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小兵之霸途》第358章 城外袁軍
趙雲沒有與太史慈多說,馬上讓秦仁把他的人馬撤出來,讓太史慈召集人馬接過這個城門的防守,至於太史慈跟著下來要如果攻擊皇城,趙雲也無暇去顧及了。~頂點小說,

 此刻,這個城門的變化,袁紹估計也知道了,就看太史慈如何給袁紹最後一擊了。

 秦仁與一眾袁紹親衛兵的軍將,也都急著去營救各人的家小,所以,此刻對趙雲馬首是瞻,完全聽從趙雲的調令。

 據秦仁所述,他們對於袁紹的死士有多少人所知不詳,畢竟,那些都是袁紹袁家秘密收養一些孤兒,經過從小的培養、洗腦所訓練出來的死士,隻對袁家的人效忠,除了袁家本家的人,一般人不會知道太多其中的詳細情況。

 不過,就秦仁所知,袁紹最少把他屬下的文武百官,軍中的軍將等等,不下於千多謀臣軍將的家小給控制了起來。這麽多人的家小,怕起碼都會有兩三萬人吧?聽秦仁的推測,趙雲想想都有點頭皮發麻。袁紹還真的瘋狂,不,應該是喪心病狂了。為了掌控下屬,居然把下屬的數萬家小都全看押了起來。這還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秦仁所言,當初,袁紹是讓他們這些親衛軍一起負責把那些謀臣軍將的家小集中到一起去的,但後來連他們的家小都要被送到一起去的時候,便交由袁紹的死士接手,把那些謀臣軍將的家小押送到秘密的地方。

 看押數萬人,哪怕都是一些婦孺老弱居多,想要看押得住。怕也得要有數千人吧?對於那些袁紹屬下的謀臣家將的家小,並不單單只是看押起就就了事。還得要負責那些婦孺老弱的日常生活起居。並且,袁紹如此。只是為了防止手下的那些謀臣軍將背叛,不是看押犯人。所以,必須要供應一個好一些的環境,不可能將那些軍將謀臣的家小丟到一起去就了事。起碼,不能讓那些家小覺得自己是犯人,被袁紹說是照顧實是看押監視,也得要讓那些家小覺得能夠接受方可以,否則,就憑袁紹這麽做。恐怕那些謀臣軍將早就憤而背叛袁紹了。

 所以,秦仁估計,袁紹的那些死士,約是五千人上下。另外,看押的地點,看似有點神秘,便也並非不是沒有一點誅絲馬跡可尋。

 供數萬人生活,環境不能太差,又利於看守的。在鄴城之內,肯定不存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只有在城外,而在城外哪裡呢?秦仁估計,在鄴城的西面。有一個叫嶽城鎮的地方,當地,有一個方圓數十裡的澤湖。是由西面太行山的山水積聚而成的一個湖泊,也算是漳水河的上遊吧。

 嶽城鎮。東南面是平原,離鄴城僅保有二十多裡。西面是湖澤,西北方向,便是一些貧瘠的山地,一直連綿到太行山大山。

 秦仁估計,他們的家屬,應該就是被袁紹送到嶽城鎮看守了起來。

 現在,他有兩千人馬,加上趙雲的那數百人馬,突然攻襲嶽城鎮,從那些死士的手中救下自己的家小親人,估計還是有點把握的。

 趙雲已經讓張槐去找自己的人了,馬上就可以趕來集合。

 當然,現在他們要出城,如何讓城外的袁軍放行才是一個問題。

 袁紹在城外的軍馬,大部份都是在鄴城的北面、東面,主要是為了防備從北面攻殺來的新漢軍。南面的兵力,稍為薄弱一些,但是,依然會有兩三萬的人馬看守著。因為袁紹在鄴城修建衛城、軍寨等等建築,是有著被新漢軍包圍鄴城的準備,所以,就算是鄴城的南面、西面,袁紹依然留有軍馬看守,驅趕百姓為其修建工事。

