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漢朝百姓的支持之下,劉易這一次準備率軍到冀州去與袁紹進行最後的決戰的事,很快就準備好了。?.
首先是軍馬方面,劉易打算率十萬新漢軍原精銳。另外,洛陽新編的新軍十萬,還有蘭姬等一眾小說民族的代表軍馬,共有騎軍十萬。總共,便是出動三十萬大軍。當然,這只是劉易從洛陽帶去的軍馬。
這裡,要說明的是,劉易原本打算在統一大漢的戰爭當中,盡可能的不出動小數民族的軍馬。因為大漢的戰爭,只是漢人的事,劉易並不想讓那些異族人參與進來。
但是,從目前看來,已經被新漢軍打服,已經歸順於新漢朝的異族,他們現在與漢人的融合比較快,基本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漢人與異人,除了外表樣貌有些許分別之外,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方面,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漢化跡象。
比如,萬裡大漠當中的異族人,他們在新漢朝的統治之下,正積極努力的學習漢人的文化。尤其是從小孩抓起的那一批,經過了近幾年的時間,他們現在說的是漢人的漢語,寫的是漢人的文字,穿的是漢人的式樣服裝。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生活狀態,亦與漢人差不多了。他們用著新漢朝鑄造的錢幣,跟漢人正式的通商貿易。
現在的大漠異族人,他們或者還不算完全脫貧,但是。在新漢朝的統治之下,大漠上的小數民族,他們的生活秩序要有秩序了許多。基本很少發生異族人之間互相劫掠的事了,尤其是他們劫掠漢人的事,雖不敢已經沒有發生,但是,卻也是極少發生了。
起碼,在新漢朝的統治之下,異族人開始了相當較為穩定的群居生活。只要他們勤奮,養大牛羊買給漢人,那麽他們基本可以確保不再缺衣少食。
以前。對於大漠的異族人來說,錢幣之物,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因為。荒蕪的大漠。逐草而居的牧民,他們沒有固定的住處,去到哪裡就是哪裡,平時大多都是喝羊奶吃羊肉,最多就是一點用牛羊跟別人換來的雜糧。在大漠當中,他們就算是有錢,都未必可以買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物資。現在,只要他們手上有了錢幣。哪怕是在大漠當中,亦能買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現在。在新漢朝官府的主持之下,陸續在大漠當中開設了許多商號,特別是在那些已經固定居住在某一片大草原上的異族。新漢朝官府,在他們所聚居之地,設立了官府,並開展了一系列的商務活動。每一段時間,便會有新漢軍親自護送大量的物資,送到那些有異族人固定居住的地方,將貨物上架,向當地的異族人出售。剛剛開始,異族人沒有新漢朝的錢幣,那麽就可以用他們的牛羊等牲口來換取錢幣。然後,再用錢幣向新漢朝設在他們聚居點的商鋪購買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比如,他們要食鹽,要布匹,要米糧等等。這些,在大漠深處亦可以買得到的。
當然,大漠地廣人稀,新漢朝官府暫時還難以做到在廣闊的大漠當中到處開設售買生活物資的商鋪。目前,據負責在大漠治理那些小數民族的官員匯報,在大漠當中,最遠方圓百裡,最近的方圓約二、三十裡,便有一個官府所設的官衙,然後附帶著有許多商鋪出售大漠百姓所需要的生活物資。
暫時,新漢朝在大漠開展的這些工作,所做的這些商貿,基本上是不賺錢的,以一些比較公道的價格,收購大漠百姓的牛羊馬匹,然後,新漢朝運到大漠當中的物資,扣除了一些必要花費的費用之外,大多都是按成本價出售給大漠百姓的。
也正因為如此,大漠的異族百姓,才會比較快融入漢人的文化。起碼,以前,異族人就算是想穿漢人一樣的衣服,他們都沒有辦法買得到。一般的異族人,他們所穿的,都是一些他們自己的族人織出來的粗麻布,然後,就用那些粗麻布,與一些動物的皮毛縫在一起,就成了他們的衣服,看上去粗野原始。那些異族人,他們平時穿的,就是那些粗麻布縫著皮毛的衣服,而戰鬥的時候,亦穿著與平時一樣的皮毛衣服上陣打仗,充當一般的皮甲。有些異族人,可能一牛皮毛衣服,可能就是一穿就一輩子。
