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到後面的連環船陣上,甘寧滿臉無奈。這時,甘瓌卻是急道:“不好,敵軍要逃了!老爹,我們快追!”
卻是周瑜見到樓船和連環船陣已經陷入了火海之中,就立即讓剩余的江東軍撤退。
甘寧見得之後,怒哼一聲道:“以為可以走得這麽輕易?傳令下去,拆解船陣,追擊敵軍!切記不可接近敵軍戰艦,只在遠處以投石機進攻!”
甘寧下達此命令,其實也是怕周瑜有詐。‘交’手了一個晚上,甘寧已經知道周瑜不簡單,雖然依靠新式艨艟戰艦,讓周瑜吃了不少虧。然而當周瑜都‘摸’清楚情況之後,其指揮就成功將甘寧壓製住。此次能拚了個兩敗俱傷,更多的原因是出其不意,以及張繡的一些提醒。
甘寧追擊,太史慈一邊自然也如是。而最旁邊的戰場上,霍峻、文聘與潘璋、凌‘操’的大戰也拚了個兩敗俱傷,大家的戰艦都打沒了,最後都坐著小走舸離開。
甘寧的追擊方案,再次發揮了艨艟戰艦的優點。江東軍一邊的鬥艦航行速度本來就慢,很容易就被甘寧率軍追上。近距離調準之後以石彈轟擊,通常十八條新式艨艟一輪齊攻,就可以將江東軍一條鬥艦火一條艨艟轟掉。
甘寧也沒有過於進取,只是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追近,慢慢地收取戰果。而被甘寧轟掉幾條戰艦之後,江東眾將也意識到不妙了,特別是董襲幾人。方才張繡軍連環船陣與樓船對轟的時候,那些石彈可是轟了很久,而且不是一枚一枚地發‘射’,每架投石機都有兩到三枚一同發‘射’,可見張繡軍戰艦上所存的石彈不少。
見到眾人望來,周瑜歎了口氣,說道:“讓所有鬥艦斷後,艨艟加速撤退!”
眾人聽得大急,朱桓更是說道:“都督,現在我軍樓船在此一役全滅,能對抗敵軍戰艦的只有鬥艦。艨艟對上的話……”
周瑜聽得,搖頭道:“鬥艦也對付不了,你們注意一下敵軍戰艦的航速吧。幸好今日一戰,甘寧還未轉變過來,還是用傳統的戰術。只怕今日過後,水戰的戰法從此要改變了。”說完周瑜深深地歎了口氣。
周泰、凌‘操’幾人聽得,大為不解,只有朱桓和孫韶、徐盛幾個‘露’出深思的神‘色’。周瑜也沒有打擾他們,而是傳令道:“讓鬥艦斷後,艦上的人自行以走舸逃脫,回濡須口集合。艨艟全速撤退,快!”
這邊甘寧則是不住大喝道:“快,投石機加緊進攻,將敵艦轟掉!”甘寧不住催促,正是由於見到江東軍以鬥艦斷後,艨艟加速撤退。
這時,甘瓌也察覺到這種遠攻戰法的好處來了。這就如同陸戰中騎兵所用奔‘射’一般,騎兵戰上士卒還有護甲可用,然而水戰之上,江東軍的戰艦根本擋不住石彈的進攻。如此一來,甘寧這邊是一打一個準,短短片刻功夫,又有幾艘鬥艦被甘寧的水軍擊沉了。
甘瓌忍不住問甘寧道:“老爹,這戰法如此厲害,為何方才不用,那我軍損失定不會如此嚴重。”
甘寧聽得,敲了一下甘瓌的頭,說道:“臭小子。之前大戰那是在黑夜,我軍將石彈都打出去恐怕也不能轟掉幾艘戰艦。也就是樓船高大,如同一個靶子一般,才這般容易擊中。方才那點光,讓你來打也不能打掉多少艘艨艟或者鬥艦。”
甘瓌始終是不如甘寧經驗豐富,聽得之後卻是了然地點了點頭,不再提問。這邊甘寧指揮大軍將江東軍的鬥艦悉數擊沉之後,周瑜和一眾江東大將已經駕著艨艟戰艦離開了。
這時,太史慈那邊發來信號,詢問甘寧要不要繼續追擊。甘寧想了想之後,凝聲道:“回去吧。”
甘瓌聽得,不解道:“老爹為何不追,我們的戰艦只要全速前進,定能追上。”
