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 "()
事到如今,曹軍幾乎都已經陷入了絕境,滿寵能夠有計劃讓他們逃出生天,誰還會有什麽的異議?
當然,如果按滿寵所言,他所發現並且已經打通了的秘道難以讓大軍都安然的撤離襄城,那麽一眾曹將的心裡的確很矛盾。 因為他們下意識之間都覺得,不能拋下大部份士兵獨自逃命。可現在滿寵說有可能讓大部份的曹軍都能夠逃離被新漢軍大軍圍困的襄城,那麽一眾曹將更加沒有什麽話可說了。
於禁首先表態道:“滿先生,於某定當遵從命令,一切,還請先生多費心思了。”
“咱老典也沒有異議,一切聽從滿軍師的調遣!”
“我等亦遵從軍師之命令!”
一眾曹將,都帶著一種期待的心境向滿寵表了態。
“如此甚好,既然眾將都沒有異議,那麽滿某便要下命令了。”滿寵滿意的點頭,肅容下令道:“首先,請於禁、李典將軍,先下令讓我軍放棄城內外圍的潛伏,先集結十萬軍馬於我們官衙心。”
“領命!”於禁與李典也早有這樣的心思,因為將軍馬安置在城內的街巷已經失去了戰略的意義,他們都想著,如果萬不得已,他們只能將邊馬集結起來,對新漢軍的一個方向進行一次決死的衝鋒,務必要給予新漢軍一定的殺傷,拚命殺通一條血路突圍。所以,他們都很爽快的應令。
“其次,命令全軍,將所有的遠程武器都集起來,配備給此十萬的軍馬。”滿寵的神色有點瘋狂的道:“以其活活被逼死在襄城心,還不如拚死一搏,滿某相信,憑我們十萬的大軍衝鋒,不能給予新漢軍一定的壓力。”
“什麽?這、這是讓我們直接突圍?”一些軍將聞言,都為之一驚,如果硬向新漢軍衝殺的話。他們又何用滿寵為大家出謀劃策?恐怕此時大軍早已經向新漢軍發起衝鋒了。
“怎麽了?你們怕了?剛剛才說聽滿某的命令,現在不聽令了?”
“不不,滿軍師,我等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現在新漢軍嚴陣以待,用他們的床弩對準了每一條大街的街口。並且,還有他們的弓箭大陣在壓陣。另外還有軍馬隨時應對我軍的衝鋒,我們擔心的是,我們的衝鋒會傷亡太大。更加擔心的是,窮盡十萬的大軍,怕都難以打開一條通道,讓我軍突圍出去啊。”
“哼!這個滿某自然清楚,以我軍的實力,想要正面突破突圍離開襄城那是不太可能的。不過,三天后。我軍衝鋒,有機會了。穎川的曹軍,將會在三天后殺到襄城北面,到時候,他們會向圍困我們襄城城北方向的新漢軍發起攻擊,到時候,必然能夠打亂新漢軍的布置。如此,我們再向新漢軍的城北面發起進攻。”
滿寵說到了這裡,擺手攔住眾將的說話,接著道:“諸位應該清楚,如果我軍不采取措施,不采取行動的話。那只能被動的慢慢的壓縮在城心,最終必然是全軍覆滅的下場。諸位然否?”
