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踏著夕陽,諸葛亮姍姍歸來。
“孔明先生回來了!”劉備喜形於色,拉著諸葛亮。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句民諺真假不談,起碼,他劉備請得諸葛孔明和龐士元之後,果真就有所不同,氣象更新,是隻可意會不可言說的一種心理氣勢。
別的且不說,昨夜加今天上午,有著龐統引路,他劉備的這千余精騎,終於可以不必隱藏行跡,直接大搖大擺的、一路從桐柏山中趕到沔陽,沿途縣城的駐軍居然都像沒看到似的。
這就是龐統或者說龐家的關系。
龐統都如此厲害,與之齊名的諸葛孔明,又該如何?
諸葛亮不著痕跡抽回手,笑道:“主公,亮姍姍來遲,卻是走了一趟築陽關。”
聞言,劉備和龐統有所深思,關羽等人卻是一臉的不解。
“主公要進兵漢中,需要從築陽關經過。”
“而如今的築陽關,卻是劉荊州的心腹大將文聘駐守。”
“所以,亮前去築陽關,乃是借道。”
關羽等人恍然大悟,劉備和龐統卻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諸葛亮也不管他們什麽表情,繼續道:“不僅是借道,亮還向文聘將軍借兵、借糧來著!”
這時,就連劉備和龐統,都表示難以理解了。
龐統、劉備都知道,他們憑這千余精騎攻略漢中,又沒有糧草的,必定千難萬難。
即便如此,劉備和龐統也沒有想到能夠借兵、借糧。
諸侯之間,關系再鐵,誰又會借兵、借糧給你呢?
須知,這借出去的兵馬,借出去的糧草,想要再收回來,可就不是那麽容易的。
後世都知道,欠錢的可都是大爺呢!
不然,後世也不會有“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說法。
但是,然而,諸葛亮卻偏偏就向文聘借兵、借糧了。
看諸葛孔明的神態,還有說話的語氣,似乎,這兵馬也借到了,糧草也借到了?
這就有點難以理解了。
借道築陽關,在劉備看來都有點不容易的說。
憑著孔明和龐統在荊襄的地位關系,或許能借道築陽關。
但是,借兵、借糧?
“只怕叔父出面,都不可能的吧?”龐統心中暗道。
龐統再聰明也不會想到,文聘其實心有戚戚,只要將荊襄未來大勢給他掰扯明白了,別說借兵、借糧了,就是今後劉皇叔通過築陽關走私糧草,都不是難事兒。
荊襄前景晦暗,文聘再是忠臣,也得為自己留條後路不是?
這一點,龐統和劉備都是不知的,諸葛亮故作高深,現在也不會向他們掰扯。
……
劉備壓抑著心中歡喜,問道:“敢問先生,築陽關可借兵幾許,糧草幾何?”
進攻的方向有了,但糧草和兵馬,卻是他劉皇叔的掣肘,沒想到諸葛孔明剛剛出山,這兩個難題就都解決了,劉備能不歡喜麽?
諸葛亮回道:“精兵五千,糧草五千石。”
“這是文聘將軍私下借的,需要瞞著劉荊州,這已經是文將軍能力的極限了。”
別看築陽關駐軍有三萬,糧草也有兩三萬石的,但是,在瞞著劉荊州的前提下,能借出五千精兵和五千石糧草,這已經是文聘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再多,就有可能被劉荊州察覺。
若是向劉荊州借兵、借糧,眼下來說,劉備還是不夠資格的。
不管是諸葛亮出面,還是龐德公他們出面,劉表都不會借糧、借兵給現在的劉備的。 這一點,劉備心中自然也明白。
所以,能借來五千精兵和五千石糧草,劉備就已經很滿足了。
“多謝孔明先生!”劉備真心躬身拜謝道。
在劉備看來,借道築陽關,再加上借兵、借糧,這都是托孔明先生的關系和人情。由此可見,孔明出山,還是真心實意輔佐他劉備來著。
五千精兵,加上自身的千余精騎,這就是六千兵馬了。
這點兵馬攻略漢中,自然還是杯水車薪;但拿下房陵、上庸、西城等重鎮,卻是沒有問題的。那時,有西城東部的十余縣城為根據,就能再擴軍兩三萬。
至於漢中張魯的反撲?
有兩三萬大軍在手,再加上關張趙的勇武,還有孔明和龐統的智謀,張魯又何如?
五千石糧草,加上沔陽“諸葛家”支援的這三千石,就有八千石了。
足夠六千兵馬嚼用的。
再者說,等拿下西城等城池之後,多少還有些繳獲的。
如是,糧草支撐到秋收,應該是沒多少難度的吧?
或許,糧草真心不濟的時候,這築陽關……
……
夜,亥時,明月剛剛升起,繁星滿天。
築陽關的關門悄悄敞開,一支火把在城門樓上晃了三圈。
這是約定好的信號。
看到了約定信號,諸葛亮便道:“主公,咱們進關吧!”
借道還好說,借兵、借糧,這就需要悄悄的進行, 所以,諸葛亮和文聘約定的就是趁夜過關,順便也從築陽關帶走五千精兵和五千石糧草。
都是掩蓋在夜幕下的悄悄進行,打槍的不要。
月光下,劉備揮手:“進關!”
關羽引著百余精騎在前,趙子龍殿後,張飛護衛在中間。
即便明知道不會有埋伏,關羽他們也不敢掉以輕心。
千余精騎,還有十余架馬車,順著敞開的關門,緩緩入關。
築陽關上,只有數十篝火在燃燒,關內卻是一片寂靜。
進關之後,首先就看到了數千兵馬,長槍如林,靜悄悄的站在道路兩旁。
關羽吃驚,以為中了埋伏,都準備勒馬廝殺來著。
幸好,諸葛亮是跟著關羽一起走的。
“關將軍且慢!”諸葛亮攔住關羽。
這黑咕隆咚的,關羽若是異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而廝殺,可就雞飛蛋打呢。
這時,一將騎馬過來,拱手道:“末將文碩,拜見孔明先生。”
“我家將軍與先生約定的五千精兵,還有五千石糧草,皆已備好。”
說著,文碩便指向道路兩旁靜立的數千精兵,還有那數十車糧草。
諸葛亮拱手道謝:“如此,多謝了。”
四處張望,卻沒能看到文聘身影。
諸葛亮心中明白,這時的文聘,只怕正在城門樓上默默送行著。
借兵和借糧,對文聘來說只是小事一樁,但他心中,此時只怕是不好受的。
身為忠臣,卻背著主公“勾搭”他人,文聘心中能好受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