這個,還真的不是說笑,在物資缺乏的異族人當中,他們貧困的生活,讓他們能夠生存得下去都算不錯了,豈能如漢人一般,衣爛了就可以換新的?當然,實際上,就算是漢人,一般的底層艱苦的百姓,他們一生當中,所擁有的衣物亦不會太多,最多就是有一些可以換洗的罷了。
以前的異族人,他們未必是不想穿衣,只是沒有衣穿罷了。
現在就不同了,他們從內到外,都接受了漢人的文化,如此,就使得他們在與漢人融合的過程比較順利,所需的時間,要比劉易估計的短了不少。
當然了,如果不是新漢朝,這麽大手筆的統一大漠,給予了那麽多歸順了新漢朝的那些小數民族甜頭,那麽,異人與漢人的融合,是不太可能的,極不容易。
要知道,劉易一路打著攻擊匈奴人的借口,將大漠當中的那些異放人都強行收服。這個,除了用武力去震懾住了他們之外,還有就是用真金白銀去讓那些異族人真正歸心的。
想想當作,新漢朝數十萬的大軍進入大漠,背後卻有著以百萬計的漢人百姓搬運了多少物資進入了大漠?這裡面,除了當中一部份是新漢軍的軍需用度之外,別的。幾乎都留在了大漠,留給了異族人,一舉解決了他們的困境。讓他們得以在那百年能得一遇的嚴寒寒冬當中渡了過來。跟著,對他們的統治當中,新漢朝也沒有停止過向大漠運送大量的生活物資,雖然,同樣亦從大漠帶回了大量的牛羊,可是,卻也正因為新漢朝主動給大漠上的異族人提供了他們所需的生活物資。他們方可以過得上稍為好一點的生活。
另外,亦離不開新漢朝官府對他們的引導,教會了他們如何發家致富。
要不。以前的大漠異族人,他們為什麽一直都在生存線上掙扎?那就是沒有一個開明的政府機構指導他們,沒有一個富裕的朝廷,願意給予他們方便。
有些東西。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以前的大漢。並不會重視異族人的民生,就算有物資輸送進入大漠,但那都是跟大漠當中的那些強悍的異族的,甚至,只是個別強大的異族的王族的,跟一般的大漠百姓沒有什麽的關系。
如此一來,大漠的異族人,他們受生活所迫。在難以生存的情況之下,唯有就向大漢伸出罪惡的雙手。向大漢的百姓掠奪他們所需的生活物資。
如今,在新漢朝的鐵腕統治之下,卻又能帶給大漠的異族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生活,那麽,他們又豈能不歸心於新漢朝。
現在,大漠的異族人,他們雖然還不會以他們是漢族人自居,但是,他們卻非常認可了新漢朝的統治。
尤其是,在那些異族人的當權者眼中,在那些稍為有點遠見的掌權者的眼中,他們都明白了,如果他們的族人想要真正過上好一些的生活,並且能夠永遠的過上好生活,那麽,就得要緊跟著新漢朝的步伐。
起碼,他們不能再坐看新漢朝的發展,他們坐享其成。必須要想著,要如何更好的融入漢人的文化生活當中。
而現在,新漢朝正在進行著統一大漢天下的戰爭,許多異族人的族酋等等,他們都認為,既然他們現在也算是新漢朝的一份子,既然他們現在已經從新漢朝當中獲得了那麽多的好處。如果他們想永遠都不與新漢朝發生什麽的爭執,永遠都能夠與漢人和平的生活在一起,那麽,他們就必須要付出一點什麽。
因此,他們這些異族族酋,便決定聯合起來,請劉易的女人蘭姬為首,牽頭組建了一支十萬人的異族騎兵。專門派給劉易,隨劉易征戰天下。這個,也算是劉易帶給了他們美好和平的報答。
異族人已經學會了報恩,劉易自然不能打擊了異族人的積極性。
如果劉易拒絕讓他們隨自己出征的話,恐怕就會讓那些異族人有所誤解,認為劉易始終都不拿他們當作是自己人,否則,要打仗了,為什麽不讓他們為劉易出一份心力?
如此一來,加上異族人的十萬騎兵,劉易現在,就集結了三十萬的大軍,準備參與到冀州的征戰當中去。
那十萬異族人騎軍,讓劉易更不能拒絕的是,他們都知道,自家的武器將備不及新漢軍,因此,他們還集資向劉易購買新漢朝騎兵的正式編制裝備。並且,還要求,他們的異族騎軍,所需要的花費用度,由他們這些小數民族共同承擔。
嗯,那個,派出軍馬為劉易打仗。還要吃自己的用自己的,劉易還好意思不接納嗎?
