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比能有他的考慮,有他的擔憂,為了鮮卑族更長遠的利益及發展,有他的隱忍。︽頂點小說,
可是,相對於蹋頓來說,他又豈能沒有自己的打算?
當年在天鎮,蹋頓把自己的愛妃紅月送出給劉易,這件事,讓他在族中甚至在整個關外草原上淪為了笑柄,這一個恥辱,讓他無齒難忘。他無時無刻都不在想著報仇雪恥,但是,強大如匈奴都被劉易所滅,強如董卓亦被劉易所滅,他根本就不敢輕易的招惹劉易。這些年來,他不但不敢招惹,還盡可能的約束自己的部族,讓自己的部族,盡可能的不要進犯新漢朝的邊境,以免引來新漢軍的大軍的攻伐。
有一點,就算是軻比能都沒有考慮過的。或者,是軻比能與新漢朝,與大漢之間,相隔著一個烏桓部族的關系,鮮卑族與大漢,似乎相隔得更遠一些的關系。但是,身為烏桓族的大王,蹋頓卻不能不考慮。
是什麽呢?是他們烏桓族人的生存空間的問題,是他們部族的活動空間的問題。怎麽說呢?相對於來說,他們的烏桓人,已經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最北方了。當然,還有更北的地方。可是,那些地方,是人能夠生存生活的地方麽?
特別是現在整個西北大漠,都在新漢朝的掌控當中了。一旦他們與新漢朝的大軍發生爭戰。新漢軍出關來攻伐他的時候,他若能戰勝新漢軍,那倒也罷了,可是。萬一不能戰勝呢?萬一自己的烏桓大軍敗了呢?到時候,又將何去何從?估計。肯定是與匈奴人一樣的下場了吧?匈奴人倒還可以繼續向西逃竄,可他的烏桓族人呢?還能向更北的地方。全是冰天雪地的地方逃走麽?逃到了那些地方,又能生存麽?
所以,蹋頓這些年,他一直都顯得極為老實,似安安心心的在做他的大王,做一個沒有什麽野心的大王。
當然了,作為烏桓族的大王,自然也是烏桓族的勇士。他又怎麽能如此膽小呢?他其實在等,在等一個機會。
因為天鎮的恥辱事件。讓蹋頓這個烏桓大王的威望大減,自那之後,他已經不足以號令整個烏桓部族。其實,也並非就只是因為在天鎮的事件。本來烏桓族中,就分為數個部族,在族中,也有東烏桓、西烏桓、北烏桓的說法,各個部族互不服誰,一直來。都難以達成烏桓部族的真正統一。
那個時候的蹋頓,他最多就可以號令得了三分之一的烏桓部族。就憑這三分之一的烏桓部族,這叫他如何能夠與新漢軍爭戰呢?與其如此,還不如先隱忍下來。等待機會。
現在,這無疑就是一個好機會。
現在,部族又面臨著一個生存危機。如果一個不好,整個烏桓部族。想要安然的渡過這一個寒冬怕是有點困難的。估計,到時候。整個部族的族人,要驟減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那麽多牛羊一次全死了,部族沒有了糧食來源,沒能拿牛羊跟大漢的漢人換取過冬的必需物資。如此,在寒冬的時候,餓死、冷死的族人,怕是不計其數。
在這樣嚴峻的局面,任何的一個部族的首領,他們都要為了自己部族的生存而擔憂,想辦法。但又會有什麽的辦法呢?
不管他們怎麽想,糧食物資都不會從天掉下來給他們。如此,他們就唯有想到從別的部族去搶,從漢人中去搶奪。大草原上的部族就不會想了,因為,每一個部族的情況都差不多,誰都缺糧食物資,殺光了他們,怕也弄不到多少吃的穿的。所以,他們還想繼續生存,就必須要向漢人搶。
可是,漢人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新漢軍的強大,已經不是他們輕易能夠招惹的。他們一個部族,就算是大一點的,有萬多人馬的,想要攻破長城,殺進關內去,那都是不太可能的。那麽,就唯有聯合起來,組成更加強大的大軍,方有可能一舉攻破長城,殺進關內去掠奪漢人的物資。
但如此問題又來了,誰能號召更多的部族集結到一起來?到了一起來的時候,又聽誰的?誰作為先鋒去攻破漢人的長城?大家都是為了生存,誰都不想做最先去送死的那一個,誰都想做最後闖進漢人家中搶奪糧食物資的那一個人。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一個有一定威望的人,向他們發起號召,引領他們渡過這一次糧食危機。
但是,烏桓大王蹋頓,他的聲望已經跌到了很低,他的號召,是沒有用的。
而在這個時候,神秘人,也就是劉備來了。他帶來了一批糧食物資。
蹋頓聽了劉備的計劃之後,自然是一拍即合,認為自己一直等待的時機到了。
這是一個讓他重新樹立自己的烏桓族中威望,重新正式一統整個烏桓族的時機。有了劉備送來的那一批物資,他就可以拿這批物資為餌,將烏桓族人召來一個地方集結。只要他們集中到了一起來,那麽就有的是辦法讓他們不得不聽從自己的號令。
