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他改變了大明》五十二.征虜大將軍
大軍進軍遼東的時候,南關嶺之戰,獲得的人頭也隨之運到了京師。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文官們已經定調,若是收復全遼,沈有容封爵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不過他們隻願意給個非世襲伯爵爵位。

這一次,還有一個大問題沒有解決,熊廷弼和沈有容的權力衝突該如何解決。

召集內閣與兵部議事後,葉向高就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遼東一地便有兩柄尚方寶劍,便宜行事之權,分操兩人之手,總是不妥。”

“元輔不必擔憂,熊卿與沈將軍,應當能顧全大局。熊卿長於兵事與後勤,負責運籌帷幄。沈將軍乃國朝名將,負責排兵布陣。如此,並無不妥。若是收回尚方寶劍,只會使得沈將軍難以節製各鎮兵馬。”

皇帝要這麽說,幾個大佬也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祈禱,前線的兩個人,不要因為爭權奪利,壞了平遼大事。

最終的封賞和升遷旨意,很快就到了內閣手裡。

韓爌看著皇帝他又把首輔的票擬意見改了,不由皺起眉頭說道:“征虜大將軍印,這可是國朝初的大將才有的大印。”

葉向高有些鬱悶地說道:“皇上這是在告訴咱們,要咱們別忘了前宋的例子。再打壓武夫,如前宋一般可不好。”

面對現在這麽個一時大振的皇帝,葉向高也不敢公然唱反調,沒有表態反對。

南關嶺大捷的封賞結果,在皇帝的親自督辦下很快下達。

沈有容再蔭一子為世襲領俸指揮使,一子為世襲領俸指揮同知,欽差便宜行事的權柄沒有去掉,官職晉升為提督遼東、登萊等處軍務總兵官,掛征虜大將軍印。依舊統領東江鎮,節製遼東、登萊兵馬。

遼東總兵劉渠,官職變更為援遼總兵,改掛征虜後衛將軍印。

孫祖壽晉升為援遼總兵。賀虎臣、李卑、滿桂都晉升為副總兵,趙率教等晉升為副將。各將官,衛所職位、武勳和蒙蔭子孫的待遇也有相應提升。

封賞的命令下達沒多久,遼陽光複的捷報便從前線傳來。

兩路大軍,廣寧一路,出兵不久就報捷;東江更是攜大勝之威進軍遼中,收復海州。兩軍合兵之後,又很快飛書報捷,不到六月中旬,遼陽便宣告光複。

今年三場大兵團戰役,大明三戰三捷,現在更是打得東虜放棄遼陽。光複全遼,可以說就在眼前。

在廣寧大軍出發後不久,朱皇帝再次進行了軍事調動,起複楊肇基為廣寧總兵,讓他帶著兩萬登萊明軍,前往廣寧,加強廣寧的防守。這些登萊兵,其實都是遼人,戰鬥力堪憂,不過有楊肇基這種宿將在,守城總是沒有大問題的。

以副總兵魯欽領兵五千,駐守廣寧與牛莊之間的沙嶺驛,維護通過遼中陸上的交通安全。

熊廷弼帶走了廣寧軍大部分精銳之後,這裡總是有點空虛,朱皇帝可不相信林丹汗,建奴覆滅在即,雙方的關系,也總會發生一些變化。

不出意外的話,在秋天之前大明就可以收復邊牆內的遼東地區。建奴就是此時全軍不戰撤到邊牆外,也一樣是元氣大傷,實力不可能和薩爾滸之前比。

很快,朝堂上再次就如何平滅東虜,召開廷議。

夏季開始後的攻勢,耗費實在太大,兩軍算上民夫,十幾萬人參與這場軍事行動,錢還好說,內帑補貼了大半,朝廷現在還不至於出現財政赤字,就是耗費的糧食數額實在太大。

光複遼東之後,大明只會接手一個巨大的爛攤子,救濟百姓又需要一大筆的糧食。

出兵邊牆外,現實條件根本不允許。

戶部尚書汪應蛟羅列了一大堆的困難,然後十分光棍地說道:“年內再要大動刀兵,戶部也再難拿出多少存糧。若是陛下強要出兵,老臣也只有讓賢。”

朱皇帝當然清楚,大明現在所剩的糧食,也只夠打下沈***本沒可能打到邊牆外,也不會去怪罪這位汪尚書。

“汪卿所言,乃是正理。如今糧草不濟,若東虜逃遁,便不要追出邊牆。”

朱皇帝對此也不是太失望,他清楚不能指望現在的大明,也能有洪武永樂時期那樣的組織度,前線沒有缺糧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眼下這位汪尚書,已經是算得上是大明有數的能臣。

接下來,大明對東虜的作戰大戰略就這麽定下。收復沈陽,然後穩固防禦,待糧草儲備充足,再出邊牆去解決掉建奴。

討論完大戰略,朝堂上爭論了一陣子後,才將前陣子廣寧各鎮堅守營壘,擊斃建奴大將的功勞核實,賞賜也將很快下發。

而收復遼陽之前在鞍山附近的戰役,戰功還需要核實,賞賜將會與光複遼陽的戰功一同公布並下發。

不出意外的話,熊廷弼和沈有容都將加上太子少保銜。

而若是順利收復沈陽,朱皇帝會不管文官的意見,直接給沈有容封一個世襲伯爵。

文官們認為,勳貴太多這個事,朱皇帝是不在乎的,反正等到明年後,大明這些勳貴有一個算一個,都逃不過抄家和流放。仔細研究了下,他認為,大清洗總要先易後難,讓大夥都習慣大案不斷的氛圍才好。

大明這幫勳貴,佔有大量財富, 卻是對國家沒有半分貢獻,手下的家丁都沒有能打的,可以說是半點自保能力都沒有。他第一批要乾掉的,當然就是這幫蠢人。

朱皇帝一直沒有動手,不過是不想在實力還不夠的情況下,讓大明上下看出,他是個立志要學習洪武永樂的皇帝。

沈有容他們突然發威,一下就把建奴打得半身不遂。這個事,其實朱皇帝到現在都是有點懵的。韃子不經打的程度,讓他實在有些始料未及。

軍事上的準備就根本一點都不充分,存糧吃緊,遼東守備部隊也沒準備好。

這麽快就要滅了東虜,使得他的一些計劃已經是完全被打亂。

不過,這影響也不大,他的各項準備工作依舊在緊張地進行中。

完全無視了文官們的聒噪,他再次從皇莊中征兵一萬,將勇衛營擴編到了同東江鎮一樣的數量。

今冬,他還會讓軍官們去到皇莊和各工坊,發放一些補貼,在農閑時節對百姓進行一番整訓,擴充預備役人員的數量規模,在他的計劃裡,京師地方接受整訓的青壯數量會接近六萬人,一旦發生戰事,他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拉起一隻數量龐大的軍隊,這隻軍隊,他就不會給予勇衛營和東江那樣的高待遇,訓練也不會那麽頻繁,只會按照當下明軍不克扣能拿到的軍餉給銀子。

勇衛營和東江鎮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不錯,就是太費錢了,他實在是養不起太多。不過,就他觀察,算上騎兵,有五萬這樣的精銳野戰部隊就夠用。這種程度的軍事力量,就是丟歐洲去也能殲滅任何一個國家的主力部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