不等眾將回應,滿寵一臉沉痛的道:“滿某說白了,此十萬軍馬,其實是誘餌。當城北城外,我們的援軍向新漢軍發起攻擊的時候,我們這十萬軍馬發起攻擊響應。這個時候。新漢邊肯定會以為我軍要作最後的殊死搏鬥,要作最後的一擊了。因此,他們的注意力,肯定會被吸引住,必然會集力量對付我們的這十萬軍馬。此時,我等便再率余下的曹軍,從秘道離開。注意了,發起衝鋒的十萬軍馬,他們堅持的時間越長,給予我們的時間越充裕,我們的人馬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從秘道離開。
如此,在襄城已經丟失的情況之下,滿某只能保全我軍一半左右的軍馬。”“至於向新漢軍發起進攻的這十萬曹軍,如果他們能夠突圍出去,那最好了,假若沒能突圍出去,這個結果……”滿寵的意思不言而明。
這十萬的曹軍,便是誘餌,是被放棄的人馬。說好聽一點,是敢死軍。
一下子放棄一半的軍馬,於禁與李典等將還是有點心痛。但在這個時候,卻也不好再多說什麽。因為滿寵的計劃,已經是現在能夠想象的最好的辦法了。
“滿某跟諸位明說這個計劃,是讓你們自己決定要不要如此,再決定你們的軍士誰留下誰走。辦法已經告訴你們了,不管你們如何,當穎川方面的援軍殺到的時候,滿某肯定會第一時間前往與接應的軍馬匯合。”滿寵度毫不掩飾自己貪生的想法,望向於禁、李典道:“滿某所說的,只是最壞的結果,如果向好的方面去考慮,或許,這十萬軍馬可以殺敗城北的新漢軍呢?這十萬軍馬多少都還有一部份逃出襄城與我們的接應大軍匯合呢?因此,滿某認為,我軍有損失,但應該還是有可能逃出大部份的軍馬的。”
“如今襄城等於失守了,我們再在襄城與新漢軍周旋已經沒有了意義,因此滿某認為,還不如保存更多的兵力,撤回穎川,與穎川的守軍合兵一起,再謀求與新漢軍一戰的時機。”
“穎川的守將是夏侯恩,整個穎川郡共有兵力二十多萬人馬,我們能夠從襄城帶出更多的軍馬,於我軍守住穎川越有利。事情孰輕孰重,諸位將軍自己考慮吧。”
……
接下來的事,便是一眾軍將自己商量了。
因為怎麽也得要留下一些將領來統率向新漢軍發起進攻的那十萬軍馬,如果沒有軍將統率的話,那十萬軍馬會亂了套。
那麽多的曹將,一部份的確貪生的,自然是堅持要隨滿寵一起走。而很大一部份,對下面的軍士,都有著較深的情感,他們不忍拋下一部份部下送死而自己獨自逃命。
於禁與李典爭執不下,他兩將都想留下。
不過,於禁勸服了李典,讓李典走,他留下統率那十萬大軍。
……
三天很快過去。看起來似乎不算是太大的襄城,當真要拆除起來,卻也不是那麽的容易,新漢軍才不過是拆除了五分之一的樣子。只是在城牆之內,往城內縮少了幾圈的樣子。
一切都顯得很平靜,新漢軍在按部班的行動著。
在這個時候,馬超與魏延等一眾將領。倒還真的沒有想到這甕之鱉還能長出翅膀飛走,沒有想到煮熟的鴨子還會飛。
這天的天色才剛剛放亮。鎮守城北方向的陳到,早早起來聽下面軍將的報告,主要是聽他們報告城北城內的拆城情況,以及一些散出去的斥侯的報告。留意是否會有曹軍前來救援襄城的二十多萬的曹軍。
襄城內還有二十多萬曹軍,新漢軍的一眾將領倒也沒敢掉以輕心,因為都知道,算將曹軍壓縮回到城心的地區,最後解決他們,怕還有一場苦戰。
說實話。現在圍攻襄城的新漢軍,總兵力不過是三十多萬人馬,與曹軍相差並不算太大。新漢軍如果不是利用精良的各種武器壓製,恐怕還真的難以輕易的攻破襄城,將曹軍壓製在襄城心區域。
假如說,曹軍一旦反撲,集優勢兵力向一個方向突圍。對於襄城四周的新漢軍而言,也是一種壓力,一個危機,一個不好,可能得要損兵折將,吃一場敗仗。
陳到認真的聽著斥侯的匯報。越聽便越覺得有問題,因為城北方向似乎太過安靜了,自己的人居然沒有發現有曹軍的援軍到來。他暫時不知道另外幾將的情況,是否也是同樣如此。可按陳到的想法,始終都認為,曹軍應該不會坐看他的二十萬精銳曹軍此損落在襄城,必然會有什麽的救援行動。
可一時之間。陳到也想不出哪裡有問題。
在陳到心裡有點憂慮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陣喊殺聲傳來。
是城外效區!
