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此刻,內心有如一團烈火,遠沒有她表面的冷靜。m(看小說就到· )
與劉易分開這麽久了,說不想劉易就是假的。只是,她並不想隻做劉易身邊的一個附屬,特別是知道劉易有志向要振興大漢,創造一個與她太平道教義中所說的太平世界差不多的世界,她的心裡就久久不能平靜。她希望,自己可以能夠幫助得了劉易,希望可以助劉易完成他的志向,所以,她便想到,自己其實可以利用自己在黃巾舊部當中的影響力,為劉易拉來多一些助力。
所以,她便想到,要到泰山,想為劉易拉起一支大軍。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她與周倉、裴元紹到了泰山,發現,管亥拉起來的黃巾舊部,已經與黑山的情況差不多,這些人,都已經盡數變身為賊了,早已經沒有了太平道所說的那種創立太平世界的理想。這些人,他們想的,就是如何搶掠得到更多的錢糧,如何可以快活的過那山大王的日子。更讓張寧不堪忍受的是,那些山賊,燒殺搶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正應了劉易與她所說的,太平道教眾,成為黃巾軍,再成為黃巾賊、成為山賊強盜的說法。
她在泰山,表面上,管亥還對她尊崇有加,可是,卻從來不會讓她插山一些泰山山寨的事務。張寧有心想改變泰山賊的原狀,可是,卻沒有人真的願意聽她的。
想讓山賊不再搶掠,這等於是叫牛不要吃草。
在泰山這麽久,張寧真的一籌莫展,看著泰山山賊四出劫驚,看著那些原本都是一些老實平民去殺害百姓,奸淫百姓的妻女。每當她看到山賊屠掠了一個村莊,張寧的心裡就痛上幾分,亦對所謂的太平道、黃巾軍失去一份信心。
到最後,張寧真的已經有點麻木了。不再想著感化那些山賊,亦不再想著要把這些山賊變成自己的人,然後把他們帶去投效劉易了。這些滿手血腥的賊人,別說劉易會不會接受了。她張寧亦感到一陣陣的惡心內疚。因為,會有黃巾起義,會有黃巾軍變賊禍害大漢百姓的事,她太平道起到了主導的作用,沒有太平道為,就不會有黃巾起義,就不會有黃巾賊害民之事。
所以。張寧真的對所謂的太平道死心了。
她與周倉、裴元紹商議,打算要離開泰山,回劉易的身邊了。
不過,後來發生了這麽多事,使得張寧一時半刻沒能離開泰山。
先是皇帝駕崩,十常侍被殺,董卓兵臨洛陽,又到後來的天下群雄起兵討董。[ 看小說就到~]劉易亦參與其中。董卓遷都,劉易進佔洛陽,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緊湊的發生著,使得張寧一時不知道要如何再返劉易的身邊。
後,又聽到劉易到了冀州來,不久之後,便聽到了劉易要起兵攻伐黑山的消息,又收到了張燕要請聖女去黑山主持與官兵決戰的大局,請她去振奮軍心。她一聽,便動了念頭,想到黑山去,看看能否幫劉易辦點事。
她到泰山。一無所獲,除了得到了幾個黃巾舊將的追隨,還真的一無所獲,能幫助得到劉易的地方並不多。她想到,如果她到了黑山之後,最少可探聽得到一些黑山的情報消息。然後可以讓周倉暗裡報告給劉易。
所以,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張燕的請求,同意再臨黑山。
而管亥,亦是早想張寧離開,如此,方便他統領泰山賊自立,不會讓他感覺到頭上總壓著一座大山似的。對於張寧,她還真的是殺不得趕不得,張寧願意離開,他是舉雙手雙腳讚成的。