何況,這支小數民族的騎軍,雖然沒有經過新漢朝的正式編制操練。可是,不可否認,這些馬背上民族的騎兵,其弓馬嫻熟的程度,還真的不是新漢軍的騎兵可以比得上的。他們,幾乎人人都是神箭手,在戰馬飛速的過程當中,亦可以射得中百步開外的目標。
因此,劉易決定,將這十萬小數民族的騎兵,分成重騎軍,輕騎軍、遊騎軍、突擊騎兵,共四軍十萬人。
馬上從軍工部門,給這支異族人的騎軍全部換裝。換上了新漢軍的精良裝備及武器。尤其是弓箭,全給他們每人一副新漢軍打製的強弓。
這十萬騎軍,直接聽命於劉易,就點類似於新漢軍的第一軍,將來,或會永遠追隨劉易出征。
不過,因為軍工部門。暫時還沒有那麽多的庫存裝備,得要馬上趕緊一批,還得要從別的地方調回一些。
因此。劉易再推遲了一些時間出兵。
也正好,前段時間,劉易忙於政事,有點冷落了家中的女人,如今利用趕緊裝備的這段時間,好好的與家裡的女人相聚一翻。
數天之後,經過洛陽軍工部門的匠人的努力。以及廣大百姓的支持,很快就趕製出了一批武器裝備來,並且。又分別從宛城、長安等地,調來了一些地方所儲備的武器裝備。如此,就剛好夠裝備好那小數民族的十萬騎兵。
換裝包括了正常戰鬥的武器裝備之外,還有要給每一匹戰馬打上馬蹄鐵。換上馬蹬。如此一來。又可大大提升這支異族人騎兵的戰鬥力。
那麽,就是劉易要如何向冀州的袁紹發起進攻的問題了。
向袁紹發起進攻,劉易可以先率軍北渡黃河,經並州,出北州東北的白馬、壽陽等城,進入黑山地區,穿過黑山地區,便可以到達常山郡或者是趙國郡。進而與太史慈、趙雲等大將匯合。與他們一起合兵,尋求與袁紹殘存的軍馬決一死戰。
另外。劉易或者也可以北渡黃河之後,直接經上黨地區,兵出河內。不過,這一條路線,不是太過好走,但卻是較為近了許多。當初,秦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就是經上黨出兵當時是趙國的冀州,一舉滅了趙國。
當然,還有一條更近的線路,那就是直接兵出虎牢,然後強行渡過黃河,直接攻擊河內,這也是當初劉易到巨鹿振災時所走的路線。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可以直接攻擊袁紹的後方,加快袁紹滅亡的時間。
劉易與朝中一眾大臣謀士商議,卻意見不一,劉易亦覺得他們說的都似乎有道理。
經並州、幽州繞一個大圈與趙雲、太史慈的軍馬匯合,似乎已經沒有那樣的必要。因為,以現在趙雲、太史慈、公孫瓚三大將的軍馬總兵力,已經超過四十萬之數。他們三將,在冀州已經將袁紹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現在,雙方軍馬在對持,袁紹軍,據堅城死守,據一些險要的地勢,敵住了三將的三路軍馬。論兵力,三將的兵力,可能稍比袁紹的兵力少了一點,但卻不需要增派軍馬了。
攻堅戰,並不是說軍方多的一方,就能一下子攻克得下來的。
如此,有人提議,現在,袁紹已經是甕中之鱉,就差最後一擊了。只要突破了袁紹的防線,那麽袁軍必敗,其軍的軍心,必然會一下子潰散。所以,他們建議,可從上黨仿秦皇出兵之路,突然兵出壺關,直接攻殺到河內郡去,如此,就必可動搖袁紹全軍。
不過,正如另外有謀士所言,如果從壺關出兵,軍馬進入上黨地區,一路並不好走,特別是輜重難以運輸得進去。就算從壺關出兵,攻擊河內地區,但也僅只是襲擾,如果袁紹軍在有準備的情況之下,我們的軍馬一出現,他們就據城死守的話,我軍沒有輜重裝備可攻擊他們的城池。
這一點,劉易也深以為然,因為,經上黨地區的話,笨重的投石機,床弩等等,一眾攻城器械怕就難以運到戰場上去。
最多,劉易就只能率一支輕騎兵,進入河內地區襲擾袁紹的後方。但這樣一來,也很容易讓袁紹調動更多的軍馬將從上黨出擊的奇兵包了餃子。
還有人提議,或者可以直接從虎牢關出兵。
這個,因為曹操已經與劉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那麽,只要事先派人給曹操作一個說明,也就是跟曹操打一個招呼,告訴曹操,新漢軍兵出虎牢,這並非是要攻打曹操,而是要渡河北上攻擊冀州而已,叫曹操不要多心,不要認為新漢軍要攻擊他。
如果是之前,直接從虎牢關出兵,恐怕是不行的,因為曹軍就在虎牢關前盯著,如果新漢軍要出關,曹軍必然會揮軍相敵,讓新漢軍難以離開虎牢。
但現在不同了,誰叫曹操與劉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新漢朝出虎牢關,然後北上,這並不算是新漢朝侵犯了曹操。
再何況,哪怕是侵犯了那又怎麽樣?曹操現在,他敢出兵與新漢軍決戰麽?
