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邪王直接給下面的匈奴首領及軍將下令,決定不顧一切強行命令部族人馬上西遷。
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時間跟這些人慢慢的耗下去了。
漢軍大軍一旦殺到,到時候說什麽都晚了。
所以,他的這個西遷的命令,下面的部族就算想不遵從也都得要遵從。因為,不管他們遵從不遵從,他明天一早,都必定會先率一支軍馬先走了。如此一來,下面的軍馬,以及部族人,也就不得不跟著他這個大王的步伐。
阿邪王的命令,讓一眾匈奴首領及軍將面面相覷,全都一時接受不過來。可是,他們一時也沒有辦法讓阿邪王收回成命,何況,讓阿邪王收回了命令,他們又要如何?如今阿邪王決意要西遷,已經決定明天一早就會先行撤離,沒有了這個北匈奴大王在此主持大局,他們還能怎麽樣?
當然了,或者他們也可以集體抗命,甚至可以馬上群起罷免阿邪王另立一個新的大王。但這是什麽時候了?還有時間讓他們這麽乾麽?敢說,如果現在廢了阿邪王,他們這個些匈奴首領肯定就會自相爭鬥,窩裡鬥,誰都想成為新的匈奴可汗。
關鍵的,還是漢軍大軍,這個就像是玄在他們頭頂上的利劍。看阿邪王的態度,他們多少都相信了漢軍的強悍,相信了漢軍大軍隨時都有可能殺到他們的部族駐地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離開大殿的一眾匈奴首領及軍將,也不得不將阿邪王的西遷命令下達下去。
而接到了阿邪王西遷命令的北匈奴部族的族人,全都嘩然,一時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命令。
這一時半刻之間,叫他們如何走?
一些匈奴部族的老人,聚到了大王宮殿之前,求見阿邪王,希望阿邪王能夠為了他們部族的那麽多老老少少著想,不要輕易西遷。
要知道,現在可是命令他們舉族西遷啊,也就是說,他們部族當中,老老少少的全都得要走。問題是,這些老人,叫他們如何走得了?野外的天氣如此寒冷,根本就不是他們現在的身子骨可以吃得消的,這是在要了他們的老命啊。所以,但凡是還有一絲辦法,他們都不願意就此興族遷徙。
起碼,不少人都認為,現在集結他們的匈奴軍馬,不敢說有百萬以上,但是數十萬大軍還是可以很快就能召集得起來的。為了他們自己的老命為計,他們更希望他們的大王可以召集大軍跟漢軍決戰。只有這樣,他們才有一線生機,否則,他們肯定會在逃亡的路上活活凍死。
他們現在,只是來為他們自己尋求那一線生機。
事實上,這些北匈奴人,他們在近一百數十年來,生活在這一帶地區,的確是要比他們以往更安逸了一些。可以說,在這一百數十來間,這個北匈奴部族,他們基本沒有怎麽遇上到可以威脅得到他們整個匈奴部族生存滅亡的事了。所以,他們現在,多少都有點忘記了他們以往的一些部族傳統。
這個傳統就是,一旦在部族有生存危機的時候,其部族當中的那些老人,以及那些根本就沒能還為部族作出一定貢獻的部族人,都是他們匈奴部族所要犧牲的對象。就有如當年新漢軍深入大漠西北滅南匈奴的時候。在那一個嚴寒的冬季當中,其匈奴部族就因為缺少過冬的食物而將族中的老人殺了取肉作糧食。
在這個時候,或者不是這些匈奴老人忘記了這個匈奴部族的傳統,而是希望通過他們的請求,希望他們的大王不要輕易放棄他們罷了。
可是,無論他們如何請求,阿邪王始終都沒有露面。
