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士兵步戰肯定不行,只有6戰隊的將士可堪一用,但人數太少!鄭森麾下現在可是有步軍七十二鎮,就算只有一半在廈門,那也是三十六鎮最少四萬人!
黃將軍,不知我說得有沒有錯?李元利是根據軍情司的密報加上自己的推測估算出來的這個數字,他覺得應該懸殊不會很大。
殿下所說的數字在幾天之前基本相差不大,但現在海澄同安鄭軍將士除甘輝和萬禮外全部投誠,這一下就少了一萬五千人,因此現在鄭軍在廈門島上的步軍應該只有不足三萬。
如此算來,在兵力上大興軍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大興軍分散在海澄到同安長達六七十裡的戰線上,而且還只能望洋興歎,確實是有些浪費了兵力。
元孝,立即鴿信,令李定國王拙王複臣部每軍抽出一師人馬趕到石井候命!其余將士向沿海推進,迅縮小對廈門的包圍!
王複臣的第八軍一直隨同王拙第一軍一起行動,因王拙掛了兵部侍郎銜,他現在受王拙節製。
學生領命!
陳奇策黃梧!
末將在!
令你二人為,匯合眾將重新擬定一份可行的作戰計劃!就以剛才所說這些為框架,三日內務必完成!
末將遵命!
諸將聽令!此番回去之後立即檢查彈藥軍械船隻,務必保證不出一絲漏子!只等作戰計劃出來,咱們就畢其功於一役,將廈門攬入大興軍懷中!
末將等遵命!眾將齊聲躬身應答,聽起來中氣十足殺氣騰騰!
此時此刻,鄭成功也正召集眾將議事,國公府正堂內氣氛十分壓抑,讓人感覺非常氣悶。一眾將領連大氣都不敢出,全都低著頭不敢正視前方,生怕一不小心惹惱了國姓爺。
也難道鄭成功如此勃然大怒。大興軍出兵攻伐福建,南澳一戰就消滅了鄭軍水師十鎮人馬!前幾日又不知怎的說降了海澄同安守將黃梧杜輝等人。
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他們內外勾結,竟然殺死了自己的親信將領中軍提督甘輝和後軍提督萬禮!
現如今廈門四面皆敵,數萬人困守孤島之上,這絕非長久之計!而且從種種跡象看來,大興軍已經做好了進攻廈門的準備。
大興軍的水師駐扎於鎮海衛,但他們的步軍卻又從同安一帶突進了石井,這用意已經不言自明,大興軍這是要兵分兩路夾擊廈門!
鄭成功隻稍微一想便知道這是黃梧的主意。前些時日投降大興軍的幾員將領,只有他才精於水6作戰。而且他加入鄭軍十來年,就有三四年時間駐守金廈一帶,對這兒的地形簡直是得很。
若是沒有他,大興軍對金廈一帶地形一無所知,哪兒會這麽快就開始行動?
黃梧狗賊!鄭成功切齒罵道,本公向來對他不薄,將他從一區區賤役提升至前衝鎮鎮帥,便是揭陽一戰喪師數千,本公也免去他砍頭之罪,準他將功補過,哪知這卑鄙無恥的狗賊忘恩負義,竟然背主降了李來亨!
他現在已經想不起來,當初正是他堅持要斬殺蘇茂以及援救不及時的黃梧杜輝。最後由於眾將領反覆求情,才改為斬殺蘇茂,重罰黃杜二人,然後又派黃梧和蘇茂的族弟蘇明戴罪立功去駐守海澄。
剛重責了黃梧,斬殺了蘇明的族兄,卻又馬上派他們二人去駐守海澄重鎮,鄭成功心裡到底是什麽想法實在令人費解。
可恨!可恨!黃梧此次背叛他投降大興軍,人員上的損失倒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損失了糧草近十萬石,軍械甲杖火藥鉛子更是不計其數。
損失如此慘重,鄭成功如何能不暴怒?他在海澄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以致當日他聽聞黃梧獻城投降的消息後差點氣暈過去!
永歷六年金礪部清軍攻海澄無功而返之後,他便征民夫將原來的土城用石灰磚石重修成兩丈多高的城牆,而且在城牆上安置了大小火銃三千余號,使扼據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縣與金廈相為表裡,成為退可守進可攻的戰略要地。
可現在這一切都為李來亨做了嫁衣裳!
怒歸怒,但眼前面對的問題還得趕快解決,鄭成功向堂下眾將問道:小李賊兵分兩路夾擊金廈,不知諸位可有良策應對?
其實他心裡早就有了定計,此時不過是習慣性地如此一問而已。
作為一軍統帥的鄭成功不但不能知人善任,而且不能容忍麾下將領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他的性格注定了他不是一個能夠聽得進去不同意見的人,多數時候他都是一意孤行。
施琅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永歷五年七月,鄭成功殺死鄭聯強佔廈門之後,吞並了鄭彩鄭聯的全部人馬和戰艦,一時之間勢力大漲,鄭軍也總算是有了一塊6上的根據地。
但人馬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糧草不夠吃的問題。每當這個時候,鄭成功先想到的就是鄭軍的糧倉——潮州。
永歷六年正月,鄭成功再次傾巢而出去潮州搶糧。時任左衝鎮先鋒官的施琅向他指出後方未定且廈門兵力薄弱,此行廈門恐有危險,希望他能有所顧及。
但鄭成功卻覺得此言逆耳,認為施琅不聽號令故意拆他的台,暴怒之下,他竟然解除了施琅的兵權,將其遣回廈門擔任防務,卻隻拔給他極少的人馬和船隻。
後來生的事證明了施琅的正確。 福建清兵主力得知鄭軍入了潮汕,廈門空虛,便租用了鄭氏家族的其他船隻偷襲廈門,劫掠了鄭氏父子兩代人做海外貿易和海上劫掠積累下來的巨額財富。
施琅趕回廈門後,不顧自身安危奮勇同清兵作戰,滿心以為鄭成功班師回來之後會恢復自己的左先鋒職務。不料鄭成功回到廈門以後,卻並不讓他官複原職,而是僅僅賞銀兩百兩,閉口不提施琅複職之事。
施琅失望之極,一氣之下竟剃光了自己的頭,不願參見鄭成功。而鄭成功也並不以為意,或許在他的心目中,對施琅的防范更大過信任。
永歷七年又因為曾德一事,鄭成功徹底將施琅推到了清廷一方,為自己樹了一個強敵。
後世歷史上三十年後,正是施琅率領清軍水師徹底消滅了鄭氏殘余勢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