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下旬,天下各路義軍終於到齊,曹操派人前來通知孫堅、劉易前去議事
曹操宰牛殺馬,在中軍大帳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待一眾義軍首領落座,河內太守王匡得曹操眼色,直言主題,道:“如今奉大義討伐董卓,天下英雄然而齊聚,然而董卓勢大,若我們聯軍各自為戰,怕難以殺賊,某看,得立一盟主,其余眾軍皆聽盟主約束,然後共同進兵,各聽軍令,各施其職、盡其責,但凡盟主之令,皆不可違抗,否則,殺賊大業難成”
這一次,天下英雄齊聚,再議立盟主之事,竟然沒有人起哄爭論,全都靜靜的聽著王匡之言
原來近幾天,他們早已經多次商議聯軍如何進攻董卓之策,同時,爭吵最激烈的便是選立盟主的事曹操、袁紹、袁術、劉岱等等,一眾有野心的諸侯誰都不服誰,誰都想做這聯軍的盟主,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理由,爭吵得不可開交
不過,就在前天,洛陽傳來了一個消息,讓眾人的爭吵都靜了下來
原來,袁紹、袁術起兵討董的消息傳到了京城洛陽,那董卓唯恐袁紹、袁術的叔父袁隗會與聯軍裡應內合,他隨便尋了一個借口,突然出兵把袁家滿門全部都拿下袁家幾百口人,全被以謀逆之罪斬首示眾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袁紹當場被氣得吐血,大罵一聲董卓匹夫便暈死了過去
如此一來,袁氏兄弟與董卓便不單單是大義之爭了,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恨袁氏四世三公,名滿天下,是何等的德高望重?可是,董卓竟然還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袁家滿門給滅了
這樣,不管是誰都不好再與袁紹爭奪這個盟主之位了,因為,沒有人會再懷疑袁紹討伐董卓的決心
所以,一眾諸侯都默認了袁紹為盟主之事而後來才到的公孫瓚等人,自知來得太晚,對於誰是盟主,他們也沒法再來爭奪,所以,他們都沒有出言,就只是靜聽河內太守王匡說話
孫堅與劉易對於立誰為盟主之事,並不是太過熱心,加上到達陳留第一天便在中軍帳與眾人鬧得不太愉快,所以也不會為這個事兒去多想
待王匡一翻大義凜然的說詞之後,曹操便接著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紹氣色不好聽到袁氏滿門被滅,急氣攻心,現在都還沒有恢復過來不過不管如何,他都不可能缺席會盟大事,他此刻,還真的對董卓恨之入骨
聽到曹操推舉他為盟主,此刻他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自己起兵討董,付出了一家滿門幾百口人的代價,如此還換不來一個盟軍盟主?至於袁術,本就是一個草包,和別人一起爭盟主之位他或許敢但跟他爭,袁術就算心裡不服,也只會默認他知道,這個盟主是逃不掉的,便故意推辭一翻
再三推辭之下,一眾人早有默契的說非本初做盟主不可如此,袁紹便裝作勉強的答應下來
答應下來,袁紹一臉悲憤的道:“諸位,昨聞董賊殘殺我袁家滿門,本初從此,便與董賊不死不休,今得諸公抬愛,擁為盟主,本初自問才疏學淺,怕難以擔當大任,但不管如何,某自當勵精發奮,納眾公之策,與眾公一起,誓殺董賊還望諸公齊心合力,奮勇殺賊,為公為私,本初在這裡,拜托諸公了”
袁紹說完,對眾人深深的一躬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未了,袁紹撥劍宣盟:“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袁紹宣盟事畢,當即以劍削腕,割破皮肉,滴血於一大缸水酒之內
“某曹操,滴血盟誓,董卓,國賊也,今陳留起兵,不殺賊誓不回師,願聽袁紹盟主號令,與之結盟,若有違誓,便同此箭”
待袁紹滴血完畢,曹操便上前,慨然而誓,手握箭矢,崩斷,再以箭頭劃破指頭,滴血於酒缸
袁術、王匡、公孫瓚等等,一眾諸侯紛紛上前,滴血於酒缸之內
良久,從十七路諸侯開始,到一眾大小義軍首領,鈞滴血盟誓,等好幾百人滴血宣誓完畢,便每人上前倒了一碗血酒,同乾一碗,摔碗誓志,算是完成了結盟儀式從今開始,盟軍所有義軍,皆由盟主袁紹調遣
歃血為盟之後,眾人回到了中軍大帳
十七路諸侯,加上劉易免強算一路,也就算是十八路諸侯了
劉易那天來到中軍大帳,雖說與眾人鬧得不歡而散,可是,劉易畢竟聲名在外,並沒有人真的敢不把劉易當成是一路諸侯,再說,劉易有孫堅力挺,怎麽說也得給予孫堅幾分薄面如今都已經結盟了,誰也不想再拿劉易兵少,不夠成為一方諸侯的事來說事