決心已定的阿邪王,是沒有什麽可以改變得了他們決定的了。特別是早前數天,他一直都是行軍作戰,後來也日夜不停的奔逃回來,早已經疲累不堪,早就在王宮寢宮當中,倒下便睡著了,任何外面雷打不動。他要抓緊時間恢復精力,為日後的生存而掙扎。
那些部族當中的老人絕望了,倒也不敢鬧事,一個個默然離開王宮,各返各家準備隨大王的軍馬遷徙的事項。
所以,在這些匈奴人驚慌,又或是不解,又或是不甘,甚至憤怒過後。他們也不得不抓緊時間準備好遷徙逃離的事宜。
到了下午時候,整個匈奴部族都似在動了起來。
初初只是在以王宮土城為中心的,後來隨著匈奴大王的命令下達,開始向四周擴散,直到整個裡海與鹹海之間的廣闊雪原上的各部匈奴部族都行動起來。
這些匈奴人,他們以一個家庭為單位,全都開始著手準備。
首先,他們家中的壯年,指十五、六歲以上,到四十來歲之間的家中男性,他們首先選取其家的良馬,然後就是衣物,那些獸皮縫製成的衣服衣甲等等,都優先穿戴在身上,盡可能的讓他們增加抵禦寒冷的寒氣侵襲。
然後就是武器,包括什麽的刀槍劍戟,特別的弓箭,最好的,他們先拿上,並備足弓矢。
最後,就是糧食的問題,他們以家庭為單位的匈奴族人當中,一個家庭,不管他們剩下的老人女人及小孩有多少,都得要先為他們家中的成年男子備足口糧,最少得要一個月的口糧。反正,他們一家子,都得要為自家的成年男子做好以上方方面面的準備。
做好這些準備之後,這些裝備好的匈奴男子,每個家庭,隻留下一人隨他們的家人一起行動。其他的,必須馬上向他們的部族首領所要求的地方集結,集結成軍。
也就是說,那些匈奴部族的家庭當中,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十五、六歲以上到四十來歲的男性,就必須得要有一個前往他們首領要求的集結地點成為軍士。如果是三個以上的就得要去兩個,反正,不管是有多少,都只能留下一個隨其家人一起行動。若是只有一個或者一個都沒有的,那麽也就沒有人會理會他們了,他們就只要顧好自己便行。
再之後,剩下的那一個男性,以及其家裡的老老少少,便開始一起收拾,準備撤離的各項事務。
比如,他們會用剩下的馬匹,將一些有用的東西駝著,包括他們的帳篷及食物什麽的。還好,一般的匈奴人,以家庭為單位,家中都養有不少的馬匹。所以,正常來說,他們基本都可以做得到人人都有馬騎,如果不是現在的嚴寒天氣,他們要走要留,倒也方便。
當然了,他們的糧食,主要還是那些牧養著的牛羊,他們到時候還得要趕著那些牛羊一起走的。
可惜,現在已經下著雪雨了,在野外淋著這些雪雨讓他們根本受不了。所以,雖然他們的大王已經有命令,明天一早就會摔軍西遷,可現在,沒有人敢輕易的將他們的帳篷給拆下來。
如果沒有帳篷給他們呆在裡面取暖,那麽明天怕也不用走了,直接一夜之間,可能就會冷凍死他們一大部份族人。
不過,好歹,匈奴部族人總算是連夜準備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他們的匈奴大王要走,他們的各個部族的首領也要走,已經下了命令征召他們的成年男子,他們也不得不從。
還有就是,不久前,他們的匈奴大王集結了數十萬的大軍,卻僅回來那麽十多萬人,吃了這麽一場敗仗,一下子損失了那麽多的族人。這些匈奴人說不心驚就怪了。
要知道,這前前後後加起來,他們的匈奴部族已經損失了一百多萬的族人啊。他們的匈奴部族,又有多少個百萬族人呢?
