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小兵之霸途》第560章 關中之戰(下)
另一邊,黃敘攻擊渭城卻相對簡單很多,他率軍過河,馬上就對渭城展開了簡單的一次攻城。在看到賊兵有死守之意,他就停止了攻擊,而是派出軍馬,奪取其四周的城鎮。

 很快,黃敘率軍奪下了涇陽城,然後,再揮軍回渭城。

 李傕這一下就有點慌了,因為,看新漢軍的形勢隱隱有一種包圍孤立渭城的態勢。

 而他與郭汜有著同樣的顧慮,那就是軍糧的問題。

 至於軍糧的問題,對於董卓的舊部來說,本來不是太大的問題才對,他們經過近些年的搶掠,不包括董卓在郿塢的藏糧,他們每一個人,都私下裡藏著不少糧食。

 可是,這個怪就怪在他們當初在長安之時,急著要攻擊呂布奪回獻帝,所以,如此倉促的渡過了渭河,不想他們才過渭河,劉易的新漢軍大軍便奪下了長安,這也使得他們的藏糧都落入了新漢軍的手裡。

 因此,他們在渭河北劃地分駐之後,就面臨著糧食不足的問題。

 當然,現在是夏收時節,百姓家中有糧,他們可以縱兵去搶奪,但眼下,他們哪裡敢率軍出城?到處都是新漢軍,出城那就是找死。

 所以,向來都不太在乎糧食問題的賊兵,現在卻要為了糧食的事擔憂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傕怎麽敢再據守渭城?他不得不比郭汜更先一步棄城渡涇水,渡過到達鹹陽。並應牛輔要求,助牛輔鎮守涇水河河岸,提防新漢軍渡河攻擊。

 實際上,鹹陽是沒有城牆的,鹹陽的防線。其實就是東面、北面的涇水河與渭河的河岸,其南面是興平、武功等縣。

 武功縣有樊稠鎮守,牛輔本人,已經移軍到了興平。

 鹹陽北面,是涇水河上遊的趙鎮、乾縣地區,由撤回來的郭汜及李蒙、王方等人率賊軍據守。

 不過,賊兵的防線,其實如紙糊的一般,根本就抵抗不了新漢軍的攻擊,因為。涇水河上遊,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直接通過,向鹹陽地區進軍。

 黃敘與典韋,收到長安戲志才的命令,讓他們先收復穩固涇水東面渭城、涇陽、高陵等地區。如此,他們才沒有急於進軍。

 現在。黃敘與典韋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特別是黃敘。他知道劉易的計劃,如果不能殲滅這些賊兵,就把他們趕到西涼的計劃。而按目前來看,這些賊兵太過奸滑,想要全殲他們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一看到情況不對不會逃走。

 所以,黃敘看到。西北面的地區,也同樣可以讓賊兵逃走的。在西北面,有一個大郡慶陽郡。如果把這個慶陽郡收復,那麽賊兵就沒有再向西北逃竄的道路。就只有逼著他們逃往西涼。

 因此,他與典韋一合計,決定親率一支騎兵,突襲慶陽,把慶陽先掌控在新漢軍的手裡。

 慶陽城的太守,是董賊的一個心腹舊將,亦等於是一股勢力。但是,慶陽城離長安四百來裡,其地勢是一片黃土坡,或是一些沙漠荒地,他在慶陽留守的時間很久了,卻難以發展。所以,他的兵力並不多,僅只有幾千人馬。

 因為兵力太少,他在得知董卓被刺、董卓舊部爭奪獻帝等事之後,都是比較壓後的事,他想參與都不太可能。而呂布當初攜著獻帝就是從慶陽地區離開的。他看著呂布大軍從他們的面前通過,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黃敘率著一支騎兵突襲慶陽,殺了慶陽守城賊兵一個措手不及,被黃敘輕易拿了下來。守城賊將,率一部軍馬遠逃,卻被黃敘追擊幾百裡,將其賊將斬殺馬下。