再說,劉易與西涼馬騰、幽州公孫瓚似乎也關系不錯,所以,沒有人那麽不起眼會來招惹劉易早在洛陽傳來消息,袁家滿門被斬的事之後,袁氏兄弟的軍馬也安寧了許多,沒有再到劉易的小軍營去挑釁劉易的軍士了
劉備、張飛、關羽三兄弟,他們自然也來了,不過,他們的兵馬比劉易帶來的還要少,當初隨公孫瓚來到這中軍大營的時候,劉備兄弟還被曹洪不帶眼的攔住不讓進還是曹操特許,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才得以跟著進入中軍大帳
現在已經正式結盟,隨時都準備開始進攻董卓了,所以,軍帳之內,也就不再設宴什麽的,僅給各路諸侯準備了椅子讓眾諸侯可以坐著議事,別的義軍將領,則只能站著議事了
劉易坐在未座,看到公孫瓚正恰好坐在他的對面他的身後,則站著劉備,而劉備身後,一左一右站著關羽、張飛他們三人,形態各異,特別是關羽、張飛,其體態皆是魁梧之人本來他們在那兒站著,會非常突出,惹人注目的,但是,在一眾諸侯的身後,站著的義軍首領也實在是太多,所以,他們居然並沒有引起太多的人注意
劉易看到公孫瓚與劉備一翻耳語,然後劉備則是一臉堅決的搖頭,他身後的張飛最後一臉不爽的樣子劉易估計應該是公孫瓚想為劉備弄一張橙子來讓劉備坐著聽議,但是劉備很堅決的拒絕,然後張飛自然是一臉不爽
劉易看著他們行注目禮,肚裡在偷笑的時候,張飛自然也看到了劉易,似乎對劉易能夠坐著,而他與大哥二哥只能站著感到不滿,對劉易猛瞪了幾眼,做了幾個手勢
劉易自然明白張飛那些手勢的意思,是說一會這裡完事之後咱們一起喝酒去,順便打一架,教訓教訓你這個小子
劉易也給了他一個手勢,讓他把二哥關羽一起請來,由自己作東,請他們喝酒不過別看關羽像一隻木偶一樣站著,似什麽都不知道,實在,他早已經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劉易的手勢,他也肯定見到,並知道是什麽意思的,不用張飛請,他都會與張飛一起到劉易軍營去
在劉易與張飛打著手勢交流的時候,曹操叫帳內眾人安靜,並說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點頭沉聲道:“袁某雖不才,但既承諸公推為盟主,那麽自然也得要有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但凡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切勿違犯”
帳內諸將轟然應喏,皆言唯袁紹之命是從
果不其然,袁紹眼珠一轉,掃視了一眼軍帳,待人人安靜了下來後,便慢慢的道:“既然諸公都願意聽從我這盟主調遣,袁紹深感榮幸,絕不負諸公所托但某覺得,諸公之軍士,大多都參差不齊,戰力並不統一,強弱相當懸殊,日前,袁某也暗暗察看過諸軍,發現,某些軍士,身壯力鍵,而有些,則體虛力弱,有甚者,不少軍士,怕還是剛剛從軍的農夫,他們手裡的武器,還是一般的農用工具如此,我軍如何與董卓幾十萬精兵作戰?”
袁紹一舉手,止住了一些想說話的人,頗有幾分威勢的繼續道:“想在座諸公,都應該記得幾年前的黃巾軍,他們號稱數萬萬,其勢在我們盟軍之上,可是,最終還是被精銳的官兵所滅了,不知道諸公可知道原因?我想,軍械只是其一,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缺糧缺響所造成他們後續戰力不繼,所以,縱然勢大,最終也落得兵敗的下場”
“因此,若諸眾願意聽從袁某的調遣命令那麽,某的第一道軍令各軍,不分南北,不分兵力多少,不分軍士強弱,包括我袁紹,各軍,每軍只能留三天軍糧,多余的,全都集中送到中軍來,由中軍統一分放各軍的軍糧,如此一來,可使一些缺糧的軍士,也可有糧可食,只有如此,也才可以保持各軍的戰力諸公認為如何?”
袁紹此令一出,滿堂皆寂,人人都啞口無言,多的,是一臉苦容,當然,本來就缺糧的一些義軍將領,則心裡暗暗的在偷笑
袁紹雖然在最後似在詢問帳內眾人,但是,他的手卻緊緊的抓著劍把,目帶殺意,讓眾人心裡一陣嘀咕
第一道命令,便是釜底抽薪,只要各軍都把余糧交由中軍所統一掌管發放,那麽,便等於讓各軍不敢再有違抗袁紹命令之心讓眾人不得不真正的侍袁紹為盟主
眾人默契的讓袁紹做了盟主,那只是出於對袁氏滿門被斬的義憤同情,在那樣的情況之下,誰還與袁紹爭盟主,在大義道理上似乎說不過去,所以,才沒有人再與袁紹爭奪可是,眾人雖然默認袁紹為盟主,卻不等於他們已經對袁紹心服口服背地裡,若損及他們的利益的盟主軍令,他們也絕對會陽奉陰違但是,現在自軍的糧食交由袁紹來掌控分配這叫他們如何能夠安心?