早前被漢軍清掃的一些小部族的匈奴人逃回來之後,經過他們的口口相述,也多少讓這些匈奴族人認識到事實的殘酷,他們不走,恐怕還真的會被漢軍給滅了。
暫時,哪怕他們還沒有真正的見到了漢軍的影子,可是,人的名樹的影,沒見漢軍,他們便已覺那種迫人而來的殺氣。
而這個時候,早前奪了匈奴大軍營的漢軍,在那個軍營休整了一天一夜之後,也的確是又開始進發了。
漢軍大軍,追擊匈奴大軍,在半夜時分殺到了那個還沒有完全拆解下來的匈奴大營,因為天色太黑的關系,所以,就停止了追擊,讓軍馬休整。
到了第二天,趙雲與太史慈等一眾軍將也都察覺了天色的不對,也就沒有馬上再追擊。只是讓軍馬先打掃了一天的戰場,並且馬上派人回後面去,加急調來各種物資。
因為,在中午時分,天空不再是單純的下雪,而是下雪當中夾雜著毛毛細雨。
如此,趙雲、太史慈等一眾漢軍大將,自然也知道,這大草原上的天氣,將要進入那些草原民族人口中所說的冰寒期了。所以,讓漢軍冒著這樣的雪雨進軍並不太適合事宜,唯有就繼續等待,等後面的後勤補給送到了,再向前進軍。
等了兩天,後方送到了一批軍用物資,當中便有一批遮擋風雪的蓑衣。
量不多,但也足有差不十多二十萬件。
這個時候,一眾漢軍大將自然還不知道匈奴人是否懾於漢軍的強大威勢而西逃。所以,一眾漢軍大將一起商議過後,決定馬上再給匈奴部族壓力,不能讓匈奴部族松了這口氣。
為此,一眾大將,從各部當中挑選出最為精銳的漢軍將士,一共組成了一支近二十萬的軍馬,決定冒著雪雨對匈奴部族駐地進行一次突擊。
這些漢軍大將,幾乎集中了這一次西征當中的所有漢軍在將,連恰好趕得及那天對匈奴大軍追擊的張合,也在其中。
事實上,張合趕到的時候,正好看到了漢軍百多萬的大軍向匈奴大軍發起了集群衝鋒。那種浩大的戰爭場面,直接讓他看得熱血沸騰。曾幾何時,他見識過這麽多的軍馬一起衝鋒的浩大場面?也曾幾何時,他也能參與其中?
他一人一騎,代表著他的一路軍馬,一路跟著漢軍大軍向匈奴騎軍發起了衝鋒,憑著馬快,他一人曾突入一支數以萬計的匈奴逃兵當中衝殺。讓後面殺來的漢軍見識到了原來張合也是如此的勇猛,並不輸於原來漢軍的一眾大將。
現在,他的部下軍馬也趕到了,也聽聞了張合在追擊匈奴騎軍的一些事跡,讓他的部下軍馬也深感有榮與,對張合也敬佩不已。現在,他們也一致要求,要隨張合一起對匈奴部族駐地發起突擊。只可惜,要不了太多人馬,只能從中抽調了一部份平時表現較為精悍的軍士隨張合行動。
趙雲、太史慈、黃忠、典韋、張遼、張合,夏侯惇、夏侯淵、徐晃、高順等等,如此多的漢軍猛將,率二十萬漢軍精銳騎兵突擊匈奴部族,可以說,莫說只是匈奴部族的,就算是百萬大軍的匈奴軍營,他們也敢闖一闖了。
至於早前成功率軍引誘匈奴騎兵大軍到達漢軍大陣之前的黃敘, 則被留下統率余下的大軍,待後方的後勤補給送到之後,才率大軍趕去。
可以說,漢軍在一眾大將率二十萬大軍離開漢軍大營,向匈奴部族駐地出發的時候,也就正是匈奴大王一早起來,準備率軍西遷撤逃的時候。
對於別的匈奴人來說,可能還沒有看到漢軍的出現,所以,他們心裡雖慌,但是卻並不覺得太過急迫。
但是阿邪王卻知道不能再等再拖了,他很清楚,漢軍要滅他們匈奴人的決心,漢軍的大軍也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
所以,一早起來,恢復了一點精神的他,馬上就命令其親兵,將王宮當中所有的一切值錢的東西全都帶上。然後命令一支集結起來的匈奴騎軍,隨他一起開始向西撤離。
如此,隨他一起離開的,便約有三十來萬的人馬,當中,十來萬的人馬是早前逃回來的匈奴騎軍,余下的是昨天開始集結起來的匈奴騎軍。
事實上,昨天半天外加一夜的時間,整個匈奴部族,已經又集結起了近五十萬的騎軍,可是,阿邪王根本就不認為這五、六十萬的匈奴騎軍是漢軍之敵。如此,他根本就沒有過多考慮,直接從中帶走了二十萬人馬,另外的二、三十人馬,便交由他的族弟左賢王阿甲王統率,沿裡海東南方向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