張寧沒有猶豫,打點好離開泰山的事,便與周倉、裴元紹、廖化、劉僻(後兩人是後來才正式追隨張寧的,但還不知道張寧與劉易的關系)等人,率著幾百親兵,離開泰山向黑山進發。
路上,避開官府官兵,趕赴黑山。
張寧並非沒有收到劉易讓楊鳳送給她的信件。只是,她聽到劉易竟然已經混進了黑山的消息,她便心急如焚,為劉易擔心。因為她可是知道劉易是到過黑山的,與張燕照過面,極有可能,劉易會被張燕認出來,如此的話,劉易就危險了。
信上並沒有向她透露劉易是易容化裝混進黑山的。所以,不知情的張寧,急趕緊趕,終於趕到了黑山來。
楊鳳已經投靠劉易的事,信上提到過,所以,她知道楊鳳肯定是帶自己去見劉易。
劉易此刻,正在幽靜小谷裡與三女坐在小水潭邊垂釣。
呃,那個,是用長長的線,垂到小水潭開口下面的潭中潭釣魚。這是陰曉聽劉易說潭中潭裡有大魚,非常嘗嘗這種不知道存活了多少年的魚兒之肉不可。但那些魚兒非常精靈,一般都不會露頭,一直都隱在潭底深處,就算是陰曉,亦不能說可以捉得了。再說,潭中潭內的那條史前蛟蛇,嚇得陰曉都不敢下水了。
不過,垂釣了兩天,還是毫無所獲,似乎,潭中潭內的魚兒沒有接受魚餌引誘的習慣。[]
為此,三女都沒少對劉易大發嬌嗔,要不是考慮到水潭有太多的不安定的因素,她們還真的想劉易下潭去捉魚呢。
不過,魚兒不咬勾,劉易又有什麽辦法?這不?都吊了兩天了,小魚毛都沒釣到一條。
劉易隻好動手,做了一些新鮮的她們都沒有吃過的菜讓她們嘗嘗。還好,張燕還的確是準時讓人送一些新鮮的菜來,使得劉易等人在谷內並不缺少食物,可能是典韋讓張燕特別開心的問題。所以,張燕對這個假逢紀還是特別的關注的。
楊鳳等著張寧與周倉等人進來,到了小水潭邊。
劉易一見到分別良久的張寧突然出現在這裡,心裡不禁有點驚喜。
“寧兒,你、你怎麽來了?不是叫你不要來黑山麽?”
“你……你這個壞蛋!”張寧一見到劉易,再也壓抑不住心裡對劉易的思念,有如一隻飛鳥,直接投入劉易的懷抱,狠狠的張口狠口了一下劉易的肩頭,再抬起頭來的時候。已經是滿臉淚珠。
“哎呀,別哭別哭……來了就來了,哭什麽,見到夫君應該高興才對。”劉易一見張寧這梨花帶臉的絕美俏臉。頓時手忙腳亂的哄著。
“哼……虧人家還一直擔心你到了黑山上來會有危險,急急的趕來見你。誰知道……你、你卻和別人在這裡卿卿我我……”
“哈,寧兒吃醋了?來來,大家姐妹認識一下。”劉易招手把還坐在小水潭邊的三女道。
“這是張寧,太平道的聖女,張角的女兒。”劉易先向三女介紹張寧,再向張寧介紹三女道:“元清。清姐你認識的,她是陰曉姐姐,比你大,以後叫她姐姐好了。,她……你應該認得吧?”
“認得,楊凰妹妹,怎麽……你、你還壞家夥,連凰兒妹妹都不放過?”張寧又一陣嬌嗔。臉兒紅紅的再向她們打招呼道:“清姐、陰曉姐姐……”
“啊,真是張寧姐姐,人家還以為夫君是騙人的呢。張寧姐姐堂堂一個太平道的聖女,是我們心目中最為聖潔的聖女,怎麽可能是這壞蛋的夫人娘子呢?原來真是啊……”
楊凰蹦蹦跳跳的跑了過來,親熱的拉著張寧不停的搖晃著。
“呵呵,聽凰兒妹妹這樣一說,我也很好奇這家夥怎麽可以勾搭得上張寧妹妹的。”陰曉也走了過來,上下打量著張寧,似也為張寧這身上隱隱散發出來的一種聖潔而感到吃驚。
“陰曉姐姐……”張寧有點兒嬌羞帶嗔的紅著臉低下頭。心裡不禁又有一點兒委屈,因為她可不是被劉易勾搭的,而是被這壞家夥強行佔有了的。
“呃。別盡說這樣,沒正形,寧兒,你這段時間過得怎麽樣?在泰山的情況如何?沒受委屈吧?若那管亥敢讓你受委屈,我就殺上泰山,幫你出一口惡氣!”劉易趕緊轉開話題。免得讓最討厭別人強行佔有女人的陰曉會因此而責怪自己。
陰曉白了劉易一眼,似在怪嗔劉易,你這家夥也有正形的時候?