果然,當他向烏桓部族的族人發起號令,並隱隱的向那些分散在草原上的各烏桓部族透露自己有糧食物資的事,很快,便有許多烏桓部族投到了一起來。
現在,已經有了約三分之二的烏桓部族集結到了這赤峰山下。願意聽從蹋頓的命令。
可是,劉備卻也不是太安好心,因為劉備另外,也給了一部份物資鮮卑族,以及,一些與他蹋頓關系不好的一些烏桓部族。鮮卑人獲得了一些物資,與及那些不聽從他號令的烏桓部族,讓他們多少都可以暫時緩解了一下糧食危機。讓鮮卑族及那些烏桓部族不用受他蹋頓的節製,讓他不行完全的統一整個烏桓部族,不能收服鮮卑族。對於這個。蹋頓的心裡是極為不爽的。當然了,這種不爽。他也只能放在心裡,不能明著說出來。
其實呢。劉備聯合西涼異族、烏桓異族、鮮卑族等,自然不是當真的想任由這些異族人最終進據大漢。如果是這樣的話,劉備又能獲得什麽的好處?劉備真正的目的,只是想利用異族人,消滅新漢朝罷了。待消滅了新漢朝之後,他才有可能從中掘起。一天新漢朝還在,劉易還在,劉備知道他是不可能再有出頭的機會的。如此,為了滅了新漢朝。他不惜背叛了漢人,聯合異族入侵大漢。所以,他必須不能讓某一個異族坐大,在既能讓烏桓人滅了新漢朝,又能對烏桓族有所牽製。
嗯,先不說劉備,且說蹋頓。他自然不會知道劉備最終的計劃,最後的打算。但是,蹋頓卻不打算按劉備的計劃行事。
蹋頓的計劃。是一定要完全統一烏桓族,完全統一了關外的部族,包括鮮卑族。如此之後,他才會看情況向新漢朝發起進攻。
畢竟。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匈奴被滅,大漠落入新漢朝之手。蹋頓並不認為,就憑他的軍馬。就一定可以滅得了新漢朝。對於殺入大漢掠奪一翻的事,完全解決自己部族渡過這個寒冬的問題。蹋頓認為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可是,就那麽大言不慚的說。想滅了新漢朝?蹋頓的心裡沒底。他雖然不是漢人,但是,卻也知道一些漢人的典故,比如說,打蛇不死必受其害。
搶掠一翻容易,要滅新漢朝難。
怎麽說呢?蹋頓可以想象,自己的烏桓大軍,或者可以殺進幽州、冀州、青州,甚至中原的兗州、徐州等地。可是,他的大軍,能夠殺進並州去麽?能夠從冀州通過虎牢關殺進洛陽去麽?可以想想,當年,匈奴人不是從並州入關的麽?可最終的下場是如何?而當年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如此多的英雄在虎牢關,若不是董卓軍主動退卻,那麽,想強行攻下虎牢關怕還真的有點困難。不久前,曹操不是已經奪取了虎牢關麽?但那又如何?最後還不是損兵折將?乖乖的退走?
因此,蹋頓認為,自己這一次,單是依靠自己的軍馬,想要徹底的消滅新漢朝,怕真的不太可能。別說太多什麽的,就算是攻堅的器械,他現在都製造不出來啊。這叫他如何去攻打新漢朝的關隘城池?
所以,蹋頓細想過後,他認為,想要滅新漢朝,除了自己的軍馬要殺進並州、幽州、冀州之外。還要劉備口中所說的那些盟軍的配合,要那些盟軍能夠有所建樹,如此方有可能滅得了新漢朝。
在蹋頓的心裡,他認為,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西涼方面盟軍,能夠完全消滅在西涼的新漢軍,只有消滅了在西涼的新漢軍,進軍關中長安,如此方有可能動搖得了新漢朝的根基。如果西涼方面的盟軍,能夠奪取長安,那就最好不過了。那樣,就肯定會讓新漢朝朝野震動,到時候,新漢朝必會調動大軍提防長安的盟軍,或者調動大軍奪回關中長安。如果西涼盟軍不能做到有所建樹,那麽,蹋頓認為,根本就不要奢望能夠滅得了新漢朝。
假設,西涼方面的盟軍能夠做到了。那麽,劉備所說的,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的軍馬,必須也要向荊州發起進攻,一定要兵出荊州,如此,才有可能將新漢軍在荊州、洞庭湖甚至整個南方的新漢軍吸引住。
只有做到這樣,他的烏桓大軍,從北方勢如破竹的殺在幽州、冀州、並州,然後主力大軍從並州殺向洛陽。到了這個地步,蹋頓才敢說能滅得了新漢朝。
因為,如果新漢朝當真的在西涼折戟,丟失關中長安,而又讓益州、漢中的軍馬突出荊州。這就等於讓新漢朝陷於一個四面楚歌的境況當中了。因為,另外一個大勢力曹操,他在早期,或者不會與剛剛修好的新漢朝馬上撕破臉皮,但是,當新漢朝陷於極端不利的局面的時候,曹操肯定會樂於落井下石,進而揮軍進攻虎牢關。如果事情能發展到這個地步,新漢朝焉有不滅之理?