但是,兵出虎牢,亦還有兵出虎牢的不利之處。
那就是虎牢關外的地方,現在是曹軍所控制,尤其是黃河,可以說是曹軍與袁紹各自控制了黃河的一岸,他們兩方軍馬,共同掌控了那一段河道。
如此,就使得劉易如果揮軍從虎牢關出關,轉戰冀州河內,那就必須要經過曹軍把守的黃河西岸,以及,要擊破由袁軍鎮守的黃河東岸。
而就在劉易一時難以決定要從哪一條線路攻擊袁紹的時侯。
袁紹卻非常平靜,他自從當初,決定不再向曹操低頭的時候開始,他就已經決定,要與劉易抗爭到底。袁紹,現在已經有了思想準備,已經準備好了,與劉易相爭當中,如果被劉易逼得走投無路了,大不了就是一死。
袁氏四世三公,在他這一代輝煌,達到了袁家從來都沒有的巔峰,又在他的手上毀滅,這可是的天意,袁紹,已經有點認命了。
對於現在的袁紹來說,就有點似死豬不怕開水燙,過得一天是一天,根本就不太在乎自己的命運下場是如何了。
這個,還真的是他那世家子弟都有的通病,那就是自視甚高,哪怕他平時的表現,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可是,他的骨子裡,大都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優越感。就也這種優越感,讓他們很難向別人低頭。他兵敗官渡,敗於曹操之手,再到新漢軍正式向他宣戰,他好不容易下決心,想投靠曹操,如此可讓他獲得後半世的安樂,保住袁家不滅。但是,曹操對他的嘲諷,讓袁紹受不了,反而激起了他骨子裡的那股驕傲,明知他已經很難與新漢軍一戰了,但也一樣要與新漢朝戰到底。
可惜,袁紹每每想起都感到痛心的是,自己棋差一著,在德州縣想伏襲新漢軍,卻反被劉易放了一把火,傷了袁紹的筋骨,足足三十來萬的精兵,幾乎在那一把火當中損失始盡。
要不然,袁紹心裡也認為,自己這數十萬軍馬,哪怕非是劉易之敵,但是,劉易想要滅了他袁紹,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在袁紹的心裡,也一直都有這樣的一種心態,那就是認為,自己怎麽說都還有數十萬的大軍,我不跟你新漢朝正面決戰,就死守著自己的城池,我叫你來攻,不讓你損兵折將,你就休想奪得下自己的一城一池。
這種心思,其實那些手上擁有數十萬軍馬的諸侯心裡都會有,認為自己的數十萬軍馬,就算是再不濟, 我憑著堅城死守,你還能奈何?
袁紹如此,之前的被滅了的袁術也是如此。荊州劉表也有這樣的想法,現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等諸侯,他們的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著這樣的想法,總是認為,自己有一定優勢的兵力,我不求打敗你,便求自己守著險要的關寨城池,叫你來攻,讓你損兵折將都攻不下我的堅城。
但是,現在袁紹卻不會這麽想的,因為,荊州劉表軍之敗,讓袁紹看到了,有時候,兵多糧足並不是就能讓人立於不敗之地。
劉表的軍馬,夠多了吧?不比他袁紹官渡兵敗之後的軍馬少,甚至,袁紹他在張合、高覽叛投曹操,淳於瓊等將死後,他袁紹在軍將方面,已經比劉表的荊州諸將弱了不少。
劉表可算得上是兵多將廣了,但是,卻居然被劉易僅只是率了十多萬的軍馬,就奪取了荊州。那換過來說,如果劉易來要攻打他,他袁紹還能有活路麽?
這麽一對比之下,袁紹心如死灰。而物極必反的情況之下,袁紹現在,心裡反而安定了下來,想著,這並沒有什麽,大不了就是一死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