但,這可是人家第一道命令啊,盟主的第一道命令便不聽,那麽,這盟軍還有再在一起討伐董卓的必要嗎?
“盟主所言極是,我們既然懷著同一目的來到了一起,便應該當互相信任聽從盟主的統一安排,要不然,大家與一盤散沙有何分別?再說了,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各軍都有自己的後勤護糧軍,各軍負責各軍自己的糧草問題,那麽光是用來押運軍糧的兵力又要浪費了多少?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糧食交由中軍來統一護送發放諸軍也可集中精神注意力,與董賊作戰我曹孟德堅決服眾盟主之命,把本部軍馬除三天之外的軍糧,全交由盟主統一發放”
曹操首先站出來服從袁紹的命令,因為他也深知道,袁紹的第一道命令,如果不聽從的話,那麽他發矯詔號召天下英雄起兵討伐董卓之事,怕還沒有正式開戰便已經盟軍瓦解還有,袁紹第一道命令便是要收繳這天下兵馬的軍糧之令,也正是曹操為袁紹想出來,給袁紹立威所用
這個時候除非這中軍大帳之內所有人都反對袁紹的這一道命令,否則,這個時候誰敢跳出來反對,不用袁紹動手,他曹操便敢殺人,以正盟主之命不容違抗之名
曹操率先聽從盟主命令與袁紹、曹操交好的一眾諸侯,也紛紛表示願意聽從盟主命令
如此,收繳天下諸侯軍糧之事,便確定了下來
袁紹見沒有人反對自己的第一道命令,知道只要掌握了各軍的軍糧之的,他這個盟主之位便坐得安穩如山了
他接著又道:“收繳上來的糧草,設一後勤輜重部,由吾弟袁術總督糧草,由他統一根據各軍兵力發放軍糧,絕不使任一軍有缺糧情況吾弟糧草最足,他之糧亦要拿出來接應諸軍,算起來,他可能有所吃虧,但為了討董大業,本盟主也隻好舉賢不避親,讓自己的弟弟吃點虧了諸眾可有異議?”
袁紹後面的話,是為立袁術為督糧解釋一下原因盡管也有人覺得,盟主由袁紹來做,上繳的糧草也由他袁家的人來管督,萬一其中有什麽的貓膩怎麽辦?
但糧食都交出了,由誰來督管又有什麽意義?所以,也沒有人反對,此事也就如此定了下來
接下來,袁紹再提了一下各軍的兵力情況,以及雖然調配軍械的各軍這個,倒沒有什麽的問題,各個諸侯,依然的統管自己的軍馬,哪個諸侯有多余的軍械,支援一下那些沒有軍械的義軍也是應該的
再說了各軍整頓軍馬之事,又議定了如何出軍,向哪裡開始進攻董卓之事
最後,袁紹道:“現在一切發兵攻打董卓之事也大致議定,但是,到底誰為先鋒?諸公認為誰可為先鋒?首戰最為關鍵,一戰勝之,可振盟軍士氣,所以,先鋒軍必須要精銳之師,能戰之將爾等,誰願意為先鋒?”
孫堅對於這樣的議事早感不耐,他隻想及早攻伐董卓,終於聽到袁紹說點實在的事了,他馬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凜然的道:“孫某願為先鋒前部”
袁紹一見是孫堅,心裡暗喜,道:“孫文台勇猛剛烈,其手下軍士也是精銳之師,正可擔當先鋒作前部好若諸公再沒異議,那便命孫堅為先鋒軍主帥,真取董卓汜水關,破開大軍殺向洛陽,取董卓人頭的大門”
“且慢”孫堅卻不知何故又搖頭道:“稟盟主,我孫堅願為先鋒,但卻不做先鋒主帥,我覺得,太子太傅劉易武藝群,天下無敵,可由劉易作先鋒軍主將,我孫堅願聽候劉易之命,必取汜水關”
呃……劉易想不到孫堅居然想把自己拉去與他打先鋒, 但劉易又怎麽會答應呢?劉易的本意,本來還想讓孫堅不要爭當急先鋒的,還想著怎麽讓孫堅保留多一點實力,但這急性子,真像歷史上那樣,第一個跳了出來
“不不,劉易才薄,不能擔當此任,還是文台兄你自己擔當”劉易急忙在袁紹開口之前拒絕道
現下袁紹為盟主,相信他也很樂意看到劉易先去和董卓火迸一場,不管誰勝誰敗,他都高興劉易知道,自己雖然並不是真心來會盟的,但是既然人已經在這裡,他在明裡也依然要聽袁紹這個盟主的調令的一旦讓他先說出口,那麽劉易便得要率軍與孫堅一起去打先鋒了
“啊?劉易兄弟,你這是為何?我等來會盟,不就是為了討伐董卓麽?現在又怎可退縮?”孫堅見劉易拒絕,大為不解的問
“呵呵,非也,非劉易不想做先鋒,而是我另有大軍,準備與總盟軍兵分兩路夾擊洛陽,一舉擊敗董卓”
“什麽?”帳內諸侯皆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