 現在,城內發生了這麽大的變故,城外的袁軍肯定已經知道了,時間也過了這麽久,他們就算一時不敢揮軍進城,怕也派人進城來探清楚。估計,那些袁軍,應該是在考慮著要不要殺進城來營救袁紹的事了。

 這個時候,趙雲與秦仁他們出城,那些袁軍,怕未必會放行。要直接殺出去,怕有點麻煩。

 秦仁與趙雲說情況之後,選定了要去嶽城鎮,秦仁再建議,他乾脆打明旗號,跟城外的袁軍明說他們已經投靠了新漢朝的事實,跟城外的袁軍說清楚城內的情況。畢竟,城外的袁軍軍將,他們的家小,也一樣被袁紹控制著,此際的鄴城,皇宮,城內,城外,已經分成了三部份,袁紹敗亡在即,城外的袁軍,知道現在城內的情況,相信他們也有所選擇,懂得要如何做。

 趙雲覺得秦仁所言也有道理,畢竟,秦仁是袁紹的親衛軍統將之一,連秦仁都背叛了袁紹,那麽,相信城外的袁軍軍將,也懂得如何決擇,這個時候,袁紹都就快敗亡了,他們還為必要為了那所謂的忠誠而繼續為袁紹效死命麽?何況,他們之所以為袁紹效命,還不是因為其家小被袁紹所製?

 如果是這樣的話,趙雲覺得與太史慈通知一聲會好一些,起碼,可以讓太史慈有一個心理準備,萬一跟城外的袁軍說明了城內的情況,他們依然還要揮軍殺進城來又怎麽辦呢?

 不過,已經來不及跟太史慈商議了,袁紹已經得知這個城門的變化,已經派了袁軍殺了過來,太史慈已經率人迎戰了。

 不一會,張槐趕來了,帶來了三百余人,另外的,因為進城來的時候,被帶到了城內的一些軍營當中。袁紹的替身被殺,城內的百姓齊起,追隨太史慈挾迫城內軍營的那些袁軍歸順投降的時候,與趙雲一起到鄴城來的將士,有一部份人已經被卷進了鄴城百姓及城內的袁軍當中,一時沒能找得到他們。

 但這個已經不是什麽的問題。趙雲想了想,交待了張槐一聲。讓他將自己的打算告訴太史慈。實際上,趙雲與太史慈也都明白。鄴城的時局發展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步,許多事都不是他們能夠控制得了。全城百姓憤怒。齊起反抗袁紹,雖然有數十萬之眾,但是,他們不會是袁軍的對手,如果城外的袁軍當真的要殺進城來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阻止。最好的,還是盡快解決了袁紹,一錘定音,讓所有的袁軍都失去了效忠的對象。如此,可能會讓城外的袁軍也順大勢,向新漢朝歸順。

 當然,趙雲也好,太史慈也好,此刻的心裡,都是沒底的,因為,真正的新漢軍。加上史阿的,恐怕都不會過兩千人馬。憑這點人馬,就奪取了有數十萬袁軍鎮守的鄴城,如果最終成事。這恐怕就是一個奇跡,將來,這次鄴城之變。絕對會有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留下張槐去跟太史慈說明情況,趙雲與秦仁及那趕來的三百余新漢軍將士。一共兩千余人馬,直接從鄴城的西門出城。

 鄴城西門之外。已經有兩、三萬的袁軍在城外的廣闊平野上結好了軍陣,隨時都有可能向大開的城門衝進城來。

 現在鄴城內的百姓,正處於一個極度的憤懣激動的時刻,太史慈的人手太少,不太可能組織得了百姓鎮守城門。太史慈當時能做的,就是不停的鼓動那些加入自己隊伍的百姓,帶著激憤的百姓,圍住城內的袁軍軍營,迫降那些袁兵,然後馬不停蹄,圍困鄴城。一切,似乎都是順勢而為,不到太史慈考慮太多的問題。他能想到,大開城門,故布疑陣,讓城外的袁軍一時不明城內的情況,不敢當時就殺進城來,這已經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

