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噴自己的聲音很大,朱皇帝很快就決定找點事情給文官們做一做,成天被人噴,特別是被劉宗周這樣的人噴是件很無奈的事情。
那些賣直求名的還好對付,對劉宗周這樣的人,他是整不得,也沒法讓他閉嘴。讓這個貨當禦史,在現在看來,很多時候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借著有禦史請召回太監,不讓他們乾預王府建設的事,朱皇帝很快想起了宗藩問題還沒解決。在大明搞其他的改革,總不免有個執行和對抗強勢利益集團的問題,動一動藩王,就沒有那麽多的顧忌。
對於老朱家養的這麽多頭豬,他早就不爽了,現在文官們噴他怠政,他就決定先搞個大新聞出來,轉移下大夥的注意力。
他很快把一道數學題,派人送給了在前不久被提拔為浙江道禦史的劉宗周。
劉宗周看到這道不知何人送給他的數學題,很快就找上了幾位數學比較好的徐光啟。
徐光啟看了看之後,很快就把題目解了出來,然後疑惑地問道:“此題不難,不知劉禦史為何如此苦惱?”
“此題哪裡是算學題,這是道催命題,待子先所解出的數字成真,社稷便有傾覆之危。”
徐光啟聞言不由更加疑惑了,這沒頭沒腦,算個什麽事。
“算了,此事與子先無關。在下身為禦史,總要對得起朝廷的俸祿。”
說完,劉宗周就留下一頭霧水的徐光啟,獨自離開了。
很快的,徐光啟就知道劉宗周那道題到底是什麽了。
這位禦史劉宗周直接就上疏,談起了宗室問題。
他列出了一堆數字,然後做了個簡單的算學題,告訴大臣們,宗室人口現在是不到二十年就要翻倍,朝廷財賦就無力供養,在不遠的將來,藩王就要無地可封。
同時這一位還直接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皇家也應當如此,請求開始實行降等襲爵制度,削減親郡王和以下宗室待遇,進一步深化宗室管理制度的改革,允許郡王以下宗室自謀生路。
其實這個事,也沒什麽可以討論的,劉宗周的意見,根本沒有什麽錯誤。
大明的士大夫們也不傻,這麽簡單的數學題目他們未必會精準計算,但模糊的感覺總是有的。
正德嘉靖以來,持有類似觀點的士大夫,也一樣不少。
嘉靖朝的戶部尚書梁材就發出過類似的預言:百姓的稅糧有限,藩王的繁衍無窮,這樣繼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看到劉宗周的上疏時,內閣幾位大學士就清楚,這個事肯定是皇帝指示的,說全天下懂算學人才都在皇帝那一邊,都毫不誇張,這個事背後的人是誰,還用多說麽。
科道的小官們非要噴皇帝怠政,這下好了嘛,這少年天子馬上就搞了個大新聞出來,要來為難我們內閣。大家都不搞事不好麽?為何非要互相傷害呢?
首輔劉一燝神色痛苦地揉了揉額頭,將幾位大學士召集在一起後,便開口詢問道:“諸位,對此事是如何看的?”
次輔韓爌沉吟了一會後說道:“此議雖說違背了祖製,不過劉禦史所憂慮之事一樣有理,幾十載後朝廷便供養不起宗室,若再封新藩,天下也終將無地可封。”
“次輔說的有理,下官也是覺得左右兩難。”
剛入閣的大學士何宗彥看了看兩位大學士,給韓爌點了個讚。
劉一燝早就知道這兩個老家夥會是這樣的表現,
只會丟出一堆廢話,也不失望,反正他讓大夥一起來商量的意思很明顯,這個事誰都跑不了,最後都得一起背鍋。 “實在不行,只有先建議皇上薄懲劉宗周。”
幾位大學士扯淡了半天,最後算是達成了共識,給的票擬意見完全就是在和稀泥,他表示劉宗周公然提出破壞祖製的意見,應當重罰,但念他也是為國著想,應該給予罰俸半年的處罰。
劉禦史雖說清廉,但有錢的門生故舊一堆,罰了半年的俸祿也餓不死他,這懲罰和沒有差不多。
這幾個老家夥自然是誰都不想摻和這個事,宗室問題,在大明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從前那些提削藩的人,下場都擺著在呢,誰也不想出事後背鍋。
這個事畢竟是大事,朱皇帝當然也不可能馬上就下批示意見,直接同意劉宗周的意見,那樣給事中們會毫不猶豫地把聖旨駁回,大家臉上都不好看。
當然,他也不會願意去處置劉宗周,他這回就是要動一動“祖製”這類玩意,直接就批示了個知道了,無視了內閣的意見,對劉宗周沒有任何懲罰。
這個事一出,幾乎所有噴皇帝的人怠政的人注意力都被轉移。
