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小兵之霸途》第646章 不做出頭鳥
..

 ( 請牢記 ) ( 請牢記 ) --記住哦!

 “如今董卓反賊把持朝政,持勢逼宮,弄得天下有識之士都悲憤莫名。--../--../其逼宮之事,應當也是太子太傅親歷,董卓反賊如此飛揚跋扈、倒行逆施,難道太子太傅便如此看著董卓嬌橫,任由他作惡,不思除賊之計,卻隻想帶著皇后、少帝遠走他方,不思匡扶漢室,苟且而活?”荀儉一臉正氣,大聲的責問。

 劉易一聽,便感到有點頭痛,因為有許多事,劉易自然不是能在這裡公開說明白的。自然,劉易也沒有想到,這荀家之主性情稟烈如斯。

 不過,劉易的心裡也很明白,嚴格意義上來說,荀儉等這種世族之家,又是書香之家的人,他們都應該劃歸為清流一黨的派系。也就是說,他們這清流一黨派系的人之中,絕大多數人,他們的內心,還是忠於漢室的,哪怕是心裡不忠,嘴上也會開口匡扶漢室,閉口振興大漢。這種情況,是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心裡渴望天下太平,也極其渴望他們的家族可以長世興盛,一個穩定的政局,是他們世族興盛的首要條件。還有一點,不管出於什麽的原因也好,他們都會先將自己擺在一個大義道理的立場上去。

 也就是說,那些自以為自己站在正義真理一方的人所謂清流一派的人,他們所喊的口號比誰都響亮,可是,真要說到做實事的時候,卻從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也是大漢世族之中的一個非常普遍的現狀,平時他們這些所謂的清流名士,動不動便一副憂國憂民的態世。就如當初劉易在張鈞府上,碰到華歆等人想聯系民間名士聯名上書,要求鏟除朝中宦官一黨之事,那件事,直到現在宮中宦官一黨已經死於非命,可是,他們的事。卻始終都沒有了一點聲氣一樣。總的來說,劉易覺得,所謂清流,就只是動嘴皮子。全都隻得一個說,那怕是行動,也都是隻得一個忙活,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說句實話,就連荀彧的身上,也或多或少都沾染上一些這樣的習氣。但這也不能怪荀彧,因為此大漢的風氣便是如此。只要是他們在一起,勢必便會論及朝廷、說到大漢種種的利弊,一起發泄發泄對當朝的不滿。這個,和後世到酒吧裡去胡混的人差不多,一起喝酒的三五知已,大多都會天空海闊的亂佩一通,談理想、談人生,說計劃。可是,一通酒醒之後,各人該幹什麽的便幹什麽。很少會再記起和朋友一起吹牛的話來。

 牛皮哄哄的,誰都會,可是,真正要說到著眼現實,辦實事的,卻不會有幾個可以做得到。

 劉易面對似乎有點激憤的荀家家主荀儉,隻好繼續裝糊塗的道:“荀家主所說的,的確是事實,劉易愚鈍,面對董卓的權勢。劉某的心中惶然,不知道要如何與之對抗。不過,劉某其實無時無刻都想著把董卓這個反賊置於死地,還政於漢室,可如今,劉易還真的無計可施啊。荀大人,請問爾可有匡扶漢室,振興大漢的妙法?”

 “這個……自然是與之鬥爭到底了。這個時候,太子太傅應該站出來,憑著太子太傅你在朝中的聲望,再請少帝站出來,向天下發檄文,說明少帝所謂的蟬讓帝位只是受董卓這奸賊所迫,不得已才讓位給受董賊所控的陳留王登基為帝。”荀儉說到這,突然目光炯炯的盯著劉易道:“你看,我們穎川,及兵家必爭之地,也離京都並不遠,太子太傅何不把少帝迎來許昌,就以許昌是心,號召天下兵馬前來勤王,起兵鏟除董賊,以正朝綱?如果太子太傅敢以身為先,我荀家,必然會鞍前馬後,全力支持太子太傅的撥亂反正大業,你看如何?”

 荀儉的這一翻說詞,還真的不可謂不振聾發聵,高昂激情。換了是以前,怕他也不會敢在此公然的說出這一翻話來。不過,面對著劉易,他卻不怕說,因為劉易現在已經被董卓滿天下的發旨通緝,和劉易這個“反賊”說這些,他也不用顧慮劉易會到現在的那個朝廷去告上他荀家一狀。

 劉易和荀彧對望了一眼,見荀彧無奈的聳聳肩,並不作任何的表示。

 但劉易的心裡也總算是完全明白了荀儉的真正目的,荀彧和他耳語的時候,便已經明確的告知劉易。荀儉,正是不想搬離穎川避禍的那一部份族人,說到底,便是作為家主的荀儉,他舍不得放棄在穎川的家業。如今劉易來到這裡,他便興起了讓劉易在穎川發展的念頭。因為劉易手上有著少帝在手,師出有名,憑劉易在民間百姓的聲望,再任他荀家在本地的聲望,相信不用多久,便可以拉起不少的軍隊來,然後他荀家依附劉易,不但可以不用搬離穎川避禍,反而可以借勢,將他荀家發展得更加興盛。如果劉易成就大事,那麽,他荀家也更是富貴不可言。