陳到一下子跳了起來,一臉驚疑。
城北方面,一直往大山方向,他都派出了不少的斥侯探子,可以說,已經將警戒線放出到十多二十裡之外了。可是,怎麽在自己城北不遠的地方,突然發出了喊殺聲?
“報!”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人沒到焦急的報告:“稟陳將軍,在我們城北方向,離城約十裡的地方,突然出殺一支曹軍,人數不詳,估計會有十萬左右的軍馬,直奪我們城北城門殺來,請陳將軍盡快定奪!”
“是曹操救援襄城的援軍到了!快!通知馬超將軍的騎軍,請他馬出兵助我們敵住這支曹軍援軍,另外,城內的行動暫時停止,先嚴防死守,提防城內的曹軍會向我們發起突襲。”
“再馬傳報魏延與秦頡將軍,請他們派軍前來援助!”
陳到大步出走軍帳,一面大聲的給下面的人下令。
陳到有兩軍人馬,一軍在城內拆城,一軍在城頭及城外圍城,他正在集結城外的一軍,先敵住從城北殺來的曹軍時候,城內又突如其來的迸發出一陣喊殺之聲。
陳到的臉色再變,知道曹軍這是有預謀的行動。
他先另城外的軍馬集結提防,自己馬登城察看敵情。
當他在城頭看到城北城內區域,那些還沒有拆除的街巷當,已經滿是曹軍的軍馬,陳到知道事情大條了。這是曹軍先擇他的城北方向作為突圍的方向,裡應內合。
哐哐哐的轟響傳來,是新漢軍布置在那些拆除了房屋的空地架好的床弩向那些主要的大街道放箭了。
床弩放箭,證明曹軍已經進入了衝鋒的狀態,已經與新漢軍接火了。如果讓他們突破了床弩的封鎖,能與新漢軍短兵相接了。
這個時候,陳到卻不能將城外的這一軍將士帶去阻擊城北城外殺來的曹軍了。因為他一旦帶走一軍人馬,這城北方向,顯得兵力太過薄弱,弄不好,還真的會讓城內的曹軍突圍出去。
這個是不允許的,全軍三十多萬的新漢軍,好不容易才將曹軍的二十來萬人馬圍困在襄城之內,怎麽可以輕易的讓他們突圍逃走?
陳到一咬牙,再讓人快速通知馬超,讓馬超率他的騎軍為自己敵住城北城外殺來的曹軍,他將自己的城外一軍,投入到城內阻擊曹軍突圍的戰事當去。
城外的曹軍離城北還有十裡左右,馬超的騎軍應該來得及,不會讓那從城北方向攻來的曹軍殺到城來。
陳到的決擇是正確的,如果他率走了一軍,恐怕還真的讓曹軍有機會從城北方向突圍出去。
要知道,新漢軍圍城、拆城,還要布防,提防城內的曹軍突圍。所以,所有的將士,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擺放在固定的位置,時刻都做好戰鬥準備的。
像陳到的這兩軍人馬,在城內的這一軍人馬,得要分成三批人馬,分成三個時段來分配。三批人馬輪流休息。如此,也是說每一撥人馬,約為三個營左右,七、八千的人馬。
這七、八千的人馬,還得分成一些將士負責駕馭床弩,要列陣布防,排好弓箭大陣,另一部人馬,才是拆除城內房屋的人馬。
曹軍選擇在天剛剛亮的時候發起進攻。在第一時間,曹軍整整十萬軍馬同一時間向城北方向發起了進攻。在這個時候,等於是新漢軍的七、八千人馬在阻擋曹軍的十萬人馬。
很明顯,在這第一時間,新漢軍因為兵力布置的關系,很難對曹軍的衝鋒造成太大的阻礙。使得曹軍推進得很快,沒用多久,已經迫近新漢軍的弓箭軍陣四、五百步的距離,很快能突出拆除了房屋的空地之間。
如果讓曹軍突出來,其大軍可以一下子展開兵力的優勢。到時候,新漢軍怕難以阻擋得住曹軍的大軍洪流。
幸好,陳到的反應也很快,城內的那些輪休的將士,也迅速的披甲,馬投入到戰鬥當去。另時,陳到率著城外的一軍,也飛快的進城來。
本書來自 品&書# http:///book/html/1/1012/index.html
本書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