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好官員》第107章 策論新法
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大宋好官員》最新章節...
 “此次鬥學文鬥、武鬥分為兩場,文鬥乃由眾學子由他人隨即挑選詠誦詩經一篇,另即興作出由學正大人出題作詩賦一首,勝負由公判,武鬥為為各齋自選學子出庭策論,就以當朝王相公變法一事為題!”隨著司計的大聲宣布鬥學規則,眾學子都有些忍不住的躍躍欲試了起來。

 “看來這次是有的一番惡鬥了。”陳如實朝四周打量了一陣,拉了拉身邊兩人的袖子,指向東南方的一團,“這王胖子這次還真是下了血本了,連鄰縣的嚴詩賦都請來了。”

 “嚴師傅?”范銘順著陳如實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那王稼軒的旁邊站著一個面容清矍的青年學士,“那人是誰?”

 “那人號稱鄰縣樂平縣第一詩賦,論詩賦上的造詣是這方圓幾縣的佼佼者,也不知道這王胖子是花了什麽價錢將他請了過來。”陳如實搖頭晃腦的說道,口裡還在不停的碎碎念著。

 不理會陳如實的過度興奮,那邊司計已經將學正大人出的題給宣布了出來,第一場是文鬥,在場的所有縣學學子都可以參加,題目正是以這楓林為題,在限定時間之內作出一首詩賦來,以公論為優者可參加武鬥。

 仔細的打量了下在圍觀的眾學子的表情,審問齋和慎思齋卻顯得異常的安定,心下了然。

 想必是早已經得了知會,內定了鬥學的人選,相反的自己明學齋這邊有許多人顯得有些迫不及待起來,誰都想在這萬眾矚目的情景下出出風頭。

 算起來這還是范銘第一次看到這個時代文人才藝秀,相比起那個時代所謂的選秀節目來可謂高尚和風雅得太多,難怪那狂士沈文倫如此的傲氣,還真有狂傲的資本,要說光沈文倫一個也就算了,各齋的幾個有家底的學子也毫不落下風。

 詩賦詠誦比的是平時功底和本身才氣,再來才是臨場反應。

 這對於準備充足的各大富戶學子來說這算不得什麽,在一柱香的時間之內眾學子紛紛已經呈上了自己的即興詩賦,再分別到亭中大聲的詠誦了出來。

 “這廝還是有些真本事的。”最後上去的是沈文倫,馮山凝視著楓林亭中那不修邊幅的身影輕聲的歎了口氣,范銘也不禁暗自點頭。這沈文倫作的詩倒讓范銘生出一種特別的感受來,清新、高雅,不像其他幾人一般,遣詞韻律都那麽的規矩,有種脫俗的感覺。

 范銘到底入學的時間短,再加上本身在這上面的造詣也不深,一時也看不出太多的東西來,但總也能夠體會出一些味道來,好壞大致還是明白。

 審問齋同慎思齋分別都有三人入選,明學齋這邊僅僅只有一人,毫無疑問沈文倫同王稼軒兩人當仁不讓的佔據了兩個名額,審問齋和慎思齋另外還有各兩人也是縣府中的一時富戶,范銘不禁搖頭,這就明顯的可以看出正規軍同流寇的區別。

 自己的明學齋就屬於流寇,這次怕是連齋諭的位置都搶不到了。

 “那沈文倫也就罷了,王稼軒這廝竟然也能作得出這麽好的詩來,憑他那幾斤幾兩我還不知道,肯定是後面那姓嚴的所作!”陳如實有些憤憤不平,只因為他遞上去的詩被貶了個體無完膚,“這幫子不要臉的,還有讀書人的骨氣麽!”

 范銘不禁莞爾,這本來的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人家是勢在必得,還顧得上什麽手段。

 況且這說起來這也是一種有錢人的遊戲,不過那個沈文倫看起來倒像是有些真材實料,從那句‘楓林秋渡夜月明’可以看出他的靈氣來,不像其他幾人,尤其是王稼軒的詩一聽就是帶著些許的暮氣,和他的年齡明顯不符,大多的可能不是出自他之手。

 詩賦當中少不得引經據典,這經義部分也佔了不小的一個比重,這也是一個考較功底的部分,審問齋和慎思齋選出來的三人顯然也不是全然不學無術。

 對於讀書人而言最珍貴的不是別的,而是書籍,而這些大戶人家的子弟就有了天生的優勢,家底豐厚,見識也就廣博,隨口而來的許多典籍記載別說是他,就算是書名都沒聽過。

 詩賦一一當著眾人的面展露了出來,周圍觀望的學子也對這些‘即興’的詩賦評頭論足。

 在其中也不乏許多課業扎實的學子,詩賦好壞一聽便知,每當一首好詩念出周圍便響起了一片叫好聲,就算是過年的時候戲會都沒有這麽熱鬧。

 單單是文鬥周圍的氣氛已經這麽熱鬧,接下來的關鍵是武鬥了,也就是策論,這不單單的儒學功底的問題,還涉及到為政之道,說白了也就是國計、民生之策,一般讀書人很少涉及這一方面,但相對於大戶人家出身的子弟這些卻直白了許多,因為這些無非也就是他們平常家中經營之事。

 “策論之題由學子自行商討,本司計隻論公正!”隨著司計的話音落下,頓時周圍響起一片議論之聲,所在的明學齋也同時議論開來,圍繞這唯一入選的黃姓學子紛紛給出建議。

 見周圍的情形有些亂的跡象,那沈文倫長身而起,朗聲道:“當今參知政事王相公推行新法,不若就以新法中某一項作為策論之議題,如何?”

 “可!”

 “可!”那參與策論之人紛紛同意,最後將策論之議題定在了青苗法上。

 這個對於范銘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記得大學的時候他還專門做過這項措施的論文,青苗法,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王安石變法的關鍵內容之一。

 唐代宗時已有此名,“稅青苗錢以給百官俸”。青苗法最早是參考了仁宗時陝西轉運使李參在陝西發放青苗錢的經驗,“部多戌兵,苦食少,令民自度麥粟之贏余,先貸以錢,俟麥粟熟輸之官,號青苗錢。經數年,廩有余糧”,稱之為“青苗錢”,王安石又在鄞縣實驗,效果良好。

 學者梁啟超說,青苗法之創設,“有類於官辦之勸業銀行”。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