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晚明之霸道大當家》第一百零七章:天啟駕崩
  “大當家,少夫人,”……

  當楊文禮走到船隊面前時,一路上的兵丁,都向他鞠躬行禮問候,執禮甚恭。

  楊文禮睥睨四顧,步履從容,對兵丁們只是微微頜首,自然引起了一眾船東的注目。

  這一細看,可不得了,只見那人生得虎背熊腰,高大健壯,最重要的是他那睥睨天下的氣勢,非同小可,是長年居於上位者的人才能擁有,與之比肩的,至少是部府大堂。

  問題是他這麽年輕,這就耐人回味了,還有那擁立其後的幾千兵丁,各個面目凶惡,體格健壯,再加上統一的製式著裝,竟然比身著大紅胖襖的官兵,還要威風不小。

  ……

  “大當家,少夫人,請上這艘大船。”楊仁天在前邊躬身引路道。

  這個時候,除了幾個少年家丁,陪侍在旁,其余的軍官都沒有機會上前見禮了,包括負責監管船隊的揚義盈什長,他們只能遠遠的遙遙鞠躬。

  迎接大當家果然氣派不凡,在船上站崗的所有兵丁一齊鞠躬,那雙手合腿,呈四十五度的標準鞠躬禮,震撼了一眾船東水手的心靈。

  中國自古重禮,但從沒有此鞠躬禮般恭敬精神,所謂執禮甚恭,莫過如此了。

  禮也可以有美,美能給人心靈享受,此等禮節,比雙手作揖或跪禮就要高明不少。

  一眾船東水手的小心思,楊文禮不知道,他在楊仁天的帶領下,在一艘最大的達到200料載重的船倉坐定,小燕兒在右手陪坐。

  “大……大……大王!小的是此艘船的主人,小的代表全體船工水手,歡迎大王大駕光臨!”此船的船東,依照禮節,只能麻著膽子進船倉戰戰兢兢的致歡迎辭。

  客大欺主,這就是真實的例子,楊文禮擁兵幾千,雖然不是高官大員,但同樣威勢無儔,他只是小小的商人,生怕一句話沒講好,惹怒了面前的這位年輕的山大王,被哢嚓了,可就冤死了。

  “船東,你無須害怕,我不是吃人的惡魔,不會傷害你的,我是你的客人,僅此而已,我會足額付給你船款,包你不會賠本。

  我的手下,雖然面目凶惡,但都不是壞人,沒有我的命令,沒人敢傷害你們……”楊文禮換上一副和藹的面孔溫言細語地安撫船東道。

  船東倒也知道這些強人,需要用船,不會殺他們,但他還是本能的害怕,兩人勢力太不對等了,有如螻蟻對比大象。因此他還是戰戰兢兢的感謝道:“謝謝大王,謝謝大王!”

  見船東如此拘謹,楊文禮就揚手讓他出去了。

  陪同楊文禮在船倉裡坐定的只有楊仁天、楊仁月兩位總旗官,還有幾位文書。

  楊文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熱茶,對堂下眾人吩咐道:“等兵丁們上船,就馬上啟航,我們要趁官府尚不知情就走一大段路,能走多遠就多遠,雖然我們並不畏懼官兵,但我不想多造無謂殺戮。

  仁月,你去負責船隊指揮,盡快啟程。”

  “遵命”楊仁月馬上起身立正行禮應諾道,然後他一個立定轉身就出去了。

  緊接著,楊文禮又召喚在門口侍立的奴兵楊禮人道:“禮人,將楊仁宇小旗官部下,那個叫楊義什麽的伍長找來,我好隨時了解一路上的情況。”

  “是”楊禮人深鞠一躬應諾,也出船倉去傳令了。

  姓楊的太多了,楊文禮不可能記得每個人的名字,這也是一大缺點,楊文禮在心裡已經決定不再輕易賜姓賜名了,

今後非大功績者,不會再賜姓,楊姓將是一種榮耀。  ……

  一直到現在,小燕兒都像一個大人一樣危身正坐,一副嚴肅的面孔,不苟言笑,以保持著她主母的威嚴。

  但太師椅有點高,她懸掛著小短腿,不免有失體統,又加上椅子比較深,她靠不到椅背,配上她故作莊嚴的樣子,甚是滑稽。

  其實她不知道,她每天製造的笑料有很多,主要是她的身份很怪異,如果她是楊文禮的女兒倒沒什麽,可是她小小年紀就要當這幾千部眾的主母,就難免惹出不少笑話了。

  ……

  幾個文書現在主管後勤部,也算是位高權重了,特別是後勤部總管李懷宣和考功司司長王汝成,掌握實權,還管著幾百列兵。但也因此更畏懼楊文禮,他們的榮光全由他一言而決,坐在椅子上都是挨著半邊屁股,執禮甚恭。

  “李總管,到松江港購船購物的事宜,諸事繁雜,你們後勤部一定要一個統籌規劃,務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我不想現在就與官府對立,這對我們沒有益處,明朝享國祚二百多年,氣數未盡,民心在彼,所以我才率領爾等遠赴關外發展,避開國內的亂劇……”

  閑著也是閑著,楊文禮又仔細叮囑了一番李懷宣。

  “屬下一定謹記大當家的教誨,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李懷宣馬上站起來,鞠躬行禮回稟道。

  氣數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直通人心,後面的十幾年,湧現出許多忠君愛國的志士就可見一斑,那也是明朝國運未衰的體現。

  其實,楊文禮不知道的是,在他呆在跑馬嶺一心科研的時候,此時明朝已經發生劇變。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八月初因為到禦花園乘龍舟賞花,不幸落水,落下病根,吃尚書霍維華進獻的仙丹:靈露飲,在八月十一就一命歸西了。

  天啟皇帝英年早逝,沒有後人,在臨終前,他將皇位傳給了信王朱由檢,也就是明朝的未代皇帝崇禎。

  天啟皇帝給崇禎可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爛灘子,彼時天災人禍不斷,朝堂上又是東林黨與閹黨黨爭不斷。

  崇禎皇帝一上台,就要操心朝政問題,可是他年幼繼位,沒有什麽經驗,被東林君子帶歪了。

  還有邊關糜爛,屢吃敗仗,九邊重鎮如同虛設,又無名將支撐,於是他就想到了起複在年初才罷職歸鄉的袁崇煥。

  主要是袁崇煥兩次所謂的大捷,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在敗聲一片的庸碌無為的文官當中,特別耀眼。

  無獨有偶,袁崇煥卻是被魏忠賢貶回老家的,他的理由是,袁崇煥畏懼建奴,不救友軍。

  說真的,崇禎畢竟嫩了一點,只看到了人的表象,而魏忠賢卻老謀深算,一眼就能辨別人的底子,是講大話空話的,還是有真憑實料。

  ……未完待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