 兩、三萬的袁軍,擺開的陣勢,縱橫足有數裡之開闊,一眼望出去,還是相當有壓力的。

 趙雲已經在城內奪了一匹戰馬,此刻一馬當先,如飛一般直接奔出到城外。

 身後緊緊跟著秦仁及他的兩千左右的人馬,當中包話了趙雲帶到鄴城來的新漢軍將士。

 兩千來人馬,在擺開陣勢的數萬的袁軍軍陣面前,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

 但袁軍的軍陣,看似有氣勢,但是,他們的士兵,卻是有點緊張惶然,神色之間,缺乏一種戰意殺氣。沒有一般軍人的那種衝天的威勢。

 相反,趙雲所率的這兩千來人,此刻卻是士氣高漲。不是說秦仁的人投了趙雲之後就立馬有了質的改變。而是說,袁紹的這些親兵,本來就是袁軍中的精銳,他們跟著袁紹,不知道為何而戰,或者說,只是勉強的為袁紹而戰。但現在可不一樣了,他們現在,要為他們的家人而戰,就憑這一點,就能激起他們心裡的那一股勁氣,讓他們看上去,戰意要濃烈了許多。

 嗖嗖嗖……

 一陣亂箭射了過來,射到了趙雲的面前,迫使趙雲勒定了戰馬。

 “來將何人!報名來,若再往前一步,視爾欲衝擊吾軍大陣,必將你亂箭射殺!”袁紹軍中,一員披甲大將拍馬出陣,提著一杆長矛指著趙雲喝喊。

 “蘇由將軍,是我,秦仁!”秦仁拍馬上前,與趙雲並排勒定戰馬,衝那袁將抱拳拱手道。

 “秦仁?”蘇由神色似是驚疑了一下,跟著喝道:“秦將軍,你這是幹什麽?現在,鄴城裡百姓嘩變,我們的軍馬,亦大多背叛了主公,你作為主公親衛統將之一,不率軍在城內保衛主公,出城來幹什麽?莫非……你亦反了?”

 蘇由倒是一個歷史上有提名的一個武將,是袁尚的部將,204年,袁尚攻據南皮的袁譚。袁尚留下蘇由與審配一起鎮守鄴城,但曹操揮軍北上,蘇由便投了曹操,並助曹操攻破鄴城。

 不過,這個蘇由應該也只是一個龍套,歷史上,也僅僅只是如此提了他的名字一下,至於他的來歷以及投了曹操,助曹操奪取了鄴城之後,他往後的事就沒有記述了。

 但是,現在袁紹還沒有亡,袁尚還沒有繼承袁紹的一切,所以,他此刻,也只是袁紹部下的一員武將。而現在,袁紹帳下,能夠堪與大用的武將。真的沒什麽人了,所以。這個蘇由,自然獲得了袁紹的重用。讓其為袁紹鎮守鄴城的一面,統領數萬軍馬。如果放在新漢朝,他就等於是洛陽的副城守的職務,也算是手掌兵權的重臣了。

 秦仁與蘇由,自然是認識的。

 似乎還有一點關系,其實,像秦仁這些,身為袁紹身邊的親將,哪怕他們的實權。實際所統的兵力,不及這些手統數萬人馬的軍將。可是,實際,他們卻是等於平級的武將,如果秦仁放出來,馬上就可以取代蘇由,統領其帳下的軍馬。所以,他們的地位,實際是差不多相等的。

 “蘇由兄。你既然有此疑問,那麽相信你現在也知道鄴城城內的情況了吧?”秦仁策馬走近一些,與蘇由相隔二三十步,與他四目相對。然後點了點頭,一面坦蕩的道:“沒錯,我秦某。現在的確已經背叛了袁紹,已經歸順新漢朝了。”

 “什麽?你竟然敢背叛主公?”蘇由原本還想聽聽秦仁有什麽話說的。聽到秦仁直接承認了背叛袁紹的事實,他大吃一驚。同時下意識的一緊手上的長矛,指著秦仁喝道:“好啊!既然你已經背叛了主公,那麽就別在我面前稱兄道弟的,如今,我們已經是敵人,你現在是想逃離鄴城吧?來吧,看在相識一場,給你一個機會,來與我打一場,生死由命!若你把我殺了,你自然可離去,否則,你就把命留下來吧!”