 如果劉易不是早已經有了今後長久的發展計劃,恐怕還真的會有點心動,會搶先曹操一步,發出討董檄文,先一步點據許昌,以此為根據地來發展自己的勢力。可是,就目前來說,荀儉的想法過於理所當然了。

 劉易在百姓之間的確有著不少的聲望,可是,這樣的聲望,並不足以號令天下,而且,穎川一帶的士族豪紳也眾多,那些人未必會像荀儉所想,會附從劉易。實際上,這個出頭鳥並不好當。要抗董卓的二十萬大軍,單憑穎川一地的兵馬是不太可能的。要知道,歷史上可是天下十八路諸候才堪可和董卓對抗,到最後,也並不是真正的完全擊敗董卓,而是董卓主動撤回關中長安。

 哪怕是牽頭髮出討董檄文的曹操,他也做不到號召天下諸候,如果不是袁紹兄弟剛好從京城逃出來,並打出為袁家滿門復仇的旗號,以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才真正的可令天下諸候率軍前來組成聯軍。而這個聯軍盟主,曹操也順勢讓給了袁紹來做。

 反正,劉易覺得,這一次,還是不要搶曹操的風頭為好,再說,哪怕是把天下諸候都請來了,可是,他們人人都是一方梟雄,豈是那麽容易聽從劉易的命令?至少,像袁家、曹操與及和袁、曹兩人交好的那些諸候,也絕對不會聽從劉易的號令,根本就指揮不動他們的軍隊。所以,劉易萬萬不可據許昌向天群雄發出諸董檄文,這個事情,還是留給曹操、袁紹等人去做好了。現在,還是快點回洞庭湖新洲,按自己原定的計劃,作長久打算為妙。

 當然,劉易也不是說反感荀儉的說法和做法,他應該也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說話。

 劉易沒有多想,對荀儉抱拳道:“荀家主所言,也的確是一個辦法,可是,荀家主可能對劉易過於厚望了。正如荀家主所說,劉易的確是親歷了董卓逼宮的全過程,所以,對一些事情,要比別人所知道的要更加的詳細,如果沒有身在局中,是不明白其中的凶險的。”

 “哦?莫非其中還會有什麽的別情?太子太傅莫怪,我等其實也只是道聽途說,雖然真相都差不多,可其中的細節,我等還真的不知道。”荀儉見劉易如此說,倒也不好再言詞切切的指責劉易不作為了,坐下去靜心下來問道。

 “荀家主有所不知,並非劉某願意看到董卓飛揚跋扈,目無漢室,而是當時,整個朝廷上下,都一致想讓少帝讓位給陳留王。在這裡,不管朝中百官是被迫要和董卓站在一起也好,或者是他們個人想少帝讓位給陳留王的也好,事實上,他們當真是異口同聲的與董卓一起逼宮。而對整個朝廷的朝官,你說,我這個只有二千新羽林軍的太子太傅,如何可以和董卓的二十萬大軍相抗呢?更別說還有一直都想置劉某於死地的袁家勢力等等了。因此,攜皇后、少帝到洞庭湖去,那也是出於無奈啊,我們在撤走的時候,董卓還派了大軍來追趕,如果不是我們早作準備,如果不是我們走快一步,怕現在劉某也不可能在荀家出現了。”

 “哦?豈有此理!”荀儉先是一臉不信,可一想劉易沒有必要騙他,不禁又怒罵一聲道:“滿朝文武竟然就沒有一人敢與董賊作對的?全都屈服在董賊的淫威之下?這、這真的太讓人氣憤了!”

 “所以說, 哪怕我們有少帝,怕也不夠號召力啊,滿朝文武都承認的新皇帝,少帝只是被他們拋棄廢掉了的皇帝,加上少帝年少,威望也不足,得不到天下人的首肯承認,想借少帝之名成事,不太可能啊。而且,我敢說,如果我們真的在許昌借少帝之名號召天下人前來討董賊,怕天下群雄的兵馬未到,董卓的大軍便已經殺到了,那時候,我們也只是自取滅亡啊。”劉易最後否定了荀儉的建議道:“不是我劉易看著董卓無法無天,而是時機未到,唯有先避其鋒芒。”

 “唉……如此可惜了。”荀儉見劉易不為自己的意見動意,心裡有點失落的歎了一口氣,心裡想著,莫非荀家還真的要放棄在許昌的家業,遷到別處去避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ge.)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記住哦!

 ★★★可將您看到的最新章節 或

 ,方便下次接著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