 慶陽落入了新漢軍之手,這個消息自然也很快讓一眾賊將知道了。他們頓時慌了起來。

 這個時候,老謀深算的張濟,他看到情況不對了。覺得以賊兵現在的態勢,根本不可能再與新漢軍對抗,再與他們一些混,只是死路一條。

 他見了牛輔與李傕,明確的告訴他們,他們已經不會有什麽作為,不可能再據關中發展了。他向兩人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讓他們在新漢軍沒有從郿塢打通進入天水的通道之前,他們趕快撤軍到天水,然後依杖進入西涼的天然有利地勢,阻擊新漢軍向西涼進攻,而他們,則在西涼發展,以圖有朝一日再殺回關中。

 張濟在攻擊長安的時候,他也損失了兩萬軍馬,現下,就僅只有一萬騎兵。

 只可惜,牛輔有點舍不得如此就離開,他覺得,有郭汜、李傕為他敵住新漢軍,他還有機會。

 現在是牛輔名正言順的號令董卓舊部,他以董卓女婿的身份,覺得他有可能取代董卓的地位。他也深知道,如果大家一旦沒有了新漢軍的威脅,這些董卓舊將,未必會再聽從他的號令,回到西涼,他就根本不可能掌控得了李傕、郭汜等人。

 所以,他並沒有聽從張濟的勸告。反而想趁這個機會奪取兵權,想把郭汜、李蒙、王方等人召回來,派出自己的心腹親信去接管他們的軍隊。

 對於李傕,他同樣也想如此,他想把李傕留在他軍中,然後派人去接管李傕的軍隊。牛輔認為,只要把這些人的軍隊都全接收了,那麽他就有了大大十多萬的軍隊,有了這十多萬的大軍,要擊敗新漢軍他倒不敢想,但是卻可以依據一些城池,與新漢軍對持。最不濟,率著這十多萬大軍撤回西涼,那他也是西涼王,可以憑實力號令西涼的各個勢力。

 然後,仿效董卓當初發跡的步伐,興起於西涼。當初董卓發跡之時,實力要比他現在的實力要弱小得多。董卓當初可以做得到,他現在為什麽做不到?有十多萬大軍打底,他期待著將來可以有二十萬、四十萬的大軍,想想當年董卓才二十萬西涼鐵騎就可以威攝天下,獨據洛陽,他有了四十萬大軍。就算不能如董卓那般出兵關中據洛陽,他也可以安穩的在西涼劃地稱王。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牛輔居然還臆想著稱王稱霸,還想著爭權奪利。一眾董卓舊將抬舉,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才共推他為主,可是,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奉他為主的。大家只是給了他一個名頭,他就沾沾自喜,分不清東南西北了。這樣的家夥,怎麽可能成就大器?

 董卓是董卓,他是他,他又豈能與董卓相提並論?董卓雖然殘暴,可是卻不失為一個梟雄本色。人家有勇有謀,雖然死得冤。但卻也不可否認。可以讓李傕、郭汜、張濟這些家夥臣服的人,絕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之輩。實際,董卓也成功了,成就了其人生可以達到的最高峰,如果他稍為不那麽殘暴,能夠好好的經營朝廷。恐怕這大漢就未必再有今後的三國爭霸的事,也不會再為三國的歷史事件發生。

 這大漢,或者要改朝換代姓董。

 牛輔與董卓相比,還真的是米粒之珠也放光華。不自量力。

 他的大軍,已經撤回在興平。

 張濟看到牛輔居然還心存幻想,不同意他的建議,他便欲率軍離開。牛輔還想強留張濟,卻被張濟破開他的軍陣,率一萬騎兵趕到了武功。牛輔自己卻被弄得灰頭粉面,臉色非常不好看。

 張濟不聽從他的號令,就喻示著很快就會有人仿效,這樣一來,他這個名義上之主,可能就失去了實質性的作用。

 牛輔不甘心,想加快自己的計劃。

 李傕現在,還有兩萬多軍馬,他雖然不及張濟那麽老謀深算,可他卻也不笨,在張濟建議他們摔回西涼發展的建議之後,他就心動不已。

 關中的形勢,已經一目了然,在新漢軍的兵鋒之下,他自問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與其再和新漢軍糾纏,不如就先一步佔據主動。

