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之梁》第62章 性命之憂
  大宋皇宮禦花園,道君皇帝宴飲,華燈通明,亮如白晝。

  后宮粉黛,朱顏玉脂;長袖漫舞,銷骨攝魂。

  絲竹管弦,靡靡之音;低吟淺唱,粉飾太平。

  道君皇帝手捧瓊漿玉液,聽歌賞舞,神態怡然,騙騙然有幾分仙風道骨的神態。

  天子近臣沐浴皇恩,陪飲一旁,神態與君王一般怡然。

  宰相蔡太師,須發皆白,眼中卻滿是精光,跟著音樂的節奏輕輕打著節拍,還不忘溜須拍馬。

  蔡京道:“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我皇陛下福澤萬代,乃我大宋萬民之福。”(注1)

  太傅梁師成,少宰王黼,大晟府提舉周邦彥等人,齊齊抱拳附和:“吾皇聖人,福澤萬代,大宋百姓之福。”

  道君皇帝輕捋龍須,頗為享受這樣的馬屁,怡然自得道:“萬歲山園林,自政和七年便開始興建,朕盼其竣工如盼甘霖,梁愛卿,王愛卿,幾時能夠竣工?”

  宦官出身的太傅梁師成奏道:“臣已經派能臣朱勔出知蘇州應奉局,專為陛下收羅奇珍異石,朱勔辦事的得力,花石綱自運河源源不斷運往汴梁,工期將會大大縮短,陛下尚需耐心等待,萬歲山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由於汴梁地處中原平地,缺少山林泉壑,道士劉混康以陰陽五行遊說道君皇帝,是以自政和七年十二月主持修建萬歲山皇家園林,其主體為人造假山萬壽山,故整體園林初名萬壽山,後改名艮嶽,又名華陽宮,北宋後期赫赫有名的‘花石綱’,便是為了修建艮嶽,因蘇州應奉局朱勔橫征暴斂,最後激發方臘起義。

  梁師成善於逢迎,只是含糊的說了工期,道君皇帝便大喜,讚道:“朱勔辦事得力,當賞。”

  道君皇帝一句話,早有中書門下省的官員記錄在案,起草詔書賞賜朱勔不在話下。

  道君皇帝又詢問一番萬歲山修建的問題,蔡京等人自然百般奉承,一切財政收入以修建萬歲山為第一要務雲雲,回答讓道君皇帝非常滿意。

  道君皇帝又對周邦彥道:“周愛卿提舉大晟府,進來做得新詞朕甚是喜歡,可還有新曲進獻?”

  周邦彥剛剛進獻新曲《半壺紗》,可皇帝的欲求不滿,新曲不是沒有,就是鮑太平那小浪子心太黒,一曲便要五十兩,周邦彥幾年的積蓄,多半進了鮑太平的口袋。

  周邦彥心疼肉疼肝疼,匍匐在地奏道:“臣惶恐,明日便做得新詞。”

  就算最著名的藝術家,也有創作周期,皇帝的欲求無憂止境,端的是苦了周邦彥。

  若說周邦彥得寵,是因為其詞曲創作的才華,蔡京也有才華,更多的是靠逢迎,投皇帝所好,眼看今日有機會與周邦彥爭寵,便覺得應該打壓周邦彥一番。

  蔡京袖帶中,多日來備著一本《太平歌詞》,見機會到了,奏道:“臣在民間偶讀這本《太平歌詞》,頗覺曲風新奇,請陛下一觀。”

  “甚麽《太平歌詞》?呈上來!”

  道君皇帝接過宦官呈上的唱本,但見歌詞之上,滿本怪異的符號,頗覺似曾相識,猛然想起來,曾經在李師師處見過一兩頁類似的符號,以他的博學,居然被李師師拷問住了,此刻想來,還覺得沒有面子。

  道君皇帝道:“這些怪異的符號,諸位愛卿可曾認識?”

