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城外,郝軍大營。
趙雲是在半夜,被城中的那場通天大火給驚醒的。
誰也沒有想到,黎陽城內突然就起了大火,而且是全城的大火。
趙雲看著那場大火,卻也無能為力。這種早有準備的全城大火,只怕是天降大雨,也不一定能滅火。而且,趙雲才剛剛試過,天時法術,在黎陽城方圓十裡之內,根本就無法施展。
很明顯,這是有人提前就施展了。
總之,十二個時辰之內,一直到明夜此時,趙雲也只能看著黎陽城化為灰燼,無法救援。
當然,黎陽城既然成了灰燼,袁紹集團自然也是煙消雲散;冀州的最後一枚釘子就此消失。接下來清繳冀州、幽州的流寇,並出兵並州,與張任會師,這就得等到明年開春再說了。
“袁紹居然,也算告慰了家父的在天之靈。”
看著燃燒正濃的黎陽城,公孫純說道。
當初,其父公孫瓚率軍借道冀州,前往豫州剿滅袁術之時,卻被袁紹埋伏,圍殺於黎陽城左近。今日,袁紹也在黎陽城化為灰燼,在公孫純看來,這就是袁紹的報應。
而且,袁術是被大火燒成灰燼的,袁紹同樣是被大火燒成灰燼的。
似乎,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其嫡系都被著兩把大火給燒絕了。
趙雲看著公孫純,問道:“袁紹既然死了,某就要前往濟南城,向驃騎大將軍複命。三公子是隨趙雲一起前往濟南城呢,還是就此打道回遼東?”
這個問題,趙雲其實更多的是提醒公孫純。
……
眼下,公孫純坐鎮遼東,雖然名義上是郝夢臣屬,其實已經是高度自治。公孫純有糧、有兵、有地盤,現在又大勝,更是奪得了幽州和冀州。
趙雲擔心,公孫純因此而心肥膽大。
趙雲對公孫瓚忠心耿耿不錯,對公孫家也能做到盡忠職守。
但是,自從被郝夢征辟之後,他趙雲就是驃騎將軍府的戰將了,即便能對公孫純照顧一二,卻不可能與之同流合汙的。
傻子都明白,這時的郝夢,輕易是無法撼動的。
趙雲此言就是提醒公孫純,要麽就此回遼東待著,好好的守護遼東那一畝三分地就成。要麽,就隨著他趙雲前往濟南城,徹底向大將軍郝夢輸誠。
說不定,憑著攻略幽州、冀州的功勞,公孫純還能獲得更多的賞賜呢!
……
誠如趙雲所想,此時的公孫純,還真就有些飄飄然。
眼下,公孫純與趙雲合兵一處,有大軍十萬,腳下又有幽州、並州著兩州之地,鄴城之中還有糧草無數。真要是反了郝夢,他公孫純未必不能成為河北之主!
在公孫純看來,趙雲肯定是一如既往的,對他們公孫家死忠倒底的。
只是,趙雲的這一聲問,加上身邊的謀士提醒,公孫純這才發現,他的想法似乎只能是癡心妄想。
趙雲居然提醒他公孫純,要入濟南城向郝夢徹底輸誠。
而身邊這位謀士,也不讚同他公孫純的想法。
沒有趙雲的忠心支持,沒有謀士的參讚,他公孫純不要輸獨佔幽、冀兩州了,就是向獨佔遼東只怕都不可能。
“也罷,某就與子龍將軍一道,前往濟南城,拜見驃騎大將軍吧!”
公孫純歎息一聲,就此定下了去留。
一場刀兵,就此消弭於無形。
……
大漢初平三年,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太史慈和趙雲相繼歸來。
太史慈完成了郝夢的差事,趕在新年的前一天,終於風塵仆仆的回到了濟南城。而趙雲,卻是在袁紹成為歷史之後,大勝回師濟南城的。
“袁紹居然而死?”郝夢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對袁紹英雄相惜。
換作是他郝夢,諸侯爭鋒失敗,不是還可以遠遁江湖的麽?
反正,郝夢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沒有什麽雄心壯志,更多的還是向逍遙於江湖,見證一下三國時代的風流即可。只是後來形勢所逼,他郝夢才逐漸走到今天這一步。
這個時候,郝夢卻不期然的想起了公孫瓚。
貌似,演義中的公孫瓚,就是被袁紹逼得而死的呢!
不過,袁紹既死,河北就此無憂了。縱使還有三兩個袁氏之余孽,也掀不起什麽大浪來。
“公孫太守既然也來了,那就留在濟南城過個年吧。年後,就有大量封賞,公孫太守也看看”看著隨同趙雲一起來的公孫純,郝夢表示歡迎道。
對於公孫純是否會心生二心,郝夢也曾考慮過,卻並不擔憂。
眼下,大勢在他郝夢,公孫純若不明天時,於這時跳反,那才真是腦袋被驢啃過呢。
再說,即便公孫純要作死,他麾下的將領謀士,難道就會看著他作死,或者跟隨他公孫純一起作死?
當然,公孫純既然親自來濟南城“朝見”,事後,郝夢自然會嘉獎一番。
……
大年三十,除夕。
將軍府旗下的文臣戰將,除了鎮守各地的那幾位,其他能回濟南城的,這時都回到濟南城。
目前來說,將軍府已經擁有九州之地,帶甲真的超過百萬之眾。
氣吞萬裡如虎,也只在郝夢的一念之間。
大勢如此,大家都認為,就在年關前後,驃騎將軍府必然會有大動作,或者會搞出大新聞。是以,能回濟南城過年的文臣戰將,都在年關之前,趕回來過年。
除夕,郝夢在將軍府中大宴群臣。
這是郝夢欠麾下文臣戰將們的那頓慶功宴。
酒至半酣,只見一將舉著酒樽離席,來到大堂中間。眾人一看,卻是曹豹。
只聽曹豹道:“主公,諸位將軍。眼下咱們主公坐擁九州之地,橫掃天下指日可待,咱們一起敬主公一樽,為驃騎大將軍賀!”
郝夢本就有青州、兗州、豫州和徐州。現在又奪下了雍州、幽州、並州、揚州和荊州。這加起來就是九州之地了。比上古時的九州,自然還是有些區別的。
堂中左右兩列席位,所有人同時起身舉樽。
“為驃騎大將軍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