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小李飛刀之三國》一十六章 行詭道之事
  忠義碑不可怕,缺誰誰尷尬!

  群臣原本以為這忠義碑隻是把加入羽林之人的名字寫上,萬萬沒想到董卓居然反其道而行,先把百官名字往上一放,再去填補百官的後輩子侄。

  僅僅隻是一個無比簡單的變化,卻讓好好的忠義碑徹底變成了恥辱柱。

  愣是把文武百官全給釘在了上面。

  更可恨的是那董卓,為了作秀,居然狠到把嫡長子和最親的侄子都給扔進了羽林,徹底堵死了文武百官隨便派個人應付的退路。

  逼的文武百官不得不派出族中重要繼承人。

  畢竟嫡長子和庶子,這年頭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

  毫無疑問這就是把文武百官往死裡逼。

  狠!夠狠!董卓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

  朝堂上的諸位大員可是恨的牙癢癢,尤其是太傅袁隗,袁氏滿門幾乎被一網打盡,如此無恥行徑,差點把這位太傅氣得腦溢血。

  第二日朝會,太傅袁隗第一個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前日董相國為遴選羽林,舉行大比武,特意在東門立下忠義碑,圍觀者甚多,微臣以為有礙東門之通行,應當撤去此碑!”

  為了撤去那根恥辱柱,太傅袁隗可謂煞費苦心,居然想出了這麽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著實令人欽佩。

  太仆王允同樣深受其害,因為他雖是太仆,但也是太原王氏一族的人,不可能對此毫無表示,因此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啟奏陛下,微臣王允讚同太傅大人的意見,此碑有礙通行,理當裁撤!”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緊隨王允之後,朝臣們一個一個的站了出來,均同意撤去忠義碑,行動居然出人意料地一致。

  小皇帝都看懵了,自登大以來,劉協著實還是頭一次看到朝臣們如此齊心協力,著實讓他吃驚不已。

  不過接下來更多的卻是疑惑。

  為何群臣要如此堅決地撤去忠義碑?

  劉協大惑不解!

  小皇帝當然不知道,東門的那幾塊忠義碑,早就已經成了恥辱柱,無論是袁隗也好還是王允也罷,又或者是這文武百官,恐怕沒人願意送子侄入羽林。

  畢竟那哪裡是什麽羽林,分明是龍潭虎穴才對。

  一旦把自家子侄送入羽林,等於授人以刀俎,群臣必然投鼠忌器。

  若不是這樣,袁紹、袁術、曹操也沒有必要逃離洛陽。

  當然,群臣不想投鼠忌器,董卓自然是明白的,相國大人也沒指望這些大家族的人送自家子侄入羽林。

  因為李肅早就言明,這些朝廷大員絕對不會乖乖就范。

  更別不要袁紹、曹操會把他們的嫡長子送來洛陽,那根本不現實。

  此舉的目的不在於讓大臣送子侄入羽林,而是借忠義之名逆轉輿論的風向,徹底改變董卓的形象,在民眾當中樹立一位大漢好相國的英勇姿態。

  好在董卓的部下們還不像後期那般殺人放火,僅僅隻是讓洛陽城的居民有些怨氣,實際上作為平民,生這個時代,不受當兵的怨氣,平日裡同樣也會被貴族欺壓。

  正因如此,李肅才有機會扭轉乾坤。

  以上這些董卓並不知道,但是這位相國大人卻知道一點,忠義碑是萬萬不能撤去,不僅不能撤,還得把這能毀人名聲的大殺器傳遍天下,因此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哎,各位同僚此言差矣,東門的忠義碑確實有礙通行,

不過此事容易,只需命工匠去東門,當場把名字雕刻在碑上,然後命人將忠義碑拓印出來,掛在洛陽城的城牆上,供百姓觀看,自然就無礙通行了!”  Mmp!

  聽了董卓的方法,袁隗差點當場一口老血噴出來。

  文武百官更是一個個鼻子都快氣歪了,臉色別提多難看。

  將這些人的臉色盡收眼底,董卓心中別提多解恨,嘴上卻試著道:“各位大人,如果這樣各位還覺著有礙交通,要不就多拓印幾份,四面的城牆都掛上?”

  靠!先一份都嫌多,你特麽的還想多來幾份?

  太傅袁隗臉都綠了:“別,別,相國大人,夠了,夠了,真的足夠了!”

  “沒錯,沒錯,真的不必如此破費!”王允趕緊出來幫腔,脊背全是冷汗。

  若是不說破費二字還好,剛說出這二字,董卓兩眼立馬賊亮賊亮。

  “哎,太仆大人此言差矣,幾塊布加上一點墨而已,有什麽破費的,本相出就是了,為彰顯各位大人的忠義,老夫縱使拿出畢生積蓄也在所不惜,誰都別攔著本相。”董卓立馬大義凌然地宣布。

  啊???

  朝堂之上瞬間哀鴻遍地。

  太傅袁隗面如死灰。

  倒霉的王允氣得簡直恨不得抽自個兒一耳光。

  偌大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簡直各個醜態百出。

  當然,醜態百出的人唯獨除了要除去荀爽,這位當世大儒始終老神自在,冷眼旁觀這朝堂上群臣的醜態,眼神裡有種說不出的寒意。

  若是這大殿上唯一不明白其中緣故的,恐怕只剩下龍椅上的那位。

  小皇帝劉協從始至終都是一臉懵逼,眼看著董卓舌戰群臣,簡直浪的快飛起來了。

  那種征服群臣的感覺,綜合起來就一個字――爽!

  縱橫朝堂的董卓有種說不出的暢快,心裡卻是越發重視一個人,而這個人當然就是近日風頭無二的李肅。

  ……

  作為始作俑者,隻怕誰也不會想到,這位董卓手下的新晉紅人不但沒有上朝,甚至連相府都沒去,居然端坐於家裡。

  身邊的小方桌上放著一個小炭爐,滋滋的熱氣不斷爐子上冒出來。

  李肅卻充耳不聞,專心致志地盯著桌上的竹簡,手裡的刀筆時不時劃拉兩下。

  過一會兒,府裡的全職大管家王信疑惑地走了進來。

  “公子,今天不去相府點卯嗎?”

  “當然不用,反正李文優不想看到本公子,去了也是閑著,不如不去!”李肅笑著回道。

  作為董卓的首席謀士,李儒在相府可謂位高權重,想讓李肅什麽事都接觸不到自然是輕而易舉。

  不過以目前的情形,李儒這麽做也無可厚非。

  對此李肅非常地理解,所以也懶得計較那麽多,反正忠義碑已經立下,現在董卓已經離不開他李肅,適當的保持一點距離,反而有助於加深這種依賴。

  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而所謂的權力實際上就是這種權力依賴。

  只因為朝堂上的諸君對董卓並無絲毫權力依賴,所以才會被處處掣肘,而忠義碑正是重新建立權力依賴的開端。

  不過就算隻是開端,太傅袁隗以及朝堂諸君應該很頭疼吧!

  嘿嘿嘿!想必應該快坐不住了吧!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