  蔡京有備而來道:“臣曾考證過,那是西域的數字,相當於漢字的壹貳叁肆伍陸柒。”

  道君皇帝道:“那這些怪異的點、線又是什麽意思?與唱詞寫在一處可有暗示?周愛卿可知道。”

  詞曲上的事情,問周邦彥沒有毛病。

  蔡京剛拿出那本《太平歌詞》,周邦彥便已經汗流浹背,怕什麽來什麽,無他,只因其中收錄曾經在皇帝面前賣弄過的《雁丘詞》,他最怕被皇帝識破了。

  周邦彥冷汗長流道:“據微臣考證,這是一種新的計譜方式,迥異於漢家的減字譜。”

  道君皇帝邊聽群臣議論,邊散漫的翻看《太平歌詞》,正翻到那首《雁丘詞》,將唱本一摔,龍顏大怒:“好你個周邦彥……”

  天子之怒,血流千裡。

  周邦彥匍匐在地,還想說是鮑太平抄襲自己的,可皇帝震怒,還先平息皇帝的震怒,不要考慮與皇帝辯解:“陛下息怒,臣有罪。”

  ……

  炭火銅鍋正店,鮑太平焦急萬分,料定自己今日難逃。

  衝出重圍求援的周桐回來複命,並未尋見周邦彥,周邦彥在皇宮內陪官家夜飲,周桐無論如何也進不了大內重地,卻讓鮑太平另尋良策。

  鮑太平能有什麽辦法?只能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亂轉。

  暫時穩定局勢的只有那個胡人官員,禁軍和黑衣人忌憚其外交官身份,有他在不敢胡來。

  可北地民風向來善飲,胡人官員也不例外,胡漢對歌數首,更是吃酒吃的暢快,此刻那個胡人官員,醉的如同一攤爛泥,哪還記得鮑太平挖坑留他看熱鬧,在髡發宿衛的攙扶下,叫嚷著要回館驛休息,此刻已經走到門口。

  一旦胡人官員離開,那些黑衣人有禁軍庇護,一定會衝進來大開殺戒,滿屋子不會留下一個活口。

  周桐、王教頭催促道:“小官人,快些想辦法啊!”

  周教頭,王教頭,兩個教頭加起來的歲數,快是鮑太平的十倍,倆老頭都沒有辦法,讓一個十四歲半的孩子想的出什麽辦法?

  鮑太平認命了。撲通一聲給兩個老教頭跪下,哀求道:“此番我無計可出, 我的事與兩個老教頭無關,不要徒受連累,可惜跟隨著的一幫弟兄,一會打將起來,請老教頭周全我這幫兄弟的性命,救得一個算一個吧!”

  周桐見這是臨終遺言,拉起鮑太平詫異道:“那小官人怎麽辦?”

  鮑太平悲戚道:“事件因我而起,與我這些兄弟無關,乃是家庭內部的矛盾的衍生,諸位都不要跟我收牽連!”

  是的,這件事情真的與其他人無關,要致他於死地的,就是他的親哥哥鮑大郎,先是為了爭家產,後為了與鮑太平爭利益,居然不惜重金,勾結禁軍,為了弄死他,煞費苦心。

  卻將一雙雙節棍抽出了,舞了個棍花夾在腋下,慨然走向門口,道:“我與諸位抵擋一番,諸位得空便走,休要遷延。”

  李四與張三為伍,每次鬥毆都是先跑,此番卻含著淚花,表現出十足的男兒氣概。

  他拎著一把切肉的刀,扯住鮑太平道:“鮑不平兒,四哥今日與你共同赴難。”

  李四與別人一毛不拔,卻肯與鮑太平共同赴難,鮑太平拍了拍李四的肩膀,讚道:“好兄弟!”所有的感動,都化作默許的共同赴難。

  周桐烈士遲暮,英雄氣短,也為眼前的場景索動容,卻無計可出,喃喃自語道:“可惜了,一根忠肝義膽的好苗子。”

  驀地,大門撲通一聲被撞開,是催命的判官前來索命,鮑太平絕對跟黑衣人走不過一個回合。

  (注1:宋徽宗年間,黃河曾經三次河水變得清澈,認為是明君出世的祥瑞,可惜最終金軍南下,北宋卻滅亡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