 “蘇兄,蘇兄,且慢!”秦仁並沒有拿兵器,一對手攤開道:“蘇兄,就算要戰,也總該讓兄弟我先說幾句話吧?現在的情況都這個份上了,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再說了,我現在,就只有這一兩千的人馬,真要打起來,也不是你的對手,你說是吧?”

 “呵呵,這可難說,據蘇某的探子所探,現在城裡的百姓都反了,當中還有不少新漢軍,也不知道新漢軍是如何混進城裡去的,誰知道你們這點人馬是不是先打先鋒的?後面可能還有大部人馬殺出來呢。”蘇由冷笑一聲道。

 “呃,蘇兄,如果你要這樣想,我也沒有辦法,但是,這可算是蘇由及你手下數萬人馬生死由關的事,你真的不想談談?”

 “還有什麽可談的?蘇某不是那種沒有一點骨氣的家夥,如果你是想代新漢軍來勸降的,那就不要再說了。”蘇由提矛運勁,一言不合,就要向秦仁發起攻擊的樣子。

 “不,秦某並不打算勸降蘇兄。”秦仁當下搖頭道:“如果我說了,蘇兄想如何,便隨得蘇兄你自己拿主意。”

 “不是代新漢軍來勸降蘇某?”蘇由有點訝然的道。

 “是不是,聽過便知。”秦仁道:“蘇兄,你的探子,不知道有沒有把城裡的情況都探聽清楚了?我想跟你說一個事實罷了。”

 “城裡,莫非還有什麽變化?”

 “呵呵,變化自然是有的,但是,什麽的變故,都沒有鄴城之內,數十萬,甚至所有的百姓。男女老少都一起造袁紹的反的事故更大。這一點,蘇兄應該已經清楚了吧?我只是想說,蘇兄不覺得奇怪的嗎?為什麽城裡的百姓,都會一起反袁紹呢?”秦仁望著蘇由道:“我想,這便是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袁紹為了他自己的利益,為了他自己保命,驅趕鄴城數十萬百姓為勞役,讓鄴城百姓苦不堪言。試問蘇兄,因為過度奴役百姓而遭敗亡的朝廷、諸侯,在我們大漢往古,有多少這樣的例子?今天鄴城的變故, 可以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蘇兄,城內變故已經大半天了,你為何不早早率軍進城勤王?不率軍進入城內救援袁紹?這當中,我想蘇兄你也有所想法吧?起碼,城內全是一些百姓在造反,城內的百姓,都是我們軍士的家人,他們能對自己的家小下手?蘇將軍你又真的敢下令屠殺城內的平民?我想對蘇將軍說,城內百姓齊反袁紹,已經是勢不可逆,沒有人能夠在數十萬的百姓手上救得了袁紹。你我皆不能,然否?”

 秦仁所說的這一點,蘇由倒是認可的。他遲遲沒有率軍殺進鄴城內去救袁紹,並非是太史慈讓人四打大開城門,故布了疑陣的關系,實在是,城外的這些袁軍,他們也不知道揮軍進城能夠做得了什麽,率軍進城,不知道要如何才可以救得了袁紹。

 可以想象,當他們率軍進城之後,肯定會遭到城內的軍民的攻擊。嗯,就是攻擊,這個時候,全城的百姓都瘋了,他們打著袁軍的旗號進城,那些已經紅了眼的百姓,肯定會攻擊他們。到時候,他們是否要反擊?問問自己的軍中,有多少士兵是鄴城內的百姓子弟?蘇由相信,如果他敢下命令,讓自己軍向城內的百姓發起攻擊,他的軍隊馬上就要分解。許多將士,怕馬上就加入造反的百姓隊伍當中。這個,才是城外的袁軍軍將不敢輕率的揮軍進城的主要原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