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之梁》第143章 長亭對酒
十裡長亭,春寒料峭,張叔夜、李綱、鮑太平同席對飲。
  按照官階,鮑太平正七品的官階是最高的,畢竟沙縣的知縣也就正七品的官,鮑太平的官階空前絕後的比李綱、張叔夜高。
  張叔夜、李綱二人本要推鮑太平做首席,鮑太平卻知道二人日後都是牛叉閃閃的人物,不敢裝十三,推說自己年幼,坐在最末,二人正處於被貶謫的人生低谷,反而覺得鮑太平極其照顧他們情緒,是個善解人意的俊美後生。
  鮑太平向來好客,何況是對待日後牛叉閃閃的人物,楊二郎騎著閃電賽龍雀去了,沒片刻功夫,熱騰騰的炭火銅鍋便擺在石桌之上,三人推杯換盞,打開話匣子。
  李綱吃了一口火鍋,眼中泛著淚花道:“太平郎不以我二人遭貶謫的身份而輕慢,卻以如此豐盛的酒宴款待,知音難覓,伯紀感激涕零!感激涕零啊!”
  鮑太平舉起酒碗,與李綱碰杯道:“啥也別說,都在酒裡了!”
  張叔夜也舉酒碗道:“萬語千言,凝聚在酒碗之中,看似有形卻意境無盡,妙妙妙!老夫當以花甲之年,與二位知音同銷萬古之愁。”
  三五碗酒下肚,李綱便開始提出感興趣的話題:“太平郎,協律郎的職責莫過於為皇家譜詞作曲,擺弄這火炮有何用處?”
  “哎!”鮑太平雖然未被貶謫,卻也覺得朝中奸臣當道,他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慨歎道:“滿朝之中,奸佞橫行,如伯紀、嵇仲之賢才都要貶謫出京,何況太平乎?空有一身保國拓土豪情,又有何施展之地呢?有火炮利器,不知自薦何處,胸中有治國安邦之良策,卻不知與誰訴說啊!”
  李綱、張叔夜都遭遇貶謫,此刻在朝堂之上沒有發言權,也只能搖頭歎息,歎息自己,也是歎息鮑太平,感同身受,別無他法,只有借酒澆愁。
  張叔夜道:“近日朝堂熱議,遼人李良嗣進獻聯金滅遼之策,太平郎心懷大志,不知太平郎有何看法?”
  “李良嗣?莫非嵇仲先生說的是遼人馬植?正是太平一路護送歸國!”鮑太平道。
  張叔夜興致大興,道:“老夫昔年也曾出訪遼國,還曾以箭術驚歎北國,太平郎此番跟童樞密出訪遼國,當對聯金滅遼更有獨到的見的,還望協律郎不吝賜教。”
  鮑太平道:“遠交近攻,收復大宋失落的燕雲十六州,本無可厚非,若我朝能夠親賢遠佞,富國強兵,聯金滅遼取燕雲十六州易如反掌,若我朝依舊如此,奸佞橫行,內外交困,聯金滅遼,恐唇亡齒寒,引狼入室啊!”
  “咚!”李綱拍案而起,憤然道:“我朝人口龐大驚人,倘若以十命換金國一命,恐金國已經亡國滅種,我朝人口還剩下半數哩,太平郎何出此言啊!”
  “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也!大宋失去長城固有屏障,又缺少精良的騎兵,遊牧民族會利用騎兵的優勢,遠程奔襲後方,誰肯跟你一命換十命?”
  鮑太平本想用二戰馬奇諾防線說事兒,一想說了兩人也聽不懂,頓了一下,續道:“宋遼百年和平,大宋軍隊久無戰事,不習兵戈,戰力還剩下幾何?戰端一開,生靈塗炭,百姓所受之苦,又豈是廟堂高官所能體會?”
  李綱極力想找到反駁的語言,卻無言以對,憋的面紅耳赤。
  張叔夜畢竟老成,已經覺得二人話不投機,趕緊做和事老岔開話題:“我等位卑言輕,無力參與國家決策,無非雅興所致的空談,吃酒!吃酒!”
  鮑太平無意得罪李綱,只是覺得李綱的為人有點偏激,輕易言戰而不論勝負,更把人命看的太賤,便也順著張叔夜的坡下驢:“素聞嵇仲先生善射,太平也曾學過七日射箭,可否請嵇仲先生指點一二?”
  張叔夜曾經以箭術驚歎北國,射箭乃是他的強項,聽聞大喜。
  鮑太平便從隨從家丁身上取下一張弓,控滿弦,射了三箭,三箭全定在三十步外的柳樹上,請張叔夜指點。
  張叔夜並未發表言論,只是接過鮑太平手中的弓拉了拉,搖頭道:“此弓太軟,勁力不足!”對隨從吩咐道:“取老夫的迅雷弓來!”
  家丁領命,奉上寶弓,張叔夜操迅雷弓,連發三箭,羽箭迅猛,三箭皆貫穿三十步外的柳樹,只在柳樹上留下三個空洞,滿座皆驚。
  “嵇仲先生果然神射!”鮑太平志在學習,並未得得丟人,讚歎道。
  張叔夜黏著花白的胡須將迅雷弓遞上去,道:“太平郎用老夫的弓試一試, 老夫昔年便是憑借此弓,技壓北國。”
  昔年遼國人射箭敗在張叔夜之下,便要看張叔夜的弓,被張叔夜拒絕了,鮑太平趕緊接過弓,冷眼看,此弓並無過多裝飾,平淡無奇,唯獨在弓背處,麻繩纏繞的縫隙,隱約可見數層不同材質的夾層,便知道此弓非同尋常。
  鮑太平用盡全力開弓,也隻開到七分,由衷的讚歎道:“好弓!好弓!”搭上羽箭,開弓七分,羽箭強勁而出,箭羽沒入樹中,並非洞穿,鮑太平卻射出比先前更強的穿透力。
  射箭,全靠臂力,卻受弓的材質限制,倘若弓的勁力不住,滿弓也射的不遠,穿透力不強,唯有強勁的弓,在十足的臂力開滿後,才能射的更遠,破甲效果更好。
  鮑太平歸還了弓,三人重新回席,雖然都是文官和伶官,談論卻多是行伍之事,張叔夜更講述在西北立下的邊功,聽得二人津津有味。
  唯獨李綱,禦史出身,並未有行伍經驗,領兵作戰之事,便空有熱情而無從插話,偶爾插上一兩句,也是書生氣十足不和常情之語。
  鮑太平席間安慰張叔夜道:“別看嵇仲先生年事已高,早晚還能高升,至少也能做到知府!”
  “老夫借太平郎吉言!”張叔夜笑道。
  李綱也打趣道:“莫非太平郎會相面?且看伯紀仕途如何?”
  “我看啊,伯紀兄能夠做宰執,日後若要應驗,切莫忘太平今日金玉良言!”鮑太平也打趣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