甘寧搖頭道:“此戰我們和江東水軍雖然是拚了個兩敗俱傷,但是江東水軍那邊肯定還有戰艦的。而這十八條戰艦已經是我們僅余的戰艦,後面的戰事要需要用到。而且周瑜多智,難保其沒有其他計策和埋伏,江東水軍主力大半丟在這裡,我們的任務也完成了,且先回水寨。”甘瓌聽得,只能無奈應諾,同時給太史慈那邊發回訊號。
在長江上爆發的一場‘激’烈水戰就此落幕,最終雙方都沒有得勝,算是兩敗俱傷。當然雙方都不是如此說,甘寧這邊擒住了重傷的陳武,揚言水軍大捷。江東一邊則說張繡水軍僅被打剩十八條船,再無一戰之力。不過事實究竟如何,雙方高層自知。
回到水寨的時候,張繡卻是率領眾人親自來迎接回來的十八條船上的兵將。張繡見到十八條戰艦都傷痕累累,還有回來的所有兵卒都渾身暗紅‘色’,由此他也想象出大戰的‘激’烈。張繡走上前拍了拍甘寧等人,凝聲道:“興霸,你們都辛苦了。此後的大戰,就‘交’給陸軍解決吧。”
甘寧聽得,點了點頭,讓沃爾皮領著大軍回水寨歇息去了。張繡自然不吝賞賜,好酒好‘肉’重賞回來的兵卒,至於陣亡的自然另有撫恤。
在人前張繡是表現很是自如,不過回到帳中之後,臉‘色’一下子就轉為擔憂。甘寧和太史慈則在帳中,將水戰的大概情況都說了一遍。
張繡聽完之後,歎道:“一戰下來,水軍隻余下十八條船,真是慘烈呐。”
甘寧則是拱手道:“主公勿憂,寧已經讓人派人到岸邊打救落水的兵卒,按寧估計,沒有戰死的兵卒還是有不少的。只要新戰艦一下水,這些老兵就能很快熟悉,戰力恢復不是難事。”
張繡聽得,點頭道:“話雖如此,不過我們是這樣,江東方面也一樣,看來此戰必須要速戰速決放可!”
太史慈則笑道:“主公不必擔憂,江東方面雖然也有許多兵卒落水被救起。然而他們此戰能勝我軍,完全是因為樓船之故,此戰我們毀掉江東軍三條樓船,短時間之內他們未必能重新造出。我軍自可在這段時間內擊敗孫堅。”
龐統聽得,點頭道:“子義說得不錯,不過此戰過後,江東水軍重創,我軍後方無憂,也確實到了與孫堅決戰的時機了!”
張繡聽得,連忙問道:“士元以為我軍當立即進‘逼’秣陵?”
龐統點頭道:“只要擊敗孫堅,江東可定矣!”
甘寧這時卻是說道:“先生所言雖然有理,但是以現在水軍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將長江封鎖。而秣陵那邊還有水軍,可接孫策大軍渡河……”
李儒這時卻是開口道:“那就一次過將孫堅父子兩部都一同擊敗吧!”
張繡聽得,扭頭問法正道:“孝直,可探到江東的大概兵力?”
法正想了想,說道:“回稟主公,確切數字不知,不過大概的倒是能算到。”
張繡點頭道:“孝直且言之。”
法正點頭說道:“之前江東與曹軍在赤壁一戰,江東動用的大軍也就十萬左右。大敗曹軍之後,江東收編了一些曹軍,不過數量不算多。之後孫策就引六萬大軍北上,聯合廬江郡和合‘肥’的大軍,總計十萬左右進攻淮南。這裡面有三萬左右是水軍,而這部水軍就是昨夜與興霸一戰的主力了。進攻淮南,孫策軍會有些損失,按正估算,現在孫策手下應該有六萬左右的兵力。再觀孫堅一邊,赤壁戰後回師三萬,加上吳郡原來的守軍以及將丹陽郡的部隊都招集,秣陵處兵力應該在五萬左右,或許更少些。至於吳郡,能有一萬兵卒已經頂天了。”
太史慈聽完之後,就說道:“主公,優勢明顯在我們,之前顧慮江東水軍,不能過分進攻,然而現在水軍拚了個兩敗俱傷,我等何須怕他,進兵吧!”
太史慈說完,龐統、李儒、法正都齊齊點頭。龐統更是開口道:“除了我們這裡之外,漢升那邊也應該進展不慢,到時兩部合圍,我軍定能取勝!”