這一次,對於藩王這個事,皇帝的態度,顯然是十分明顯的,沒有批示意見,還把它登上了邸報,無疑是在發出信號,要求大夥都皇帝靠攏,向宗室開火。
大臣們不看這次皇帝怎麽處理,都清楚他的想法。滿朝上下,哪個不知這位少年天子,對自家的親戚,可是一點都不親厚,這一位登基以來,宗室犯罪的,光郡王犯罪被奪爵囚禁在鳳陽的就有五位,郡王以下的更是有上百人。
這個大炸彈一出,朝堂上很快就吵成一團,噴皇帝的人也變少了。
畢竟文官們也不是全然對大明的江山社稷不管不顧,以前是提了始終沒解決,現在皇帝亮明了態度,不管是真心為國家好的,還是想搏一把搞政治投機的,都站了出來,表示支持皇帝。
理所當然的,反對皇帝意見的人也不少。
大明也不缺那些抱著祖製不放的腐儒,也有一些不看好這事能辦成的。
還有一些,就是單純為反對某個官員而反對的,別人提什麽,他就反對什麽,這樣的官員在大明從來都不少,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人還都這麽乾過。對事不對人,只是個美好的理想。
當然,更多的還是看戲的吃瓜群眾。
隨著宗藩問題被捅出來,削藩派的火力也是越來越猛,揭開的事實也是越來越讓人覺得心驚。
兵科給事中朱童蒙就上疏列舉了一些簡單的數據,為劉宗周的提議提供了強力的事實論據支持,這是一份有關西北與豫省的地方財政的起運與留存額度的數據,這兩處都是藩王最多的地方。
大明的財政制度中的起運是指各司、府、州、縣等,按中央的指派定期定額,將賦稅運至中央及九邊的倉庫。而留存也不是地方的全部可支配的,像本地軍隊軍餉和本地宗藩支出就有相當一部分要靠地方財政的留存資源。
西北和豫省這些地區本來就承擔著沉重的起運任務,本色以民運糧這個名目供應九邊要起運京師統一調撥,還有部分州縣要起運京師,如陝西布政使司起運約佔本省實際總田賦的比例已經超過70%,而留存錢糧又要用於養宗藩,其實際地方可自由支配的留存財政資源額度,未必就比蘇松那些起運比例高達90%的地區高多少。
這位給事中認為,西北中原本就多災,藩王再這麽無節製地增加下去,一旦有事,地方勢必無力救災,到時候人民流散死亡不說,完全可能出現狂悖不忍之事。
朱童蒙的這個判斷,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另一時空農民起義為何一開始在西北爆發,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西北地區沉重的負擔,一方面不止要供給相當一部分的邊鎮軍費開支,另一方面還得供養數量龐大無比的宗藩,根本沒有資源去救災。
大明的官員雖說貪腐嚴重,但遇到可能出現大批流民造反的情況,他們還是會稍微拿出點東西來應付過去的。
然而,甭管你說的多有道理,有些人就是能一句不能壞了祖製噎得人沒話說。
還有和稀泥的,他們表示希望嚴格按照《宗藩條例》和《大明會典》幾番修訂後的規矩嚴格辦事, 保持當下控制特恩繼承泛濫的現狀就好,不搞降等襲爵。
朝堂上始終還是爭吵個不停。
看著火候差不多夠了,朱皇帝很快召集了內閣諸位大學士。
“各位先生,宗藩之事,不可再拖。”
然後他就說出了自己的要求,下詔給天下的親王們,要他們在今年年底前進京,參加正旦大朝,順帶來商討大事,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實在身體不行趕不了路的,可以派兒子代自己參加。
劉一燝聞言不由有些頭大,硬著頭皮說道:“皇上,親藩進京,怕是不合祖製。親王尊貴無比,臣恐怕各地招待不周。”
“太祖朝的時候,哪年沒有親藩入京的?花銷朕來出。”
幾位大學士無奈地看著皇帝,知道這回是躲不過去了,反正召集親王入京,也不是要宣布什麽,這個事嚴格來說,沒有什麽大問題,隻好同意。
在京三位藩王早前就明白自己這侄子不是個善茬,哪裡敢反對,他們為了討好皇帝侄子,甚至是第一時間就上疏表示:他們堅決擁護天子,降等襲爵就是好,誰敢不支持就打爛他的狗頭!
這個事,由於文官們意見根本不統一,皇帝也不能無視輿論完全不去征求宗藩意見就乾出削藩的事,所以不可能在短期內就有結果。
不過征求宗藩的意見不過是說說而已,等這些肥豬進京了,還敢不同意,下場就是可以預見的。
至於宗藩們造反,朱皇帝是一點都不擔心的,這幫藩王養尊處優這麽多年,早把自己養廢了,他們能成事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