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年在廣東發現信鴿之後,李元利便下令在廣州成立了軍鴿基地,從各地征集購買了大量優秀的信鴿,還請了幾十名經驗豐富的養鴿人來專門喂養和訓練它們。
到目前為止,在大興軍服役的軍鴿已經超過了兩千羽,各省府、軍情司以及各軍軍部,都有列入大興軍編制的軍鴿隊,這讓李元利以及六部下達命令指揮起來更加如臂使指,效率提高了不少。
因為馴養信鴿的時間較短,大興軍並沒有十分出色的遠程軍鴿,飛得最遠的也不超過一千裡。這就必須要在一定的距離內組建通信點,不過喂養軍鴿成本低,而且繁殖快,在一年之內,大興軍已經在各城之間基本鋪好了網絡。
正因為有了軍鴿,駐扎在廣東廉州府(今廣西北海市)的高信才能在數日之後便收到了李元利在福建發出的命令。
“王爺已經決定年後進江南,開春就要攻打南京!”高信將鴿信看完再把這事情一說,中軍大帳內“嗡”地一下便響了起來。
“軍長,那豈不是沒咱們的份了?”
“說不定王爺取了南京就會登基!軍長,錯過了這次,日後可能就沒什麽大仗打了!”
“軍長,四軍進廣西已經足有一年,該辦的事都辦好了,再駐下去也不過是白白浪費糧餉!咱們是不是再給王爺發份請戰書?”
收復南京這樣的大戰役,那肯定牽涉周圍數百裡之內的戰場,雙方投入的兵力最少也是數以萬計。但往往是在這樣的大戰役中,才有更多機會立功!
對於將士們來說,誰不想立功受獎、晉爵升職?改朝換代,哪個新朝不注重軍功?就算不能封公封侯,軍銜提兩級那也是實打實的好處!
現在韃子明顯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再不抓住這次機會,那日後可就只能看著其他兄弟部隊的將士炫耀!
“諸位莫急,本將軍這不是還沒說完嘛!”吊足了眾人吊胃口,高信將身子往前一探,然後哈哈大笑著說道。
“王爺還說了,只要咱們來得及,就趕到武昌候命!”此話一出,下面又是一片嘈雜。
嗓門最大的就是解成禮,這家夥在師長的位置上熬了三年,所以很有點迫不及待的感覺。“王爺現在還在廈門沒進江南吧?那肯定來得及啊,必須來得及!”
“要是有足夠多的大船就好了,最多十日便能到達廈門……”
“我先算一下……廉州到武昌足足三千裡,每日行軍八十裡,要四十日,那不過才進二月,時間足夠了!”
高信伸出雙手壓了壓,“此事我已和參謀長商議好了,南京一戰我軍必須參加!本部兵馬過了年便開拔,力爭在三月前抵達武昌!”
“軍長,將士們家又不在廣西,這年在哪兒過都是一樣,不如明後日就開拔吧?”
“你以為我是怕大夥過不好年?當兵沒那麽多窮講究!”高信“哼”了一聲,“老子考慮的是糧草、輜重,還有運送物資的民夫!就你們幾個,也想不到那麽多!”
在座的都是他的老部下,卓其遠、解成禮、張維祖……都是至少跟了他三年以上的將領,所以他說得理直氣壯。
第四軍現在駐扎在廣東廉州而不是廣西地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糧草。
廣西多瘴毒之地,自古以來就人口稀少,再加上這些年各路兵馬你來我往,地方自然更顯貧瘠。李定國當年在廣西駐扎,集整個廣西之力,卻連五萬兵馬都養不起,可見窮到了什麽地步。
大興軍收復廣西後,從廣東、安南、佔城過來的運糧船就沒有停過,現在大興軍要北上,就必須橫穿整個廣西,而在廣西境內根本不可能得到補給,所以在大軍開拔之前還得考慮糧草的問題。
還有民夫也不好請。大興軍將士倒是不在乎行軍途中過年,但老百姓可不會這樣認為,就算你拿了銀子可能也請不到人。
“我已經令錢糧官拔出銀子去碼頭購糧。諸位等會就可帶人去將糧食領回來,趁年前這幾天抓緊製作乾糧,最少要製備二十日之糧草!”
前些時日第四軍大破瓊州杜永和,然後又端了他的老巢,繳獲了不少金銀財寶。本來這些東西已經封存入庫,但事急從權,這一下正好拿出來應急,日後再補上一份文書說明情況即可。
“此去湖廣衡州之嘉禾縣不過一千余裡,最多二十日便可抵達,到湘潭再休整兩日補齊彈藥,正好把要修理的槍炮都拿去槍炮廠修理一番。”
“到湘潭就有船坐了!一路順水而下,隻幾日便能到達武昌!”十一師師長卓其遠“呵呵”笑道:“這樣算起來,咱們不用一個月便能趕到。”
“咱們要攻打的是南京!武昌到南京最少也還有一千裡吧?”
高信將身子縮回了太師椅的靠背上,又將右腿一抬,翹起了二郞腿,樣子看起來很不雅觀。
“老錢,等會你去找林知府將征用民夫的事跟他說一下,民夫隻送到梧州即可,要不然走得太遠了怕不好找人。另外再請府衙的人幫忙收購一些熏魚、豆料,全用現銀結帳, 不用府衙墊支。”
廉州臨海,養豬羊的沒多少,但打魚的人卻多,只要肯出銀子,收購幾千斤熏魚那是輕而易舉。
“軍長,就算讓那些民夫送到長沙也沒問題吧?有銀子賺誰不乾啊?”卓其遠有點不理解,走到一半又換一批人,這可不是一點點麻煩。
“就送到梧州!過了年就開春了,誤了農時不好!”高信擺了擺手,接著又將軍中大小事情都叮囑了一番,眾將便樂滋滋地率了人去碼頭領糧食來製作乾糧。
閑散了好幾天的士兵們又忙碌起來,運糧的運糧,打柴的打柴,佔地數裡的軍營內到處都開始生火炒製乾糧。
自製的乾糧和軍中配發的乾糧相比起來,無論從味道還是營養上來說都差了很多,但總比餓著肚子趕路好。所以人人都乾得熱火朝天,沒有一個人偷懶。
高信帶著幾名親兵四處查看,時不時湊到鍋前假裝看看火候,有時還要跟火頭兵們討論一下米要炒幾成熟、一鍋要加幾瓢鹽,說起來煞有介事,引得眾親兵暗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