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守仁直接被馬飛飛納入封神榜中,秦軍雖然失去統帥,但並沒有因此亂了陣腳,僅僅是發生了片刻騷動,便繼續與燕軍四十萬大軍作戰。
不過這不是普通的統帥身隕,鎮壓秦守仁的是神奇書店店主,與秦軍作戰的也不是普通燕軍,而是燕國戰神鸞鳳和她的鸞鳳軍打頭。
對於秦軍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場硬仗,現在統帥被鎮壓就更加處於弱勢,反觀燕軍那邊正好氣勢如龍,此消彼長,秦軍開始節節敗退。
接管整個秦軍的副將親眼見證了剛才神奇書店店主與自家統帥爭鋒的那一幕,現在統帥被鎮壓,他哪裡還敢跳,一邊收攏軍隊,一邊隱匿在軍隊之中。
從高空看去,四十萬秦軍開始拱成半圓形,逐漸向後聚攏,直接從一開始的進攻轉換為防守。
鸞鳳自然也看到這一幕,開始指揮燕軍進行變陣,四十萬燕軍列成三個巨大的錐字型,直穿秦軍的防禦。
擁有增幅兵團效果的燕軍實力大漲,直接穿透了秦軍防禦。
兵敗如山倒,秦軍敗勢已定,開始後撤。
燕軍雖然佔據了勝勢,但是卻沒無法對秦軍造成致命的傷害,最終秦軍穩健後撤至百裡開外,安營扎寨不提。
整個大陸都在關注著這場戰鬥,馬飛飛也因為這一場戰鬥再一次揚名四海,以一舉之力直接鎮壓秦國統帥秦守仁,震懾四方。
同時馬飛飛的舉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想,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神奇書店給出的一個信號,馬飛飛要幫助燕國,阻止秦國一統天下了。
此消息一出,瞬間席卷整個蒼龍大陸。
……
神奇書店,馬飛飛剛回來就得到消息,秦始皇要見他。
不過這個時候馬飛飛哪裡好意思去見秦始皇,秦守仁是他給弄走了,秦軍也是因為秦守仁的消失間接性導致失敗,最後只能駐扎在百川城兩百裡外,與燕軍對峙。
再次失去主帥的秦軍肯定是無法再次發動有效進攻的,但是秦國上下已經找不出能夠指揮四十萬秦軍作戰的大將出來,以至於現在秦國內部撤兵的提議越來越多,若不是秦始皇掌管秦國兩千余年威望非常高,說不定現在秦國內部已經下達了撤兵令。
但饒是如此,身在渡邊鎮的秦始皇每天也都會受到來自秦國百官派來的士兵干擾,全都是請求秦始皇下令撤走在燕國腹地的秦軍。
秦始皇一生不低於人,更別提現在了,哪裡肯聽這些大臣的話,反而直接上門找馬飛飛來要個說法。
“抱歉,店主他老人家剛回來,舟車勞累,暫時不便見您。”張雲機關上書店的大門,對著遲遲不肯離去的秦始皇說道。
秦始皇聞言,默默不語,最後轉身離去。
張雲機看著秦始皇消失的背影,也是歎了口氣,秦始皇現在這種精神狀況,實際上就算是店主不阻止他,遲早也會引來四國聯軍的攻伐,還不如趁早退兵,休養生息,等待機會。
至少在前幾天,他就收到了消息,楚國已經派遣大使來到渡邊鎮,分別接見了燕國君王、齊國君王、趙國君王,唯獨沒有見秦始皇。
這其中所含意思不言而喻。
若是秦軍繼續攻打下去,其他三國勢必是不會讓燕國就此滅亡的,五國鼎立,是現在蒼龍大陸上最好的格局。
秦國萬一真的攻破了燕國,那麽也就意味著大陸上的格局真改了,下一個被滅國的很有可能就是他們三國的一國。
秦國坐擁蒼龍之中,北可滅燕、南可伐楚、西可征趙、東可戰齊,佔據絕佳地利,哪一國都不可能讓秦國做大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店主真的要改變大陸現有格局嗎?”張雲機搖搖頭,下了台階,朝自己家方向走去。
……
大楚中和三百五十一年十二月一日,與燕軍在百川城外對峙了接近半個月的秦軍最終選擇退兵,並且這一退直接退出了燕國境內。
燕國戰神鸞鳳率領燕軍乘勝追擊,收服被秦軍侵佔的數十座,最後打到長平城,徹底收復所有城池。
一場覆蓋整個蒼龍大陸的大雪降臨,也意味著動亂的蒼龍大陸再一次恢復平靜,只不過這平靜之下卻是暗潮湧動,尤其是大楚邊境的這座小鎮,已經成了五國最為關注的地方。
渡邊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人口爆發,擴建,成為了魚龍混雜之地,在這裡現在隨處可見身著各類服飾的人。
渡邊鎮至此成為了一個‘小蒼龍大陸’。
尤其是渡邊鎮鎮北方向,從早到晚人流量都是爆滿,絡繹不絕,神奇書店每日的營收也越來越大,加上門口三十五位大人物坐鎮,馬飛飛這段時間是賺的盆滿缽滿。
一直到大楚中和三百五十二年一月一日,在這一天,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楚國女帝新登基,因敬重上任楚王的緣故所以並未在女帝登基時更改年號,將更改年號的時間放在了新的一年裡。
也就是在大楚中和三百五十二年一月一日,楚國廢棄先王年號,改年號為‘瓊玉’,稱瓊玉元年。
而計算時間的方式也從這一刻變成了大楚瓊玉元年一月一日。
對於整個楚國來說這是一件大事,但是對於神奇書店來說,同樣也在今天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馬飛飛突然得到了‘儒道昌盛’的進度條。
也就是說,他現在有了一個‘儒道昌盛’參考標準。
進度條如下:
儒家昌盛完成度:85%
道教昌盛完成度:100%
“道教的昌盛程度已經達到要求,現在就剩下儒家了。”馬飛飛坐在後院的搖椅上,看著系統給出的這段數據,摸著下巴想道。
經過上一次他解開石碑上壓製的浩然之氣之後,又將消息帶給了公孫瓊,公孫瓊便帶著趙小刀走遍了整個楚國境內的儒道院,激發了所有的浩然正氣,直接讓儒道院重新回歸最初的繁華,甚至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