張繡聽得,卻是閉起雙目,深吸了幾口氣之後徒然睜大眼睛,大喝道:“傳令下去,大軍開撥,全速向秣陵城趕去!水軍暫時留在水寨歇息,興霸你就多派走舸出去,密切留意江東水軍的情況!”
眾人聽得,齊聲應道:“諾……”
……
這邊,周瑜領著江東水軍回到濡須口,孫策就已經親自出來接住。見到只有艨艟戰艦和些小走舸回來,孫策驚訝得瞪大了眼睛,連忙問周瑜道:“公瑾,怎會這樣?我們的樓船呢?還有鬥艦呢?”
周瑜聽得,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孫策見得,臉‘色’變了變,轉而問孫韶道:“公禮,究竟是怎麽回事?”
孫韶歎了口氣,才說道:“敵人水軍進攻的手法層出不窮,剛開始就有兩架樓船被……最後,我們只能和敵軍拚個兩敗俱傷,同時也就只有艨艟能回來。”
孫策和後面迎接的江東大將聽得,都驚訝得張開了嘴巴,如此層出不窮的手段,他們真是聞所未聞。最後孫策只能苦笑道:“敵軍強悍如斯,拚個兩敗俱傷已經不錯了。”說完頓了一下,孫策就問周瑜道:“公瑾,那我們下一步當如何?”
周瑜強忍著疲倦,想了想之後說道:“伯符,立即讓大軍渡江,前往秣陵與主公大軍會師。若是瑜所料不差,張繡定會趁著兩家水軍損失慘重之際,與主公進行決戰。”
孫策聽得,點頭道:“策明白了,不過水軍就這樣不用?”
周瑜搖了搖頭,說道:“伯符不必擔心,讓濡須口的水軍和秣陵的水軍合兵一處,將甘寧剩下的那十八艘戰艦都拖著,為子明爭取時間。”
周瑜此話一出,朱桓、孫韶、徐盛等人就不解道:“子明?”
見到幾人不解的神‘色’,孫策便說道:“汝等不知,公瑾發動此次突襲之前,已經讓全琮率領部分戰艦駛入彭蠡澤內,去尋子明,並聽其調遣。”
這裡就不得不對彭蠡澤解說一下,漢末的彭蠡澤覆蓋極廣,除了長江以南之外,長江以北也有一***湖澤歸屬在彭蠡澤的范圍內。也就是說一個彭蠡澤是溝通長江,並向著兩岸延伸,其范圍之大僅次於雲夢澤。不過僅僅一個彭蠡澤的規模,就已經遠超張繡穿越之前那時的所有湖泊,可見隨著歷史的推移,這些湖澤范圍縮小了極多。
且說回來,朱桓聽得孫策所言,立即就明白過來了,驚喜道:“都督,如此說來,此戰其實我們並沒有敗?”
周瑜聽得,輕點了一下頭,說道:“此話沒有錯,不過損失之大卻是超過了瑜所料。”
孫策笑了笑,說道:“無妨,現在已經成功瞞過張繡,將部分水軍都調到其後方。有子明指揮,定可將張繡的糧道都切斷。而我們則在秣陵堅守,待到張繡糧盡,其軍必退!”說到最後,孫策臉上閃過了自信的神采。
這時眾人才明白,周瑜計略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給呂‘蒙’製造機會。見到眾人了然的神‘色’,周瑜只能苦笑。其實按照他的猜想,應該是江東水軍完勝張繡水軍,然後和呂‘蒙’一同配合,獨據長江水道,切斷張繡糧道。這麽一來,成功率是極大。只不過與張繡水軍對上之後,才發覺不妙,於是周瑜當機立斷,決定盡量消滅多的敵人,為呂‘蒙’減少麻煩。因為張繡水軍厲害的的原因,真正能執行切斷糧道之策的,只有呂‘蒙’所部了,這麽一來就是為了減輕呂‘蒙’的壓力。
而現在看來,除了江東水軍損失慘重一些之外,戰略還是成功了。張繡水軍隻余十八艘戰艦,周瑜則完全可以剩余的江東水軍牽製他們。就算不能擊敗剩余的張繡水軍,也可以‘弄’得他們手忙腳‘亂’。而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再加上孫策和孫堅合兵一處,以十萬大軍據守秣陵,坐等呂‘蒙’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