 李傕的心裡,也非常清楚,誰先回到西涼,誰就能掌握先機,誰就能更早在西涼立足。

 他知道,西涼勢力林立,最強大的莫過於是韓遂與馬騰這兩個勢力了。在西涼,得要看這兩人的臉色行事。他雖然也是西涼出來的勢力,可如今要回去,怕就再也沒有他立足之地了。所以,回西涼也不簡單,得要及早作好準備。

 如此,當他看到牛輔居然想奪取他軍權的動作,他知道不可能再與牛輔一起待下去了。他果斷的斬殺了牛輔派來的心腹,馬上點齊軍馬,棄了涇水河防,直接向武功撤退。

 只要過了武功,進入扶風地區,他就可以先一步向陳倉撤退,快速撤回西涼。

 就在李傕撤到武功,卻發生了讓賊兵都震驚的事,並直接導致了賊兵全線潰退,向西涼撤逃的事件。

 武功縣,是張濟一早就定好的撤退路線。

 張濟現在僅只有一萬騎兵,他就不打算撤回西涼了,因為這點兵馬,撤回西涼也起不了什麽的作用,除了依附某一個勢力的話,他是難以在西涼立足的。

 而他的侄子張繡,還在藍田大營堅守,那兒,還有他的兩三萬軍兵,如果能把這一萬騎兵帶回藍田大營的話,那就等於他有了四萬多的軍馬。

 藍田大營是當初秦皇練軍的大營,設置在大軍裡面,相當的隱秘,並且,離長安也很近,但進山的路,非常的險要,易守難攻,新漢軍也未必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攻得下來。

 張濟當初從廬氏縣逃回來,董卓等於是把張濟打發一般的打發到了藍田大營。這個看似是發配,但張濟一到了藍田,就看中了藍田的險要地勢,從那時候起,他就決心要把藍田經營成他自己的一個秘密又穩固的營地。這個,他也是提防著董卓要對付他,所以,他據著藍田,就算是董卓,也拿他沒有什麽的辦法。

 如此,他打算回藍田再作打算。

 劉易的新漢軍雖然控制了渭河南岸,但是張濟相信他的一萬騎兵,是可以從中穿插過去,回到藍田的。實際上,東面的秦嶺大山當中,還有不少村莊小鎮。他只要率軍進入大山當中,就不用再害怕劉易新漢軍的追擊。

 可是,這裡卻發生了一點意外,樊稠與張濟不和的事,賊兵都已經知道了。現在,張濟要借道武功,借船渡河,樊稠卻不同意。

 樊稠有勇無謀,有比較貪財,他與董卓軍中的許多將領。交情都只是一般般。與李傕、郭汜等人也只是交情泛泛。

 牛輔花了一點心思,就把他拉攏去了。要說現在誰最支持牛輔為主的,就說樊稠了。

 張濟在牛輔的大營,與牛輔鬧得不愉快,樊稠也得到了探子的匯報。他決心要為難為難張濟,為牛輔出一口氣。

 牛輔的確給了樊稠不少好處。也因為樊稠的確有不少值得拉攏的地方。當初圍攻長安,樊稠的軍隊並沒有多少渡河作戰,或者說他的軍隊還沒有來得及渡河,他們的聯軍就被新漢軍打敗了。因此,樊稠的兵力,就僅比牛輔的少了一點點。但也一躍成為董卓舊部將領當中。最有實力的第二位將領。

