忠部也隨即撤走。由於孫可望臨時拆台,李定國雖然斬殺了清軍主帥尼堪,卻因兵力薄弱,終究佔不到優勢, 不得已在十二月間放棄了衡州。
衡州之戰過後,李定國不但沒有如孫可望所想的那樣一敗塗地,反而因陣斬尼堪而名聲大噪,孫可望忍無可忍,和幕僚密謀定計召他到武岡會議,準備將他捉拿後暗中殺害!
至於李定國所統軍隊則準備交給馮雙禮統領。但由於孫可望這一決定極為不得人心,不知怎麽就泄露了出來。
李定國的心腹中書龔彝當時正在沅州準備拜見孫可望,從別人的口中探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寫了密信飛報定國,讓他千萬不要赴會,否則將不免於難。
李定國收到這封書信的時候,剛好過完年,他已經走到了武岡府,但他還是心存僥幸,認為孫可望可能下不了這個狠手。
但如果孫可望真起心要殺他,那他這回去可是自投羅網!
正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孫可望在三天內竟然派出七撥信使催促,李定國不想和他翻臉,又自恃有數萬大軍,便決定還是去和他見上一面,看他如何分說。
又走了半天,到了紫陽渡,劉文秀的兒子卻又派人送信來,說孫可望等他一到就要殺他!這一下再無疑義,李定國楞了半晌,痛哭出聲,將近二十年的兄弟情誼,一朝化為烏有!
“終究還是不能與他共事啊!他竟然忌妒刻薄到這種地步,怎麽能夠一同抗擊韃虜?”良久,李定國才深深地歎息道。
左右眾將都憤憤不平,部將馬思良道:“王爺,秦王如此倒行逆施,他軍中將士多是大西軍老人,卻未必都肯隨他!咱們現在還有五萬精兵,便與他拚殺一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