“你們在這裡幹什麽?”
“釣魚!”
“釣魚?這水潭裡有魚?水都沒有。”張寧沒有看到潭底下的開口,聽說他們是在釣魚,不由有點兒奇怪。
“嘿嘿,來來,我們告訴你。”楊凰高興的把張寧拉了過去。
劉易還想了解一下與張寧分別後的這段時間的事,正要跟上去,楊鳳卻在後面叫道:“主公……”
劉易見到張寧,差點忘了與張寧一起來的人。這才猛然想起,自己似乎太過重色輕友了,這樣不好。
想著,趕緊回頭,上前一把抱著周倉,拍了拍周倉壯碩的肩膀,松開後,看到他一臉靦腆,不禁哈哈一笑道:“周倉兄弟,這是我們兄弟見面的禮節,你不是娘們,咱也不是娘們,你臉紅個啥?”
“主公……”周倉呆呆的叫了一聲,他並不懂得如何表露心中的情感,木納得很。
“好了,不用說,我明白的,我們再見面了,以後,就跟著我吧。裴元紹,你也是。”劉易轉而對裴元紹道。
再看到另外的幾人,除了廖化之外,別的人劉易都不認識,問楊鳳:“楊鳳大哥,他們……你介紹一下吧。”
“廖化、劉僻……”
楊鳳為劉易介紹了一下這些黃巾舊將。
這幾人,臉上都有一點驚疑的神色,主要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張寧聖女是劉易的女人,他們跟著聖女,只是不願與泰山賊淪為一氣,不願真的做賊而已,並沒有想過會突然冒出了一個聖女的夫君來。
“我就是劉易,你們聖女張寧的夫君。”劉易笑著對一臉驚疑的幾人道:“廖化,我們見過面的。另外的你們幾個,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你們既然追隨聖女張寧來到這裡,那就表明,你們都是自己人。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劉易,那就跟著我辦事吧,我是絕對不會虧待了你們的。”
“你、你就是當今太傅劉易?”其中一年約四十歲的壯漢問。
“不錯!如果你們願意,以後就是新漢朝的人,都是官兵,不再是黃巾賊了。”
“願意!願為主公效力!”廖化等人哪裡會不願意之理?他們做夢都想撇開頭上的那一個賊字,全都跪下拜主。
“哈哈,好好,以後咱們就是生死與共的兄弟,一起為振興大漢而奮鬥!都起來吧,你們遠道而來,先安排你們去休息,我和楊鳳大哥再說些事。”劉易道。
“謝主公!”
劉易讓楊鳳叫人來,帶他們去安頓。
他們走後,劉易才問楊鳳:“情況如何?”
“趙雲將軍和袁紹、公孫瓚他們已經開始行動,先鋒軍已經殺到了黑山腳下,不日便可以攻山。”楊鳳答道。
“嗯,好,還有沒有別的問題?沒有的話,就等他們攻佔了黑山半山, 我再打通半山水潭的秘道進出口。”
“有,還有一個問題。”楊鳳道:“張燕竟然有一個計劃,山下的十萬黑山軍,若被官兵攻擊得緊,他們就準備撤到半山,任半山險要的地勢防守官兵的進攻,而半山原來的十萬大軍,則會撤到山頂上來,如此,山頂上便會有二十萬的大軍,於我們最後的攻戰不利啊。主公,還請盡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還要怎麽想?兵貴神速,你把這個消息告訴趙雲,讓他一鼓作氣,攻下山下大寨,然後,不用多管,直接再攻擊半山的山寨。也就是說,山下大寨與半山大寨一起接著攻擊,不讓張燕的人有反應的時間準備。”劉易冷笑一聲道:“山下十萬大軍,也不是全呆在一起的,黑山下的防線那麽長,而上山的山道又難走,他們能快速退到山上去麽?如果我們攻擊得快,以最快的速度攻殺上半山大寨,我想,張燕都來不及發出讓山賊撤退的命令呢。再說了,他們人多,怎麽撤?所以,這個問題不是問題。”
楊鳳一聽,頓時覺得大有道理,兩軍交戰當中,豈是說撤便撤的。上山的山道,又不是平路,能夠撤回多少人馬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