 也可能是因為這個,一直看張濟不太順眼的樊稠就有了點仗勢欺人的意思。

 當初張濟有三萬精銳騎兵,樊稠倒也不敢對張濟太過份。可現在,張濟才只剩下一萬來騎兵了。樊稠就不再把張濟放在眼內。

 因為樊稠的留難。張濟就被戴留在武功,他的軍隊,已經被樊稠監控,想發作也發作不得。

 如此,便等到李傕也來了。

 李傕本想為張濟與樊稠兩人調解調解,可是,人家樊稠也連他都不放在眼內,反而讓李傕受了一肚子氣。

 李傕也忽然想到,張濟並不用像他們這般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往西涼,人家張濟還能憑著藍田大營在關中立足。他也知道,張濟在藍田備足了糧草,也有著不少兵馬。而張濟也是一個有勇有謀之輩,如果張濟當真的能夠在藍田立足,若能與張濟搞好點關系的話,將來說不定能與張濟裡應外合,與張濟一起攻擊劉易,重佔關中。

 於是,他與張濟一翻詳談,最終與張濟達成協議,組成了秘密的同盟關系。李傕因為要撤回西涼,如無根浮萍,要地沒地,要人沒人,最主要的,還是沒糧。

 張濟卻有辦法在西涼搞到糧食,他當初就是董卓的籌糧官,搞糧食的辦法很多。

 這樣,張濟與李傕就有了組成聯盟的基本條件。

 張濟答應李傕,為李傕回關中搞到一批讓他發展的糧食,而李傕,則答應為張濟解決返回藍田的事。

 李傕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家夥,他現在只有這兩萬來兵力,實力太過單薄了。他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打上了樊稠軍隊的主意。

 他在武功假作安營扎寨,請樊稠一起來飲宴議事。

 李傕突然棄守河堤,這就等於是背棄了牛輔,按說樊稠已經和李傕沒有什麽好談,不過,他現在雖然有五、六萬的軍隊在武功,卻也擔心李傕與張濟聯合起來對付他。所以,他並沒有輕舉妄動,沒有當真的與李傕翻臉。

 他倒想拉攏一下李傕,想與李傕一起解決讓他看不順眼的張濟。又或者,讓李傕在一旁旁觀不要插手,他也有把握可以解決張濟。

 懷著某種目的的樊稠,沒有想到李傕居然會暗算他,待他到了李傕的大營,沒說幾句話,李傕以杯擲地,跟著刀斧手齊出,把驚慌的樊稠砍翻在地,當場被格殺。

 樊稠一死,其部下大亂,逃的逃散的散,李傕順勢接收了樊稠的大半軍隊,使他的兵力,一下子又增到了五萬人馬。

 樊稠一死,張濟便可以離去了。

 而樊稠被李傕所殺的事件,不脛而走,一下子震驚了所有的賊兵賊將。

 這可是董卓被呂布刺死之後,首先被殺的董卓舊部將領。

 這一下,也同時讓所有的賊兵賊將亂了陣腳。

 李傕殺樊稠,接收了樊稠的大半軍隊之後,直接向西涼撤退,這使得賊兵的實力大減。加上張濟也離去了。他們誰還會傻呼呼的在與新漢軍作戰?

 有了初一就有十五。 剛好,人頭豬腦的牛輔,已經派人去想請各路賊將去商議,實為想奪取各人的兵權。各路賊將,接到牛輔的通知之後,也都有點驚疑不定。在這個時候,他們誰敢離開自己的軍隊?

 他們看到李傕、張濟已經走,他們不由樹倒猢猻散,各自率軍離開了各自的防區防線,紛紛率軍向西涼撤逃。當然,他們沒有忘記在撤離之時,對當地的百姓洗掠一翻。

 各路賊將一走,牛輔就獨力難當了,他對於各路賊將不約而同的沒有聽他的號令,各自率軍逃竄的事懷恨於心,耿耿於懷,可又無可奈何。

 新漢軍本來還為打算這麽快收復鹹陽一帶的,但是留守渭城的典韋看到賊兵居然不戰而逃,他哪裡還按耐得住?當即揮軍追擊,一日之內,連下數十城,兵逼武功,收夏了數百裡的地區。

 而武功,實際也沒有多少賊兵了,僅只是一小部份,要不是典韋來到之時已經是傍晚,可能一攻就下了。

 賊兵趁夜逃離,典韋第二天奪下了武功,至此,整個關中地區,都差不多全落入新漢軍的手裡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