所以。蹋頓現在,在知道遼東公孫度向新漢朝歸順的消息時。他忍住沒有發兵向遼東發起進攻。現在,聽到新漢軍居然主動殺出關來的時候。他依然沒有要馬上起兵,與新漢軍針鋒相對的意思。
因為蹋頓還要等,等西涼及益州、漢中方面的消息。一天他們還沒有動手,還沒有取得成績,他都不會輕易起兵的。因為,這可是關乎到他的整個部族今後的生死存亡的關系,他必須要小心謹慎。
蹋頓的打算,一旦西線戰事不利,他就沒有必要充大頭。沒有必要舉族入侵大漢。以免新漢朝回過神來,調來大軍滅了他的烏桓族。所以,如果西線戰事不利,他最多就是派出人馬,滅了遼東公孫度,掠奪遼東境內的物資,然後看情況,再派軍進入幽州掠奪一翻。反正,盡可能的不要引起新漢朝的怒火。掠奪的時候,約束一下自己的軍馬,莫要大開殺戒。如此,就算新漢朝要攻擊自己的時候。自己也有話可說。特別是現在,自己的部族大軍,雖然集結於赤峰山下。但是,在這裡。遠離大漢邊境數百裡,自己又沒有說要揮軍進犯大漢。就目前來說。可是新漢軍先來攻打自己的,那麽,自己打回去,順勢殺入幽州掠奪一翻,這可是正常的事。追究起來,過錯並不是全在自己烏桓族這一方。
當然,有話說,想跟新漢朝對話,也要有相對等的實力才可以。所以,烏桓部族,是否能全都聽令於他蹋頓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可以說,蹋頓自問,如果自己的烏桓部族,能夠齊心協力,憑自己的部族大軍,的確有著與新漢朝叫板的實力,根本就不用太過害怕新漢軍。滅不了新漢朝,但久不久闖進關內去掠奪一翻也不是不可以的,相信新漢軍也奈何不了他們。
如現在這般,自己的近兩百萬族人集結在這赤峰山下,能戰的部族軍馬超過了百萬。在這赤峰山下的平原上,全是自己的騎軍,新漢軍敢來正面與自己交戰麽?或者說,面對自己這如此龐大的騎軍,他們還敢說要滅了自己的部族麽?
所以,對於蹋頓來說,完全掌握烏桓全族,完全能收服烏桓所有部族,讓全族都聽從他的號令,這個,要比什麽都重要。
只有全族聽從他一人的號令,如此才有實力跟新漢朝,跟劉易平等對話,否則,蹋頓認為,還不如盡早的歸順新漢朝,從此夾起尾巴來做人,莫要再想著什麽的成為草原霸主,成為這個天下最強盛的民族了。等著接受新漢朝的統治,成為漢人的附屬,然後,讓族人慢慢的漢化,完全融入漢人當中,早過了某些年之後,這個世上,便再沒有他們烏桓族。
蹋頓本心,是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的。因為,他始終都認為,一個民族之所以存在,那是因為他有其本身的精神傳承,他們本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全都學了漢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完全消磨了自身的民族特點的話,那麽,這就等於這個民族已經消失去這個歷史長河當中了。
真的,蹋頓不願意,相信軻比能也不會願意。他們更希望的是,是由自己的民族統治別人,讓他們學習自己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所生活的地方,成為自己放牧牛羊的牧場。
得,不得不說,這種思想,就是草原上的那些異族人的尿性思想,就是他們所謂的民族特性。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狼性,一種侵略性。
他們,以他們的生活方式自豪,以為,這樣的生活,才是他們的生活,才是他們民族自豪之處。他們,並不會思考,他們為何要如此生活,他們如此生活,又是否是正確的,是永遠適合的?他們,只會看到漢人霸佔了環境更好的地方生活,卻看不到漢人是如何利用雙手去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的。
他們,看不到漢人的優秀之處,只是看到了漢人的善良軟弱之處。一旦發現有機會,他們就會暴起撲上來,撕咬漢人一口。
蹋頓現在,其實就是一匹狼,正匍伏在一邊,尋找著撕咬漢人的機會。
但是,新漢軍會給他這樣的一個機會麽?
如今的新漢朝,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漢漢廷,這些異族人,他們根本就不能明白劉易對於徹底消滅或收服這些異族人的決心。
這個時候,不僅僅只是這關外的新漢軍出關,西涼、益州方面,也已經有所行動了。
而劉易,也正在準備著親自率軍北上,參與攻伐烏桓族的事。
如果說,蹋頓能夠知道西涼方面的情況,他是否還能如此安心的在這裡集結部族大軍麽?
就在這個時候,西涼的局勢,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